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6.2連通世界的新航路15、16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不經過傳統的陸路商路(絲綢之路)而是繞道非洲經印度洋或向西橫渡大西洋、太平洋到達東方的海上航線,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這一過程也被稱作“地理大發現”)一.什么是新航路?13、14世紀,意大利興起了佛羅倫薩、威尼斯工商業自治城市。手工工場的壯大,促進了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手工工場、貿易公司和銀行很快遍及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商人、銀行家和工場主(早期資產階級)的影響日益增大。二.新航路開辟的原因1.經濟原因(根本原因)背景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開拓海外市場資料1: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多,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貨幣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歐的國王、貴族和商人到處追求黃金白銀,形成一股貴金屬熱。——王斯德《世界通史》歐洲商品貨幣關系日益發展,貨幣成了普遍的交換手段。商人和手工工場主需要更多貨幣擴大經營,而黃金是最貴重的交換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黃金。二.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資料1: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哥倫布資料2《馬可·波羅行記》: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①尋金熱:渴求黃金等財富2.社會原因②《馬可?波羅游記》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③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等商品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二.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資料1:15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先后占領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控制傳統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使運抵西歐的貨物不僅量少,而且比原價高8—10倍。于是,西歐的商人、貴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條繞過地中海東岸直達中國和印度的新航路。3.商業危機(直接原因)資料2:在歐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復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最后一個據點。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從長期的穆斯林統治下獲得了解放,但在斗爭中也產生了強烈的宗教情緒:熱衷于傳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異教徒皈依天主教。奧斯曼帝國控制東西方傳統商道4.宗教原因資料3:(海上探險)是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迪亞士對外傳播天主教二.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主要動機是什么?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產品資料1:14-17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提倡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提倡人類認識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引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鼓勵冒險進取精神5.思想原因三.新航路開辟的條件①西班牙和葡萄牙能夠制造適合遠航的大船,并從意大利人那里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水手。②歐洲地理學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15世紀初,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書被翻譯成拉丁文,地圓學說逐漸流行。航海家們憑借航海經驗,注意到揚帆出海的船只最后消失的總是桅桿,船只歸航時,桅桿最先映入人們眼簾。這說明水面在近處看是平的,但從大的范圍看,應該是圓的。圣瑪利亞號三.新航路開辟的條件③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傳入歐洲,此時普遍應用于航海事業。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用于羅盤導航技術,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大大提高航行效率。④西班牙、葡萄牙的國王希望從東方直接獲得金銀和香料等商品,非常支持遠洋探險。⑤哥倫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險精神、超人的意志和智慧。哥倫布麥哲倫①地理位置優越,在大西洋沿岸,擁有良好的天然港口;②葡萄牙和西班牙國王對航海的支持;③兩國都是中央集權的國家,有能力供應遠航必備的裝備和費用;④西葡兩國的航海技術、造船技術、地圖繪制都是歐洲一流的;西班牙、葡萄牙走在航海前列的原因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迪亞士西班牙王室支持葡萄牙王室支持1487—1488年四.人物、路線及重大成果時間人物迪亞士(葡萄牙)航線西歐——非洲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進入印度洋,歸途中發現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約翰二世認為這次驚險遭遇是因禍得福,且發現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就把“風暴角”賜名改為“好望角”,即“能看到富庶的東方”之意,迪亞士成為“好望角之父”。重大成果發現好望角,新航路開辟活動取得重大進展葡萄牙王室支持(向東) 十幾年后,迪亞士再次踏上航路的探尋之旅,遇到大風暴遇難,迪亞士雖然開辟了新航路,但窮其一生,迪亞士都沒有到達印度,最終命喪好望角。1497—1498年四.人物、路線及重大成果時間葡萄牙王室支持(向東)航線西歐——好望角——印度在迪亞士航行的基礎上繞過非洲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次年到達印度的卡里庫特。重大成果找到了通向東方的新航路達伽馬帶回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大量黃金,獲得高出航行成本幾十倍的利潤人物達伽馬(葡萄牙)1492年四.人物、路線及重大成果時間西班牙王室支持(向西)航線西歐——美洲重大成果發現了新大陸(美洲)人物哥倫布(意大利)橫渡大西洋,到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后來船隊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接下來的10年間,哥倫布先后三次西航。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1501-1502年,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通過探航后證實哥倫布所到達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于是這個大陸就被稱為亞美利加洲。1519—1522年四.人物、路線及重大成果時間西班牙王室支持(向西)航線環球航行重大成果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人物麥哲倫(葡萄牙)橫渡大西洋,穿過今天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抵達菲律賓群島,駛過印度洋、大西洋,回到西班牙。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于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菲律賓的麥克坦島是航海探險家麥哲倫殉難之地。后人于1866年在麥哲倫的殉難地點建造了紀念碑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時間1487-148814921497-14981519-1522人物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支持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航向向東向西向東向西航線西歐--好望角西歐--美洲西歐--好望角--印度環球航行成果發現好望角發現新大陸(美洲)通向東方的航線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①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料1: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馬克思地中海大西洋沿岸五.新航路開辟的積極影響商貿中心資料2: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說:“以前我們在世界的邊緣,現在在它的中央了,這給我們的命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西方文明史》②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五.新航路開辟的積極影響資料1:盡管人類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萬年。但是真正的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五.新航路開辟的積極影響③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來自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等成為亞洲、歐洲常見的農作物,馬、牛、羊以及橄欖、葡萄等也從歐洲傳人美洲。資料1:在西印度群島,最先來的西班牙人所到之處,大肆殺戮或奴役當地的土著。而奴役只不過是慢性屠殺罷了。在公認造成這種災難性損失的原因中,最致命的也許是歐洲疾病不可避免的傳入。印第安對這種疾病沒有天然抵抗能力。——布盧姆《美國的歷程》六.新航路開辟的消極影響④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1492年在伊斯帕尼奧拉島上居住的印第安人有25萬,到1538年,僅剩1500人,而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在西班牙統治的100年間減少了約90%。導致印第安人死亡的原因除了有意識的屠殺及歐洲人帶來的傳染病如天花、麻疹等外,更多的人是因為受到殖民者過重的役使而精疲力竭,最終離開人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6世紀末,世界貴金屬開采量中近83%為西班牙人所有。據統計,從15-17世紀的三個世紀里,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取了255萬千克的黃金和一億千克的白銀,葡萄牙僅從巴西就掠奪了至少價值六億美元的鉆石。并且在占領地區進行殖民統治。六.新航路開辟的消極影響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積極影響: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歐亞大陸和美洲聯系在一起,使世界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消極影響:西方殖民者開始入侵美洲,對美洲實行長期殘酷的殖民統治和掠奪。評價哥倫布發現美洲西方殖民者東來,如葡萄牙占領澳門,荷蘭占領臺灣;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大量流入國際市場,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玉米、馬鈴薯、番茄等農作物流入中國,提高了中國的糧食產量;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傳入中國。如佛郎機,火繩槍;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請你談談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