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有人不理解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原因,你會挑選下列哪一項最為恰當的表述向他說明( ) A.美國侵略了我國的友好鄰邦朝鮮 B.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出兵 C.臺灣乘朝鮮戰爭的機會反攻大陸 D.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地威脅了中國的安全 2.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國農村不同階層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導致這一比重變化的原因是( ) 比較內容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貧農、中農 85.5 45.2 92.1 91.4 富農、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實施包產到戶 D.人民公社化運動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曾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边@段話主要說明的是( ) A.中國經濟長期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狀況的落后 C.美國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 D.我國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 4.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5. 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公私合營 B.個體手工業者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C.農民參加合作社 D.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6. 某地院門的灰墻上有一副墨字的對聯依稀可辨:“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干勁搞生產”,橫批“多快好省”。這副對聯最早應該書寫于( )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66年 7. 《中國歷史上錯失的三次戰略機遇期》一文中說:“在世界經濟蓬勃發展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卻把大量的精力浪費在內亂上,搞自我封閉?!边@里的“內亂”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躍進”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8.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為開展撥亂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 A.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 C.工作重心轉移和實行改革開放 D.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集體領導 9.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如表安徽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年三大步,最終告別貧困的原因是( ) 鳳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 1980年產糧 5.02億千克 1981年產糧 6.70億千克 1982年產糧 7.15億千克 A.實行土地改革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10.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它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開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是( )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B.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C.內地—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 D.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 11.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 ①保障了少數民族政治權利 ②維護國家統一 ③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④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幾個小時前我還是皇家警察,但現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痹摼煺f這句話的背景是( ) A. 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B. 中英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C.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D.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3.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關于兩岸關系發展的史實,按其發生時間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習近平會見馬英九 ②江澤民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③胡錦濤會見連戰 ④“九二共識” A.③①④②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14. 這是一張珍貴的歷史圖片,圖片中喬冠華開懷大笑的原因是 A. 印度和緬甸接受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 B. 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開始正?;?C. 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 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5. 我國舉辦APEC領導人會議和經過15年談判正式加入WTO,主要是基于( ) A.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B.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我國的國家利益 D.我國與上述成員國的根本利益一致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1年,中國現代化工業在工農業生產總值中占26.65%,重工業在工業生產總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毛澤東 材料三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當時中國的什么狀況? (2)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主要重工業部門分布在哪里?試舉兩例說明。 (3)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這有什么意義?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在鄧小平先生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博鰲演講 材料一 1978年上半年在全國展開的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很快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這次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禁區,有利于農村政策的撥亂反正,以及農業經營方式重大變革的醞釀……小崗人“大包干到戶”不怕高壓,不怕冒坐牢危險,為的是走出一條“完成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沖破了兩個“不許”(不許分田單干,不許包產到戶)的束縛,在全國農村改革中,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樹起了“敢為人先、敢于創新、敢走新路、敢于擔當”的大包干精神……小崗村剛開始搞大包干, 公社干部就向縣委書記作了匯報,縣委書記說,已經窮到這個程度了,就讓這個隊試試吧,1979年地委在鳳陽召開大會,期間參觀考察了小崗村后,地委書記王郁昭宣布,大包干的確更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允許小崗干三年,繼續進行試驗……1980年1月,安徽省第一書記萬里明確指出包產到戶是責任制的一種形式,從而為包產到戶落了“戶口”,同年5月,鄧小平在《關于農村政策問題》的談話中充分肯定了鳳陽縣的大包干。 ——李孫強《中國農村改革源頭探究——鳳陽小崗村大包干到戶》 材料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歷程 時間 階段 內容 1978-1984年 改革啟動、局部試驗階段 改革重點在農村,中心是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改革的成功強烈沖擊著仍停留在傳統框架內的城市。城市改革開始了試點探索階段,主要是對國企放權讓利,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與經濟責任制等 1984-1988年 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探索階段 改革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農村改革的成功為城市的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搞活國企為中心環節,承包制成為國企改革的主要形式,同時試點租賃制、股份制等 1988-1992年 治理整頓、維護穩定階段 1992-2002年 經濟體制改革框架構建階段 1992年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出臺,明確在中國全面建立市場經濟制度 2002-今 經濟體制改革完善階段 ——邱家洪《中國經濟體制改革30年的演進路徑與未來走向》 (1)根據材料一,分析小崗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歸納2點原因即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農村改革成功對城市改革的影響。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歷程的特點。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5年9月胡錦濤總書記為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題寫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賀詞;10月15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慶祝大會在 拉薩火車站隆重舉行,胡錦濤主席為此專致賀電. 材料二?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 材料三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中,漢族占93.3%,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55少數民族占6.7%,人口超過100萬的有壯、回、維吾爾等15個. 請回答 (1)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__________周年. (2)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施了__________。這一制度的內容和作用分別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談談你是怎樣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4)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的民族關系如何?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ABBD 6-10CDDCA 11-15DCDCC 二、非選擇題 16. (1)狀況: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 (2)分布:東北地區。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等。(答出任意兩項即可) (3)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17. (1)①全國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外部環境;②小崗人的首創精神;③地、縣領導的實事求是;④鄧小平、萬里的高層支持 (2)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強烈沖擊著仍停留在傳統框架內的城市,為城市的經濟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動了城市全面改革的進行。 (3)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或農村改革由點到面,由地方到全國;城市改革由易到難,從微觀到宏觀,由外圍到內核的漸進式道路。 18. (1)70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內容: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分別設立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務。 作用: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維護了國家統一,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3)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依存,不可分離,各族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發展。 (4)新中國成立后,按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新型民族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