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課標內容要求核心素養對接舉例說明中樞神經系統通過自主神經來調節內臟的活動。生命觀念——通過分析神經元和神經系統各部分結構和功能,建立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一、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1.中樞神經系統(1)腦:位于顱腔內。(2)脊髓:位于椎管內,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它是調節運動的低級中樞。2.外周神經系統(1)外周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它們都含有傳入神經(感覺神經)和傳出神經(運動神經)。傳出神經又可分為支配軀體運動的神經(軀體運動神經)和支配內臟器官的神經(內臟運動神經),其中內臟運動神經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稱為自主神經系統。(2)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當人體處于興奮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減弱;當人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此時,心跳減慢,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加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二、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1.分類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主要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兩大類。2.神經元、神經纖維和神經(1)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2)軸突呈纖維狀,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髓鞘,構成神經纖維。(3)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有一層包膜,構成一條神經。3.神經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起輔助作用,具有支持、保護、營養和修復神經元等多種功能,參與構成神經纖維表面的髓鞘。神經元與神經膠質細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判斷對錯(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 )2.中樞神經系統就是神經中樞。( )3.傳入神經可以支配軀體運動。( )4.神經纖維就是神經。( )5.交感神經使胃腸的蠕動加快。( )6.神經膠質細胞參與構成神經纖維表面的髓鞘。( )提示:1.√2.×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大量神經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許多不同的神經中樞。3.× 傳出神經可以支配軀體運動。4.× 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有一層包膜構成神經。5.× 交感神經使胃腸的蠕動減弱。6.√ 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1.神經系統的組成2.神經系統各部分的功能名稱功能腦大腦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小腦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腦干連接腦和脊髓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許多維持生命的必要中樞,如調節呼吸、心臟功能的基本活動中樞下丘腦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的調節中樞等,還與生物節律等的控制有關脊髓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是調節運動的低級中樞腦神經負責管理頭面部的感覺和運動,具有支配內臟器官的神經脊神經負責管理軀干、四肢的感覺和運動,具有支配內臟器官的神經3.自主神經系統的作用器官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瞳孔擴張收縮心臟心跳加快心跳減慢支氣管擴張收縮胃腸蠕動減弱加強消化腺分泌抑制促進1.和朋友一起散步時,一只狗忽然出現在身旁,這時我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原因是什么?這有什么意義?提示:交感神經興奮。這可以使機體對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確的反應,使機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2.當我們在散步時,只需要小腦發揮作用就能達到協調運動了嗎?提示:不是。我們的協調運動需要多個器官、系統的配合。1.下列關于神經系統組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組成B.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C.大腦可以通過傳出神經隨意支配身體的任何活動D.外周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C [一般情況下,大腦可以通過傳出神經隨意支配四肢運動,但內臟、血管和腺體的活動卻不受意識控制,故C錯誤。]2.(2021·濰坊高二檢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它們都屬于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自主神經系統B.它們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交感神經促進內臟活動,副交感神經抑制內臟活動C.它們不受意識的支配,屬于傳出神經D.