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中國古代皇帝與丞相的關系可以用拔河來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別在繩子的一頭向著自己的方向拉,這種博弈中兩者的權力達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徹底打破了這一規則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2.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其根本原因是( ) A.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賦稅沉重 B.廣大農民覺悟高,擁護起義軍 C.均田免賦促使農民加入起義軍 D.均田免賦是農民起義的目的 3. 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朝是我國古代又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 A.皇太極 B.多爾袞 C.努爾哈赤 D.順治帝 4.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盤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對殖民者提出這一正義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繼光 B.鄭成功 C.林則徐 D.鄧世昌 5. 乾隆皇帝自稱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 A. 平定回部叛亂、設立伊犁將軍 B. 首派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 C. 收復臺灣、設置臺灣府 D. 取得雅克薩大捷,簽訂《尼布楚條約》 6.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這一說法來源于 ( ) A.《清朝疆域圖》 B.中俄《尼布楚條約》 C.《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D.澶淵之盟 7. 明朝時期,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 ) ①引進南美洲作物新品種 ②絲織業、制瓷業發達 ③商品經濟活躍 ④出現了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⑤出現了著名的商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 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人口的數量也有很大的增長。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社會問題有( ) 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生態環境破壞 ③阻礙商業發展 ④糧食產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明清時期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下列屬于明朝統治者從思想上加強對人民控制的措施是( ) A.“焚書坑儒” B.大興“文字獄” C.“八股取士”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0. 下列歷史人物與成就的搭配,正確的是( ) A.杜甫——詩仙 B.湯顯祖——《牡丹亭》 C.孔尚任——《長生殿》 D.關漢卿——京劇 11.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徽班進京對京劇的形成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徽班進京的時間是( ) A.唐朝貞觀年間 B.明朝洪武年間 C.清朝乾隆年間 D.中華民國時期 12. 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開展以“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有( ) ①廢丞相,設三司 ②設置廠衛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設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 元、明、清三個朝代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主要表現為( ) 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②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聯系 ③結束分裂局面實線大一統 ④由少數民主建立的政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臺灣統一之后,康熙皇帝在與大臣的談話中說道: “先因海寇(鄭成功),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從中可知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是因為(??? ) A.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 B.統治者無視商業利益 C.防范西方列強的入侵 ???????????????? D.抵御鄭成功抗清力量 15.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關閉寧波等港口,僅留廣州一處由政府特許的“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清朝實行的閉關政策是指(??? ) A.全面禁止對外貿易??? ?????? B.嚴格限制對外交易 C.不許外國人來華??? ???????? D.禁止中國對外交往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故吾以為明太祖制義取士,與秦焚書無異,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則一也。 ——廖燕《明太祖論》 (1)材料一中“新科進士”是指哪一制度的創立?何時創立? (2)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述該制度的歷史作用。 (3)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所謂“八獻”就是曹操獻刀、孫策獻玉璽、王允獻貂蟬、黃蓋獻苦肉、闞澤獻降書、龐統獻連環、張松獻地圖、孔明獻空城。 材料二 施耐庵寫《水滸傳》,為突出英雄打虎時的神威,親自來森林中觀虎,并找了許多有經驗的獵戶,了解他們獵虎以及與虎搏斗的情形。 材料三 材料四 “把《紅樓夢》當歷史讀,這是讀小說的一個重要視角,一個高明的視角,馬克思主義者讀《紅樓夢》這樣的小說,尤其不能忽視這個視角。” ——毛澤東 (1)材料一出自我國歷史上哪部小說?作者是誰? (2)材料二成書的時間是何時?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3)材料三中的主人公是誰?反映了人民的什么精神? (4)材料四中,毛澤東提出的讀《紅樓夢》的“重要視角”是什么? (5)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讀《紅樓夢》對你有何益處?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統示意圖。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權臣亂政,無疑使他(朱元璋)堅定了解決君相之爭的決心。……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將胡惟庸抄家滅族,大肆捕殺胡惟庸同黨,株連殺戮3萬余人,并對我國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改組。 材料三 故宮導游解說:“這個不起眼的‘偏房’(下圖),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 (1)根據材料一,秦朝為了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中央與地方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朱元璋在機構改革方面的“重大改組”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導游所說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機構?這一機構是哪位皇帝設立的?這一機構的設置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國古代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AABA 6-10BDACB 11-15CDADB 二、非選擇題 16. (1)科舉制度。隋朝(或隋煬帝時期)。 (2)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有利于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給社會帶來了革新氣象和創新精神。 (3)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鉗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歷史的發展。 17. (1)《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 (2)元末明初。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3)孫悟空。蔑視封建統治,敢于反抗的精神。 (4)把《紅樓夢》當歷史讀。 (5)讀《紅樓夢》可了解封建社會末世的社會生活,認識其必然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還可豐富文字素養,提高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18. (1)在中央:稱皇帝,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實行郡縣制。 (2)明朝初年,朱元璋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作為朝廷的派出機構,使地方行政、司法、軍事三權統歸中央。罷中書省,廢宰相制,使六部直接聽命于皇帝,設殿閣大學士以備咨詢。 (3)機構:軍機處。皇帝:雍正帝。作用:軍機處的設立加強了君主專制。 (4)我國封建專制統治不斷強化,皇權不斷加強。(意思相近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