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1】中考科學高頻考點剖析專題二十三:地球、宇宙、空間科學(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1】中考科學高頻考點剖析專題二十三:地球、宇宙、空間科學(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二十三
地球、宇宙、空間科學
考點解析☆目標分解
b級目標:太陽系;地球、太陽、月球的認識;地殼變動。
c級目標: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月相。
目標分解:
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②人類生存的地球。
考點剖析☆聚焦高頻
考點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了超過2千克的月球巖石及土壤樣本,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月球巖石帶回地球后質量變大???????????????????????????B.?月球巖石帶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不變
C.?月球土壤帶回地球后密度變大?????????????????????????????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氣
【答案】
D
【解答】A、宇航員從月球帶回一塊石頭以后,石頭的位置發生變化,所含物質多少沒有變化,所以質量不變,A不符合題意;
B、由于月球的引力相當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石頭到達地面,受到的重力相對于月球將變大,B不符合題意;
C、由于月球土壤的質量不變,因此到地球后它的密度也不改變,C不符合題意;
D、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沒有空氣,因此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氣,D符合題意。
【解析】(1)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和溫度無關。(2)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3)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沒有空氣。
2.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每時每刻向外輻射太陽能。下列關于太陽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最終來自于太陽能
B.?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
C.?地球上的水循環是由太陽能推動的
D.?太陽能來源于太陽內部的核裂變
【答案】
D
【解答】A、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歸根到底來自太陽能,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傳遞(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過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水循環是由太陽能推動的,在大氣、海洋、陸地形成一個全球性的水循環系統,并成為地球上各種物質循環的中心循環,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太陽能來源于太陽內部發生的核聚變,D錯誤,符合題意。
【解析】太陽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可以給綠色植物提供能量進行光合作用,太陽能可以發電,陽光下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等。太陽能不會像煤和石油一樣在燃燒時產生廢氣來污染環境,更不像煤和石油有耗盡的一天,不會用核能發電帶來危險和后遺癥,不會產生廢氣污染環境。
3.如圖是月偏食的示意圖,月食輪廓是彎曲的圓弧。下列事實與圓弧的形成無關的是(
??)
A.?陽光的直線傳播????????????????B.?地球是球形的????????????????C.?月球是球形的????????????????D.?地球是不透明的
【答案】
C
【解答】月食可以證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因為造成月食的原因是處于太陽和月球之間的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在月球表面的光芒,由于陽光的直線傳播和地球不透明因素,造成所形成的的陰影,而這個陰影是呈弧形逐漸遮擋住太陽光的,比如月偏食的示意圖,月食輪廓是彎曲的圓弧,但與圓弧的形成無關的是月球是球形,C符合題意。
【解析】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種,是月亮繞地球公轉過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種特殊天文現象。
4.2021年5月26日(農歷四月十五),在我國某些區域能觀察到“超級紅月亮”,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圖中(
???)
A.?新月
B.?上弦月
C.?滿月
D.?下弦月
【答案】
C
【解答】農歷十五的月相是滿月,故C正確;
【解析】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5.開普勒—452b是一顆存在于太陽系外與地球同類型的天體,它在圖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D
【解答】開普勒—452b是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新發現的外行星,因此它在圖中最合理的位置是丁,D符合題意。
【解析】開普勒—452b的直徑比地球大60%,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1光年約等于10萬億公里),位于天鵝座。
6.2021年3月19日(農歷二月初七),一輪彎月與火星、畢宿五(金牛座的一顆紅巨星)上演了“雙星伴月”的“紅眼笑臉”精彩天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天的月相為下弦月?????????????????????????????????????????B.?火星是行星,畢宿五是恒星
C.?當天地球位置位于③、④之間?????????????????????????????D.?當天火星、畢宿五離地球一樣遠
【答案】
B
【解答】A、2021年3月19日(農歷二月初七),當天的月相為上弦月,A不符合題意;
B、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畢宿五是恒星,B符合題意;
C、3月19日接近春分日,春分日為3月21日,②位置太陽直射赤道為春分日,①位置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因此為冬至日,因此當天地球位置位于①、②之間,C不符合題意;
D、當天火星、畢宿五并不是離地球一樣遠,D不符合題意。
【解析】(1)月相的變化依次為
新月(也稱“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漸盈凸月)→滿月(也稱“望”)(十五,十六)→凸月(漸虧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殘月→新月(初一)。
(2)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恒星運轉的天體。恒星是一種由發光球體的等離子體,通過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體。
(3)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7.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計劃于2月4日(大年初四)開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我們可能在這一天晚上看到一輪明月??????????????????B.?在2022年中,寧波正午竿影這一天最短
C.?這一天太陽直射點在圖中④-①之間????????????????????D.?寧波這一天晝長夜短
【答案】
C
【解析】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地球公轉,是指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
【解答】A、農歷初四是峨眉月;故A錯誤;
B、寧波處于北半球,正午竿影最短的這天是冬至,即6月22日;故B錯誤;
C、2月4日地球公轉處于冬至日到春分之間,冬至日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即④處,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即①處,冬至到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向赤道移動;故C正確;
D、2月4日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寧波這一天是晝短夜長;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8.如果用右圖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下表選項中與圖示相符的是(??
?)
選項



A
動能
勢能
機械能
B
地球
銀河系
太陽系
C
飽和溶液
溶液
稀溶液
D
氧化物
化合物
純凈物
A.?A???????????????????????????????????????????B.?B???????????????????????????????????????????C.?C???????????????????????????????????????????D.?D
【答案】
D
【解答】A、機械能是動能與勢能的總和,A不符合題意;
B、銀河系在宇宙里,太陽系在銀河系里,地球在太陽系里,地球是行星之一,按大小排序是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B不符合題意;
C、溶液包括飽和溶液和稀溶液,C不符合題意;
D、氧化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氧化物是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D符合題意。
【解析】(1)動能:物體由于作機械運動而具有的能。
勢能是指物體(或系統)由于位置或位形而具有的能。
(2)宇宙是有層次的天體系統,它的層次結構是:行星-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總星系。
(3)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中不能再繼續溶解該溶質的溶液。濃稀溶液則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
(4)根據氧化物、化合物和純凈物的定義進行分析,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
9.關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杭州一年四季當中,夏至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
B.?地球公轉的方向與地球自轉的方向一樣,都是自東向西
C.?從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順時針
D.?清明節之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往北移動
【答案】
B
【解析】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公轉,是指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
【解答】A、夏至這天太陽直射點離杭州最近,所以這天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故A正確;
B、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故B錯誤;C、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因此在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轉動;故C正確;D、清明節在春分和夏至之間,所以這時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半球,且繼續向北回歸線處移動;故D正確;
10.太陽表面發生的變化統稱為太陽活動。常見的太陽活動有耀斑、日珥、太陽黑子、太陽風等。其中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是(??