長跑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安靜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C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屬于外周神經系統的傳出神經,屬于自主神經系統,不受意識的支配,A錯誤,C正確;它們的作用通常相反,對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比如交感神經促進心臟活動,卻抑制消化腺的活動,B錯誤;長跑時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安靜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據優勢,D錯誤。] 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1.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1)神經元的結構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樹突和軸突。一般情況下,軸突一條,長而分枝少,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2)神經元的功能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且能把興奮傳導到其他神經元。特別提醒:①神經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能夠將興奮傳導到其他的神經元,這種可傳導的興奮叫神經沖動。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②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中的傳導方向是樹突→細胞體→軸突。2.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的比較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具有接受刺激,傳導沖動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有些神經元還有內分泌的功能。神經膠質細胞,數量約為神經元的10~50倍,主要分布于神經元之間,無傳導沖動的功能,而對神經元起支持、保護、營養和修復等作用。神經膠質細胞參與構成神經纖維表面的髓鞘。神經元的分布神經元的分布3.下列關于神經系統及其組成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由細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構成B.神經膠質細胞在外周神經系統中參與構成神經纖維表面的髓鞘,其數量比神經元多C.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起輔助作用,具有支持、保護、營養和修復神經元的功能D.樹突是神經元長而細的突起,能夠接受信息并將其傳導到細胞體D [樹突是神經元細胞體向外伸出的樹枝狀的突起,通常短而粗,能夠接受信息并將其傳導到細胞體,D錯誤。]4.(不定項)下列關于神經元、神經和神經纖維的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細胞,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B.軸突是神經元長而較細的突起,外包髓鞘,稱為神經纖維C.若干根神經纖維集結成束,稱為一根神經D.有些神經里面既有傳入神經又有傳出神經BCD [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一起,是組成神經系統的兩類細胞,A錯誤。](1)軸突與樹突不同點相同點形態長度數量功能樹突樹枝狀短多接受信息并將其傳導到細胞體均為神經元細胞體向外形成的突起軸突纖維狀長少將信息從細胞體傳向其他神經元、肌肉或腺體(2)神經元、神經纖維與神經在遇到獵物或遭受天敵時,需要動物四肢ATP供應迅速增加,以便做好戰斗或逃跑的準備。其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通過對機體應對發怒,遇到危險情況的分析,提升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思維導圖的分析構建等科學思維能力。1.人在極度緊張、恐懼的時候會口干舌燥、渾身出汗、暫時忘記了尿急。請你結合上圖,推測交感神經興奮時對唾液和汗液分泌有何影響?導致膀胱壁肌肉松弛還是緊張?(科學思維)提示:人在極度緊張、恐懼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使唾液分泌減少,造成口干舌燥;使汗液分泌增強,造成渾身出汗;使膀胱壁肌肉松弛,尿意減弱。2.靜坐時,呼吸、心率和胃腸蠕動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意義?(科學思維)提示:靜坐時,心跳減慢,呼吸減弱,但胃腸蠕動加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3.如果你的呼吸或者心跳都必須在你的意識支配下完成,將會出現什么結果?(科學思維)提示:若呼吸、心跳必須在意識支配下完成,當人由于某種原因失去意識時,也將失去呼吸、心跳能力,從而出現生命危險。[課堂小結]知識網絡構建核心語句背誦1.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外周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2.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腦干是連接脊髓和腦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脊髓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是調節運動的低級中樞。3.腦神經和脊神經都含有傳出神經和傳入神經;傳出神經分為支配軀體運動的神經和支配內臟器官的神經。4.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的傳出神經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稱為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5.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1.下列有關神經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脊髓、腦干屬于中樞神經系統B.位于大腦皮層的呼吸中樞是維持生命的必要中樞C.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自主神經D.高級神經中樞和低級神經中樞對軀體運動都有調節作用B [腦和脊髓屬于中樞神經系統,都有軀體運動中樞,但軀體運動的最高級中樞在大腦,脊髓和腦干中只有低級的軀體運動中樞,且都受大腦皮層高級運動中樞的調節。腦可分為端腦、間腦、中腦、腦橋、小腦和延髓六個部分,通常把中腦、腦橋和延髓合稱為腦干,腦干中有維持生命系統的基本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和呼吸中樞,呼吸中樞位于大腦皮層以下。]