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7.1工業革命工場手工業大機器生產一.工業革命的概況特點:工場手工業大機器生產工業革命是一場在工業、科學、技術等方面發生,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1.含義2.擴展這場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并擴展到其他行業,后來逐漸向歐美各國擴展,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恩格斯說:“當革命風暴橫掃法國時,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二.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資料1: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由于該國在……十七世紀時,政治結構……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奇波拉《歐洲經濟史》資料2: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中心。資料3:一位英國棉紡主從他的經理人那里得到這樣的信息:“無論你能生產多少平紋布,好的次的我們都要。”……各種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以手工工場為支撐的生產能力變得捉襟見肘…①政治條件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最先確立資產階級政權(君主立憲制),政局較穩定;②市場條件新航路開辟后,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克倫威爾率議會軍作戰資料4: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擁有更多的、可作工業革命的資金用的流動資本和原料……英國還在勞動力供應方面占優勢。由于英國的圈地運動,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技術為工業革命準備了技術條件。——[美]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二.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③資本條件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進一步發展生產的資本;④勞動力條件圈地運動,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和工場;圈地運動15世紀后,英國毛紡織業迅猛發展,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使養羊變得有利可圖,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貴族們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占起來發展養羊業。資料6:1624年英國制定專利法,規定第一發明人對其發明擁有正當的財產權利。1624年英國《壟斷法》生效,第六條規定,“今后對于任何新產品的第一個真正的發明人……可以授予為期不超過14年的專利和特權,在其期間內,任何他人不得使用該發明。”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頒布特許狀,成立“倫敦促進自然知識皇家學會”。……協調全國各專業的成果,以搜集可能增進科學知識的各種資料。——《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二.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資料5:16世紀,英國的毛紡織等手工業部門出現了手工工場,手工工場把工人集中在一起勞動,每件產品的生產分成若干道工序,每個工人只負責其中的一道工序。分工的細化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使工具專門化,為以后機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因為機器實際上是由許多簡單的工具組合而成的。⑤技術條件二.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①政治條件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最先確立資產階級政權(君主立憲制),政局較穩定;②市場條件新航路開辟后,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③資本條件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進一步發展生產的資本;④勞動力條件圈地運動,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和工場;⑤技術條件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工業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工業革命發生的根本原因國內外對棉紡織品需求迅速增長,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必須在技術上突破。資本主義的發展三.工業革命的進程這種紡車發明于16世紀早期,它是通過工人腳踏踏板,帶動紡輪轉動來進行紡紗的。這種紡車能夠同時進行搓捻棉線和纏繞棉線兩項工作,但是生產力很低。織布機上的長線是經線,穿梭于經線間的是緯線,織布機下設有踏板,織工通過踏板來進行工作。棉紡織業①紡紗②織布紡棉紗布織棉紡織業作為新興的工業部門,沒有舊傳統和行會的束縛,容易進行技術革新和開展競爭。棉紡織品較便宜,市場需求量較大,為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所以對技術革新的要求比較迫切。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是在棉紡織業之中進行的?工業革命中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初的原因是舊式織布機中的一個小零件的發明。①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兩個人配合,現在使用飛梭,一個人就能完成織布工作,而且能織比以前更寬的布,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于是,紡紗車相對就落后了,棉紗供不應求。三.工業革命的進程②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SpinningJenny)”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1764年里的一天,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哈格里夫斯晚上回家開門后不小心一腳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③1769年,英國鐘表匠阿克萊特發明了水力紡紗機。這種水力紡紗機有4對卷軸,以水力作動力,紡出的紗堅韌結實,但比較粗。此后不久,英國第一家用水帶動紡紗機運轉的棉紡廠便出現了。但一旦天氣干旱,河流枯竭,就不能運轉了。珍妮機紡出的紗線比較細,容易斷。④1779年,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工人克隆普頓發明的紡紗機。這種騾機集中了水力紡紗機和珍妮紡紗機的優點,它可以推動300~400個紗錠,紡出細致而又牢固的紗線。⑤1785年,一個叫卡特來特(1743—1823年)的機械師在水力紡紗機和騾機的啟發下,發明了水力織布機。新的水力織布機的工效要比原來帶有飛梭的人力織布機的工效高四十倍。時間(18世紀)發明動力特點1764年珍妮紡紗機人力細而易斷1769年水力紡紗機水力粗而結實1779年騾機細而結實1785年水力織布機效率提高40倍早期蒸汽機瓦特改進蒸汽機18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瓦特吸收前人的成果,不斷研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這種蒸汽機效率高,不受季節和地理位置限制,成為工業生產的動力機器,逐步在紡織、冶金、采礦等領域推廣開來,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生產的發展。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從此,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簡稱“瓦”,符號W)。