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高分系列(四)——2020~2021學年度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期末檢測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滿分50分) 1.明朝末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其中率領農民軍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統治的是(??? ) A.?張獻忠????????????????????????????????B.?安祿山????????????????????????????????C.?李自成????????????????????????????????D.?吳三桂 2.閱讀下圖,清朝在前期經過這一次戰役后穩定了哪一地區的疆域(??? ) A.?東南地區???????????????????????????B.?東北地區???????????????????????????C.?西南地區???????????????????????????D.?西北地區 3.我國明清時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幫有(???? ) A.?蘇商、滬商???????????????????????B.?徽商、晉商???????????????????????C.?徽商、滬商???????????????????????D.?蘇商、晉商 4.某歷史興趣小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場的生產狀況,他們應查閱的著作是(?????? ) A.?《天工開物》??????????????????B.?《農政全書》??????????????????C.?《夢溪筆談》??????????????????D.?《本草綱目》 5.據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永禁機匠叫歇碑》記載: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原屬相需,各無異議。由此可見“機戶"和“機匠”之間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B.?地主與農民的關系???C.?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D.?互相雇傭的關系 6.“孤證不立”(只有一個例子不能證明某件事情成立)是史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兩則史料共同認定的史實是軍機處(??? ) 記述 出處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設軍事房,后改軍機處。 《清史稿》 雍正一七年,青海軍興,始設軍機房。 《軍機處題名記》 ①因戰事而設②設于雍正十年③強化了君權④雍正皇帝創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史學家戴逸指出:“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真相。”造成“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主要原因有(??? ) ①西方國家不斷的侵華行為 ②清政府政治統治腐敗黑暗 ③推行閉關政策導致國家閉塞 ④文化專制束縛人們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這一時期,人們重新開始將目光從天國降到人間,將人類自身的本來面目還給了自身,將人的現實性、獨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及豐富的個性發掘出來。”以下能代表這一時期成就的有( )? ①達·芬奇——《蒙娜麗莎》 ②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③盧梭——《社會契約論》? ④哥白尼——《天體運行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現代西方學者用三個“G”來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動機,即上帝(God)、榮譽(Glory)、黃金(Gold),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對黃金、白銀的狂熱追逐 ②為促使世界最終走向整體 ③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④去遙遠的地方傳播天主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法治發展見證文明進程。下列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的是(??? ) ①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②《權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 ③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 ④《拿破侖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用圖示法理清歷史事件的進程是學習歷史常用的方法,以下關于美國獨立戰爭的進程圖示,空白處①應填寫(??? ) A.?約克鎮戰役??????????????????B.?薩拉托加戰役??????????????????C.?攻占巴士底獄??????????????????D.?波士頓傾茶事件 12.英國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法國在1789年頒布了《人權宣言》。這說明了(??? )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權是其共同舉措??????????????????????B.?立法形式鞏固革命成果是其相同手段 C.?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得以普遍確立??????????????????????D.?國際形勢的變化推動國家政策的調整 13.史書記載鄭和船隊經過爪哇國:“買賣交易俱用中國歷代銅錢……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磁(瓷)器……則用銅錢買賣。”材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 )??????????? A.?明朝國威的提高 B.?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 C.?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D.?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 14.小明同學再現了工業革命期間的一個場景:在一個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某工廠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歷史上導致這一場景出現的直接原因是(??? ) A.?蒸汽機的使用和推廣???????????????????????????????????????????B.?人們紛紛投資于工業 C.?工業無產階級的興起???????????????????????????????????????????D.?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 15.下列對工業革命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B.?使社會日益分裂成兩大對立階級 C.?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現代工廠的過渡????????????????D.?推動了亞非地區的共同發展 16.列寧曾說:“巴黎公社被鎮壓了,但鮑狄埃的《國際歌)卻把它的思想傳遍了全世界。”這里的“思想”是指(??? ) A.?無產階級革命思想??????????B.?資產階級民族思想????????????C.?人文主義思想????????????D.?天賦人權的思想 17.之所以說19世紀中期俄國的改革和8本的明治維新均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主要依據是(??? ) A.?兩國改革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改革使兩國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C.?