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2008年6月1日,我國首部《禁毒法》開始施行。歷史上,哪一次禁毒斗爭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 A.虎門銷煙 B.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C.義和團運動 D.抗日戰爭 2. 鴉片戰爭期間,在虎門英勇抗戰,最后戰死在炮臺上的是( ???) A.?林則徐?????????B.?鄭和?????????C.?關天培????????D.?鄭成功 3. 下圖是法國作家貝爾納·布里塞的歷史著作,制造了這場“大劫難”的是( ) A.英國、法國 B.美國、俄國 C.英國、美國 D.美國、法國 4. 歷史大戲《臺灣·1895》曾在央視一套熱播,劇中李雪健飾演的李鴻章在1874年說出“八國聯軍剛剛火燒了圓明園”的臺詞,被笑指犯下了低級的歷史錯誤.這是因為(??? ) A.?李雪健與李鴻章在形象上差異很大?????????????????????? B.?李鴻章沒有經歷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圓明園是甲午中日戰爭后被日軍所燒?????????????????? D.?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5. 下列關于太平天國的兩個文件的說法,正確的是 ( ) ①都是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②都沒有真正實施 ③二者的經濟主張是互相矛盾的 ④都不利于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據1895年《紐約時報》報道,恭親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發動戰爭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從戰爭中獲得什么。他說:“難道日本人能侵占我們所有的省份嗎?他們這樣做蒼天會答應嗎?其他民族、其他國家會坐視不管嗎?”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原因是( ) A.清軍戰斗力不強 B.清政府內部不團結 C.日本軍事力量非常強大 D.清政府對形勢認識不清 7. 1895年,有人寫了一副對聯:“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這副對聯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為東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進 D.日本侵華準備充分 8. 義和團運動具有盲目排外性,下列舉措能夠體現這一特點的有 ( ) ①創辦報刊 ②搗毀教堂 ③拆毀鐵道 ④砍斷電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1899年,美國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美國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該政策( ) A.導致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B.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C.擴大了美國在中國的利益 D.使美國開始獨霸中國 10. 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中國近代最早創建的幾支海軍是( )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 有關洋務運動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 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B.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D.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12. 不列顛的槍炮使洋務派深刻認識到:“自強之道,以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設學堂為先”,因此洋務派在各地創辦外語學堂和軍事技術學堂。這些洋務學堂的創辦(? ) A.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抵制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 C.建立起先進的工業化體系 D.推動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 13. 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 ) A.為中國近代史開辟了道路 B.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C.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14. 下列關于戊戌變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公車上書”為變法維新運動揭開了序幕 ②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歷時103天 ③慈禧太后鎮壓了戊戌變法 ④戊戌變法使中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清政府決定廢除科舉考試時,在保守派、洋務派、滿清貴族,漢族讀書人之間“竟然沒有太大的分歧”這表明( ) A.學子已經不愿意再參加科舉考試 B.科舉考試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C.科舉考試遭到列強強烈反對 D.清政府已經無力維持考試費用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沉迷的帝國”和“墮落的帝國”分別指哪個國家? 材料二 恩格斯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曾說:“英國政府的海盜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國人反對一切外國人的普遍起義,并使這一起義帶有絕滅戰的性質……雖然你可以說,這個戰爭帶有這個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見、蠢笨的行動、飽學的愚昧和迂腐的蠻氣,可是它終究是人民戰爭。而對于起義民族在人民戰爭中所采取的手段,不應當根據公認的正規作戰方法或者任何別的抽象標準來衡量,而應當根據這個起義民族所已達到的文明程度來衡量。”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兩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生活在這一尚未現代化區域中的人們,體會現實,探索問題,免不了聯系到那次災難性的戰爭。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種種情緒交織,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編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3)對材料三中的“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認為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的歷史使命是什么?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賠款和軍費開支,極力搜刮,加捐加稅。官府常抓捕并毒打交不起稅的人。1843—1850年規模較大的群眾暴動有70余起,遍及十幾個省。“昔日賣米三斗,輸一畝之課有余,今日賣米六斗,輸一畝之課而不足。” 材料二 現在說到我朝禍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敵軍,則吾人斷可長久支持。 ——摘編自《太平天國文書匯編》 (1)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認同?為什么? 材料三 馬克思在《中國記事》一文中這樣評價太平天國:“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沒有任何口號。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老統治者們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丑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 (3)你是否認同材料三中馬克思的觀點?為什么? 18. 馬尾船政是福州十大名片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船政創辦】 (1)福州船政局的創辦是“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一次嘗試,這是中國近代化探索中哪一場運動的實踐? 【船政教育】 (2)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請你結合下面示意圖中呈現的信息,推導結論。 【船政英才】 (3)船政學堂培養了鄧世昌、嚴復、詹天佑等一批中國近代杰出人才。請你說出船政英才鄧世昌事跡。 【船政精神】 (4)通過對以上船政歷史的了解,請你提煉其中蘊含的精神。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CADB 6-10DBDBD 11-15BDBAB 二、非選擇題 16. (1)英國、中國。 (2)腐朽的封建主義難以抵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3)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使命:實現近代化。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實現國家獨立。 17. (1)鴉片戰爭后,列強加緊侵略中國,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失去生計;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和軍費開支,加緊搜刮人民,社會矛盾尖銳;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做了輿論、組織準備等。 (2)根本原因:“洋人助妖”。觀點:不認同。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農民的階級局限性,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只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客觀原因。 (3)不同意。因為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18. (1)洋務運動。 (2)學習西方;學習技術。(答案符合題意即可) (3)鄧世昌在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大戰中,鄧世昌英勇抗敵,為國捐軀。 (4)自強;改革;愛國等精神。(答案符合題意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