1765年,制造出帶有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1781年,使蒸汽機真正成為通用的原動機;1782年,再次提高熱效率;1784年,高壓蒸汽機綜合組裝;1790年,發明氣缸示工器。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推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實際上,可以說,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全球通史》“當年格拉斯哥大學把修理一臺紐可門蒸汽機的工作交給我,在修理的過程中,我深感它的不足,所以決心研制一種性能比較好的蒸汽機。”——瓦特“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有助并報償后代的勞動。”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動力來源紡織廠煤礦印刷廠交通工具的革新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機推動船兩側的明輪,稱為“輪船”。“克萊蒙特號”試航成功,宣布了船舶發展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蒸汽輪船時代取代了帆船時代。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史蒂芬孫的火車頭拖著一長列客車和貨車前進,時速達25公里。1830年以后,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已經擁有22個鐵路網絡,鐵路總長度約13000公里,相當于今天中國6條京廣鐵路。1870年,全世界鐵路長度已經超過了20萬公里。交通工具的革新領域時間人物(國籍)成就影響紡織工具1733年凱伊(英)發明飛梭提高織布速度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發明了珍妮機哈格里夫斯(英)18世紀60年代動力機器18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瓦特(英)改進、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既有真正使用價值的蒸汽機成為工業生產的動力機器,促進了工業生產的發展。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交通工具19世紀初富爾頓(美)制造以蒸汽為動力的輪船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物資運輸,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1814年史蒂芬森(英)發明了蒸汽機車冶鐵技術1779年英國塞文河上建起一座完全用鋼鐵構建的橋梁成為世界工業史上的里程碑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四.工業革命的擴展和完成資料1:工業革命期間,英國棉花的年加工量增長40倍,棉織品產量增長49倍,占世界總產量的1/2以上;年產煤5700萬噸,增長8倍,占世界的2/3;年產生鐵225萬噸,增長1300多倍,超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總和。當時一個美國商人說:“全世界都得到英國購買鐵軌,因為英國生產的又快又好。”1850年,英國工業總產值占世界的39%,貿易額占21%,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工業革命擴展從18世紀后期起,其他西方國家紛紛開始學習英國的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法國、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先后進行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完成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英國工業革命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已經是世界上一流的強國,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召開。在占地9.6萬平方米的展區中,展覽用的桌子總長約有13公里,在23個星期的展覽期間,有630萬人進行了參觀。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塊24噸重的煤塊,一顆來自印度的大金剛鉆,還有一頭標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則向參觀者展示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煥發出的無限想象力。四.工業革命的影響資料1:1831年,英國出版了一本名為《機器的成績》的書。書中對工業革命前后的情況進行了這樣的對比:“兩個世紀以前,一千個人當中沒有一人穿襪子;一個世紀以前,五百個人當中沒有一人穿襪子;現在,一千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不穿襪子。”資料2:“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①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料3:隨著機器的日益增多,傳統的手工工場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資本家開始建造廠房,安置機器,雇傭工人集中生產,一種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②工廠制度建立起來,工廠的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人類迅速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大工廠時代的過渡;工具規模分工紀律手工工場手工工具較小較粗較松工廠機器較大細密嚴格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資料4: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資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漸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工業無產階級的歷史是從18世紀后半期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開始的到19世紀20年代,……無產階級也正式形成。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為了獲取利潤,無情地剝削無產階級。③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料5: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進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價格,它是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共產黨宣言》④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資料6:歐美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在亞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搶占商品市場,掠奪原料產地,至19世紀中后期,一個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了。——《大國崛起》⑤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四.工業革命的影響資料7:19世紀中葉倫敦一家報紙報稱:“泰晤士河在工業革命前水清魚多,是水禽棲息和豪門宴飲的理想場所,是英國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業革命之后,該河的水質迅速惡化,病菌孽生,魚類幾乎絕跡。河水的污染還使倫敦奇臭難耐。”⑥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開始出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