A.?太陽黑子?????????????????????????????????B.?日珥?????????????????????????????????C.?耀斑?????????????????????????????????D.?太陽風
【答案】
A
【解答】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是發生光球層的太陽黑子;
【解析】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象的總稱。
1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發射當天,地球公轉在圖中

??)
A.?甲處附近???????????????????????????B.?乙處附近???????????????????????????C.?丙處附近???????????????????????????D.?丁處附近
【答案】
A
【解答】圖中甲是夏至日地球公轉所在的位置,6月23日是夏至日剛過一天,所以地球處于甲附近;
【解析】地球公轉,是指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由于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12.科學家在距地球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行
星GJ357d,它的質量約為地球的6倍,圍繞一顆比太陽略小的恒星運行(如圖甲),運行一周所花的時間為地球上的55.7天,自轉周期與地球相似。
(1)如圖乙是宇宙的星系結構層次圖,超級地球與恒星所組成的星系,相當于圖中的________。
(2)“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恰到好處的大氣層”是科學家推測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依據。下列證據支持“超級地球”存在生命的有?????
。(可多選)
A.“
超級地球”圍繞恒星的運行方向與地球一致
B.“超級地球”與恒星的距離使其可獲得與地球相近的光能
C.“超級地球”
的質量使其能產生對氣體足夠的吸引力
D.“
超級地球”繞恒星運動一周的時間比地球快得多
【答案】
(1)太陽系(2)B,C
【解析】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
【解答】(1)超級地球繞著恒星轉,類似地球繞著太陽轉,其構成的星系相當于太陽系;
(2)A、可能存在生命與其公轉方向無關;故A錯誤;
B、距離恒星的距離與地球到太陽距離差不多,保證了其具有適宜的溫度,可能具有生命的證據;故B正確;
C、超級地球能夠對氣體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可以使其周圍有大氣層,是可能存在生命的證據;故C正確;
D、公轉的周期與生命的存在沒有關系;故D錯誤;
考點二:人類生存的地球
1.地殼是在不斷的變動的,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泥石流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地球內力作用引起的
B.?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
C.?高山巖層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
D.?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更老,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
【答案】
A
【解析】地殼運動即地質運動,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就在不斷發生變化。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
【解答】A、泥石流是地質災害,是外力引起的;故A錯誤;
B、地震是地球內力作用導致的,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故B正確;
C、高山巖層發現海洋生物化石,說明此處以前是海洋,是內力作用導致的;故C正確;
D、遠離大洋中脊的巖石年齡更老,說明板塊在運動,是內力導致的,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故D正確;
2.2019年12月9日,新西蘭北部著名的旅游地“懷特島”突然發生了火山噴發,當時共有數十人在島上觀光旅游,火山噴發導致了至少6人死亡。下列有關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火山噴發難以預測,不要在火山附近居住和旅游
B.?火山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處
C.?火山噴出的巖漿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深處的地幔層
D.?火山爆發后,被火山灰覆蓋的土地往往很貧瘠,長期難以生長植物
【答案】
B
【解析】火山是一種常見的地貌形態,由地下熔融物質及其攜帶的固體碎屑沖出地表后堆積形成的山體。
【解答】AD、火山的噴發的火山灰覆蓋在地表會形成肥沃的農田,對農業生產是很好的土地資源,同時能夠形成風景優美的環境適合旅游;故AD錯誤;
B、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導致的,可以證明地殼的變動,其主要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故B正確;
C、火山噴發的巖漿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軟流層;故C錯誤;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是由于地殼變動而形成的?????B.?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的是陽歷
C.?太陽系屬于銀河系的一部分????????????????????????????????????????D.?杭州地區的天氣特點是四季分明
【答案】
C
【解析】太陽系是質量很大的太陽,以其巨大的引力維持著周邊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繞其運轉的天體系統。
【解答】A、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貌是流水的作用形成的;故A錯誤;
B、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的是陰歷;故B錯誤;
C、銀河系包含太陽系;故C正確;
D、四季分明是氣候特點;故D錯誤;
4.我國已經啟動對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進行最新登頂高程測量。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現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說明地殼仍在不斷變動
B.?不斷升高是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擠壓和俯沖造成的
C.?登峰者無須考慮喜馬拉雅山脈發生地震問題
D.?登峰時應該做好防風、防輻射和防高溫等措施
【答案】
A
【解析】板塊運動的特點:1.在板塊內部,地殼運動穩定;2.在板塊邊緣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成為火山、地震活動的多發地區。
【解答】A、喜馬拉雅山位于板塊交界處,板塊擠壓導致它升高,而板塊擠壓就是地殼運動,A符合題意。B、不斷升高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導致,B不符合題意。
C、喜馬拉雅山脈容易發生大地震問題,C不符合題意。D、
喜馬拉雅山常年積雪,因此這些措施沒用,D不符合題意。
5.假說在科學發現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需要相應的證據支持,下列證據與假說不對應的是(
???)
A.?所有星系都在遠離地球而去,星系越遠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論
B.?發現了處于爬行類和鳥類過度類型的始祖鳥化石——達爾文進化論
C.?地球有晝夜現象——地球繞日公轉
D.?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大陸漂移學說
【答案】
C
【解析】大爆炸宇宙論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后演化而成。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大陸彼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于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稱大陸漂移。
【解答】A、通過測量星系之間的距離,發現所有星系距離地球越來越遠,并且越遠的星系遠去的速度越快,可以證明大爆炸宇宙論的正確性;故A正確;
B、始祖鳥具備了爬行類動物和鳥類的共同特點,反應了生物在不斷的進化;故B正確;
C、地球的晝夜現象是地球自轉導致的;故C錯誤;
D、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說明兩岸的大陸在早期是同一塊大陸;佐證了大陸漂移學說;故D正確;
6.關于板塊構造學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全球由七大板塊構成??????????????????????????????????????????B.?長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塊的運動引起的
C.?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D.?板塊內部比較活躍,易發生火山、地震
【答案】
C
【解析】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根據這一新學說,地球表面覆蓋著內部相對穩定的板塊(巖石圈),這些板塊確實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動。
【解答】A、全球是由六大板塊構成的;故A錯誤;
B、長江三角洲的形成流水帶來的泥沙堆積形成的;故B錯誤;
C、板塊都是漂浮在軟流層上的;故C正確;
D、板塊內部是比較穩定的,板塊的交界處比較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地震;故D錯誤;
7.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是一部中國古代科技類百科全書,記載了我國古代的許多科技發現與發明。
(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將磁石(磁體)磨成針懸掛或支撐起來,磁針就能指南。“磁針指南”是因為地球存在________。
(2)沈括考察太行山時,發現有些巖石中夾雜著螺蚌殼。他推測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現在太行山距離大海有近千里。造成這種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沈括大膽預測石油在未來社會中會得到廣泛使用,現預測已被證實。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這種環境問題稱為________。
【答案】
(1)地磁場(2)地殼運動(3)溫室效應
【解析】1、地球存在地磁場,能使處在其中的小磁體靜止后指向南北方向;
2、地殼運動是由于地球內部原因引起的組成地球物質的機械運動。地殼運動是由內力引起地殼結構改變、地殼內部物質變位的構造運動,它可以引起巖石圈的演變,促使大陸、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溝和山脈;同時還導致發生地震、火山爆發等;
3、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解答】(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將磁石(磁體)磨成針懸掛或支撐起來,磁針就能指南。“磁針指南”是因為地球存在地磁場;
(2)沈括考察太行山時,發現有些巖石中夾雜著螺蚌殼。他推測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現在太行山距離大海有近千里。造成這種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
(3)由題中信息“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可知,這種環境問題是溫室效應。
故答案為:(1)地磁場?
(2)地殼運動?
(3)溫室效應
8.非洲的尼奧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氣體。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層湖水變涼而下沉,下層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逸出,并沿著山谷向下擴散,導致山腳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非洲有大量的火山分布,火山是________的表現之一。
(2)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逸出,是由于液體壓強隨深度的減小而________,導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減小。
(3)逸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沿著山谷向下擴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質。
【答案】
(1)地殼運動(2)減小(3)密度比空氣大
【解析】(1)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巖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
向地表的釋放。
(2)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
(3)由于重力作用,密度大的物質向下運動,密度小的物質向上運動。
【解答】(1)火山噴發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
(2)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逸出,是由于液體壓強隨深度的減小而1減小,導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減小。
(3)逸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沿著山谷向下擴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9.某校學生于6月14日至17日在我國甘肅敦煌研學,研學時拍攝了駱駝在沙漠中行進的照片,如圖所示。
(1)形成圖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________?。
(2)研學期間當地晝夜長短的特點是________?。
(3)駱駝的耳孔內布滿絨毛,睫毛長而密,可以防止風沙的進入。駝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給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這些結構和生理特點是長期________的結果。
【答案】
(1)風力(作用)(2)晝長夜短(3)自然選擇(選擇)
【解析】(1)影響地形的外力因素有:風力、冰川、流水、生物等;
(2)根據6月份甘肅的晝夜長短的特點進行解答;
(3)駱駝能夠適應沙漠的環境的生理結構和特點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解答】(1)沙漠地形的形成的外力因素是風力(作用);
(2)6月份甘肅的晝夜長短的特點是晝長夜短;
(3)駱駝適應沙漠環境的生理結構和特點是自然選擇(選擇)的結果;
故答案為:(1)風力(作用);(2)晝長夜短;(3)自然選擇(選擇)。
10.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雙版納發生3.5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從板塊構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塊的________,容易發生地震。
(2)如圖為地球內部3層結構示意圖,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________(填地層結構名稱)。
【答案】
(1)交界處(或“邊緣”)(2)地殼
【解析】【分析】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1)地震是地球的內力導致的,地震帶一般處于板塊的交界處,因為交界處的板塊活動較強;故答案為:交界處(或“邊緣”);(2)地球由內到外分成地核、地幔、地殼三部分;A處于最外層的地殼部分;故答案為:地殼;
考點過關☆專項突破
考點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如圖為某日太陽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時的示意圖。由圖可知,此日(
??)
A.?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
B.?南回歸線上晝夜等長
C.?杭州晝長夜短
?D.?杭州處于冬季
2.天問一號是我國的首個火星探測器。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開展太空探測的首選目標。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火星上有四季變化??????????????????????????????????????????????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約長一倍
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D.?火星表層的成分與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
3.2021年5月26日,我國部分地區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陽光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陽光造成的
C.?永嘉6月10日白晝的時間要比5月26日短些??????????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4.2020年1月,世界最大太陽望遠鏡(簡稱DKIST)拍得了人類迄今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陽照片,為研究太陽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關太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通常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是它的光球層
B.?八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
C.?太陽是恒星,它在宇宙中并非靜止不動
D.?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是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5.為了揭示大自然的奧秘,無數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鉛筆畫出的連續的線放大后不連線,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B.?組成宇宙的天體在不停地運動,其中太陽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C.?宇宙是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是有起源的、膨脹的和演化的
D.?霧霾是由于固體分子不停運動形成的
6.現代宇宙論最重要的證據是(??