2.當一個人過度緊張時,會出現手足發涼現象,此時( )A.交感神經的作用加強,引起皮膚血管收縮B.交感神經的作用加強,引起皮膚血管舒張C.交感神經的作用減弱,引起皮膚血管收縮D.交感神經的作用減弱,引起皮膚血管舒張A [交感神經是動物體內的“應急性神經”,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其活動加強,可引起心跳加快加強、皮膚血管收縮等,皮膚血管收縮導致皮膚的血流量低,出現手足發涼現象。綜上所述,A符合題意。]3.如圖是神經元結構模式圖,結合圖示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①是神經元的細胞體B.圖中②③④是突起,它們共同組成神經纖維C.該神經元的基本結構由細胞體和突起組成D.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產生沖動,但不能傳導沖動C [圖中①是細胞核,A項錯誤;圖中②是樹突,③是軸突,④是神經末梢,神經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支少的軸突和數條短而呈樹枝狀分支的樹突,軸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經纖維,B項錯誤;神經元的基本結構由細胞體和突起組成,C項正確;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產生沖動,傳導沖動,D項錯誤。]4.下列關于神經膠質細胞的描述,錯誤的是( )A.神經膠質細胞廣泛分布于神經元之間,數量是神經元數量的10~50倍B.神經膠質細胞具有支持、保護、營養和修復神經元等多種功能C.神經元與神經膠質細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D.神經膠質細胞參與構成神經纖維表面的髓鞘,用來接收信息并將信息傳導至細胞體D [神經膠質細胞參與構成神經纖維表面的髓鞘,與神經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樹突用來接收信息并將信息傳導至細胞體。]5.下圖為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元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 ]”中填序號,橫線上填文字)(1)圖中①、④、⑤、⑥依次表示。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 ]、[ ]和[ ]組成。(2)[ ]是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某人頭部受到猛烈撞擊,心跳、呼吸停止,可能受損的部位是[ ];能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的部位是[ ]。[解析] (1)圖中各序號依次表示①大腦,②小腦,③腦干,④脊髓,⑤細胞體,⑥細胞核,⑦軸突,⑧樹突。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其由細胞體、樹突和軸突組成。(2)①大腦是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級中樞;③腦干含有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心血管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一旦受到損傷就會危及生命;②小腦具有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答案] (1)大腦、脊髓、細胞體、細胞核 神經元?、菁毎w?、咻S突 ⑧樹突(2)①大腦?、勰X干?、谛∧XPAGE-8-第2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課標內容要求核心素養對接概述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1.生命觀念——通過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結構和功能,建立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2.科學思維——基于對反射概念的理解,準確判斷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一、反射與反射弧1.反射(1)概念: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機體對內外刺激所產生的規律性應答反應。它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2)結構基礎:反射弧。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如圖)(1)a.效應器,b.傳出神經,c.神經中樞,e.傳入神經,f.感受器。(2)圖中a的組成: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3)直接刺激b,能夠引起肌肉收縮,這不屬于(填“屬于”或“不屬于”)反射,原因是沒有通過完整反射弧。3.興奮(1)概念: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細胞或組織(如神經組織)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2)興奮傳導位置①在反射弧中傳導。②在腦與脊髓等中樞神經系統中傳導。二、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1.非條件反射:指出生后無須訓練就具有的反射。2.條件反射(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過程中通過學習和訓練而形成的反射。(2)建立條件①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和訓練而建立的。②條件反射建立之后還需要非條件刺激的強化,否則條件反射就會消退。(3)條件反射消退的意義條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動物獲得了兩個刺激間新的聯系,是一個新的學習過程,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4)條件反射的意義①條件反射的建立,是動物生存必不可少的。②條件反射使機體具有更強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大大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判斷對錯(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覺神經元、中間神經元、運動神經元三個神經元的參與。( )2.