兩國的改革都是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進行的????????D.?改革使兩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18.下列屬于“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是(??? ) A.?阻止奧地利回歸??????????B.?開展工業革命??????????C.?抗擊法蘭西的入侵????????????D.?完成德意志的統一 19.下圖中的人物領導了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是拉丁美洲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他是(??? ) A.?圣馬丁????????????????????????????????B.?圣西門????????????????????????????????C.?玻利瓦爾????????????????????????????????D.?歐文 20.下圖是一幅關于電氣時代來臨的漫畫。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對漫畫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 ①火車的發明者是英國機械師瓦特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人電氣時代 ③19世紀后期,美國后來居上,率先實現電氣化,工業發展勢頭超過了英國 ④英國、美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和中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縱觀鴉片戰爭的前因、過程及后果,不難看出,鴉片并非戰爭的全部。鴉片并不是英國人帶來中國的,它早就在中國存在巨大市場。不是鴉片導致腐敗,而是腐敗造就了鴉片市場;反過來,鴉片又進一步加重腐敗。作者強調了( )??????????? A.?鴉片貿易在中國的發展???????????????????????????????????????B.?英國為侵略中國制造借口 C.?貿易爭端是鴉片戰爭的根源????????????????????????????????D.?清政府的腐敗對鴉片戰爭的消極影響 22.李鴻章說:“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下列符合洋務派這一思想的是( )??????????? A.?創辦江南制造總局???????????B.?成立三支海軍?????????????C.?創辦輪船招商局?????????????D.?創辦福州船政局 23.下列屬于洋務派以”求富”為目的,興辦的近代民用工是:( )??????????? A.?安慶內軍械所??????????????????????B.?江南制造總局??????????????????????C.?福州船政局??????????????????????D.?漢陽鐵廠 24.有學者說:“光緒皇帝實際推行并公開領導了革新運動,不愧為一個在特定的內外環境中出現的愛國開明皇帝。”材料中的“革新運動”( )??????????? A.?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B.?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產生 C.?創辦了第一所新式學堂???????????????????????????????????????D.?產生了思想啟蒙的影響 25.1921年到1949年,中共先后成立了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長江書局、馬列學院、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解放社等專門機構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1953年,成立中共中央編譯局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工作。這些工作( )??????????? A.?目的是用馬克思主義教育武裝全黨??????????????????????B.?掀起了全國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高潮 C.?啟蒙中國人民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D.?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全球傳播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5題;滿分50分) (本大題滿分10分)26.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1明朝政治結構 ????? 圖2軍機處值班房 材料二:“自貢舉(科舉)法行,學者知以摘經擬題為志,其所最切,唯四子一經之箋是鉆是窺,余若漫不加省。與之交談,兩目瞪然視,舌木強不能對。”?????????????? ——(明)宋濂《鑾坡后集》 材料三:“(夷船)將來只許在廣州收泊貿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不準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年(1757)?????????? 材料一中圖1與圖2分別反映了明清實行什么政治措施?共同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怎樣的發展趨勢? (3分) 材料二反映中國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這個措施對當時的中國有何弊端?(3分) 當西方世界正在發生巨變時,古老的中國仍然在沿著自己的軌道發展。請你根據材料三,歸納出“使古老的中國仍沿著原來的軌道前行”的相關政策并指出其影響。 (4分) (本大題滿分9分)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中外貿易問題的歷史。 材料一:1431年,明朝皇帝明宣宗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如今,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如泰國有“三寶塔寺”,馬來西亞有“三寶鎮”,馬六甲有“三寶廟”,爪哇有“三寶井”等。 ——摘編自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 材料二:鄭和攜帶大量金銀、銅錢等作為賞賜,輸入的物品多為象牙、香料、珠寶等奢侈品,這種貿易不是出于商業目的,不僅對國計民生無補,反而大大消耗了國力。鄭和每到一處,還往往以大國身份,無償賜予當地許多絲織品、瓷器、銅器、鐵器等,也不利于經濟.上的發展。 ——摘自岳麓版《歷史教學參考書》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新航路開辟航線圖(見下圖) 材料四: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這樣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這給我們的命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摘編自《西方文明史》 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以“三寶”來命名地名、廟宇,這其中含有怎樣的歷史信息? (2分) 根據材料二,概括“這種貿易”有哪些弊端。 (3分) (3)明朝中后期,原產于美洲的馬鈴薯、番茄、________等農作物經由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讀圖判斷,為開通美洲到呂宋(今菲律賓)的航線作出貢獻的航海家是 ________。 (2分) ? (4)材料中西班牙人為何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由此走上了什么道路? (2分) (本大題滿分12分)28.科技浪潮席卷而來,極大改變了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中國新華網:中國正在研發“高速飛行列車”,該列車采用“磁懸浮加低真空管道”,利用真空環境和超音速外形減少空氣阻力,再通過磁懸浮減少摩擦阻力。4000公里時速,北京到上海僅20分鐘。 材料三:泰晤士河被英國人習慣地稱為“老父親泰晤士”。1858年,英國著名的幽默雜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畫,題為“沉默的強盜”,畫面為象征死亡的骷髏在泰晤士河上游蕩,下面有一行文字是:Your MONEY or Your LIFE(你的錢和你的命)。 