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它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理論,是對中國現實條件的全新理解,是對歷史經驗的有效借鑒。只要我們按照這種理論指引的方向、道路和發展戰略干下去,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就一定能夠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這里論述的“理論”是( ) A.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D.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2. “中國要搞現代化,絕不能搞自由化,絕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鄧小平強調必須堅持( ) A.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B.“兩個凡是”的方針 C.社會主義制度 D.四項基本原則 3. 學者鄭永年提出:“南方談話直接造成了史無前例的變化,不僅產生了強大的改革新動力,而且為改革和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新的方向”主要是指( ) A.開發和開放浦東新區 B.積極構建新型區域合作組織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 學習歷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下列表述屬于觀點的是( )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鄧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視察并發表講話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D.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5. 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寫進了黨章,至此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包括( ) ①馬克思列寧主義 ②毛澤東思想 ③鄧小平理論 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學發展觀 A. 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6. 下面宣傳畫反映的是( ) A.“大躍進”的開展 B.深圳特區的發展 C.小康社會的目標 D. 城市改革的進程 7. 2012年11月15日,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這屆領導集體以誰為第五代領導核心( ) A.江澤民 B.胡錦濤 C.習近平 D.李克強 8. 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其中,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 ) A.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 C.社會主義制度建立100年時 D.改革開放100年時 9.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的會議是( ) A.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B.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C.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D.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10. 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 (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科學發展觀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1. 近年來,我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 ) A.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B.確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C.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D.提出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 12.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旨在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我國實施這一戰略的目的是( ) A.加快實現小康社會 B.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C.構建和諧繁榮社會 D.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13. 20世紀70年代,經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他在實踐中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被國際農學會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材料中的“他”是( ) A.楊振寧 B.袁隆平 C.錢學森 D.鄧稼先 14. 20世紀90年代,黨和政府為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提出把什么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 ) A.九年義務教育 B.發展高等教育 C.實施“希望工程” D.實施素質教育 15. 從“兩彈一星”的震驚世界到“神州”系列飛船的氣沖霄漢,再劍“嫦娥一號”的輕舒廣袖、攬月問天,這些輝煌成就說明了( ) ①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②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體現 ③我國是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 ④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材料二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你知道上面的兩則材料出自誰之口嗎? (2)材料一中,他肯定了深圳的改革中的哪些做法? (3)材料二解決了改革開放中的什么問題? (4)他為我黨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5)他在哪一年黨的哪一次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6)材料一、二中他的這些“談話”有何意義? 17.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一次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果展覽。請你協助完成以下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覽一 追根溯源 (1)我國對內改革最早始于哪里的農村? 展覽二 領導風采 (2)材料二和哪個歷史事件相關?這件事有何重大意義? 展覽三 在改革開放后的工業化過程中,兩支突起的“異軍”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宏觀經濟的兩個新的增長點。 (3)兩支“異軍”一支是鄉鎮企業,為農村致富和實現工業化開辟了一條新路。另一支“異軍”是指外資企業。你知道我國最早引進外資的地區是哪里嗎? 展覽四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時,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演講。演講中,習近平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新華網莫斯科電 (4)習近平提到“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開創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道路被稱為什么? (5)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引導我們繼續開創未來的高舉的旗幟是什么?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幾代科學家通過不懈奮斗、拼搏,創造了科技累累碩果,振奮了民心,樹立了國威,也讓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國能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蘑菇”云起,讓國人遠離核威脅】 材料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決定研制“兩彈一星”。 材料二 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當天下午,新華社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聲明中說: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御……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1)原子彈是殺傷力極強的核武器,我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請你依據材料一、二,分析我國研制原子彈的原因。 (2)材料一中的“兩彈一星”具體指什么?“兩彈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現實意義? 【一粒種子,讓人們遠離饑餓】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數風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專注于田疇,以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讓人們遠離饑餓。 (3)材料三中的“此翁”是誰?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醫藥創新,讓人們遠離疼痛】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漫漬了千百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感動中國人物屠呦呦頒獎詞 (4)屠呦呦憑借著“青嵩”獲得了哪些國際榮譽而為國爭光? 【精神傳承,讓我們行動起來】 (5)通過以上問題的探究,你覺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幾代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傳承與弘揚?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DDDD 6-10CCADD 11-15DBBAB 二、非選擇題 16. (1)鄧小平。 (2)敢闖、敢試。 (3)解決了人們對改革開放會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思想障礙。 (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5)1982年,黨的十二大。 (6)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加快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17. (1)安徽鳳陽小崗村。 (2)歷史事件:南方談話或南巡講話。重大意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3)經濟特區。 (4)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5)鄧小平理論。 18. (1)帝國主義國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對新中國和世界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進行威脅。中國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彈,才能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粉碎帝國主義的核威脅,加強中國的國防力量,才能讓人民過安寧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實力,這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2)核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有力地維護了我國和世界和平,為我國實現科學技術發展的跨越積累了寶貴經驗。 (3)袁隆平。秈型雜交水稻。 (4)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5)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拼搏、堅持不懈、為國爭光等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