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檢測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正確的民族政策能促進國家發展,社會穩定,民族進步。體現上述觀點史實的有(???)①元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府②清朝雍正期間,改土歸流制度實施,加強了中央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③承德避暑山莊有加強民族感情,促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的作用④明政府設置茶馬司,促進內地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明朝時,太湖地區出現大量“以機為田,以梭為耒”的家庭;蘇州盛澤鎮及近鎮各村居民“盡逐絲綢之利”;松江地區男女幾乎均以棉織為業;景德鎮有制瓷窯1000多座。綜合分析這些現象,可以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A.?資本主義萌芽出現??????B.?地區性社會分工擴大????????C.?手工業生產力提高????????D.?商品經濟高度發展3.“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居日久,將又成一粵省澳門矣。”這句話最能反映出(???)A.?清政府看到外商到中國來很高興????????????????????????B.?寧波外商云集,十分繁榮C.?清政府希望外商居住在澳門????????????????????????????????D.?清政府對外商來華心存恐懼和擔憂4.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對此運動描述正確的是(???)A.?A???????????????????????????????????????????B.?B???????????????????????????????????????????C.?C???????????????????????????????????????????D.?D5.15世紀前期,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一個世紀以后,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是(??????)A.??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速度B.?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C.?刺激了資本的原始積累D.?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6.發生在北美的這場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下列關于這場戰爭說法正確的是(???)A.?推翻了當地的封建專制統治????????????????????????????????B.?《人權宣言》頒布并流傳于世C.?啟蒙思想由理論變成了現實????????????????????????????????D.?奴隸制的存廢成為焦點7.下圖為1800-1870年國際貿易情況,導致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文藝復興運動興起?????????????B.?新航路的開辟???????????????C.?工業革命開展???????????????D.?馬克思主義傳播8.1861年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國歷史的重要轉折,得出這一認識的主要依據是(???)A.??改革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B.?改革使農奴無償獲得了土地C.?改革使俄國擺脫了民族危機????????????????????????????????D.?改革廢除了沙皇統治9.下圖反映了1920年浙江的陳望道先生在翻譯一部重要著作。這一著作的原著(???)①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②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件③它的問世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的直接目的是(???)A.?緩和社會矛盾????????????B.?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C.?促進社會發展????????????D.?推動城市化發展11.識讀下面年代尺上的時間信息,對信息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有誤的是(???)①A戰爭發生在工業革命完成之后???②B戰爭主要由英美聯合發動侵華戰爭③C戰爭后日本開始明治維新???④E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⑤D和E的戰爭性質都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12.“按照《天朝田畝制度》所宣布的目標,太平天國運動確實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經濟競爭被完全消滅;家庭被剝奪了它在經濟和社會上的重要作用。”這里的“社會革命”是指(???)??????????A.?推翻清朝專制統治B.?完成反封建反侵略任務C.?平均分配土地和產品D.?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13.漫畫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歷史真相。下面漫畫反映的事件()??A.?踐行了“實業救國”思想????????????????????????????????????B.?是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C.?進行了制度變革的嘗試???????????????????????????????????D.?傳播了民主、科學的思想14.某年某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材料中清政府決定創辦的學堂是()???????????A.?福州船政學堂(1866年創辦)????????????????????????????B.?北洋西學堂(1895年創辦)C.?京師同文館(1862年創辦)???????????????????????????????D.?京師大學堂(1898年創辦)15.為了喚醒國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寫成《海國圖志》,你認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張的是(???)A.?總結鴉片戰爭戰敗的教訓,提出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觀點。B.?認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處,反對用“夷狄”來稱呼西方文明發達國家。C.?認為中國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國已經落后于歐洲。D.?主張學習西方,開辦工廠,制造輪船和槍炮。16.“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先后被寫進我國憲法和黨章。下列關于人權問題的正確說法是(???)A.?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權高于一切?????????????????????B.?保障人權是維護國家主權的前提C.?生存權和平等權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權?????D.?實現人權的根本途徑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7.2020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工作人員要自覺接受法律、監察和人民監督。”政府工作人員接受監督(??)A.?可以消除一切腐敗現象???????????????????????????????????????B.?能杜絕濫用權力的現象C.?有利于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D.?說明憲法是治國安邦總章程18.近日,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急管理部三部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針對各地執法力量不足、監管手段不完善等問題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推動各地加快校外培訓機構整改進度。此項舉措()A.?將徹底解決校外培訓機構亂象?????????????????????????????B.?有利于促進教育生態良性發展C.?完全減輕了中小學生學習負擔?????????????????????????????D.?可能加重某些家庭的經濟負擔19.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繼承權。