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7.2 經濟全球化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經濟全球化是近年國際問題中的熱門話題,專家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是( ) A.市場機制 B.貿易、投資和金融的全球化 C.跨國公司 D.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技術進步 2. “跳出國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場,哪里生產成本低,就在哪里生產經營。”跨國公司的這種理念反映的是( ) A.政治格局多極化 B.世界經濟全球化 C.外交方針多邊化 D.經營理念多樣化 3. 德國全球新聞網稱“一帶一路”項目貫穿歐亞大陸,將影響沿線44億人口。而歐洲也愿意搭乘中國快車,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機遇。“一帶一路”能得到歐洲的肯定與支持,主要是因為這一戰略( ) A.推動了科技革命的興起 B.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C.提高了中的國際地位 D.側重于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4.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許多著名的汽車廠家,在全世界采購零配件,價格低,質量高,不僅大大降低了汽車的生產成本,而且也促進了汽車零配件的生產。材料表明了( ) A.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 B.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C.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處于不利地位 D.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增大 5.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因為通訊和交通越來越方便。沒有國家可以孤立存在。”“……這個世界上……這樣的舞臺,使各國的命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世界經濟海洋中的孤島。”這兩則材料說明經濟全球化( ) A.沖擊了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主權 B.使得各國經濟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 C.帶來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 D.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6. 哥倫比亞前總統桑佩爾曾說,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給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這句話告訴我們,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 ) A.貧富差距懸殊 B.恐怖主義泛濫 C.環境污染嚴重 D.毒品走私猖獗 7. 2018年,中美貿易戰在全球引發了軒然大波。中美兩國的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今世界( ) A.網絡信息化 B.經濟全球化 C.政治多極化 D.利益一體化 8. 有學者指出:20 世紀50 年代的全球化只是“經濟半球化”,只有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世界經濟才真正具有全球性。下列事件中,突出體現了八九十年代經濟全球化的是( ) A. 中美建交 B. 巴以沖突 C. 聯合國成立 D. 世界貿易組織建立 9.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執政以來,多次向全球揮舞關稅大棒。2019年5月美國宣布,將進口自中國2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提高到25%。特朗普的做法( ) A.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宗旨 B.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C.阻礙了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D.背離了聯合國憲章的原則 10. 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經貿領域的貿易戰也日漸頻繁。在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糾紛方面,世界貿易組織自成立以來就發揮著重要作用。世貿組織的原則是( ) A.堅持貿易自由交流原則 B.非歧視性、開放、公平原則 C.監督、管理、定期評審以及合法性原則 D.協調貿易爭端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原則 11. 下列事件中哪一個標志著中國的經濟已經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作出改革開放的決定 B.1984年國務院決定開放14個沿海城市 C.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2001年海爾集團在國外投產成功 12.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下列事件表明中國主動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是 ( ) A.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 B.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C.中國重返聯合國 D.中美建交 13. 下圖是當今世界某一重要組織的標志,以下關于該組織的提法不正確的是( ) A.該組織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 B.2002年11月在北京中國正式加入該組織 C.中國加入該組織有利于國際經濟合作 D.該組織的成立有利于經濟全球化 14. 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滋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該組織的成立說明了( ) ①它是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 ②進一步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 ③有利于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 ④是中國迄今舉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 2000年10月10日,克林頓總統簽署的參眾兩院通過的議案成為美國法律,這為中美雙方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所經過的14年的談判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有評論說:中美達成“中國入世”的協議,雙方都是“贏家”。這樣評論的原因是:( ) ①中國入世對中國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有利 ②中國入世對美國的出口和就業有利 ③中國入世有利于世界經濟的增長 ④中國入世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貿易體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經濟全球化是今年國際問題中的熱門話題,專家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發生在這個時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網絡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場化的變革。前者為全球化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后者為全球化提供了體制上的保障。”——陳寶森《經濟全球化進程剛剛開始》 材料二 技術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憑借全球性技術(如:無線電通訊技術、核武器、洲際運載火箭、計算機網絡等)而形成的經濟、軍事力量,無疑會為掌握這些力量的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準確地說,全球化將處在掌握全球性技術力量的國家主導之下”。 ——趙英《技術演進與全球化》 材料三 “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 ——江時學《發展中國家怎么辦——拉美國家的實踐》 材料四: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表 1970年 1992年 33個發展中國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個發達國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世界銀行《1994年世界發展報告》 請回答: (1)根據上述材料,評價材料三的觀點。 (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問題?根源何在? (3)我們應該怎樣面對經濟全球化?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并為此目的:采取有效具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于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 ——《聯合國憲章》 材料二? ?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交通與交往手段的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全球性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集團以及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中國和蘇東加入到市場經濟體系中,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材料三? ?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干事羅伯托·阿澤維多嚴正警告美國總統特朗普不要打響貿易戰,否則將會帶來“災難性”后果。 (1)依據材料一,說一說聯合國的首要宗旨。聯合國在當今世界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2)依據材料二,分析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3)依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介紹一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宗旨、職能分別是什么? (4)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進程中應如何去做? ?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0年6月19日,歐盟對產自中國的磚進行反傾銷調查。為了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中國陶瓷協會就應對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問題展開了積極工作,并積極應訴。 (1)中國陶瓷協會應該向哪個國際組織應訴?這體現了這個組織的哪一作用? 材料二 現今,金磚國家都憑借各自的優勢,不斷增長經濟力量,以及地緣政治影響力,比如:中國制造業發達,印度計算機和軟件產業領先,巴西農牧業見長,俄羅斯擁有豐沛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 (2)金磚國家要更好的發展經濟應遵循什么原則?請聯系材料二舉一例說明。示例:中國從巴西進口豆油;巴西從中國進口家用電器等。 材料三 我國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裝備水平要求不高,缺少品牌商品,輕易就被外國以種種理由拒之門外;其次,由于中國企業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競相低價出口,使短期內進口國的某一商品猛增,從而引發反傾銷指控;最后,我國企業應訴、起訴少,使起訴國政府直接適用“最佳可獲得信息”裁決征收反傾銷稅。 (3)根據材料,說說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該如何趨利避害。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BBAB 6-10ABDAB 11-15CABAA 二、非選擇題 16. (1)材料三的觀點是片面的,全球化確實加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但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歷史的進步趨勢,不可抗拒。 (2)在20世紀70~90年代的20多年間,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財富激增;但世界上貧富分化、南北對立的問題也日趨嚴重。 根源:在全球化進程中,舊的世界經濟秩序仍然存在,發達資本主義占據主導地位,從而導致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公。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擴大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 (3)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把握住發展的機遇,一方面努力爭取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一方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迎接挑戰。 17. (1)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作用: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方面,在協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科學、文化的合作與交流方面,都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 (2)科技水平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提高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國際協調機制日趨完善;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在世貿組織等的推動下,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市場經濟機制廣泛建立,從而為經濟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3)宗旨:是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 職能:主要是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 (4)積極倡導聯合國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的宗旨;積極參加國際維和行動,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實現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等。 18. (1)世貿組織;規定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規則,促進國際貿易的有序進行。(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 (2)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俄羅斯從中國進口鞋、包等皮革制品,還有服裝、布料等紡織品,中國可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3)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要依法經營,合理競爭;遵循貿易規則,積極應用規則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