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2 經濟全球化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如果我們把經濟全球化看作是一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系加強的過程,那么下列論斷正確的是( ) A.經濟全球化是自新航路開辟以來就存在的現象 B.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同樣的經濟發展結果 C.二戰后兩大陣營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經濟全球化 D.各國之間人口遷移的增多不是經濟全球化的標志之一 2. 美國學者都斯在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中列出了導致“人類困境”的一系列全球問題:人口問題. 糧食問題. 資本投資問題. 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問題,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要解決人類面臨的這些全球問題,必須( ) A.維護本國利益 B.優先發展農業 C.加強國際合作 D.轉向海外投資 3. 據統計,2001年全球有跨國公司65000家,雇員5400萬人,銷售總額19萬億美元,生產總值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1/3以上,這表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 ) A.區域化 B.多極化 C.全球化 D.社會化 4.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有( ) ①國際投資增長 ②國際貿易增長 ③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 ④慈善事業的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給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反映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 ) A.貧富差距拉大 B.恐怖主義猖獗 C.能源消耗嚴重 D.毒品走私泛濫 6. 2004年12月,中國聯想集團以1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IBM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2008提9月,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著手收購中國品牌飲料匯源果汁。在全球化不斷加快的背景下,這些現象的出現不能說明( ) A.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B.資本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 C.并購是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現代企業通過并購擴張市場 7. 有學者認為:“西方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贏家,第三世界卻可悲的扮演著輸家的角色。”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 ①經濟全球化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化 ②經濟區域化阻礙了全球化的實現 ③經濟全球化加強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優勢 ④發展中國家必須全面實行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8. 世界貿易組織是重要的國際性經濟貿易組織,其標志是( ) A B C D 9. 世界貿易組織的總部設在( ) A. 法國的巴黎 B. 瑞士的日內瓦 C. 英國的倫敦 D. 美國的紐約 10. 下列關于世界貿易組織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②大大促進了國際經濟的發展 ③其成員國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國家 ④標志著多邊貿易體制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 下列對外開放的舉措中,屬于21世紀為中國經濟走向世界,提供更大舞臺的事件是( ) A.加入世貿組織 B.設立四個經濟特區 C.設立沿海經濟開發區 D.設立浦東開發區 12. 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在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部法律程序后,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WTO的第143個成員國。加入WTO有助于( ) A.國成為國際社會中具有平等主權的一員 B.我國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C.我國社會制度的根本改變 D.我國在國際社會中主導作用的發揮 13. 1949年后,中國積極主動的融入世界。將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時間排列,正確的是( ) ①重返聯合國 ②中美關系正常化 ③參加萬隆會議 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4.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 ①符合全球化發展的趨勢 ②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做出的正確選擇 ③體現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④標志著我國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經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 德國全球新聞網稱,“一帶一路”倡議項目貫穿歐亞大陸,將影響沿線44億人口。而歐洲也愿意搭乘中國快車,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機遇。“一帶一路”倡議能得到歐洲的肯定與支持,主要是因為這一倡議( ) A.推動了科技革命的興起 B.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側重于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二. 非選擇題 16.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與必然結果。跨國公司有力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 材料一 國際商品的流動和生產要素的流動推動國際經濟規則的發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對比,決定了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材料二 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有選擇地向第三世界國家投資。貿易自由化所創造財富的70%被發達國家獲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只獲得30%。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年增長速度每下降3%,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發達國家占據著高層次的工業部門,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工業部門的層次是比較低的。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歷史進程中經濟全球化的哪些特點? (2)結合材料一. 二及所學歷史知識,說明發達國家主導國際經濟規則的原因。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據統計,一架波音747客機需要450萬個零部件,這些零部件來自六個國家的1500個大公司和15000家中小企業。據報載,2001年9·11恐怖事件發生后不久,珠江三角洲的一些立足于出口的工廠多用戶了不少工人,失業的工人怪罪于工廠的老板,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本·拉登”,他制造的9·11恐怖事件打擊了美國的經濟,從而減少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 材料二 20世紀的中國,提出“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 的戰略思想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特點? (2)世界經濟發展的這種特點將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產生什么影響? (3)在世界經濟發展呈現這種特點的過程中,中國做出的重大舉措是什么?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 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工人有權組織起來,可選派代表與雇主進行談判. 簽訂集體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參加何種工會為雇傭條件;雇主必須遵守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限額。” 材料三 由于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并沒有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國愈富,窮國愈窮。 ——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 材料四 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山東某服裝企業轉變經營策略,積極與歐洲某跨國公司開展合作,企業以來料加工為主,由外商提供商標. 款式. 紙樣稿進行加工,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每出口一件襯衣,獲利0.3美元,企業效益明顯提高,但外商從每件襯衣中獲利約3美元。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請回答: (1)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過程中列寧的什么舉措“思路比較好”?有何成效? (2)據材料二看,美國為挽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危機所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3)據材料三看,卡斯特羅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是什么? (4)根據材料四,請你為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建言獻策。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CCAA 6-10ADCBB 11-15ABAAB 二. 非選擇題 17. (1)資本在全球的新一輪擴張;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相互依存,貧富差距加大;發展中國家工業落后,缺乏競爭力。 (2)近代以來資本主義長期發展,發達國家在貿易. 資金和技術等方面擁有優勢。 17. (1)經濟全球化 (2)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為世界經濟的不斷增長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這對發展中國家有利。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發展過快,也使得市場的破壞作用迅速膨脹,由于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經濟全球化也在世界范圍內擴大了貧富差距。 (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18. (1)新經濟政策;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中心措施:對工業的調整;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3)反對以不公正經濟秩序為前提的經濟全球化。(只寫反對經濟全球化不給分) (4)建言獻策:發展自主品牌產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競爭力。(寫出任意一點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