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毛澤東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與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兩者最根本的共同點是(??? ) A. 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的道路 B. 堅持走革命的道路 C. 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D. 借鑒蘇聯的成功經驗 2.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時指出: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黨的基本路線制定于( ) A.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B.黨的十三大 C.黨的十四大 D.黨的十五大 3. 1990年初,鄧小平說:“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浦東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那樣,早幾年開發就好了。”下列鄧小平的著名診斷中,最能體現這一思路的是( ) A.“發展才是硬道理” B.“革命和建設都要走自己的路” C.“摸著石頭過河” D.“膽子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4. 一位世紀偉人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人心。對下列三枚紀念郵票的主題的表述,最恰當的一組是 ( ) A.經濟建設、國企改革、市場經濟 B.走自己的路、初級階段、鄧小平理論 C.改革開放、計劃經濟、“一國兩制” D.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科學發展 5.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因是( ) ①“三個代表”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②“三個代表”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 ③“三個代表”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④“三個代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 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錦濤作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下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聯系的是( ) A.馬克思主義 B.列寧主義 C.毛澤東思想 D.鄧小平理論 7. 黨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召開過多次重要會議,對下列會議重要性的認識,正確的是 ( ) ①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②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③中共十四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④中共十八大―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 ) A.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長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9.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這說明( ) A.中國夢與個人夢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實現中國夢需要中國人民共同奮斗 C.我們應自覺承擔實現中國夢的歷史責任 D.人民幸福是我國一切工作的根本落腳點 10. 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1.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科研再次給我們帶來驚喜,超級稻創造了畝產926.6公斤的記錄,超級稻的出現再次證明了( ) A.當今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B.我國的糧食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C.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D.人口問題歸根到底就是發展問題 12.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旨在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這說明各國之間實行對外開放( ) A.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 B.能夠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C.需要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一切成果 D.必須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13.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我國對外開放的地區逐漸擴大,已經發展成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A.環渤海地區 B.長江三角洲地區 C.上海浦東開發區 D.海南島經濟特區 14.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目標。下列措施中與這一目標不符的是( ) A.擴大人民軍隊規模,增加人民軍隊數量 B.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C.成立五大戰區,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 D.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 15. 科教興國是我國的基本戰略之一,下列體現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具體舉措的有( ) ①國產“和諧號”380A創造了世界鐵路運營試驗486.1公里最高時速 ②“嫦娥二號”探月衛星成功發射 ③廣州亞殘運會火炬點燃暨火炬傳遞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④ 2010年12月1日,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對貫徹教育規劃綱要和《若干意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學前教育工作進行專門部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實行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普遍實行了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 ——《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1983年) 材料二 中國經濟特區分布圖(見下圖) 材料三 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誕生過程。 時間 會議 內容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 ③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997年 ④ 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1)材料一提到的“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責任制?該責任制的實行,在農村產生了哪些積極作用? (2)觀察材料二,寫出圖中的①②代表的經濟特區的名稱。圖中經濟特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3)根據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將③④空格處的內容補充完整。 (4)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物質基礎是什么?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黨中央提出許多新提法,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夢”,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基于世情黨情國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發揮著強有力的引領作用。 材料二 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承擔著謀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1)材料中“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什么?如何實現“中國夢”? (2)“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什么? (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體內容是什么? (4)“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實現“中國夢”兩者有何關聯? (5)中共十九大召開于歷史的緊要關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請歸納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哪些科學論斷。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年齡、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 請完成: (1)你知道上述法令出自哪里嗎?這項法令頒布于何時?由何機構通過? (2)我國實行幾年義務教育?你正在接受義務教育嗎? (3)國家實施的以幫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為宗旨的工程稱什么?請你給這一工程寫一簡單的評語。 材料二 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隨后西歐提出“尤里卡”計劃,蘇聯和東歐國家制定“2000年科學技術進步綜合綱要”,日本提出“今后十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 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4)從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哪一領域的競爭? (5)說出我國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具體措施。 (6)作為一名中學生,請你結合材料談談現在或將來的打算。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BDBD 6-10DBDDD 11-15CACAD 二、非選擇題 16. (1)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作用: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提高了農民收入。 (2)①:廈門;②:深圳.特點:分布在東南沿海(福建、廣東、海南;毗鄰港澳臺地區)。 (3)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④: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十五大)。 (4)物質基礎:綜合國力持續增強。 17. (1)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2)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4)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5)①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定位。②主要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③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8. (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全國人大。 (2)九年義務教育。是。 (3)希望工程。希望工程的啟動,使貧困的兒童有了希望,也使中國的教育有了希望。 (4)高新科學技術的競爭。 (5)2000年我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政府設立最高科技獎,鼓勵科技創新等。 (6)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科技創新能力,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好充分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