A.?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論
B.?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星系離我們越遠,它的退行速度越快
C.?古代“上帝”創造的宇宙以及其中的萬物
D.?氣球充氣后不斷膨脹,氣球上各個小圓點間的距離不斷變大
7.下列假說與其證據相一致的是(??
)
選項
假說
證據
A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
太陽自轉方向與八大行星公轉方向一致
B
化學進化假說
始祖馬化石
C
大爆炸宇宙論
宇宙年齡約有137億年
D
生物進化論
隕石中發現氨基酸
A.?A???????????????????????????????????????????B.?B???????????????????????????????????????????C.?C???????????????????????????????????????????D.?D
8.我們利用氣球做了星系運動特點的模擬實驗(如圖),下列對該實驗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在氣球表面畫上的這些小圓,是模擬宇宙中的星系
B.?給氣球充氣,使氣球不斷地脹大,是模擬宇宙的膨脹
C.?氣球脹大過程中各圓點間的距離變化模擬星系運動特點
D.?氣球脹大時,對甲圓點而言,乙圓點的遠離速度比丙更快
9.下列依據與“星云說”的提出有關的是(
??)
A.?太陽系的行星繞日公轉的方向和太陽自轉的方向不一致
B.?太陽系的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C.?太陽系的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都是正圓形的
D.?星云是由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巨大云霧狀天體
10.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太陽未來的演變過程
(??
)
A.?太陽→紅巨星→白矮星→暗矮星?????????????????????????B.?太陽→超紅巨星→超新星→黑洞
C.?太陽→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D.?太陽→紅巨星→白矮星→黑洞
11.下列有關宇宙環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宇宙是物質的,但物質之間沒有任何聯系
B.?宇宙是物質組成的,任何物質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和繞轉的關系
C.?宇宙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但物質運動沒有規律可循
D.?宇宙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和聯系是有規律和層次的
12.以下關于太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太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
B.?我們看到火紅的太陽,是因為現在太陽正處于紅巨星階段
C.?我們稱太陽表面溫度相對較低的部分為太陽黑子
D.?太陽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13.隨著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人們對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表中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信息,可知(
??)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08km
赤道半徑/km
公轉周期/年
質量(地球為1)
體積(地球為1)
地球
1.496
6378
1
1
1
火星
2.279
3395
1.9
0.11
0.15
A.?火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大????????????????????????????????????B.?火星的表面溫度比地球高
C.?人造的探測器已經可以離開地月系??????????????????????D.?火星繞日公轉的方向與地球不同
14.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繞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任務預計持續23天左右。
(1)嫦娥五號發射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是________之間。(填字母)
(2)嫦娥五號運行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填數字序號)
①余姚晝短夜長:②余姚正午時
刻樹影越來越長:③太陽直射點逐漸往北移:④南極地區
極晝范圍逐漸縮小;
(3)當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經過P點時,太陽光直射點
?????(雙項選擇,填字母)。
A.在南半球
B.在北半球
C.正向南移
D.正向北移
考點二:人類生存的地球
1.下列現象能支持“地殼是在不斷變動”這一觀點的是(??

A.?⑴⑵⑶????????????????????????????????B.?⑴⑵⑷????????????????????????????????C.?⑴⑶⑷????????????????????????????????D.?⑵⑶⑷
2.2018

5

12
日是我國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面對災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泥石流發生時,應設法從房屋里跑出并順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B.?發生火災且室內濃煙密布時,應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濕毛巾掩蓋口鼻
C.?發生地震時,底樓的人應迅速跑到室外開闊的地帶避險??????????
D.?發現煤氣中毒者,首先必須將病人從中毒環境迅速轉移到空氣清新的地方
3.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下列現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的是(???