傳入神經末梢就是感受器,傳出神經末梢就是效應器。( )3.反射不一定是與生俱來的。( )4.非條件反射的數量是無限的,條件反射的數量是有限的。( )提示:1.×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有傳入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兩個神經元參與。2.× 提示:效應器是指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3.√4.× 非條件反射的數量是有限的,條件反射的數量是無限的。 反射弧的結構與功能反射弧結構結構組成功能結構破壞對功能的影響感受器感覺神經元軸突末梢的特殊結構將內外刺激信息轉變為神經興奮既無感覺又無效應傳入神經感覺神經元將興奮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既無感覺又無效應神經中樞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對傳入的興奮進行分析與綜合既無感覺又無效應傳出神經運動神經元將興奮由神經中樞傳至效應器只有感覺無效應效應器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對內外刺激作出相應的應答只有感覺無效應相互聯系反射弧中任何一個環節中斷,反射均不能發生,必須保證反射弧結構的完整性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傷造成右側下肢運動障礙,但刺激右側下肢有感覺,受傷的腰椎部位與右側下肢的反射弧如圖所示,其中③④分別表示腰椎部的神經中樞的背部側和腹部側,該病人受損傷的具體部位可能是(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C [根據題圖所示,②上具有神經節,所以②是傳入神經,①是感受器,③④分別表示腰椎部的神經中樞的背部側和腹部側,⑤是傳出神經,⑥是效應器。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傷造成右側下肢運動障礙,但有感覺,說明①感受器正常,②傳入神經也正常,受傷部位是腰椎部,下肢沒有受傷,說明⑥效應器正常,但由于不能運動,所以可能是④脊髓的低級神經中樞腹部側或⑤傳出神經受傷。]2.(不定項)下圖表示青蛙的某反射弧模式圖,請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圖中,①是神經中樞,②是傳出神經,③是傳入神經B.刺激②時,會產生具體效應的結構是④C.結構④在組成上包括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D.切斷③,刺激②時,會產生具體效應的結構是④BC [該題圖表示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經中樞,②表示傳入神經,③表示傳出神經,④表示效應器,⑤表示感受器。刺激②時,④效應器會產生具體效應,效應器包括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當切斷③時,由于反射弧結構不完整,刺激②時,④效應器不會產生效應。]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判斷方法(1)根據是否具有神經節:有神經節的是傳入神經。(2)根據脊髓灰質內突觸結構判斷:圖示中與“”相連的為傳入神經,與“”相連的為傳出神經。(3)根據脊髓灰質結構判斷:與前角(膨大部分)相連的為傳出神經,與后角(狹窄部分)相連的為傳入神經。(4)切斷實驗法:若切斷某一神經,刺激外周段(遠離中樞的位置),肌肉不收縮,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樞的位置),肌肉收縮,則切斷的為傳入神經,反之,則為傳出神經。 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比較1.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比較2.無關刺激、非條件刺激與條件刺激(1)能夠引起非條件反射發生的刺激,叫作非條件刺激;能夠引起條件反射發生的刺激,稱為條件刺激;既不能引起非條件反射發生,也不能引起條件反射發生的刺激,稱為無關刺激。(2)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實際上就是非條件刺激和無關刺激在時間上的反復重合,最終將無關刺激轉變為條件刺激,形成條件反射的過程。給狗喂食會引起唾液分泌,但鈴聲刺激不會。若每次在鈴聲后即給狗喂食,這樣多次結合后,狗一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1)食物引起味覺屬于反射嗎?提示:不屬于。(2)鈴聲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與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嗎?為什么?提示:不相同。鈴聲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以下。這兩種反射的感受器和傳入神經也不相同。3.(2021·湖北高二上期末)為了讓狗聽到主人喊它的名字“小白”時,能快速跑到主人面前,最科學的訓練方法是( )A.持續食物刺激或體罰B.多次喊“小白”強化刺激C.體罰+喊“小白”刺激D.食物+喊“小白”刺激D [主人給狗食物時,它會快速跑到主人面前,狗進食是非條件反射,食物是非條件刺激,只喊“小白”,它不會跑到主人面前,喊“小白”與進食無關,屬于無關刺激,每次給狗喂食時先喊“小白”,當它跑到主人面前后立即喂食,重復多次后,喊“小白”時它就會快速跑到主人面前。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4.(不定項)給狗喂食會引起唾液分泌,但鈴聲刺激不會。若每次在鈴聲后即給狗喂食。這樣多次結合后,狗一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大腦皮層沒有參與鈴聲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過程B.食物引起味覺和鈴聲引起唾液分泌屬于不同的反射C.鈴聲和喂食反復結合可促進相關的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聯系D.鈴聲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ABD [根據題意可知,狗聽到鈴聲分泌唾液的過程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條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食物引起味覺不屬于反射;鈴聲和喂食反復結合可使狗建立鈴聲和分泌唾液的聯系,這是通過不斷刺激形成的,是學習和記憶的過程,與相關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聯系有關;鈴聲引起唾液分泌是條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條件反射,控制兩種反射的神經中樞不同,因此兩種反射是通過不同的反射弧來完成的。]