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派兵參戰主要是因為( ) A.美軍侵入中國領空轟炸東北地區 B.向世界表明中國敢于迎戰強大的美國 C.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密切相關 D.向世界表明中國人民從不也永不害怕侵略 2. 辛亥革命從政治上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從經濟上廢除兩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國成立 D.減租減息 3. 《共和國記憶60年》中記載:“蘇聯人安排了毛澤東參觀斯大林汽車廠。從沒有目睹過汽車生產制造的過程,乘坐著蘇聯提供的轎車的毛澤東,看著流水線上一輛一輛下線的汽車,對身邊的陪同者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汽車廠’?!边@一理想最初實現是在( ) A.改革開放時期 B.“大躍進”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一五”計劃時期 4. 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5. 1956年底,全國96.3%的農戶參加了農業合作社,91.7%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合作社,99%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該材料表明我國( ) A.實行了農民土地所有制 B.實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C.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D.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6.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但仍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于( )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開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7. 有關 “人民公社化運動”的介紹中,錯誤的是 ( ) A.大大超越了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 B.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友展 C.挫傷了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D.違背了“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8. 1966年6月,毛澤東在《有所思》中寫道:“一陣風雷驚世界,遍地紅綠(指紅衛兵)走旌旗。”詩中“一陣風雷”喻指( ) A.抗美援朝戰爭 B.人民公社化運動 C.“大躍進”運動 D.“文化大革命” 9. 鄧小平說:“1977年和1978年,中國還處于徘徊狀態?!逼渲饕蚴? ) A.黨中央主要領導人繼續堅持“左”傾錯誤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未得到平反 C.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被壓制 D.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沒有完全恢復領導職務 10. 下圖是20世紀70年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的紅手印“包產到戶”契約。下列對這一契約出現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人民公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B.農民渴望改變貧窮落后的生活狀況 C.農民缺少生產自主權 D.農民家庭收入很少 11. 2015年9月22日,正在美國國事訪問的習近平在西雅圖當地政府和友好團體舉行的聯合歡迎宴會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開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B.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C.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D.萬隆會議上“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12. 正在建設的川藏鐵路是進藏路線的五條鐵路之一(另外四條是青藏鐵路、滇藏鐵路、新藏鐵路、甘藏鐵路),它被列入國家《“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預計2026年通車。這“五條鐵路”中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 ( ) A.青藏鐵路 B.新藏鐵路 C.滇藏鐵路 D.甘藏鐵路 13. “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詩中反映的信息包括( ) ①虎門銷煙揚我國威 ②人民解放戰爭勝利 ③香港回歸洗雪國恥 ④改革開放國力增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4. 1992年海協會和?;鶗_成“九二共識”,其主要內容是( ) A.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兩岸實行通郵、通航、通商 C.把和平統一臺灣作為神圣的歷史使命 D.停止對金門等地方的炮擊 15. 2018年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周恩來誕辰120周年。假如你們班舉辦一次“周恩來外交風云”的圖片展,你會選用下列哪些圖片(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朝鮮半島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留問題,也是東北亞問題的核心,是當今世界最敏感、最復雜的國際問題之一。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政府不顧世界輿論的譴責,調兵遣將于1950年組成以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在麥克阿瑟率領下在朝鮮半島的仁川登陸,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直打到中朝邊界鴨綠江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1950年10月1日,朝鮮黨和政府領導人金日成、樸憲永緊急致函毛澤東主席,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2018年4月國防大學徐焰教授作客《鳳凰軍機處》時說,抗美援朝戰爭已經結束65年了,但是我們今天看起來其意義仍然是非常巨大的,一是我們打出來一個世界軍事強國的地位,在這場戰爭前50年,八國聯軍縱橫中國北方,上岸才2萬人拿下北京長驅直入,50年后16國聯軍來了,還沒到中國邊境呢,就被中國軍隊打得抱頭鼠竄,中國人真的是在世界上站起來了,而且打的是世界軍事最強國,大漲軍威。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說過:“中國人站起來是從跨過鴨綠江那一刻開始的?!?(1)根據材料一,分析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取得了怎么的戰果?抗美援朝的性質是什么? (3)材料三的兩位英雄分別是誰?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 (4)徐焰教授說出了這場戰爭的一點意義,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請你總結一下這場戰爭都有哪些意義?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當代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鄧小平的支持下,以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推廣開來。 對外開放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沿邊開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層次、扇面形輻射的對外開放大格局。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開放在后?!S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呈現出改革與開放交互進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開放的動力;開放越是擴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撐。改革開放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形成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合力。 ——摘編自葛努力《善于改革與開放關系的深層探析》 材料三 改革與開放,無論從哪個維度比較,2013年都與30多年前驚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國決定成立深圳特區,中國經濟開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2013年,中國(上海)自貿區掛牌啟動,被賦予深圳特區同等的歷史地位。 ——張小平《開放與改革再出發》 (2013年12月26日《中國經濟導報》)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率先進行“包干到戶”、成為我國農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2)材料二認為,我國改革與開放的交互進行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3)根據材料三回答,2013年“與30多年前驚人地相似”的含義是什么? (4)綜上,談談你的認識。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已經實現從外交大國到外交強國的轉變,贏得全世界的贊譽。九年級(3)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中國現代外交成就”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進來。 【小荷露尖】 材料一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影響,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1)新中國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紀50年代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中國聲音”有哪些? 【梅開三度】 材料二 一個更為顯著的變化是在外交領域,在不斷加深與亞、非、拉國家友誼的同時,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筑夢中國》解說詞 (2)列舉兩例說明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全面推進】 材料三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說說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在外交上的新特點以及形成了怎樣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布局。 (4)中國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對中國、對世界分別有何重大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DCB 6-10BBDAA 11-15BACAC 二、非選擇題 16. (1)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朝鮮領導人的請求。 (2)戰果: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性質: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3)英雄:黃繼光、邱少云。精神品質: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精神、高度的組織紀律性、頑強的革命意志、自我犧牲的精神等。 (4)中國取得了世界軍事強國的地位,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鞏固了新中國政權;為國內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和平的環境;或為國內人民贏得了和平與安定。(答三點即可) 17. (1)地方:安徽鳳陽縣小崗生產隊(或者小崗村)。 特點:全方位多層次、扇面形輻射。 (2)由改革在前、開放在后到交互進行、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形成合力。 (3)2013年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改革和開放。 (4)認識: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和開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開放;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等。 18.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聲音”: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2)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或合法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于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并發揮重要作用;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走向正?;?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3)特點: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拓展多邊外交等;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4)中國: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世界: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穩定、和平與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