A.?麥哲倫環球航行??????????????????????????????????????????????????B.?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
C.?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D.?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
4.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下列有關地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殼變動的表現
B.?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分為地殼和地幔兩部分
C.?地殼像“七巧板”一樣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
D.?地球上淡水資源通過水循環不斷得到補充,不必節約用水
5.如圖是我國西北沙漠地區常見的一種地貌,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流水?????????????????????????????????????B.?冰川?????????????????????????????????????C.?風力?????????????????????????????????????D.?生物
【答案】
C
【解答】解:讀圖可得,圖中所示的是風蝕作用形成的風蝕城,屬于外力作用.
6.2020年4月12日19時36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03度,東經122.29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所幸無人員傷亡。
(1)臺灣多地震是因為它處于________;
(2)當地震發生時,自我保護方法正確的有????

A.在房間里躲在牢固的桌子底下
B.在房間里躲在墻角邊
C.在野外站在空曠的坪地上
D.在野外躲在電線桿下
7.干熱巖是一種高溫巖體,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可用于發電、供暖等。
(1)圖甲為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干熱巖分布于________。
(2)如圖乙為利用干熱巖發電的示意圖,蒸汽輪機中的能量轉化是________。
(3)由于人們對干熱巖利用存在不同的看法,導致是否建設干熱巖發電廠意見不一。下列觀點中,屬于支持我國建設干熱巖發電廠的有?????
。(可多選)
A.可降低對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的依賴,優化能源結構
B.發電時不產生二氧化硫及煙塵等,不造成大氣污染
C.需將水注入地下,可能會引起巖層斷裂,誘發地質災害
D.生產成本較低,技術較成熟
E.需要大量的水,可能加劇當地水資源緊張
8.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
(1)2021年2月,我國臺灣省臺東縣海域發生4.6級地震,該地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67次,該地位于亞歐板塊與________交界,故地震多發。
(2)大蒜中含有一種辣素“硫化丙烯”,能清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其化學式為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氫、硫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最簡整數比)
(3)鐵絲在空氣中很難燃燒。然面納米鐵粉在空氣中稍加熱就可以燃燒,從中你得到的啟示:________。
9.在地質學發展過程中,許多科學家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下圖所示: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其中地震是板塊與板塊之間________作用形成;
(2)分析地質學發展過程,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可多選)
A.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無法提出科學假說
B.科學家經過科學研究發現的學說都是正確的
C.科學假說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經驗和已知的事實
D.科學的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E.勒比雄通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是一定正確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二十三
地球、宇宙、空間科學
考點解析☆目標分解
b級目標:太陽系;地球、太陽、月球的認識;地殼變動。
c級目標: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月相。
目標分解:
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②人類生存的地球。
考點剖析☆聚焦高頻
考點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了超過2千克的月球巖石及土壤樣本,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月球巖石帶回地球后質量變大???????????????????????????B.?月球巖石帶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不變
C.?月球土壤帶回地球后密度變大?????????????????????????????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氣
【答案】
D
【解答】A、宇航員從月球帶回一塊石頭以后,石頭的位置發生變化,所含物質多少沒有變化,所以質量不變,A不符合題意;
B、由于月球的引力相當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石頭到達地面,受到的重力相對于月球將變大,B不符合題意;
C、由于月球土壤的質量不變,因此到地球后它的密度也不改變,C不符合題意;
D、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沒有空氣,因此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氣,D符合題意。
【解析】(1)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和溫度無關。(2)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3)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沒有空氣。
2.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每時每刻向外輻射太陽能。下列關于太陽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最終來自于太陽能
B.?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
C.?地球上的水循環是由太陽能推動的
D.?太陽能來源于太陽內部的核裂變
【答案】
D
【解答】A、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歸根到底來自太陽能,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傳遞(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過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水循環是由太陽能推動的,在大氣、海洋、陸地形成一個全球性的水循環系統,并成為地球上各種物質循環的中心循環,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太陽能來源于太陽內部發生的核聚變,D錯誤,符合題意。
【解析】太陽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可以給綠色植物提供能量進行光合作用,太陽能可以發電,陽光下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等。太陽能不會像煤和石油一樣在燃燒時產生廢氣來污染環境,更不像煤和石油有耗盡的一天,不會用核能發電帶來危險和后遺癥,不會產生廢氣污染環境。
3.如圖是月偏食的示意圖,月食輪廓是彎曲的圓弧。下列事實與圓弧的形成無關的是(
??)
A.?陽光的直線傳播????????????????B.?地球是球形的????????????????C.?月球是球形的????????????????D.?地球是不透明的
【答案】
C
【解答】月食可以證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因為造成月食的原因是處于太陽和月球之間的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在月球表面的光芒,由于陽光的直線傳播和地球不透明因素,造成所形成的的陰影,而這個陰影是呈弧形逐漸遮擋住太陽光的,比如月偏食的示意圖,月食輪廓是彎曲的圓弧,但與圓弧的形成無關的是月球是球形,C符合題意。
【解析】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種,是月亮繞地球公轉過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種特殊天文現象。
4.2021年5月26日(農歷四月十五),在我國某些區域能觀察到“超級紅月亮”,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圖中(
???)
A.?新月
B.?上弦月
C.?滿月
D.?下弦月
【答案】
C
【解答】農歷十五的月相是滿月,故C正確;
【解析】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5.開普勒—452b是一顆存在于太陽系外與地球同類型的天體,它在圖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D
【解答】開普勒—452b是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新發現的外行星,因此它在圖中最合理的位置是丁,D符合題意。
【解析】開普勒—452b的直徑比地球大60%,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1光年約等于10萬億公里),位于天鵝座。
6.2021年3月19日(農歷二月初七),一輪彎月與火星、畢宿五(金牛座的一顆紅巨星)上演了“雙星伴月”的“紅眼笑臉”精彩天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天的月相為下弦月?????????????????????????????????????????B.?火星是行星,畢宿五是恒星
C.?當天地球位置位于③、④之間?????????????????????????????D.?當天火星、畢宿五離地球一樣遠
【答案】
B
【解答】A、2021年3月19日(農歷二月初七),當天的月相為上弦月,A不符合題意;
B、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畢宿五是恒星,B符合題意;
C、3月19日接近春分日,春分日為3月21日,②位置太陽直射赤道為春分日,①位置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因此為冬至日,因此當天地球位置位于①、②之間,C不符合題意;
D、當天火星、畢宿五并不是離地球一樣遠,D不符合題意。
【解析】(1)月相的變化依次為
新月(也稱“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漸盈凸月)→滿月(也稱“望”)(十五,十六)→凸月(漸虧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殘月→新月(初一)。
(2)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恒星運轉的天體。恒星是一種由發光球體的等離子體,通過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體。
(3)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7.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計劃于2月4日(大年初四)開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我們可能在這一天晚上看到一輪明月??????????????????B.?在2022年中,寧波正午竿影這一天最短
C.?這一天太陽直射點在圖中④-①之間????????????????????D.?寧波這一天晝長夜短
【答案】
C
【解析】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地球公轉,是指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
【解答】A、農歷初四是峨眉月;故A錯誤;
B、寧波處于北半球,正午竿影最短的這天是冬至,即6月22日;故B錯誤;
C、2月4日地球公轉處于冬至日到春分之間,冬至日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即④處,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即①處,冬至到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向赤道移動;故C正確;
D、2月4日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寧波這一天是晝短夜長;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8.如果用右圖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下表選項中與圖示相符的是(??
?)
選項