從材料一中,你獲取的信息是什么?分析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 (3分) 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中“列車”最早出現于哪個國家?它起初的動力是什么?列車的出現給人們社會帶來哪些重大變化? (4分) 材料三中所描述的漫畫所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2分) 綜上所述,人類應當如何正確利用和發展現代科學技術?(3分) (本大題滿分9分)29.材料一:鴉片“危害甚巨,法當從嚴”,若放任自流,數十年后“中國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人民痛感鴉片危害,強烈要求禁煙。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綠水,風景優美。清朝幾代帝王調集全國的能工巧匠,歷時150年,在這里建造起中西結合、豪華壯觀的皇家園林。這座皇家園林卻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洗劫一空(見圖)。 材料三:釣魚島問題的由來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領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戰爭結束便迫不及待地通過“內閣決議”,單方面決定將釣魚島劃歸日本。 閱后請回答: 依據材料一,禁煙運動的領導人是誰? (1分) 標志著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為什么? (3分) (3)根據材料二,這座皇家園林名稱是什么?在哪場戰爭中為燒毀? (3分) (4)追根溯源,根據材料三,釣魚島問題源于哪場戰爭? (2分) (本大題滿分10分)30.救亡圖存、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一直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請下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槍炮逼迫下,墮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為挽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為什么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 (2分) 有人說:“如果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你認可這一觀點嗎?請寫出理由。 (3分) 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中,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指什么?其口號是什么?(2分) (4)地主階級的自救之路起到了什么積極作用? (3分)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 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44年4月,李自成率明末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了。故C符合題意;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沒有攻入北京。故A不符合題意;安祿山在唐玄宗統治后期發動安史之亂,故B不符合題意;吳三桂在明朝滅亡后,投降清軍。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2. D 解析:清朝時,乾隆帝先后平定準噶爾叛亂和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鞏固了西北邊防。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西北地區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3. 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我國商業發達,當時最著名的兩大商幫是安徽和山西的徽商和晉商。ACD三項蘇商、滬商不符合明清時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幫,不符合題意;B項徽商、晉商是我國明清時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幫,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4. A 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多個生產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項《天工開物》是他們應查閱的著作,符合題意;B項《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不符合題意;C項《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不符合題意;D項《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5. C 解析:明朝中后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6. B 解析:材料“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設軍事房,后改軍機處”說明因“用兵西北”,雍正十年設置的軍機處,材料“雍正一七年,青海軍興,始設軍機房”說明因為“青海軍興”,雍正七年設置的軍機處,由此可知,兩則材料共同認定軍機處因戰事而設于雍正年間。B項①④是兩則史料共同認定的史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7. B 解析:康乾盛世時的帝王對世界工業文明發展的歷史性大變動毫無認識,對外緊閉國門,閉關鎖國,對內堅持“重農抑商”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鄙薄科學技術,嚴重摧殘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領域一再大興文字獄,把文化專制推向頂峰。18世紀的“康乾盛世”被稱為“落日的輝煌”,造成這種“落日”局面的諸多原因包括清政府政治統治腐敗黑暗,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和實行文化專制政策。②③④是造成“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主要原因。①說法錯誤,康乾盛世時期中國并未遭受西方列強的入侵。B項②③④是造成“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8. A 解析:結合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反對教會“神權至上”,要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達?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都反映了人文主義。③盧梭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④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哥白尼寫成的《天球運行論》,創立了“日心說”,不能反映人文主義。A項①②能代表這一時期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9. D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題干中“上帝(God)、榮譽(Glory)和黃金(Gold)”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之前對黃金的需求;歐洲人熱衷于對外傳播天主教,封建中央集權國家傳播天主教的需要;因此上帝(God)、榮譽(Glory)和黃金(Gold)分別是指④去遙遠的地方傳播天主教,③弘揚騎士精神或因功封爵,①對黃金、白銀的狂熱追逐,故①③④正確。②為促使世界最終走向整體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不是動機。