有關財產繼承權,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保護公民繼承權,是法律保護公民財產權的延伸與體現②我國關于財產繼承的專門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③公民的遺產繼承分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方式④行使繼承權必須依法進行,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下列對于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權力機關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有(???)①國家行政機關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的有關法律、決議和決定②各級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③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大常委會負責并報告工作④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用接受國務院的統一領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對下面漫畫《問計于民》理解正確的是(??)①人大代表要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②人大代表一旦當選,在任期內就不能被罷免③人大代表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說話,替人民辦事④人大代表要密切聯系群眾,按照人民的意愿辦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2.初中生陳某屢有逃學等違反校紀行為,學校勸其退學,陳某表示愿意接受,陳某家長質疑:學校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權。對陳某的行為,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學校行為違背了受教育權強制性公益性特征??????????B.?陳某家長的言行割裂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C.?陳某做到了正確與學校領導和老師的交往???????????D.?陳某沒有做到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23.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表明,做人應(????)①鑄就心中良知的標尺????????????????????②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③選擇善良正義的人作為楷模????????④自省所見到的非正義行為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4.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一個公平社會的關鍵在于(???)A.?在所有的社會成員之間平均分配它獲得的這些地位和財產B.?把獲得這些地位和財產的機會平等、公正地擺在絕大多數人的面前C.?每一個社會成員按照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得到盡可能多的地位與財產D.?維持社會成員之間因力量、智力大小而產生的地位、財產的差距25.對下邊漫畫《如此補課》理解有誤的是 ( )A.?漫畫中的補課行為不利于社會穩定?????????????????????B.?漫畫中所收補課費是勞動所得,是公平的C.?補課行為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D.?教師的行為違背國家政策,是非正義的二、解答題(共6大題;滿分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八年級某班同學在學習“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這一主題時進行歸類整理,收集到以下資料,讓我們一起閱讀和感悟。(本題共7分)任務一【史料實證,重現歷史真實】史料一: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將又成一粵省之澳門矣。——《粵海關志》史料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引自清乾隆帝致英王喬治三世的信函任務二【歷史解釋,理性分析史事】抉擇篇結果篇▲素材1:天啟元年(1621年),荷軍以武力侵占臺灣,筑室耕田,久留不去。清初,為了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斗爭,政府厲行海禁。▲素材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實行"獨口通商"政策,將國內與西洋各國貿易集中于粵海關一口。——《中國經濟通史清代經濟卷》▲素材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1793年乾隆致信英王喬治三世▲素材4:至鴉片戰爭止,十三行獨攬中國外貿長達85年,中國對歐洲貿易維持了100年的貿易順差,使全球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素材5:1840年,中國年產鐵約2萬噸,不及英國的四十分之一;西方鐵路總里程達9000公里,而中國還在用牛馬拉車運輸。▲素材6:第二套條約鞏固了鴉片戰爭后簽訂的第一套條約,構成了一部堅固的條約休系,毫無疑問,到1860年,這個中華文明古國被西方徹底打敗并羞辱了。——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1)聯系兩則史料分析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2分)(2)面對危機清朝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有人認為該政策有一定合理性,也有人說該政策是完全不可取的,請你任選一觀點,并選用以上素材加以佐證。(3分)(3)綜合上述材料,當今我們國家應如何更好的前行?(2分)27.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本題共9分)材料一:歐羅巴洲列國,感觸于佛朗西(法蘭西)革命,民伸自由之理,國變立憲之體,爾來星霜僅八十年……歐洲之文明源于此改革之深淺,其精華發而為工藝產物,利源滾滾涌出。——1871年巖倉使團成員米久邦武《特命全權大使美歐回覽實記》材料二:所謂憲法(法律),乃政府與臣民之間及臣民相互之間,為彼此能互盡自己之本分,尊重他人之權利,并各保自己之權利,不受他人之侵害,而制定諸業之法規。簡言之,即制定權利與義務之法規,使此二者互相并行。——[日]加藤弘之《真政大意》(1870年)材料三:欲使我國推進全民之開化,開發全民之智慧……其為急務者,莫先于學校。——后藤靖《士族叛亂之研究》(1)材料一中的“佛朗西革命”指什么?根據材料一分析這次革命對法國的影響。(3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作者關于憲法的基本觀點,明治維新期間在這一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3分)(3)材料三推動了日本明治維新的哪一措施?綜合本題信息說一說日本推進近代化的啟示(3分)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本題共9分)材料一:英國國會借口“保護通商”決定派兵到中國,發動了所謂的“通商戰爭”。首相巴麥尊訓令侵華將領義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為居留地,“這些地方應該有良好的海港,并對軍事防衛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臺灣北端對面的口岸”……是最值得考慮的”。——整理自嚴中平《英國資產階級紡織利益集團與兩次鴉片戰爭史料》材料二:咸豐庚申中英之戰,敗釁,英、法、俄、美并為有約之國,日本不得與…….是役后,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面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衿制。中國乃不國矣。——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材料三:“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回答,“通商戰爭”后簽訂的條約的哪一內容實現了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戰爭目的的訴求?并簡述英國發動“通商戰爭”的國內背景。???(3分)(2)材料二中的“是役”指的是什么?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此役對中國造成了哪些影響?(3分)(3)材料三中20世紀中國“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指的是什么事件?面對這一嚴重危機,最能體現這個民族“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是哪一重大事件?