A
動能
勢能
機械能
B
地球
銀河系
太陽系
C
飽和溶液
溶液
稀溶液
D
氧化物
化合物
純凈物
A.?A???????????????????????????????????????????B.?B???????????????????????????????????????????C.?C???????????????????????????????????????????D.?D
【答案】
D
【解答】A、機械能是動能與勢能的總和,A不符合題意;
B、銀河系在宇宙里,太陽系在銀河系里,地球在太陽系里,地球是行星之一,按大小排序是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B不符合題意;
C、溶液包括飽和溶液和稀溶液,C不符合題意;
D、氧化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氧化物是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D符合題意。
【解析】(1)動能:物體由于作機械運動而具有的能。
勢能是指物體(或系統)由于位置或位形而具有的能。
(2)宇宙是有層次的天體系統,它的層次結構是:行星-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總星系。
(3)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中不能再繼續溶解該溶質的溶液。濃稀溶液則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
(4)根據氧化物、化合物和純凈物的定義進行分析,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
9.關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杭州一年四季當中,夏至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
B.?地球公轉的方向與地球自轉的方向一樣,都是自東向西
C.?從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順時針
D.?清明節之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往北移動
【答案】
B
【解析】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公轉,是指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
【解答】A、夏至這天太陽直射點離杭州最近,所以這天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故A正確;
B、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故B錯誤;C、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因此在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轉動;故C正確;D、清明節在春分和夏至之間,所以這時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半球,且繼續向北回歸線處移動;故D正確;
10.太陽表面發生的變化統稱為太陽活動。常見的太陽活動有耀斑、日珥、太陽黑子、太陽風等。其中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是(??

A.?太陽黑子?????????????????????????????????B.?日珥?????????????????????????????????C.?耀斑?????????????????????????????????D.?太陽風
【答案】
A
【解答】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是發生光球層的太陽黑子;
【解析】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象的總稱。
1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發射當天,地球公轉在圖中

