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浙江省臺州市中考歷史試題真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選擇題 1.小遠同同學在某博物館看到空中花園復原場景圖和《漢謨拉比法典》復制品。它們反映的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臘文明 C.古巴比倫文明 D.古羅馬文明 2.國家的有效管理需要制度創新。下列屬于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是 ①分封制②郡縣制③三省六部制④行省制 A.①2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觀察下列一組圖片,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祖國統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團結 D.抵抗侵略 4.李鴻章創辦的官辦企業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后,在華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白銀1300萬兩。這表明洋務運動 A.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 B.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 C.推動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D.極大提高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 5.詩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痹娙吮瘧嵤且驗榍逭炗喠?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6.據《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記載:二戰中,美國授助了蘇聯106.7億美元的物資。如飛機14018架,坦克、裝甲車22800輛等。這反映的歷史背景是 A.三國協約軍事集團的建立 B.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慕尼黑協定的簽訂 7.綱要式小結是社會課學習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建立知識的整體性。圖示反映的內容是 A.文藝復興的興起 B.資產階級革命 C.工業革命的發展 D.新航路的開辟 二、綜合題 8.江南農業足發展,經濟地位大提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人口發生怎樣的變化?它折射出這段時期經濟哪一發展趨勢? (2)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原因。 9. 百年風雨,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紅色政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長為全國性政權,踏上了社會主義新征程。某學習小組對共產黨政權的發展歷程進行主題學習。 (1)請在學習感悟1中的空格處寫出適當的內容。 (紅色政權的成長) (2)請將表格空格處內容補充完整。并指出感悟2的道理。 (3)根據材料,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如何通過解放思想來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答案 1.C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修建的,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稘h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期間頒布的。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故它們反映的是古巴比倫文明,C正確;空中花園、《漢謨拉比法典》反映的是古巴比倫文明,不是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排除ABD。故選C。 2.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分封制是西周初年,周王為了鞏固對周邊的統治而采取的制度屬于地方行政管理方式,①符合題意;郡縣制是秦朝在地方上設立的行政機構,②符合題意;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③不符合題意;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機構,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題意,故選B。 3.B 【詳解】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唐朝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馬可?波羅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在中國游歷17年,后回國,寫成《馬可?波羅行紀》,激發西方人對東方的向往,加強國際交往;鄭和從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增進中國和亞非國家的交往。從三個歷史人物的事跡可以反映的共同主題體現了中外交往,故選B;ACD不是三個人的共同點,排除。 4.B 【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目的使江海運輸的利益不能全部被洋人盡占,三年后,在華經營的外國輪船公司損失1300萬兩白銀,說明李鴻章的創辦的輪船招商局與外國輪船公司形成競爭,因此洋務運動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故選B;材料沒有體現軍事力量,A錯誤;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工商業社會地位的提高,D錯誤。 5.C 【詳解】 根據題干“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因為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C正確;《南京條約》中割香港島給英國,排除A;不論是中英、中法《北京條約》,還是中俄《北京條約》都沒有割臺灣的規定,排除B?!缎脸髼l約》沒有割地的內容,排除D。故選C。 6.C 【詳解】 依據題干信息“二戰中,美國授助了蘇聯106.7億美元的物資。如飛機14018架,坦克、裝甲車22800輛等”并結合所學可知,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國保證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與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作戰,與盟國合作,不單獨同敵人締結停戰協定或和約,這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故C正確;三國協約軍事集團的建立發生在一戰時期,故A錯誤;雅爾塔會議的召開是制定二戰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的會議,故B錯誤;《慕尼黑協定》簽訂在二戰前期,標志著英法綏靖政策的頂峰,故D錯誤。綜上故選C。 7.D 【詳解】 根據材料中的從分散到整體,全球性的流動等內容可以看出,這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世界開始聯系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D項正確;ABC項都與分散走向整體沒有直接的關系,排除。 8.(1)變化:從漢到宋,南方人口逐漸超過北方。趨勢:到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2)勞動力的不斷增加;生產工具的改進(農耕技術的進步);人民的辛勤勞動;自然條件優越;政府重視興修水利。 【詳解】 (1)變化:從數軸圖中的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從漢到宋,南方人口逐漸超過北方。趨勢:根據所學可得出到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2)從材料一中人口的變化可得出勞動力的不斷增加;從材料二中的勞動工具的信息可得出生產工具的改進(農耕技術的進步);從材料三中“民本勤業”可得出人民的辛勤勞動;從材料中“地廣野豐”可得出自然條件優越;根據“南宋時期,政府獎勵州縣官興修陂塘堤堰等工程,”可得出政府重視興修水利。 9.(1)①地勢險峻;地處江西省與湖南省的交界 (2)②左傾;③敵后戰場;道理:黨的正確領導至關重要 (3)開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深刻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召開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我國經濟建設持續高速發展。 【詳解】 (1)依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紅色政權在井岡山誕生是因為井岡山地處江西省與湖南省的交界,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敵人在此力量薄弱。故①是地處江西省與湖南省的交界,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2)問題一: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左傾思想在黨中央居于主導地位,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紅軍被迫長征。故②是左傾;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依靠有利地形在敵后戰場英勇作戰,故③是敵后戰場。問題二:依據所學可知,由于左傾思想在黨中央居于主導地位,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紅軍被迫長征。1947年,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粉碎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這兩次事件讓我明白了黨的正確領導至關重要。 (3)依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粉碎“四人幫”后,人們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普遍不滿。在此情況下,思想理論界開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深刻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召開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我國經濟建設持續高速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