(3分)29.2016午9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舉辦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以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為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憲法,某校九年級三班的同學準備進行一次“憲法校園行’活動,下面是本次活動的部分內容,請你參與完成。(本題共11分)(l)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本校同學對憲法知識的了解情況,同學們準備通過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請你依據此調查方法,將同學們分成三組,分工合作完成此任務。(2分)(1)第一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組:負責組織問卷。第三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過調查,同學們發現了大家在有關憲法的知識上有一些盲區和誤區,請你解釋或改正.(4分)①同學們都知道12月4日是國家國家憲法日,卻很少有同學知道為什么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請你來解釋:________?②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改正:________?③我國的國家機構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查院。改正:________?④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維護國家安全都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改正:________(3)同學們決定以“學習憲法、宣傳憲法”為主題進行一次國旗下的講話,向全校同學普及憲法知識。請你幫助他們列出講話內容要點。(3分)(4)本次活動結束后,同學們都說收獲了許多在課堂上、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請你說說有哪些收獲?(2分)30.情境一(本題共8分)??情境二憲法的基本原則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性質①明確②奠定了國家權力屬于人民的經濟基礎社會主義政治制度③明確了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實現國家武裝力量屬于人民⑤任務是(1)圖1中“政策”保障公民的哪項基本權利?(1分)(2)分析圖1信息是如何體現公平內涵的。(2分)(3)說明圖2“基本規定”中民法原則的意義。(3分)(4)依據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規定完成上表(任選其中兩項作答)。(2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材料二:我國根據憲法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國家機關體系,既是人民意志的執行者,又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習近平主席曾說過機關干部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為實現國家管理目標,國家機關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當家作主,不僅需要完善的國家制度予以保證,而且需要通過國家機構行使國家權力來實現。材料三:中央督查組趕赴黃岡市進行督查核查,對于黃岡市定點醫院收治能力、核酸檢測能力的明確數據等,黃岡市衛健委主任、疾控中心主任竟一問三不知。2020年1月30日,湖北省黃岡市發布通報,黃岡市委研究同意提名免去唐志紅黃岡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職務,其免職按有關法律規定辦理。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思考下列問題(本題共6分)(1)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為什么要堅持黨的領導?(2分)(2)我國是如何根據憲法建立起來一整套國家機關體系的?(2分)(3)國家機構在行使國家權力的過程中,應如何實現對人民負責?(2分)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D解析:清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而非元朝,故①錯誤。雍正期間實施改土歸流制度,加強了對西南地區的管轄;承德避暑山莊促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明政府設置茶馬司,專門管理茶馬交易促進內地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故②③④正確.D項②③④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B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太湖地區出現紡織家庭,蘇州絲織業發達,松江地區發展棉織業,景德鎮發展瓷器業,可以看出各地區根據具體的情況,出現不同的分工,那么直接反映的就是地區社會分工擴大了,選項B正確;?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材料不能反映,選項A不符合題意;手工業生產力提高,材料也沒有體現,選項C不符合題意;商品經濟高度發展,與題干材料信息不符,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材料主要說明乾隆皇帝因為擔心洋人來華貿易制造事端,從而關閉通商口岸。故選擇D。4.C解析: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有但丁、達?芬奇和莎士比亞。文藝復興表面上看,好像是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的復興,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運動興起。文藝復興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ABD三項描述都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C描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B解析:依據題干信息“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麥哲倫船隊經東南亞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并結合所學知識: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密切了各大洲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各大洲之間的文明交流。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是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A項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速度不是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鄭和下西洋和殖民擴張無關;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開始了殖民擴張,不符合題意;B項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是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符合題意;C項刺激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只符合新航路開辟,不符合題意;D項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不是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鄭和下西洋和貿易格局的改變無關,新航路開辟使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C解析:根據題干中的“北美”“英國的殖民統治”可以推知這場戰爭是指美國獨立戰爭。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將啟蒙思想由理論變成了現實。故C項正確。故答案為:C。7.C解析:根據表格時間“1800-1870年”,結合所學知識,1800—1870年主要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這是推動國際貿易額增長的主要原因。