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明朝的建立者和滅亡者是(??) A. 朱元璋、皇太極 B. 朱棣、李自成 C. 朱元璋、李自成 D. 朱元璋、皇太極 2.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充滿大震蕩的年份。下列事件,哪幾項全都發生在1644年( ) ①李自成起義軍攻陷北京 ②明朝滅亡 ③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④李自成建立政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C.③④ 3. 阿保機、阿骨打、鐵木真、努爾哈赤都是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杰出少數民族政治家。下列政治家與政權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 A.阿骨打——契丹國 B.阿保機——蒙古國 C.鐵木真——金 D.努爾哈赤——后金 4. 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擾鹽城,東臺人葛天民針對“倭刀”只宜近戰,難以遠攻的特點,組織家鄉民眾將長竹削成竹槍遠刺敵人,打敗了倭寇。下列人物與葛天民有同樣貢獻的是?() A.戚繼光?? ?B.鄭成功?? ? C.鄭和?? ?D.康熙帝 5. 鄭成功跨海收復臺灣,向入侵者嚴正指出:“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余既來索,則地當還我……”這里的“貴國”實際上指的是(??) A. 葡萄牙殖民者 B. 英國殖民者 C. 荷蘭殖民者 D. 日本殖民者 6. “一座喇嘛寺,勝抵十萬兵。”為了加強對西藏的管轄,順治帝冊封的封號是( ) A.達賴喇嘛 B.天可汗 C.轉世靈童 D.班禪額爾德尼 7. 《明史》記載明成祖: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命鄭和等通使西洋。這一記載有助于我們探究鄭和下西洋的?() A.目的或動機?? ?B.經過或途徑 C.結果或意義?? ?D.特點或影響 8. 明代萬歷年間,福建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進的原產南美洲的高產農作物是(??) A.茶葉 B.玉米 C.稻米 D.甘薯 9. 清朝前期經濟興盛的表現包括( ) ①耕地面積增加 ②引進高產作物 ③經濟作物品種增加,種植面積擴大 ④出現了新的生產工具曲轅犁和筒車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 中國醫學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萬索治愈瘧疾的成就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入藥在許多中醫典籍中均有記載,明代李時珍就曾將其記錄在(??) A.《傷寒雜病論》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神農本草經》 11. 《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關于它的評價正確的是( ) A.是17世紀中國工藝的百科全書 B.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C.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 D.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12.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2010年11月16日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下列關于京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京劇形成于北京地區,最初被稱為“皮黃戲” B.京劇是南方一些劇種融合并發展的產物 C.京劇正式形成于中國近代 D.京劇集中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 13. 下列不屬于明朝加強專制統治措施的是( ) A.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B.建立行省制度 C.設立特務機構 D.設五軍都督府與兵部共管軍隊 14. “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時的一位進士因寫這兩句詩而被處死,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設立特務機構 B.制造文字獄 C.實行八股取士 D.設立軍機處 15. 某興趣小組在學習“清朝歷史”時,制作了一張學習卡。與學習卡內容相對應的是( ) 學習卡片 學習卡片 表現 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限制商民出海 表現 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目的 維護清王朝統治 影響 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A.社會風貌 B.君權強化 C.民族關系 D.閉關鎖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清朝是我國古代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經過清初的恢復,社會經濟在清朝前期得到快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穩定,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經濟發展】 材料一 年 代 耕地面積(頃) 1661年(順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1)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積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種變化是由哪些因素導致的? 材料二 (明清時期)商業資本十分活躍,積累了百萬乃至千萬資金。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大小商人,他們在各地設會館、公所、組織商幫……清代,山西票號商、兩淮鹽商、廣東行商,富甲天下,山西莊氏號稱數千萬兩。 ——以上資料摘自《簡明中國經濟史》 (2)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商業進一步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人口增長】 材料三 下圖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長情況示意圖。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口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明清小說甲天下】 (1)材料一是對哪部歷史小說的評述?其作者是誰? (2)材料二中這個歷史名人是誰?他的著名代表作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孫悟空這一人物出自哪一部文學作品?該作品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民眾什么愿望? (4)材料四中的《紅樓夢》有何藝術特色?它揭示了當時怎樣的歷史趨勢? 【戲劇唱盡天下事】 材料五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近200年歷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后與北京劇壇的昆曲、漢調、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 (5)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京劇形成的過程以及明清時期文學藝術興盛的原因有哪些?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少)所參決。 ——引自某史書《職官志》 材料二 錦衣衛,掌侍衛、稽捕、刑獄之事……凡朝會、巡幸,則具鹵薄儀仗,率……等待從扈行。……盜賊奸宄,街途溝洫,密稽而時省之。 ——《明史職官志》 (1)材料一中是哪一朝代官制的變化?文中的“帝”指誰?“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2)材料一中所說的機構變化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所說的錦衣衛的職責是什么?其設置說明了什么? (4)明成祖時如何發展了這一制度?它是一種什么機構?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DAC 6-10AADDC 11-15ACBBD 二、非選擇題 16. (1)耕地面積迅速增加。清初的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2)商業資本活躍,會館、商幫出現,出現工商業市鎮等。 (3)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 17. (1)《三國演義》。羅貫中。 (2)施耐庵;《水滸傳》。 (3)《西游記》。反映了民眾要求掙脫人身束縛、追求自由的愿望。 (4)《紅樓夢》全書背景廣闊,情節復雜,頭緒紛繁,人物眾多,在藝術上達到極高的水平,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 (5)形成: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為乾隆帝祝壽獻藝。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的優點,又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稱為“京劇”。原因:工商業市鎮繁榮和書坊、刊刻印刷業迅速發展。 18. (1)明朝。明太祖(或朱元璋)。全國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2)使皇權空前強化。 (3)職責:掌管侍衛、稽捕、刑獄之事,保護皇帝,鎮壓官民。說明:錦衣衛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一種表現。 (4)明成祖時又設立了同類機構東廠,由宦官負責,權力在錦衣衛之上。是一種特務機構,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