??)
A.?甲處附近???????????????????????????B.?乙處附近???????????????????????????C.?丙處附近???????????????????????????D.?丁處附近
【答案】
A
【解答】圖中甲是夏至日地球公轉所在的位置,6月23日是夏至日剛過一天,所以地球處于甲附近;
【解析】地球公轉,是指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像地球的自轉具有其獨特規律性一樣,由于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12.科學家在距地球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行
星GJ357d,它的質量約為地球的6倍,圍繞一顆比太陽略小的恒星運行(如圖甲),運行一周所花的時間為地球上的55.7天,自轉周期與地球相似。
(1)如圖乙是宇宙的星系結構層次圖,超級地球與恒星所組成的星系,相當于圖中的________。
(2)“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恰到好處的大氣層”是科學家推測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依據。下列證據支持“超級地球”存在生命的有?????
。(可多選)
A.“
超級地球”圍繞恒星的運行方向與地球一致
B.“超級地球”與恒星的距離使其可獲得與地球相近的光能
C.“超級地球”
的質量使其能產生對氣體足夠的吸引力
D.“
超級地球”繞恒星運動一周的時間比地球快得多
【答案】
(1)太陽系(2)B,C
【解析】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
【解答】(1)超級地球繞著恒星轉,類似地球繞著太陽轉,其構成的星系相當于太陽系;
(2)A、可能存在生命與其公轉方向無關;故A錯誤;
B、距離恒星的距離與地球到太陽距離差不多,保證了其具有適宜的溫度,可能具有生命的證據;故B正確;
C、超級地球能夠對氣體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可以使其周圍有大氣層,是可能存在生命的證據;故C正確;
D、公轉的周期與生命的存在沒有關系;故D錯誤;
考點二:人類生存的地球
1.地殼是在不斷的變動的,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泥石流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地球內力作用引起的
B.?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
C.?高山巖層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
D.?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更老,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
【答案】
A
【解析】地殼運動即地質運動,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就在不斷發生變化。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
【解答】A、泥石流是地質災害,是外力引起的;故A錯誤;
B、地震是地球內力作用導致的,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故B正確;
C、高山巖層發現海洋生物化石,說明此處以前是海洋,是內力作用導致的;故C正確;
D、遠離大洋中脊的巖石年齡更老,說明板塊在運動,是內力導致的,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故D正確;
2.2019年12月9日,新西蘭北部著名的旅游地“懷特島”突然發生了火山噴發,當時共有數十人在島上觀光旅游,火山噴發導致了至少6人死亡。下列有關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火山噴發難以預測,不要在火山附近居住和旅游
B.?火山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處
C.?火山噴出的巖漿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深處的地幔層
D.?火山爆發后,被火山灰覆蓋的土地往往很貧瘠,長期難以生長植物
【答案】
B
【解析】火山是一種常見的地貌形態,由地下熔融物質及其攜帶的固體碎屑沖出地表后堆積形成的山體。
【解答】AD、火山的噴發的火山灰覆蓋在地表會形成肥沃的農田,對農業生產是很好的土地資源,同時能夠形成風景優美的環境適合旅游;故AD錯誤;
B、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導致的,可以證明地殼的變動,其主要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故B正確;
C、火山噴發的巖漿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軟流層;故C錯誤;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是由于地殼變動而形成的?????B.?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的是陽歷
C.?太陽系屬于銀河系的一部分????????????????????????????????????????D.?杭州地區的天氣特點是四季分明
【答案】
C
【解析】太陽系是質量很大的太陽,以其巨大的引力維持著周邊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繞其運轉的天體系統。
【解答】A、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貌是流水的作用形成的;故A錯誤;
B、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的是陰歷;故B錯誤;
C、銀河系包含太陽系;故C正確;
D、四季分明是氣候特點;故D錯誤;
4.我國已經啟動對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進行最新登頂高程測量。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現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說明地殼仍在不斷變動
B.?不斷升高是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擠壓和俯沖造成的
C.?登峰者無須考慮喜馬拉雅山脈發生地震問題
D.?登峰時應該做好防風、防輻射和防高溫等措施
【答案】
A
【解析】板塊運動的特點:1.在板塊內部,地殼運動穩定;2.在板塊邊緣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成為火山、地震活動的多發地區。
【解答】A、喜馬拉雅山位于板塊交界處,板塊擠壓導致它升高,而板塊擠壓就是地殼運動,A符合題意。B、不斷升高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導致,B不符合題意。
C、喜馬拉雅山脈容易發生大地震問題,C不符合題意。D、
喜馬拉雅山常年積雪,因此這些措施沒用,D不符合題意。
5.假說在科學發現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需要相應的證據支持,下列證據與假說不對應的是(
???)
A.?所有星系都在遠離地球而去,星系越遠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論
B.?發現了處于爬行類和鳥類過度類型的始祖鳥化石——達爾文進化論
C.?地球有晝夜現象——地球繞日公轉
D.?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大陸漂移學說
【答案】
C
【解析】大爆炸宇宙論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后演化而成。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大陸彼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于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稱大陸漂移。
【解答】A、通過測量星系之間的距離,發現所有星系距離地球越來越遠,并且越遠的星系遠去的速度越快,可以證明大爆炸宇宙論的正確性;故A正確;
B、始祖鳥具備了爬行類動物和鳥類的共同特點,反應了生物在不斷的進化;故B正確;
C、地球的晝夜現象是地球自轉導致的;故C錯誤;
D、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說明兩岸的大陸在早期是同一塊大陸;佐證了大陸漂移學說;故D正確;
6.關于板塊構造學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全球由七大板塊構成??????????????????????????????????????????B.?長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板塊的運動引起的
C.?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D.?板塊內部比較活躍,易發生火山、地震
【答案】
C
【解析】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根據這一新學說,地球表面覆蓋著內部相對穩定的板塊(巖石圈),這些板塊確實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動。
【解答】A、全球是由六大板塊構成的;故A錯誤;
B、長江三角洲的形成流水帶來的泥沙堆積形成的;故B錯誤;
C、板塊都是漂浮在軟流層上的;故C正確;
D、板塊內部是比較穩定的,板塊的交界處比較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地震;故D錯誤;
7.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是一部中國古代科技類百科全書,記載了我國古代的許多科技發現與發明。
(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將磁石(磁體)磨成針懸掛或支撐起來,磁針就能指南。“磁針指南”是因為地球存在________。
(2)沈括考察太行山時,發現有些巖石中夾雜著螺蚌殼。他推測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現在太行山距離大海有近千里。造成這種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沈括大膽預測石油在未來社會中會得到廣泛使用,現預測已被證實。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這種環境問題稱為________。
【答案】
(1)地磁場(2)地殼運動(3)溫室效應
【解析】1、地球存在地磁場,能使處在其中的小磁體靜止后指向南北方向;
2、地殼運動是由于地球內部原因引起的組成地球物質的機械運動。地殼運動是由內力引起地殼結構改變、地殼內部物質變位的構造運動,它可以引起巖石圈的演變,促使大陸、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溝和山脈;同時還導致發生地震、火山爆發等;
3、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解答】(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將磁石(磁體)磨成針懸掛或支撐起來,磁針就能指南。“磁針指南”是因為地球存在地磁場;
(2)沈括考察太行山時,發現有些巖石中夾雜著螺蚌殼。他推測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現在太行山距離大海有近千里。造成這種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
(3)由題中信息“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可知,這種環境問題是溫室效應。
故答案為:(1)地磁場?
(2)地殼運動?
(3)溫室效應
8.非洲的尼奧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氣體。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層湖水變涼而下沉,下層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逸出,并沿著山谷向下擴散,導致山腳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非洲有大量的火山分布,火山是________的表現之一。
(2)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逸出,是由于液體壓強隨深度的減小而________,導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減小。
(3)逸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沿著山谷向下擴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質。
【答案】
(1)地殼運動(2)減小(3)密度比空氣大
【解析】(1)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巖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
向地表的釋放。
(2)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
(3)由于重力作用,密度大的物質向下運動,密度小的物質向上運動。
【解答】(1)火山噴發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
(2)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逸出,是由于液體壓強隨深度的減小而1減小,導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減小。
(3)逸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沿著山谷向下擴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9.某校學生于6月14日至17日在我國甘肅敦煌研學,研學時拍攝了駱駝在沙漠中行進的照片,如圖所示。
(1)形成圖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________?。
(2)研學期間當地晝夜長短的特點是________?。
(3)駱駝的耳孔內布滿絨毛,睫毛長而密,可以防止風沙的進入。駝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給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這些結構和生理特點是長期________的結果。
【答案】
(1)風力(作用)(2)晝長夜短(3)自然選擇(選擇)
【解析】(1)影響地形的外力因素有:風力、冰川、流水、生物等;
(2)根據6月份甘肅的晝夜長短的特點進行解答;
(3)駱駝能夠適應沙漠的環境的生理結構和特點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解答】(1)沙漠地形的形成的外力因素是風力(作用);
(2)6月份甘肅的晝夜長短的特點是晝長夜短;
(3)駱駝適應沙漠環境的生理結構和特點是自然選擇(選擇)的結果;
故答案為:(1)風力(作用);(2)晝長夜短;(3)自然選擇(選擇)。
10.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雙版納發生3.5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從板塊構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塊的________,容易發生地震。
(2)如圖為地球內部3層結構示意圖,A處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處位于________(填地層結構名稱)。
【答案】
(1)交界處(或“邊緣”)(2)地殼
【解析】【分析】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1)地震是地球的內力導致的,地震帶一般處于板塊的交界處,因為交界處的板塊活動較強;故答案為:交界處(或“邊緣”);(2)地球由內到外分成地核、地幔、地殼三部分;A處于最外層的地殼部分;故答案為:地殼;
考點過關☆專項突破
考點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如圖為某日太陽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時的示意圖。由圖可知,此日(
??)
A.?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
B.?南回歸線上晝夜等長
C.?杭州晝長夜短
?D.?杭州處于冬季
【答案】
C
【解答】A、由圖可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故A錯誤;
B、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南半球晝短夜長;故B錯誤;C、杭州處于北半球,太陽直射時晝長夜短;故C正確;D、杭州處于太陽直射范圍內,是夏季;故D錯誤;
2.天問一號是我國的首個火星探測器。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開展太空探測的首選目標。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火星上有四季變化??????????????????????????????????????????????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約長一倍
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D.?火星表層的成分與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
【答案】
A
【解答】A、火星存在著繞太陽的公轉,所以存在四季變化;故A正確;
B、火星的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所以火星的一天與地球的一天相近;故B錯誤;
C、火星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因此可以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故C錯誤;
D、火星的環境與地球最為相似,因此其表層的成分與地球也是相似的;故D錯誤;
3.2021年5月26日,我國部分地區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陽光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陽光造成的
C.?永嘉6月10日白晝的時間要比5月26日短些??????????
D.?永嘉6月10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答案】
C
【解析】(1)日食的圖象:
月食的圖象:
(2)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的時間是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為春分日與秋分日,夏至日6月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上,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解答】A、月食是我們看不見月亮或者是只能看見部分月亮,是由于地球擋住了太陽照向月亮的光,所以我們看不見或只能看見部分月亮,A不符合題意;
B、日食是我們看不見太陽或者是只能看見部分太陽,是由于月亮擋住了太陽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們看不見或只能看見部分太陽,B不符合題意;
C、永嘉6月10日白晝的時間要比5月26日長些,C符合題意;
D、永嘉6月10日最接近夏至日因此正午太陽高度角比5月26日大
,D不符合題意。
4.2020年1月,世界最大太陽望遠鏡(簡稱DKIST)拍得了人類迄今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陽照片,為研究太陽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關太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通常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是它的光球層
B.?八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
C.?太陽是恒星,它在宇宙中并非靜止不動
D.?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是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答案】
B
【解答】A、太陽大氣層從內到外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人們肉眼所見到的太陽的光亮表面,即為光球層,A不符合題意;
B、八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太陽不是銀河系的中心,B符合題意;
C、太陽是恒星,它在宇宙中并非靜止不動,C不符合題意;
D: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是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為了揭示大自然的奧秘,無數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鉛筆畫出的連續的線放大后不連線,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B.?組成宇宙的天體在不停地運動,其中太陽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C.?宇宙是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是有起源的、膨脹的和演化的
D.?霧霾是由于固體分子不停運動形成的
【答案】
C
【解答】A、鉛筆畫的連續的線放大后不連線,能夠肉眼看到的不是分子;故A錯誤;
B、宇宙沒有中心;故B錯誤;
C、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體,因此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并且處于不斷的演化和膨脹過程中;故C正確;
D、霧霾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與空氣中灰塵結合形成的,不是分子;故D錯誤;
6.現代宇宙論最重要的證據是(??