A項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于14-17世紀,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新航路的開辟是在15、16世紀,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工業革命開展是導致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D項馬克思主義傳播和題干時間不符,馬克思主義誕生在1848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國1861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落后的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并擴大了市場,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A項改革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是得出題干認識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得出題干認識的主要依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A解析:根據題干圖片中的《共產黨宣言》,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①②③正確,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獨立宣言》,不符合題意。A項①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伴隨著工業化的深入發展,越來越需要有素質、有能力、有技術的勞動者,而想要勞動力的素質有所提高,就必須全面普及教育,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B解析:A戰爭指鴉片戰爭,發生在工業革命完成之后,故①解讀正確;B戰爭指第二次鴉片戰爭,主要由英法聯合發動侵華戰爭,故②解讀錯誤;C戰爭指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日本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故③解讀錯誤;E戰爭指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故④解讀正確;D戰爭指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E戰爭抗日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故⑤解讀錯誤。B項②③⑤解讀有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2.C解析:A:推翻清朝專制統治,題干內容沒有體現;?B:完成反封建反侵略任務,說法錯誤;?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明確提出了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比較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綱領。但是,《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實行。故題干中的“社會革命”是指平均分配土地和產品。D: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是《資政新編》的內容;故答案為:C。13.B解析: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踐行“實業救國”政策是在民族工業初步發展階段,故A錯誤。?B.依據題干畫面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尋找自強救國之路,洋務運動標志著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故B正確。?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行制度變革嘗試的事件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故C錯誤.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傳播民主科學思想,故D錯誤.故答案為:B。14.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其創辦于維新變法時期,D符合題意;ABC三所學堂創立時,維新變法都還未開始,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D。15.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作為救亡圖存的理論依據。魏源是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認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處,反對用“夷狄”來稱呼西方文明發達國家。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A項總結鴉片戰爭戰敗的教訓,提出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觀點不是魏源的思想主張,符合題意;BCD三項都是魏源的思想主張,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6.D解析:人權的保障離不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D說法正確,A、B說法錯誤,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權,C錯誤,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權.故答案為:D。17.C解析: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后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分析題干中2020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作為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行政,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踐行政府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打造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所以C說法符合題意;AB是錯誤的,“消除”“杜絕”觀點太絕對;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8.B解析:題干材料說明的是國家相關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亂象進行整治,這有利于減輕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促進教育生態良性發展,B符合題意,正確。AC觀點太絕對,應排除。D觀點錯誤,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整治不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而是有利減輕家庭的負擔.故答案為:B。19.A解析:根據教材知識,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繼承權,專門性法律是《繼承法》,繼承方式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行使繼承權必須在法律允許是范圍內,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0.A解析: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的有關法律、決議和決定;各級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團會期間,對本級人大常委會負責并報告工作。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④說法錯誤,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國最高行政機關,統一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故答案為:A。21.D解析:問計于民說明人大代表要聽取人民的意見和建議,為民辦事,替民說話,所以①③④符合題意;人民有權罷免自己不滿意的代表,所以②說法錯誤,故選D。22.D解析:陳某是初中生,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屢有逃學等行為,沒有做到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D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應入選。