“三看法”判斷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可經反射弧傳至效應器,引起肌肉收縮或腺體分泌;也可經脊髓傳至大腦皮層相應感覺中樞,形成相應感覺。其結構基礎如圖所示。借助圖示及具體實例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結構被破壞對功能的影響,認同結構功能觀及局部與整體觀。某人不幸發生了交通事故,并因此受傷。請你結合上述內容分析回答:(1)如果腿腳受傷,可能會導致膝跳反射弧哪些結構受損?(生命觀念)提示:感受器、傳入神經、傳出神經或效應器。(2)如果膝跳反射的上述結構受到嚴重損傷,膝跳反射還能否發生?為什么?(生命觀念)提示:不能;因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結構已經不完整了。(3)如果腿腳受傷導致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或傳入神經受到嚴重損傷,針刺足部是否會產生痛覺?為什么?(生命觀念)提示:不會;因為已經無法接受刺激產生興奮,或者無法將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4)如果腿腳受傷導致膝跳反射的傳出神經或效應器受到嚴重損傷,針刺足部是否會產生痛覺?為什么?(生命觀念)提示:會;因為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可以經傳入神經傳至脊髓,再經脊髓傳至大腦皮層,使大腦皮層興奮產生痛覺。[課堂小結]知識網絡構建核心語句背誦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2.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效應器包括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3.反射活動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實現。4.條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和訓練而建立的。5.條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維持下去,還需要非條件刺激強化,否則會消退。1.(2021·江蘇省鹽城中學段考)下列關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出現反射活動B.反射與反射弧在性質上是完全相同的C.反射活動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實現D.只要效應器有反應就發生了反射活動C [反射弧完整,還需有適宜的刺激才會出現反射活動,A錯誤;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機體對內外刺激所產生的規律性應答,而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它們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B錯誤;反射活動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實現,C正確;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效應器有反應不一定是發生了反射活動,D錯誤。]2.下列關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的向光性現象屬于反射活動B.膝跳反射有2個神經元參與C.沒有感覺產生,一定是傳出神經受損;沒有運動產生,一定是傳出神經受損D.效應器是指運動神經末梢B [植物沒有神經系統,不可能發生反射活動,A錯誤;產生感覺,要通過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經過傳入神經,到達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產生感覺,沒感覺產生,可能是感受器或傳入神經或感覺中樞出了問題,C錯誤;效應器是指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D錯誤。]3.你拿第一枝玫瑰時,被刺扎了一下,你會快速縮回手。于是你拿第二枝玫瑰時會很小心,不被扎到。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拿玫瑰時的現象,依次屬于哪種反射( )A.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B.條件反射、條件反射C.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D.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C [你拿第一枝玫瑰時,被刺扎了一下,你會快速縮回手,表明沒有大腦皮層的參與(無意識的),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因此屬于非條件反射;你拿第二枝玫瑰時會很小心,不被扎到,這是在拿第一枝玫瑰被刺扎的基礎上形成的,有大腦皮層的參與(注意了),屬于條件反射。]4.獅子跳火圈后,馴獸員立即給獅子一塊肉吃,這種做法就是用( )A.條件刺激強化條件反射B.非條件刺激強化非條件反射C.條件刺激強化非條件反射D.非條件刺激強化條件反射D [獅子跳火圈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條件反射,因此獅子跳火圈后,馴獸員立即給獅子一塊肉吃,這種做法就是用非條件刺激強化條件反射。]5.如圖是沒有繪完的反射弧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方框中沒有繪出的結構名稱:D、E。(2)在發生反射時,神經沖動在此反射弧中的傳導途徑是(用圖中的字母和箭頭表示)。(3)如果此圖代表縮手反射的示意圖,則圖中(填字母)為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如果A受到損傷,則反射(填“能”或“不能”)發生,受測者(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解析] (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圖中C神經元上有神經節,為傳入神經,與其直接相連的E為感受器,則D為效應器。(2)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中的傳導途徑為E(感受器)→C(傳入神經)→B(神經中樞)→A(傳出神經)→D(效應器)。(3)若此圖代表縮手反射示意圖,B為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如果A受到損傷,反射弧不完整,此反射活動不能完成,但是神經沖動可以傳遞到大腦皮層,產生痛覺。