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梅森在《冷戰》一書中指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對“冷戰”重新定義的主要依據是( ) A.馬歇爾計劃推動歐洲重建 B.冷戰時各國無武裝沖突 C.美蘇兩國在利益上避免沖突 D.新的世界大戰得以避免 2. 1945年5月8日,美國駐蘇聯參贊凱南說:“人們在歡呼跳躍……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這句話中,后一個“戰爭”應該是指( ) A.“冷戰” B.朝鮮戰爭 C.越南戰爭 D.中東戰爭 3. 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軍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成立華沙條約組織 B.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提出杜魯門主義 D.實施馬歇爾計劃 4. 史料的解讀是運用史料的重要基礎。下表為美國、蘇聯國防開支表(單位:10億美元)。 1950年 1953年 1954-1961年 1962年 1970年 美國 14.5 49.6 40.5~47.8 52.3 77.8 蘇聯 15.5 25.5 26.7~43.6 49.9 72.0 對下表史料解讀正確的是( ) A.美蘇的軍備競賽不斷升級 B.蘇聯取得與美國平等地位 C.美國軍費開支總是多于蘇聯 D.美蘇爭霸中美國始終處于攻勢 5. 目前,美國的經濟滲透已遍布世界各地,擁有大批力量雄厚的跨國公司、集團。下列跨國公司不屬于美國的是( ) A.通用電器公司 B.微軟公司 C.可口可樂公司 D.豐田公司 6. 20世紀50年代中期,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說:“如果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必須走向聯合……否則歐洲各國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 A.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員國的國際地位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穩定了西歐各國的政局 C.西歐國家擺脫美國控制的意識增強 D.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形成 7. 20世紀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為《日本可以說不》的書,主張擺脫美國的控制。這說明日本開始謀求世界政治大國地位。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 ) A.實行新政,擺脫經濟危機 B.對外戰爭獲勝,綜合國力增強 C.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D.經濟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大國 8. 匈牙利改革取得成效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堅持蘇聯的建設模式 B. 推行全面的經濟體制改革 C. 注意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D. 依據國情進行改革 9. 執政于20世紀50—60年代,試圖克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而進行改革的蘇聯領導人是( ) A. 列寧 B. 斯大林 C.赫魯曉夫 D.戈爾巴喬夫 10.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 ) A.第三世界成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力量 B.歐共體與美國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C.歐洲和太平洋地區已是發展的中心 D.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與冷戰局面的結束 11. 有學者評論某次改革時說:“天冷,本想弄點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將整個房子燒了”。據此判斷,他評論的是( ) A.羅斯福新政 B.戈爾巴喬夫改革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新經濟政策 12. 將“1960”和“17”兩個數字結合在一起可以聯想到的歷史事件是( ) A.非洲獨立運動的開始 B.非洲獨立年 C.非洲獨立運動深入發展 D.非洲完全獨立 13. 20世紀40年代,亞洲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曾被西方列強長期殖民的亞洲國家先后獲得獨立。其中對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產生巨大沖擊的是( ) A.印尼的獨立 B.中國的獨立 C.越南的獨立 D.印度的獨立 14. 小剛同學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獨立與振興”為主題作探究性學習,以下是他的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過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②1960年非洲17個國家獨立 ③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④亞非拉國家獨立后都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5.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巴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后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這個決議中的“巴”是( ) A.巴基斯坦 B.巴拿馬 C.巴勒斯坦 D.巴西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國駐蘇聯代辦喬治·凱南向美國國務院發回一份長達8000字的電報。凱南認為,蘇聯是“深厚強大的俄羅斯民族主義潮流孕育出來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蘇之間無法建立“合作”關系,必須把蘇聯看作是政治對手,而不是伙伴。 ——張建華《世界現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向深度和廣度擴展。北約的成員國由原來的12個增加到15個,蘇聯把東歐國家組織起來,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在爭奪勢力范圍和影響的斗爭中,爆發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冷戰開始初期,美國就頒布法令和法規,嚴格控制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出口貿易。美國頒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蘇聯搞階級斗爭擴大化,冤假錯案時有發生。 ——劉金質《冷戰史》 (1)概括材料一中喬治·凱南對美蘇關系的認識,并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2)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向深度和廣度擴展”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17.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經濟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的比重 材料二 1992年克林頓上臺后,適應世界新形勢,調整經濟政策。其主要措施是:突出面向未來的投資,將重點放在基礎設施、環境凈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機構;以高科技帶動經濟發展,大力扶植信息產業的發展;重視對外貿易,推行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方針;積極推進多邊經濟合作,并謀求在其中的霸權地位。 (1)依據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經濟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處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克林頓發展經濟的措施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發展有什么特點? (3)克林頓時期調整經濟的措施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發表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布,鑒于總統戈爾巴喬夫健康狀況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總統職務,同時宣布成立國家緊急委員會實行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告蘇聯人民書》,稱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已“進入死胡同”,國家“面臨致命的危險”。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這一事件對蘇聯產生了什么影響? (2)為什么說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已“進入死胡同”,國家“面臨致命的危險”? (3)一位蘇聯雜志主編說:“戈爾巴喬夫擺弄這個國家,就像家庭主婦擺弄卷心菜一樣。他以為只要把外面的爛葉子剝掉,就會有里邊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剝下去,一直到剝光為止。”結合材料二中的漫畫,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這次改革存在的最重要問題是什么? (4)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我們可從蘇聯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吸取哪些教訓?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ABAD 6-10CDDCD 11-15BBDAC 二、非選擇題 16. (1)認識:蘇聯是美國的政治對手。 原因:美國戰后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并企圖稱霸世界,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劇, 蘇聯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巨大障礙。 (2)表現:冷戰雙方隊伍擴大,美蘇爭奪激烈,亞洲爆發了局部戰爭,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加強經濟封鎖,冷戰國內化趨勢加強。(任答兩點) 影響:在歐洲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冷戰局面正式形成,兩極格局加強,嚴重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造成世界局勢的緊張和動蕩。(任答兩點) 17.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經濟實力急劇膨脹,成為經濟超級大國。(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國家,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 (2)最重要的是重視教育科研,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視高科技的開發和應用,經濟高速增長。 (3)重視教育和科研,推行科教興國戰略。重視對外貿易,以出口帶動經濟發展。重視多邊國際經濟合作,等等。 18. (1)“八一九”事件;事件后,戈爾巴喬夫實際上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 (2)因為戈爾巴喬夫在經濟領域的改革沒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中推行多黨制,致使國家權力分散,蘇聯局勢更加動蕩,國家面臨分裂的危險。 (3)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4)社會主義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循序漸進。首先保持穩定,不能盲目變革;警惕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加強黨的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