D項①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10. B 解析:羅馬法的立法和司法原則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近現代許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故①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爭論和妥協,最終制定出美國憲法。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奠定了該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故②③表述與歷史事實不相符;《拿破侖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很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故④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B項①④表述與歷史事實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11. B 解析:據所學,1777年,大陸軍取得了薩拉托加大捷,薩拉托加大捷扭轉了整個美國獨立戰爭的戰局,不僅增強了美國人民爭取獨立的信心,也為美國人民抗英斗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該戰役的勝利成為了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A項約克鎮戰役發生在1781年,不符合題意; B項薩拉托加戰役發生在1777年,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符合題意; C項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不符合題意; D項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在1773年,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12. B 解析:在歐美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各國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獻。如英國通過了《權利法案》、法國頒布了《人權宣言》、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說明資產階級不僅用暴力的形式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而且還采用了法律的形式鞏固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立法形式鞏固革命成果是其相同手段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13. C 解析:A. 明朝國威的提高 ,不符合題意; ?B. 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 ,不符合題意; ?C.依據題干信息“ 經過爪哇國”“ 買賣交易俱用中國歷代銅錢……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磁(瓷)器……則用銅錢買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爪哇國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鄭和船隊和他們做生意,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故選項C符合題意; ?D. 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14. A 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可知,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燃料是煤炭,所以會出現廠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故選項A符合題意; 選項B人們紛紛投資于工業指的是人的行為趨向與題干無關,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 選項C工業無產階級的興起,指的是某一階段的歷史現象與題干與無關,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 選項D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指的是政治制度的變化與題干無關,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15. 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用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工業革命產生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工業革命造成東方落后西方先進。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一場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技術革新運動,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了從手工工廠向大工廠時代的過渡。ABC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推動了亞非地區的共同發展不正確,工業革命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貧窮和落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16. A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鮑狄埃的《國際歌》卻把它的思想傳遍了全世界”,結合所學知識:《國際歌》是巴黎公社失敗后創作的歌曲,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A項無產階級革命思想是題干里的“思想”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17. D 解析:判斷改革性質主要應看改革的內容、結果、目的等。俄國、日本的改革中都采取了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措施,結果也都使得兩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所以我們說兩國的改革都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ABC三項都不是19世紀中期俄國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均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的主要依據,不符合題意;D項改革使兩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是19世紀中期俄國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均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18. 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穩定了社會秩序,促進了德國經濟的迅速發展。ABC三項都不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不符合題意;D項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屬于“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重大歷史貢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19. C 解析: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玻利瓦爾率領軍隊,打敗了西班牙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ABD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是拉丁美洲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20. C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火車的發明者是史蒂芬孫,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兩個發源地和中心是美國和德國,①④錯誤。