A錯誤,學校的行為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強制性;B不符合題意,題意要求回答對陳某的行為的認識,而不是其家長.故排除。C錯誤,這是陳某不知維權的表現.故答案為:D。23.D解析:發揮榜樣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孔子的話告訴我們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堂堂正正做人,做人就應該:鑄就心中良知的標尺;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選擇善良正義的人作為楷模;自省所見到的非正義行為。所以①②③④均為正確答案,所以正確答案選D。24.B解析:本題較難,可用排除法。A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不可能實現平均分配,排除。C在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因勞動和貢獻就能得到更多的地位和財產。公平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因此我們不能維持社會成員之間因力量、智力大小而產生的地位、財產的差距,排除D。故本題選B。25.B解析:漫畫中老師的補課行為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也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A、C、D觀點正確。教師補課收入是非法所得,B認識錯誤。二、解答題26.(1)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盲目自大。②防范“外夷”侵犯。(2)合理性。素材1說明閉關鎖國政策客觀上鞏固了東南沿海的海防;素材3說明中國當時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仍占主導地位;素材4說明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對抵抗西方殖民者經濟侵略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所以閉關鎖國政策有其合理一面。不可取。素材3說明當時統治者盲目自大,作繭自縛,限制對外貿易發展,導致了國家閉塞;素材5說明中國錯失向西方學習先進科技和生產技術的機會,讓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素材6說明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又要挨打,中國陷入深刻的危機中,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閉關鎖國政策不可取。任務三【家國情懷,關注現實問題】(3)要有創新進取精神;要勇于面對危機和挑戰;要維護國家安全;要包容開放等。解析:(1)由材料因清政府擔心“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將又成一澳門矣。”可知,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清政府擔心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可知,清朝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盲目自大。(2)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也使清朝與世隔絕,既看不到時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學生圍繞這個觀點言之有理即可。如認為合理,可用素材1、3、4加以說明;如認為不可取,可用素材3、5、6加以說明。(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有創新進取精神;要勇于面對危機和挑戰;要維護國家安全;要包容開放等。故答案為:(1)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盲目自大。②防范“外夷”侵犯。(2)合理性。素材1說明閉關鎖國政策客觀上鞏固了東南沿海的海防;素材3說明中國當時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仍占主導地位;素材4說明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對抵抗西方殖民者經濟侵略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所以閉關鎖國政策有其合理一面。不可取。素材3說明當時統治者盲目自大,作繭自縛,限制對外貿易發展,導致了國家閉塞;素材5說明中國錯失向西方學習先進科技和生產技術的機會,讓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素材6說明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又要挨打,中國陷入深刻的危機中,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閉關鎖國政策不可取。(3)要有創新進取精神;要勇于面對危機和挑戰;要維護國家安全;要包容開放等。27.(1)法國大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確立了新體制的基本框架,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2)規定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成果: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或《明治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3)努力發展教育。啟示:向西方學習;推進政治體制變革;重視文化教育。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感觸于佛朗西(法蘭西)革命”這一信息可知“佛朗西革命”指法國大革命。根據材料一中的“……民伸自由之理,國變立憲之體……其精華發而為工藝產物……”可知法國大革命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確立了新體制的基本框架,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2)根據材料二中的“……即制定權利與義務之法規,使此二者互相并行”可見規定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明治政府于1889年正式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從而確立了君主立憲制。(3)材料三“……其為急務者,莫先于學校”體現了教育方面的措施,即日本明治維新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大力發展教育。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向西方學習;推進政治體制變革;重視文化教育。故答案為:(1)法國大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確立了新體制的基本框架,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2)規定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成果: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或《明治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3)努力發展教育。啟示:向西方學習;推進政治體制變革;重視文化教育。28.(1)五口通商。工業革命完成,急需開辟廣闊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答到工業革命即可)。(2)甲午中日戰爭;危害:引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3)《辛丑條約》(必須要寫上書名號,否則不得分。)辛亥革命解析:(1)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知識。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發動的“通商戰爭”是鴉片戰爭,戰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和英國進行貿易往來。工業革命使英國進入了大機器時代,急需開辟廣闊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因而對中國發動了所謂的“通商戰爭”。(2)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知識。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役”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該戰后,引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列強的入侵方式從商品輸入變成了資本輸出。