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2 經濟全球化 同步練習 一. 選擇題 1.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最直接的推動資本和技術全球化發展的力量是( ) A.私人資本家 B.銀行家 C.跨國公司 D.各國政府 2. 中新網2007年12月21日報道:“中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噴氣支線客機ARJ21-700飛機在上海舉行下線儀式……ARJ21先后選定了美國GE公司、歐洲利勃、海爾等19家世界頂級系統供應商。”這段材料反映的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 ) A.經濟區域集團化 B.世界經濟全球化 C.世界經濟制度化 D.國際貿易法制化 3. 2010年1月10日,日本《讀賣新聞》發表社論: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要想應對經濟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以及核擴散等全球課題,離不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協調。它表明( ) A.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離不開發展中國家的參與 B.日本欲以此樹立大國形象,充當全球化的領導者 C.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發展中國家力量增強,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4. 發展中國家組裝一部售價260美元的蘋果手機,只能從中賺取4美元,其他的都被蘋果公司賺去了,作為個案,它可以說明全球化時代( ) A.應改善國際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B.發展中國家并未受益 C.應大力消除國家間的貿易壁壘 D.高科技產業的前景堪憂 5. 下面兩幅圖片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搜集的資料。他研究的課題是( ) A.政治格局多極化 B.經濟區域集團化 C.世界經濟全球化 D.“一超多強”局面 6. “經濟全球化將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發展中國家有機會吸引更多的外資、技術和管理經驗,……由于經濟全球化包含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因而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后性等缺點也被全球化了。”對這段材料理解準確的是( ) A.全球化促進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 B.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C.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D.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是機遇 7. “跳出國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場,哪里生產成本低,就在哪里生產經營。”跨國公司的這種理念反映的是( ) A.政治格局多極化 B.世界經濟全球化 C.外交方針多邊化 D.經營理念多樣化 8. 閱讀“戰后世界關稅和貿易發展情況變化趨勢”圖,導致世界關稅平均水平在不斷下降,世界貿易總額在持續增長的直接原因是( ) A.聯合國的成立 B.歐盟的成立 C.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D.馬歇爾計劃的推動 9.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其主要目的是( ) ①開放市場 ②公平貿易 ③世界貿易自由化 ④貨幣一體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世貿組織前總干事邁克·穆爾曾經說道:“沒有中國的世貿組織不是世界性的貿易組織,只有半個世界。”這一狀況在哪一年得到改變( ) A.1978年 B.1991年 C.2001年 D.2008年 11. 我國為適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重大舉措是( ) A.改革開放 B.加入WTO C.申辦29屆奧運會成功 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2. 1990年,擅長打橋牌的鄧小平在改革開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張“中國王牌”,用實際行動打消了國內外對中國是否繼續改革開放的疑慮,也回答了中國將以何種步伐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問題。這張“王牌”是( ) A.設立深圳經濟特區 B.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C.批準海南島成為經濟特區 D.開發與開放上海浦東開發區 13.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積極參與地區和全球性的經濟組織活動。下列屬于我國參與全球性經濟組織活動的是( ) A.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B.成立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 C.積極加強與歐盟的合作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4. 聯合國安理會10月4日就法、英國等提交的制裁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中國投反對票,印度等國棄權,美國、英國、法國等投贊成,決議草案未能獲得通過。這表明( ) ①聯合國能徹底解決敘利亞問題 ②當今世界仍不安寧,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務依然艱巨 ③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是聯合國的宗旨之一 ④使用武力解決敘利亞當前危機是最佳選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 2011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10周年,該組織對我國具有的意義是( ) ①它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標志 ②是我國改革開放開始標志 ③組織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 ④有利于改善中美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6.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與必然結果。跨國公司有力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 材料一 國際商品的流動和生產要素的流動推動國際經濟規則的發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對比,決定了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材料二 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有選擇地向第三世界國家投資。貿易自由化所創造財富的70%被發達國家獲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只獲得30%。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年增長速度每下降3%,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發達國家占據著高層次的工業部門,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工業部門的層次是比較低的。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歷史進程中經濟全球化的哪些特點? (2)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歷史知識,說明發達國家主導國際經濟規則的原因。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力量,跨國公司的貿易額占國際貿易的60%,技術貿易占60%—70%,對外直接投資占90%。難以想象,如果沒有跨國公司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力和組織力量而會在全球出現經濟全球化現象。 (1)材料一中推動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材料二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西方冷戰結束,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發展趨勢。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經濟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下去。于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 (2)根據材料二,概括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則認為“由于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并沒有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國愈富,窮國愈窮”。 (3)材料三中卡斯特羅對經濟全球化有什么樣的看法?你認為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國人首先是學習西方的技術,結果甲午一戰證明只學技術不好使,同樣的洋槍快炮,同樣的鐵甲戰船就干不過小日本,所以就開始學制度… (1)19世紀60年代“國人學習西方技術”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簡述這一事件的結果以及對中國社會的突出貢獻。 材料二 下列圖片記載了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道路上堅持不懈的探索歷程 圖(一) 中共一大會址 圖(二) 遵義會議會址 圖(三)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2)圖(一)、圖(二)反映的史實對中國革命的主要貢獻分別是什么?圖(三)《論聯合政府》是毛澤東在哪次會議上所作的報告?這次會議有什么重要意義? 材料三:1978——8009年中國國民經濟部分年份對比簡表 (3)依據材料三,指出我國國民經濟實力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趨勢?談談出現這一勢的主要原因。 (4)分別舉出一個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參加的世界性和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BAAB 6-10BBCAC 11-15BDDBB 二、非選擇題 16. (1)資本在全球的新一輪擴張;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相互依存,貧富差距加大;發展中國家工業落后,缺乏競爭力。 (2)近代以來資本主義長期發展,發達國家在貿易、資金和技術等方面擁有優勢。 17. (1)跨國公司的活動。原因:跨國公司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力和組織力量,對經濟全球化產生重大作用。 (2)原因:東西方冷戰結束,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3)看法:經濟全球化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應對: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應該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中國要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中國要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等。(答對其中兩點即可) 18. (1)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投有使中國富強起來;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宣告洋務運動破產。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2)圖(一):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圖(二):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紅軍和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圖(三):中共七大;它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會;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3)不斷提升;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4)世界貿易組織(或WTO);亞太經合組織(或APE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