A.?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論
B.?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星系離我們越遠,它的退行速度越快
C.?古代“上帝”創造的宇宙以及其中的萬物
D.?氣球充氣后不斷膨脹,氣球上各個小圓點間的距離不斷變大
【答案】
B
【解答】霍金提出的是黑洞理論,黑洞理論不是現代宇宙論最重要的證據,現代宇宙論最重要的證據是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星系離我們越遠,它的退行速度越快,這是哈勃的測量數據分析結論,是現代宇宙論最重要的證據,氣球充氣后不斷膨脹,氣球上各個小圓點間的距離不斷變大不能作為現代宇宙論最重要的證據,B符合題意。
7.下列假說與其證據相一致的是(??
)
選項
假說
證據
A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
太陽自轉方向與八大行星公轉方向一致
B
化學進化假說
始祖馬化石
C
大爆炸宇宙論
宇宙年齡約有137億年
D
生物進化論
隕石中發現氨基酸
A.?A???????????????????????????????????????????B.?B???????????????????????????????????????????C.?C???????????????????????????????????????????D.?D
【答案】
A
【解答】A、在宇宙化論上,認為太陽系形成于太陽旁的氣體云中,即星云。當它收縮到原來的幾百分之一時,角速度大大增加(角動量守恒),強大的離心力使得物質分布趨向于扁平,在旋轉過程中不斷撞擊摩擦,慢慢凝聚成整個太陽系。最終這些源于同一原始星云的物質基本落入同一個平面內。所以不僅是所有大行星、小行星公轉都在一個方向,而且所有衛星和太陽自轉也在同一方向,A符合題意;
B、化學進化論,即主張從物質的運動變化規律來研究生命的起源。化學進化論在自然科學中是指一種闡釋從無機物中產生地球生命起源的理論。在"米勒實驗"該實驗模仿了早期地球的環境,科學家發現通過與生命無關的自然化學反應能夠產生被稱為"生命原材料"的氨基酸,B不符合題意;
C、大爆炸宇宙論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
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2014年3月17日美國物理學家宣布,首次發現了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證據,C不符合題意;
D、進化論是指研究生物史中生命擴大適應范圍,增加生存余地的發展狀況,化石是生物進化論最直接的證據,D不符合題意。
8.我們利用氣球做了星系運動特點的模擬實驗(如圖),下列對該實驗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在氣球表面畫上的這些小圓,是模擬宇宙中的星系
B.?給氣球充氣,使氣球不斷地脹大,是模擬宇宙的膨脹
C.?氣球脹大過程中各圓點間的距離變化模擬星系運動特點
D.?氣球脹大時,對甲圓點而言,乙圓點的遠離速度比丙更快
【答案】
D
【解答】A、用氣球來模擬星系運動實驗,小圓代表了不同的星系;故A正確;
B、氣球不斷的脹大,星系之間越來越遠,模擬宇宙的膨脹;故B正確;
C、氣球不斷的膨脹過程中,圓點之間的距離,代表了星系之間的運動特點;故C正確;
D、氣球膨脹時,距離越遠的星系之間遠離速度越快,所以對甲圓點而言,丙圓點遠離速度比乙快;故D錯誤;
9.下列依據與“星云說”的提出有關的是(
??)
A.?太陽系的行星繞日公轉的方向和太陽自轉的方向不一致
B.?太陽系的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
C.?太陽系的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都是正圓形的
D.?星云是由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巨大云霧狀天體
【答案】
D
【解答】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通過研究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塊星云收縮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質進一步收縮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因此太陽和行星的形成是有先后之分的;太陽系的行星公轉的特點是運動方向具有同向性和公轉的軌道面具有共面性,這些特點是“星云說”提出的重要依據。星云是由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巨大云霧狀天體,太陽系是由一塊星云收縮形成的,這也是“星云說”提出的一大依據,D符合題意。
10.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太陽未來的演變過程
(??
)
A.?太陽→紅巨星→白矮星→暗矮星?????????????????????????B.?太陽→超紅巨星→超新星→黑洞
C.?太陽→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D.?太陽→紅巨星→白矮星→黑洞
【答案】
A
【解答】太陽最終的演變過程:太陽→紅巨星→白矮星→暗矮星,故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1.下列有關宇宙環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宇宙是物質的,但物質之間沒有任何聯系
B.?宇宙是物質組成的,任何物質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和繞轉的關系
C.?宇宙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但物質運動沒有規律可循
D.?宇宙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和聯系是有規律和層次的
【答案】
D
【解答】宇宙是物質世界,同時也是運動的,是有層次、有規律的,故A、B、C不符合題意,只有D符合題意。
12.以下關于太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太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
B.?我們看到火紅的太陽,是因為現在太陽正處于紅巨星階段
C.?我們稱太陽表面溫度相對較低的部分為太陽黑子
D.?太陽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答案】
B
【解答】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陽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現在正處中年或壯年階段,處于恒星演化的中期,叫主序星階段,我們稱太陽表面溫度相對較低的部分為太陽黑子是指太陽表面溫度相對較低較暗的部分,B符合題意。
13.隨著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人們對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表中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信息,可知(
??)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08km
赤道半徑/km
公轉周期/年
質量(地球為1)
體積(地球為1)
地球
1.496
6378
1
1
1
火星
2.279
3395
1.9
0.11
0.15
A.?火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大????????????????????????????????????B.?火星的表面溫度比地球高
C.?人造的探測器已經可以離開地月系??????????????????????D.?火星繞日公轉的方向與地球不同
【答案】
C
【解答】人類發射的探測器是從地球上到達火星表面的,地球屬于地月系,表明人造天體已經能夠離開地月系,C符合題意。
14.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繞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任務預計持續23天左右。
(1)嫦娥五號發射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是________之間。(填字母)
(2)嫦娥五號運行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填數字序號)
①余姚晝短夜長:②余姚正午時
刻樹影越來越長:③太陽直射點逐漸往北移:④南極地區
極晝范圍逐漸縮小;
(3)當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經過P點時,太陽光直射點
?????(雙項選擇,填字母)。
A.在南半球
B.在北半球
C.正向南移
D.正向北移
【答案】
(1)D~A
(2)①②
(3)B,D
【解答】(1)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冬至日,因此A位置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接近冬至日,因此嫦娥五號發射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是D~A之間。
(2)北半球夏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夏至日之后余姚正午時刻樹影越來越長,秋分之后余姚晝短夜長,因此嫦娥五號運行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①②。
(3)由于B位置是春分日,因此當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經過P點時,太陽光直射點在北半球,正向北移,BD符合題意。
考點二:人類生存的地球
1.下列現象能支持“地殼是在不斷變動”這一觀點的是(??