C項②③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21. D 解析:A. 鴉片貿易在中國的發展,不符合題意; ?B. 英國為侵略中國制造借口,不符合題意; ?C. 貿易爭端是鴉片戰爭的根源,不符合題意; ?D.依據題干信息“ 不是鴉片導致腐敗,而是腐敗造就了鴉片市場;反過來,鴉片又進一步加重腐敗 ”,可以看出,作者強調的是清政府的腐敗對鴉片戰爭的消極影響,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22. C 解析: 依據題干“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可知,這是說國家先富而后才能強,尤其必須富在民生方面,所以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如 湖北織布局、漢陽鐵廠、輪船招商局等民用企業。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 AD是洋務運動期間興辦的軍事工業,B是洋務運動時期成立的新式海軍,應排除。故答案為:C。 23. 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利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如曾國藩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和左宗棠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在繼續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D。 24. 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革新運動”指的是戊戌變法,戊戌變法促進啟蒙思想在中國傳播,故D正確;洋務運動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創辦了京師同文館,這是第一所新式學堂,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產生,故排除ABC項。故答案為:D。 25. A 解析:A.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中國共產黨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從1921年建黨到新中國成立后的1953年,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一直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這些工作目的是為了用馬克思主義教育武裝全黨,故選項A符合題意; ?B. 掀起了全國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高潮,不符合題意; ?C. 啟蒙中國人民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D. 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全球傳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二、材料分析題 26. (1)明朝:廢除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進一步強化) (2)八股取士 加強了文化專制(鉗制了思想),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和發展 (3)閉關鎖國①積極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影響: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解析:(1)本題考查明清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表現,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示和圖片信息。根據圖1“明朝政治結構”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廢除廢除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根據圖2“軍機處值班房”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清雍正帝時期設立軍機處,進一步加強皇權。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廢除丞相,清朝設立軍機處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特點: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2)本題考查明朝“八股取士”,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根據材料二“自貢舉(科舉)法行……唯四子一經之箋”并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在沿襲宋朝科舉考試文體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種用八股文取士的方法,即歷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依據材料二“自貢舉(科舉)法行,學者知以摘經擬題為志,其所最切,唯四子一經之箋是鉆是窺,余若漫不加省。與之交談,兩目瞪然視,舌木強不能對。”可知,明朝統治者“八股取士”限制了人的思想,不利于國家網羅有用人才,阻礙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八股取士有一定的考核規定,比較規范,但規范隨后變成了死教條,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創新能力,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和發展。 (3)本題考查清朝“閉關鎖國”政策,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三“(夷船)將來只許在廣州收泊貿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不準入浙江海口。”及所學知識可知,“使古老的中國仍沿著原來的軌道前行”的相關政策是閉關鎖國;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閉關鎖國政策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它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故答案為:(1)明朝:廢除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清朝: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進一步強化)。 (2)八股取士,加強了文化專制(鉗制了思想),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和發展。 (3)閉關鎖國①積極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影響: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27. (1)說明鄭和的船隊曾經到過這些地方;鄭和的船隊增進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 (2)大大消耗了國力,不利于經濟上的發展 (3)甘薯;麥哲倫 (4)新航路開辟使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海外殖民擴張和掠奪。 解析:(1)一方面表明鄭和的船隊所到的國家和地區遍布東南亞(或鄭和的船隊到過這些地方);二是鄭和下西洋體現了友好的交往,深受東南亞各國的歡迎(或增進了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 (2)鄭和下西洋不是出于商業目的(或宜揚國威),不追求經濟利益(或效益);以奢侈品為主,于國計民生無補;消耗了大量國力,也不利于國家經濟發展等。 (3)明朝中后期,原產于美洲的花生、玉米、馬鈴薯、番茄、甘薯等農作物經由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經大西洋到達美洲西印度群島,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線,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4)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或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從此以后走上海外殖民、對外擴張的道路。 故答案為:(1)說明鄭和的船隊曾經到過這些地方;鄭和的船隊增進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 (2)大大消耗了國力,不利于經濟上的發展。 (3)甘薯;麥哲倫。 (4)新航路開辟使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海外殖民擴張和掠奪。 28. (1)英國生鐵和棉花產量增長非常快。工業革命使用大機器生產(工業革命使大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工場生產或工業革命出現的工廠制度),極大地提高了英國的生產力。 (2)英國。蒸汽機。列車的出現,縮短了地區間的距離,有利于各地區之間的交往和國家的管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影響了整個社會生活。 (3)工業革命帶來了環境的污染。 (4)人類要科學合理地利用科學技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利用、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 解析:(1)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以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材料一圖示反映了英國的生鐵產量和棉花加工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開展,珍妮機和蒸汽機等機器的使用使紡織產業和生鐵產業開始迅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2)本題考查火車機車的出現。結合教材知識,火車最早出現在英國,最初使用的動力是蒸汽動力,火車機車的出現極大改變了人民的生產與生活,人類社會進入鐵路時代,生活更加便利,生產與市場之間的聯系加強等。(3)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結合圖片資料,漫畫所要表達的主題是工業革命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4)本題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人類要科學合理利用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趨利避害,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既要發展經濟,又要注意保護環境等。 故答案為:(1)英國生鐵和棉花產量增長非常快。工業革命使用大機器生產(工業革命使大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工場生產或工業革命出現的工廠制度),極大地提高了英國的生產力。(2)英國。蒸汽機。列車的出現,縮短了地區間的距離,有利于各地區之間的交往和國家的管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影響了整個社會生活。(3)工業革命帶來了環境的污染。(4)人類要科學合理地利用科學技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利用、發展科學技術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 29. (1)林則徐. (2)鴉片戰爭.因為鴉片戰爭之后,我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改變。或者鴉片戰爭之后,我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 (4)甲午中日戰爭. 解析:(1)依據材料一“中國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林則徐上述道光帝的內容,要求道光皇帝禁煙,并得到批準,在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打擊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彰顯了中國人民反抗的精神。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獨立的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根據材料二“這座皇家園林卻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洗劫一空”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闖入北京,火燒了圓明園,這使中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4)根據材料三“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戰爭結束便迫不及待地通過“內閣決議”,單方面決定將釣魚島劃歸日本。”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戰敗,日本占據了釣魚島。 故答案為:(1)林則徐。 (2)鴉片戰爭;因為鴉片戰爭之后,我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改變。或者鴉片戰爭之后,我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 (4)甲午中日戰爭。 30. (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不認可。虎門銷煙只是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爆發的直接原因。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3)洋務運動。自強、求富。 (4)作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要求具備識記與理解能力。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是因為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近代史的開端。 (2)本題考查對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認識,要求具有分析能力。有人說:“如果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我不認可這種說法,因為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而虎門銷煙只是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爆發的直接原因。即便沒有虎門銷煙,英國也會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 (3)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及其口號,要求具備識記能力。結合材料中“近代前期,為挽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等,……”可以判斷,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指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是“自強”,后期口號是“求富”。 (4)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的作用,要求具備識記與理解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不認可。虎門銷煙只是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爆發的直接原因。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3)洋務運動。自強、求富。 (4)作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