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2 經濟全球化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跳出國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場,哪里生產成本低,就在哪里生產經營。”跨國公司的這種理念反映的是( ) A.政治格局多極化 B.世界經濟全球化 C.外交方針多邊化 D.經營理念多樣化 2.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華爾街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據F1本田車隊廠商透露,每年車隊投入五億美元,高薪聘請車手,不斷研發新車……但受危機的影響,不得不黯然退出 F1賽事。對上述現象最確切的理解是( ) A.本田車隊退出與管理有關 B.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 C.本田車隊退出與危機無關 D.危機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 3. 德國學者烏爾里希貝克描述了一種現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任何大的民族企業,不論是“美國的”. “德國的”還是“法國的”大企業,都難以生存。這表明經濟全球化時代( ) A.世界經濟發展趨于合理平衡 B.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現變化 C.跨國大企業的民族屬性消失 D.發達國家的資本開始擴張到全球范圍 4.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世界僅有聯合國大會. 七十七國集團會議等少數多邊峰會。今天,各種多邊峰會已紛紛涌現,如APEC峰會. G20峰會. “金磚國家”峰會等。多邊峰會的大量涌現主要得益于( ) A.世貿組織的推動 B.發達國家的倡導 C.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D.科學技術的推動 5. 吳于廑. 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現代史》指出:“跨國公司不僅跨國,還跨集團,力圖在全球范圍開展業務。它控制著國際直接投資的90%,世界生產的40%,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和技術轉讓的三分之一。”對此材料理解準確的是( ) A.跨國公司準備在全球開展業務 B.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跨國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強有力的推動者 D.世界各國的經濟命脈正在日益被跨國公司控制 6.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許多著名的汽車廠家,在全世界采購零配件,價格低,質量高,不僅大大降低了汽車的生產成本,而且也促進了汽車零配件的生產。材料表明了( ) A.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相互依存. 相互競爭 B.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C.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處于不利地位 D.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增大 7.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這主要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 B.地區性經濟合作組織快速發展 C.世界文化一體化趨勢加強 D.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 8. 2018年5月31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美國將從6月1日起,對歐盟. 加拿大. 墨西哥的鋼鋁產品征收高額關稅。歐盟認為美國此舉違背貿易自由原則,表示將訴諸某國際組織,發起法律行動維護自身權益。這一國際組織是( ) A.國際聯盟 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世界貿易組織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9. 下列關于世界貿易組織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②大大促進了國際經濟的發展 ③其成員國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國家 ④標志著多邊貿易體制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 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開拓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空間的歷史事件是(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作出改革開放的決定 B.國務院決定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設立雄安新區 11. 2001年經過多年的談判我國正式加入了哪一國際組織,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和挑戰( ) A. 亞太經合組織 B. 世界貿易組織 C. 聯合國 D. 東盟 12. 2001年11月,中國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正式加入了成立于1995年. 英文縮寫為WTO的全球性經濟組織。這個組織的名稱是:( ) A.聯合國 B.歐洲聯盟 C.世界貿易組織 D.北約組織 1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某同學繪制了“對外開放進程”年代尺,在圖中空白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 ) A.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B.成立環渤海經濟區 C.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D.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14. 在當今國際社會,我們經常看到中國的身影:朝核六方會談在中國舉行;中國加入《打擊跨國公司有組織犯罪公約》;中國積極促成“巴厘島路線圖”;“中國文化年”的舉辦;中國的經濟帶動了亞洲的發展等……這些都是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體現。 題干材料表明我國( ) ①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②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③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 ④作為一個和平. 合作. 負責任的國家形象已被國際社會所公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中國新聞網2012年4月16日電:近年來,“中文學習熱”在全世界蔓延。這表明( ) A.中文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B.中文更便于人們進行主 C.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 D.中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 二. 非選擇題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50年,倫敦毫無疑問是世界金融體系的太陽。1950年,紐約成為全球財富的中心。……當1914年英格蘭銀行宣布停止英鎊的黃金兌換時,大英帝國的雄風就一去不復返了。當尼克松1971年單方面關閉黃金窗口時,美利堅的輝煌業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材料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歐洲人坐頭把交椅,為了防止局面失控,美國財政部設計了諸多重大議題,贊成票必須達到85﹪以上才能實施的條款,相當于賦予美國財政部(17﹪投票權)一票否決權。而在世界銀行,由于是美國財政部挑選行長,在完全掌握人事權的情況下,只有很少的情況下才設置85﹪贊成票的門檻,以便提高“效率”。這就是玩“政策設計”和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間層次的落差。 材料三 面對美元長期貶值,許多學者提出要藏匯于民,以分攤國家的外匯儲備損失的風險。……與其藏匯于民,不如藏金于民。任何外匯從長期來看都會對黃金貶值,只是貶值速度不同而已。要想將中國已經創造出的巨大財富實現購買力保值,唯有變外匯儲備為黃金白銀儲備。國際黃金價格波動其實不過是個假象而已,看破了這一層,哪怕它匯率市場掀起千重浪,中國自有萬噸黃金作為定海神針。——以上材料均摘自宋鴻兵編著《貨幣戰爭》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倫敦和紐約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如何評價二戰后初期的資本主義世界金融體系? (3)面對“金融大戰”,著者提出了什么觀點?你認為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17. 2018年3月23日,美國打響了對華貿易戰的第一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布將采取措 施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限制中國投資,并將相關問題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面對美國推行反全球化. 貿易保護主義狂潮,中國開始了反擊,給出了第一步的反制措施,中美之間貿易戰正式拉開。 (1)材料中“WTO”是哪一國際組織的英文縮寫?這一組織成立于什么時間?其宗旨和職能是什么? (2)美國對華貿易戰,推行“貿易保護主義”違反了WTO什么原則?材料體現了WTO承擔什么職能? (3)根據教材內容,圍繞中美貿易戰等熱點,評價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 18. 星火燎原旌旗展,開天辟地功業成。走進歷史時空,品讀崢嶸歲月。 (1)請將“中國共產黨風雨歷程”年代標尺內容補充完整。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請你舉出20世紀20年代的一個事例來說明。 (3)1978年,中國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從此,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請回答: ①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______;城市改革的重點是______________。 ②21世紀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其標志是______________。 (4)回首中國共產黨90年的革命和建設歷程,談談你的感想。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BBCC 6-10ADCBC 11-15BCABC 二. 非選擇題 16. (1)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美國:利用二戰(戰爭),大發戰爭財;推動建立和主導戰后資本經濟體系;大力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等。 (2)美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確立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評價: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趨勢;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 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也滿足了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需要。 (3)觀點:藏金于民。努力:加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改革金融體制,符合國際規則;科教興國,大力發展國民經濟;推動建立公正. 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17. (1)世界貿易組織; 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 宗旨:以非歧視性. 開放. 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 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 (2)職能:主要是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 組織貿易談判. 解決貿易爭端等。 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奉行的非歧視性. 開放. 公平的原則;解決貿易爭端的職能。 (3) ①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其成員的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進一步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②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之一,它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 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18. (1)①遵義會議;②l997年。 (2)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闊統治;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3)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②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或WTO)。 (4)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革命和建設道路充滿艱辛和曲折,應正視各種困難和挫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