[答案] (1)效應器 感受器 (2)E→C→B→A→D (3)B 不能 能PAGE-8-第3節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課標內容要求核心素養對接1.闡明神經細胞膜內外在靜息狀態具有電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動作電位,并沿神經纖維傳導。2.闡明神經沖動在突觸處的傳遞通常通過化學方式完成。1.科學思維——通過分析電位產生的機理及相關曲線的解讀,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2.科學探究——通過反射弧中興奮傳導和傳遞特點的分析,提升實驗設計及對實驗結果分析的能力。3.社會責任——關注濫用興奮劑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夠向他人宣傳這些危害,拒絕毒品。一、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1.神經表面電位差的實驗神經表面電位差的實驗示意圖(1)靜息時,電表沒有測出電位差,說明靜息時神經表面各處電位相等。(2)而在圖示位置的左側給予刺激時,電表發生2次偏轉,這說明刺激后會引起a、b間兩次出現電位差。(3)實驗說明在神經系統中,興奮是以電信號(又叫神經沖動)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2.興奮傳導形式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也叫神經沖動。3.興奮傳導的機制和過程(1)靜息電位表現為內負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2)動作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是由Na+內流形成的。(3)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之間存在電位差,形成了局部電流。(4)局部電流刺激相近的未興奮部位發生同樣的電位變化,興奮向前傳導,原興奮部位又恢復為靜息電位。二、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1.突觸小體和突觸(1)突觸小體:神經元的軸突末鞘經過多次分枝,最后每個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狀或球狀。(2)突觸: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組成。2.傳遞過程興奮到達突觸前膜所在的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突觸小泡向突觸前膜移動并融合釋放神經遞質→神經遞質通過突觸間隙擴散到突觸后膜的受體附近→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突觸后膜上的離子通道發生變化,引發電位變化→神經遞質被降解或回收。3.傳遞特點(1)特點:單向傳遞。(2)原因三、濫用興奮劑、吸食毒品的危害1.興奮劑原是指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活動的一類藥物,如今是運動禁用藥物的統稱。興奮劑具有增強人的興奮程度、提高運動速度等作用。2.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3.興奮劑和毒品等大多是通過突觸來起作用的。判斷對錯(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后,興奮部位和未興奮部位之間,膜內和膜外的局部電流方向相反。( )2.興奮在離體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形式雙向傳導。( )3.突觸小泡中的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的過程屬于胞吐。( )4.興奮在突觸小體中的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化學信號。( )5.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就會使下一個神經元興奮。( )6.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向社會宣傳濫用興奮劑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提示:1.√ 2.√ 3.√ 4.√5.× 神經遞質有興奮性和抑制性兩種,其作用于突觸后膜會使下一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6.√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1.興奮的傳導過程2.K+、Na+與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關系3.神經纖維上膜電位差變化曲線解讀離體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如圖表示該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詳細分析如下:(1)a點——靜息電位,外正內負,此時細胞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2)b點——零電位,動作電位形成過程中,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強。(3)bc段——動作電位,細胞膜繼續保持對Na+的通透性強度。(4)cd段——靜息電位恢復,K+通道開放使K+外流。(5)de段——Na+-K+泵活動加強,排Na+吸K+,使膜內外離子分布恢復到靜息水平。辨析下列圖示,完成相關問題:甲 乙(1)在圖甲中箭頭處給予刺激時,興奮傳導方向如何?(用圖示表示)提示:。(2)圖乙中箭頭表示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其中哪一條最為正確?提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因此D最符合題意。(3)若測量該神經纖維上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電流計的兩極應怎樣連接?電流計指針如何偏轉?提示: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測量①測靜息電位:靈敏電流計一極與神經纖維膜外側連接,另一極與膜內側連接(如圖丙),只觀察到指針發生一次偏轉。②測動作電位:靈敏電流計兩極都連接在神經纖維膜外(或內)側(如圖丁),可觀察到指針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丙 丁1.