A.?⑴⑵⑶????????????????????????????????B.?⑴⑵⑷????????????????????????????????C.?⑴⑶⑷????????????????????????????????D.?⑵⑶⑷
【答案】
A
【解答】地殼不斷變動是內力的作用;
(1)高山的巖層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內力作用;故(1)符合;
(2)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是內力的作用;故(2)符合;
(3)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是內力的作用;故(3)符合;
(4)風蝕的巖石,是風力的作用,即外力的作用;故(4)不符合;
2.2018

5

12
日是我國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面對災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泥石流發生時,應設法從房屋里跑出并順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B.?發生火災且室內濃煙密布時,應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濕毛巾掩蓋口鼻
C.?發生地震時,底樓的人應迅速跑到室外開闊的地帶避險??????????
D.?發現煤氣中毒者,首先必須將病人從中毒環境迅速轉移到空氣清新的地方
【答案】
A
【解答】A、泥石流發生時,要往兩邊山坡上逃生,避開泥石流;故A正確;
B、
發生火災時,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都會上浮,所以要俯伏逃生;故B錯誤;
C、
發生地震時,房屋、樓房容易發生坍塌,所以人要跑到室外開闊的地方逃生;故C錯誤;
D、
煤氣中毒的人,體內缺氧,所以中毒的人要先轉移到空氣清新的地方;故D錯誤;
3.限于活動范圍,人們通常無法直接觀察地球的形狀,但可通過身邊某些現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體的證據,下列現象和事件不能作為證據的是(???

A.?麥哲倫環球航行??????????????????????????????????????????????????B.?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
C.?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位置變化??????????????????D.?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
【答案】
C
【解答】A、麥哲倫環球航行是朝著一個方向航行最終回到起點,能夠證明地球是圓的;故A正確;
B、太空拍攝的照片更加直觀的證明地球是圓的;故B正確;
C、鉛筆位置的變化是模擬麥哲倫航行,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故C錯誤;
D、海面上遠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桿先消失,說明地球是圓的;故D正確;
4.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下列有關地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殼變動的表現
B.?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分為地殼和地幔兩部分
C.?地殼像“七巧板”一樣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塊組成
D.?地球上淡水資源通過水循環不斷得到補充,不必節約用水
【答案】
A
【解答】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都是地殼變動的表現,故A說法正確。
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由外向內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故B說法不正確。
地球的巖石圈像“七巧板”一樣拼接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分別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故C說法不正確。
雖然地球上淡水資源通過水循環不斷得到補充,但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并不多,并且還有些會受到污染,所以需要節約用水,故說法不正確。
5.如圖是我國西北沙漠地區常見的一種地貌,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流水?????????????????????????????????????B.?冰川?????????????????????????????????????C.?風力?????????????????????????????????????D.?生物
【答案】
C
【解答】解:讀圖可得,圖中所示的是風蝕作用形成的風蝕城,屬于外力作用.
6.2020年4月12日19時36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03度,東經122.29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所幸無人員傷亡。
(1)臺灣多地震是因為它處于________;
(2)當地震發生時,自我保護方法正確的有????

A.在房間里躲在牢固的桌子底下
B.在房間里躲在墻角邊
C.在野外站在空曠的坪地上
D.在野外躲在電線桿下
【答案】
(1)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板塊與板塊交界處)
(2)A,B,C
【解答】(1)地震多發生于板塊的交界處,而臺灣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2)AB、地震發生時,容易發生物品脫落及墻體的倒塌,所以要在墻角或牢固的桌子地下躲避;故AB正確;
C、處于室外遇到地震時,要待在空曠處地帶,遠離建筑物;故C正確;
D、發生地震時,電線桿容易倒塌,要遠離;故D錯誤;
7.干熱巖是一種高溫巖體,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可用于發電、供暖等。
(1)圖甲為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干熱巖分布于________。
(2)如圖乙為利用干熱巖發電的示意圖,蒸汽輪機中的能量轉化是________。
(3)由于人們對干熱巖利用存在不同的看法,導致是否建設干熱巖發電廠意見不一。下列觀點中,屬于支持我國建設干熱巖發電廠的有?????
。(可多選)
A.可降低對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的依賴,優化能源結構
B.發電時不產生二氧化硫及煙塵等,不造成大氣污染
C.需將水注入地下,可能會引起巖層斷裂,誘發地質災害
D.生產成本較低,技術較成熟
E.需要大量的水,可能加劇當地水資源緊張
【答案】
(1)地殼
(2)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3)A,B,D
【解答】(1)干熱巖埋藏于地下3~10千米,處于地殼范圍內;
(2)由圖乙可知,利用水把干熱巖的熱能轉為水的內能,從而推動蒸汽輪機的轉動,即機械能;
(3)A、可降低對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的依賴,優化能源結構,該觀點屬于支持建設干熱巖發電廠;故A符合題意;
B、發電時不產生二氧化硫及煙塵等,不造成大氣污染,該觀點屬于支持建設干熱巖發電廠;故B符合題意;
C、需將水注入地下,可能會引起巖層斷裂,誘發地質災害,該觀點屬于反對建設干熱巖發電廠;故C不符合題意;
D、生產成本較低,技術較成熟,該觀點屬于支持建設干熱巖發電廠;故D符合題意;
E、需要大量的水,可能加劇當地水資源緊張,該觀點屬于反對建設干熱巖發電廠;故E不符合題意;
8.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
(1)2021年2月,我國臺灣省臺東縣海域發生4.6級地震,該地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67次,該地位于亞歐板塊與________交界,故地震多發。
(2)大蒜中含有一種辣素“硫化丙烯”,能清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其化學式為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氫、硫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最簡整數比)
(3)鐵絲在空氣中很難燃燒。然面納米鐵粉在空氣中稍加熱就可以燃燒,從中你得到的啟示:________。
【答案】
(1)太平洋板塊
(2)18:3:16(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大,越容易燃燒
【解答】(1)臺灣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
(2)m(C):m(H):m(S)=
12×
3:1×6:32×1=
18:3:16;
(3)鐵絲與納米鐵粉相比較,鐵絲的表面積小,由其不同的現象可知,接觸面積越大,越容易燃燒;
故答案為:(1)太平洋板塊;(2)18:3:16;(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大,越容易燃燒。
9.在地質學發展過程中,許多科學家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下圖所示: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其中地震是板塊與板塊之間________作用形成;
(2)分析地質學發展過程,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可多選)
A.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無法提出科學假說
B.科學家經過科學研究發現的學說都是正確的
C.科學假說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經驗和已知的事實
D.科學的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E.勒比雄通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是一定正確的
【答案】
(1)碰撞和張裂(2)C,D
【解答】(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其中地震是板塊與板塊之間
碰撞和張裂作用形成;
(2)A、科學假說一直在被提出,不管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還是科學較發達的現代,A錯誤;
B、科學家發現的學說是要通過實踐檢驗的,也是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的,B錯誤;
C、
科學假說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經驗和已知的事實?,假說是人們將認識從已知推向未知,C正確;
D、
科學的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對地球表面地殼的認識就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D正確;
E、?
勒比雄的板塊構造學說可以解釋許多的有關地殼的問題,但認識還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也有可能被新的學說代替,E錯誤。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锦屏县| 康乐县| 平舆县| 郎溪县| 庄浪县| 松阳县| 平乐县| 彭阳县| 龙海市| 东乡县| 赞皇县| 肥东县| 台中市| 高陵县| 同江市| 图木舒克市| 石首市| 任丘市| 定安县| 海伦市| 马公市| 巨野县| 山丹县| 朝阳县| 邓州市| 南投县| 洛南县| 时尚| 涿州市| 黑龙江省| 岳阳市| 万安县| 广灵县| 鄂托克前旗| 建昌县| 庆城县| 繁昌县| 防城港市| 上高县| 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