(3)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亥革命。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指的是八國聯軍侵華后,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是中華兒女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具體現。?故答案為:(1)五口通商。工業革命完成,急需開辟廣闊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答到工業革命即可)。(2)甲午中日戰爭;危害:引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3)《辛丑條約》辛亥革命。29.(1)第一組:負責問卷的設計與發放;第三組:對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寫出關于我校初中學生憲法素養情況的調查報告。(2)2014年11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出決定,將現行憲法通過、公布、施行日期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機構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主席、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維護國家安全是公民基本義務。(3)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②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③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憲法是每個公民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根本保證等。(4)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等均得到提高。同學們能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相聯系,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快樂,激發了大家今后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的興趣等。解析:(1)依據問卷調查的方法與程序作答即可。首先要設計好科學的問卷進行發放;最后是對問卷的內容分析,得出結論。(2)依據基礎知識逐一作答。①國家憲法日來源是2014年11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出的決定;②依據教材知識可知,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③我國的國家機構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主席、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題文說法錯誤;④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維護國家安全是公民基本義務。(3)此題考查憲法的相關知識點,依據基礎知識羅列知識要點即可。(4)對活動總結,主要是歸納收獲,從鍛煉提高各種能力、激發興趣等方面總結,符合題意即可。30.(1)受教育權(受教育、教育權)。(2)“政策”讓孩子們都能上學(“政策”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政策”保證每個孩子依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體現了“權利公平”。“政策”為孩子們(每個人)提供了同等的上學(發展)機會和條件,體現了“機會公平”。(3)①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誠信有利于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③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有利于建設誠信社會,引領社會風尚。能夠促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能夠降低社會交往和市場交易成本,積累社會資本。能夠提高國家形象和聲譽,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4)①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②社會主義經濟制度。③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基本途徑和形式。④(規定)廣泛的公民基本權利,(并規定)實現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措施。⑤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努力為人民服務。解析:(1)分析圖1可知,政策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2)根據所學,公平的內涵包括了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析題文材料,“兩免一補”政策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政策”讓孩子們都能上學,體現權利的公平。“政策”為孩子們(每個人)提供了同等的上學(發展)機會和條件,體現了“機會公平”。(3)圖2規定的是誠信的民法原則因此,意義可以從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等方面回答即可。(4)本題根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①關于國家的性質,憲法規定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②奠定了國家權力屬于人民的經濟基礎的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③在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方面,憲法明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基本途徑和形式。④(規定)廣泛的公民基本權利,(并規定)實現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措施。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實現。國家武裝力量屬于人民憲法規定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努力為人民服務。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中等31.(1)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④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2)①憲法規定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③國家主席、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④憲法規定國家機構的特定職權,明確國家機構的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內容;⑤憲法規定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3)①國家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任何超越權限、濫用職權的行為均應承擔法律責任。②人民通過憲法和法律將國家權力授予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得懈怠、推諉。③國家權力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途徑和方式行使。④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解析:(1)本題考查為什么要堅持黨的領導。依據教材知識,從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的根本宗旨,中國新民族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等方面來回答。(2)本題考查了我國是如何根據憲法建立起來一整套國家機關體系的。從憲法規定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憲法規定國家機構的組成、原則等方面解答。(3)本題考查了國家機構在行使國家權力的過程中,應如何實現對人民負責。依據課本知識可知,國家權力依據憲法和法律行使、按照法定途徑和方式行使、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以此解答即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