如圖是某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K+的大量內流是形成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內流,需要載體蛋白,并消耗能量C.ce段Na+通道多處于關閉狀態,K+通道多處于開放狀態D.動作電位的峰值大小與膜兩側Na+濃度差無關C [K+的大量外流是神經纖維形成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A錯誤;bc段為動作電位的形成,此時Na+大量內流,其運輸方式屬于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不消耗能量,B錯誤;ce段為靜息電位的恢復,此時Na+通道多處于關閉狀態,K+通道多處于開放狀態,表現為K+外流,C正確;動作電位是膜外Na+大量內流形成的,其峰值大小與膜兩側Na+濃度差有關,D錯誤。]2.(不定項)圖甲為某一神經纖維示意圖,將一電流表的a、b兩極置于膜外,在X處給予適宜刺激,測得電位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A.未受刺激時,電流表測得的為靜息電位B.動作電位傳導方向與神經纖維膜內局部電流方向相同C.在圖乙中的t3時刻,興奮傳導至b電極處D.t1~t2,t3~t4電位的變化分別是Na+內流和K+外流造成的BC [靜息狀態時,神經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負外正,稱為靜息電位,圖甲所示兩電極都在膜外,所以電流表測得的為零電位,A錯誤;興奮的傳導方向和膜內的電流傳導方向相同,B正確;靜息電位是外正內負,動作電位是外負內正,電流表會有不同方向的偏轉,在圖乙中的t3時刻,興奮傳導至b電極處,并產生電位變化,C正確;t1~t2和t3~t4電位的變化都是Na+內流造成的,D錯誤。]K+、Na+對電位的影響不同(1)靜息電位的幅度決定于細胞內外的K+濃度差,細胞外K+濃度較低時,K+外流加大,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加大,引起靜息電位轉化為動作電位的閾刺激加大。(2)動作電位的幅度決定于細胞內外Na+的濃度差,細胞外Na+濃度降低,動作電位幅度也相應降低。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1.突觸的常見類型(1)軸突—細胞體型,如圖中A。(2)軸突—樹突型,如圖中B。2.傳遞的過程3.神經遞質的理解(1)存在部位:突觸小泡內。(2)釋放方式:胞吐,消耗能量,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3)在突觸間隙中的移動:擴散,不消耗能量。(4)兩種類型: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5)兩種去路:被酶降解或回收進細胞。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比較比較項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結構基礎神經元(神經纖維)突觸信號形式電信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速度快慢方向可以雙向單向傳遞3.(2021·山東濰坊高二上期中考試)下列關于興奮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 )A.突觸前后兩個神經元的興奮是不同步的B.神經遞質進入受體細胞后可引起其興奮或抑制C.抑制高爾基體的作用,會影響神經興奮的傳遞D.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時,存在信號形式的轉換B [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通過突觸進行的,存在突觸延擱,是不同步的,A正確;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并不是進入受體細胞,B錯誤;突觸小泡的產生與高爾基體有關,而突觸小泡中含有神經遞質,所以如果抑制高爾基體的作用,則會影響神經興奮的傳遞,C正確;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時,會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D正確。]4.根據突觸前細胞傳來的信號,突觸可分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的為興奮性突觸,對下一個神經元產生抑制效應(抑制效應是指下一個神經元的膜電位仍為內負外正)的為抑制性突觸。如圖為某種動物體內神經調節的局部圖(帶圈數字代表不同的突觸小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的突觸小泡中是興奮性神經遞質B.當興奮傳至突觸3時,其突觸后膜的電位變為內正外負C.圖中的突觸類型有軸突—樹突型、軸突—肌肉型D.突觸2和突觸3的作用相同,均是抑制肌肉興奮A [據圖可知,突觸1為興奮性突觸,因此,①的突觸小泡中的神經遞質是興奮性神經遞質,A正確;突觸3為抑制性突觸,因此,當興奮傳至突觸3時,其突觸后膜的膜電位仍為內負外正,B錯誤;由圖可知,突觸1和3為軸突—肌肉型,突觸2是軸突—軸突型,C錯誤;突觸2的作用是抑制①處的軸突興奮,突觸3的作用是抑制肌肉興奮,D錯誤。]突觸的類型決定了突觸后神經元膜電位的變化神經遞質的種類很多,但主要包括兩種基本類型: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興奮性遞質,如乙酰膽堿、谷氨酸、門冬氨酸、去甲腎上腺素等,其突觸后膜受體同時又是一種Na+通道,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突觸后神經元去極化,進而產生興奮;抑制性遞質,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其突觸后膜受體同時又是一種Cl-通道,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超極化,進而產生抑制。通常的,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只能釋放一種類型的遞質。釋放興奮性遞質的突觸稱為興奮性突觸,釋放抑制性遞質的突觸稱為抑制性突觸。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抑制性突觸 興奮性突觸通過對遞質種類不同,突觸后膜識別受體不同,開啟的通道蛋白不同,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不同,認同生命的結構功能觀;通過對突觸傳遞示意圖的識別分析,培養模型與建模的科學思維能力;通過對問題2的分析,提升演繹與推理的科學思維能力。(1)釋放到突觸間隙中的興奮性遞質乙酰膽堿,是如何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膜電位變化的?