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烏云剛剛散去,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磚瓦廢墟中緩緩拉開大幕,這場戰爭是( ) A.甲午中日戰爭 B.冷戰 C.朝鮮戰爭 D.越南戰爭 2. 當前,國際上一些反華勢力頻頻提出“中國威脅論”,這實際上是典型的冷戰思維。美蘇之間“冷戰”開始的標志是( ) 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B.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C.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D.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3. 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 A.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C.北約和華約組織的成立 D.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4. 英國人約翰·M·梅森在《冷戰》一書中指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令人耳目一新。能夠支持這個觀點的主要史實是( ) A.馬歇爾計劃推動了西歐的復興 B.“冷戰”期間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 C.“冷戰”期間聯合國發揮的作用日益加大 D.“冷戰”期間科技領域出現重大突破 5. 20世紀90年代末,在電腦的關鍵部件和軟件方面,美國在世界上占絕對優勢。到1999年底,網絡經濟產值達5 239億美元,成為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表明,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突出特點是( ) A.全球化 B.信息化 C.工業化 D.單一化 6. 二戰后,歐洲經濟破敗不堪,人民生活十分艱難。但經過短短幾十年的發展,西歐各國全面復興。戰后西歐諸國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A.利用美國的援助 B.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功能 C.發展高科技和新興產業 D.歐元的啟用 7.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間,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的是( ) A.日本 B.聯邦德國 C.意大利 D.俄羅斯 8. 斯大林取消了東歐各國共產黨的自主權,按照________對這些國家進行了全方位的內部改造( ) A.新經濟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綏靖政策 9. 西方史學家認為:“蘇聯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下列史實能支撐這一觀點的是( ) ①蘇聯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②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③忽視消費品生產 ④長期僵硬的執行計劃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二戰后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改革中最突出的國家是 ( ???? ?) A. 南斯拉夫 ?????? B. 阿爾及利亞???? ?????? C. 匈牙利?????? D. 捷克斯洛伐克 11. “橫空出世一戰中,社會制度初顯優,二次大戰建大功,一朝解體兩極終。”材料生動地描述了( ) A.美國的歷史 B.英國的歷史 C.法國的歷史 D.蘇聯的歷史 12. 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獨立運動進入高潮,絕大多數殖民地國家先后獲得獨立。其中,僅1960年一年就出現17個獨立國家,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該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 A.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B.中東地區矛盾錯綜復雜 C.非洲掀起了民族獨立浪潮 D.東歐國家相繼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13. 領導古巴人民取得反帝斗爭勝利,至今健在的是:( ) A.尼赫魯 B.納賽爾 C.卡斯特羅 D.穆巴拉克 14. 18世紀的英國因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而號稱“日不落帝國”,其中,被譽為“英王王冠上的一顆最明亮的寶石”指的是下列哪個國家?( ) A.印度 B.印度尼西亞 C.菲律賓 D.馬來西亞 15. 資深傳媒人、專欄作家季赫霆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撰文指出,中東目前形勢非常糟糕,各國爆發內戰、大規模示威。究其原因,中東問題的關鍵在于( ) A.英美矛盾 B.巴以沖突 C.美伊沖突 D.埃以沖突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電影《我們熱愛的家園》是美國1950年拍攝的一部宣傳名作。影片描述了一個法國小鎮的戰后生活。最初,在二戰中被摧毀的小鎮難以擺脫戰爭的痛苦。直到獲得美國的財政援助,兒童才回到了學校,工廠才恢復了生產,小鎮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購買食物。 材料二 漫畫一《美國最新式戰車》 (1)上述材料均涉及了哪一歷史事件?材料一、二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有何不同? 材料三 漫畫二《黃鼠狼給雞拜年》 (注:“黃鼠狼”指美國;“雞”指西歐各國) 材料四 馬歇爾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并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受援國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多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多億美元。 (2)根據材料三、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漫畫二的合理與不合理之處。 17. 材料一 (1)你知道上圖是哪位領導人執政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 (2)圖片體現了該領導人改革的重點是什么? (3)有學者評價:他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終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如何理解該學者的話? 材料二 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不同的國家,經濟學展模式也不盡相同。以英、美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蘇聯、中國為代表的“計劃經濟”模式,都可能使一個國家完成工業化,實現經濟轉型,但這兩種模式走向極端和僵化后,也會造成嚴重弊病。 (4)請以美國和蘇聯為例,說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計劃經濟”模式產生的消極影響。 (5)以美國羅斯福新政為起點,西方國家通過何種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6)為修正“計劃經濟”模式的弊端,蘇、中兩國先后進行了改革。蘇聯的赫魯曉夫改革以失敗而告終,原因何在?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7年8月,一位印度領導人在慶祝獨立時說:“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現了自己。” (1)這位印度領導人是誰? (2)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指的是什么? (3)獨立后的印度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以來,印度政府努力發展生產,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印度已經建立起部門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了糧食的基本自給,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但是,由于人口膨脹、環境惡化、民族宗教矛盾復雜及周邊局勢緊張等因素,嚴重阻礙了印度經濟的發展。 ——《世界現代史》下冊 材料三 印度計劃委員會認為,決定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正在迅速發生變化,發展的決定因素正在由資本資源轉向知識資源,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近幾年來,在知識經濟戰略的指導下,印度軟件服務業和制藥業異軍突起……在知識經濟的服務出口方面,印度確實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擁有一支龐大的講英語的科技和專業人員隊伍……勞動力成本低,人口結構年輕化趨勢…… ——蔡恩澤《印度經濟與中國“背道而馳”》 (4)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印度獨立后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 (5)材料一所說的印度面臨的“周邊局勢緊張”主要是什么?請簡述其產生的歷史根源。 (6)結合材料二分析,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有哪些借鑒?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ACBB 6-10DABAC 11-15DCCAB 二、非選擇題 16. (1)馬歇爾計劃。材料一 馬歇爾計劃有利于歐洲經濟的恢復,促進了歐洲的發展; 材料二 馬歇爾計劃使得歐洲受到了美國的控制。 (2)漫畫是對美國馬歇爾計劃的諷刺。 不合理之處:馬歇爾計劃由美國一家主導,西歐國家總體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對計劃幾乎無發言權,是美國遏制蘇聯、發動冷戰的經濟工具。 合理之處: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后美國對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有利于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17. (1)赫魯曉夫 (2)農業改革 (3)“掘墓人”指的是赫魯曉夫的改革一定程度沖擊了斯大林模式,打開了社會主義改革的閘門,具有探索性和原創性。 “守墓人” 指的是由于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未能從根本上打破斯大林體制。 (4)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生。 蘇聯: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生產積極性受到壓制。 (5)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6)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未能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貫的戰略方針和思路,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個人作風的影響。 18. (1)尼赫魯。 (2)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結束。 (3)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糧食自給,建立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原子能、生物技術也有重大進步。 (4)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走特色發展道路;與時俱進,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 (5)阿拉法特。中東和平。 (6)①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豐富,是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列強的必爭之地。②歷史、宗教、種族等因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