若為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呢?(生命觀念)提示: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同時又是一種Na+通道,興奮性遞質乙酰膽堿與乙酰膽堿受體特異性結合后,會導致突觸后膜上Na+通道打開,Na+內流引起突觸后膜去極化,進而產生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興奮);突觸后膜上的γ?氨基丁酸受體同時又是一種Cl-通道,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與γ?氨基丁酸受體特異性結合后,會導致突觸后膜上Cl-通道打開,Cl-內流引起突觸后膜超極化,產生抑制。(2)若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在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特異性結合后,不能及時被降解或回收,會對突觸后膜產生什么影響?(科學思維)提示:突觸后膜持續性興奮或持續性抑制。(3)在膝跳反射(如圖)中,如果興奮經過圖中3個突觸,都引起突觸后膜去極化進而產生動作電位,股四頭肌和股二頭肌將會作出什么反應?能否完成伸小腿的動作?(科學思維)提示:都將收縮;不能。(4)膝跳反射的完成,需要股四頭肌收縮,這說明突觸①和②屬于興奮性突觸還是抑制性突觸?(科學思維)提示:興奮性突觸。(5)要想膝跳反射正常進行,在股四頭肌收縮的同時,股二頭肌應該收縮還是舒張?這說明突觸③屬于興奮性突觸還是抑制性突觸?(科學思維)提示:舒張;抑制性突觸。[課堂小結]知識網絡構建核心語句背誦1.靜息電位表現為內負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動作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是由Na+內流形成的。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的方向一致,與膜外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反。興奮在一條神經纖維上可以雙向傳導。3.突觸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三部分。4.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其原因是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5.興奮在突觸的傳遞過程中,信號的轉變形式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1.(2021·北京師大附中高二上期中)下圖表示一段離體神經纖維的S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局部電流和神經興奮的傳導方向(彎箭頭表示膜內、外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直箭頭表示興奮傳導方向),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C [興奮在離體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S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興奮部位的膜兩側發生電位變化,膜外由正電位變成負電位,膜內由負電位變成正電位。在細胞膜的內外,興奮部位與鄰近未興奮部位之間形成了電位差,也有了電荷的移動,這樣就形成了局部電流。該電流在膜外由未興奮部位移向興奮部位,膜內由興奮部位移向未興奮部位,而興奮傳導的方向與膜內電流的移動方向一致,故C符合題意。]2.當神經細胞受到適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不會發生( )A.細胞膜內外電位發生變化B.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大量涌入細胞內C.動作電位產生D.鉀離子通道開放,鉀離子大量涌入細胞內D [神經細胞受到適宜刺激后,細胞膜內外電位發生變化,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A不符合題意;神經細胞受到適宜刺激后,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通過協助擴散方式大量涌入細胞內,導致膜兩側電位表現為外負內正,產生動作電位,B、C不符合題意;當神經細胞受到適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的鉀離子通道關閉,鉀離子不會涌入細胞內,D符合題意。]3.下列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離不開生物膜的轉移和融合B.線粒體可以為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提供能量C.突觸后膜上的電位變化與其功能特性有關D.反射弧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可以雙向傳導,而在神經元間興奮只能單向傳遞D [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需要神經遞質的釋放,神經遞質的釋放是通過胞吐完成的,胞吐過程離不開生物膜的轉移和融合,需要消耗線粒體釋放的能量,A、B正確;突觸后膜上的電位變化與其選擇透過性的功能特性相關,C正確;反射弧中興奮是由感受器產生的,在神經纖維上和神經元間只能單向傳遞,D錯誤。]4.神經細胞可以利用多巴胺來傳遞愉悅信息。下圖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癮的機理,據相關信息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 b c dA.據a圖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觸前膜回收B.據b圖可知毒品分子會嚴重影響突觸前膜對多巴胺分子的回收C.據c圖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觸間隙積累,經機體調節導致其受體數目減少D.據d圖可知,當沒有毒品分子時,多巴胺被大量分解,愉悅感急劇下降,形成毒癮D [興奮在突觸間只能單向傳遞,據a圖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觸前膜回收,A正確;據b圖可知毒品分子可以與多巴胺轉運分子結合,從而嚴重影響突觸前膜對多巴胺分子的回收,使愉悅感持續,B正確;據c圖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觸間隙積累,使相關神經持續興奮,經機體調節導致其受體數目減少,C正確;據d圖可知,當沒有毒品分子時,多巴胺被突觸前膜大量回收,突觸間隙的多巴胺減少,愉悅感急劇下降,形成毒癮,D錯誤。]5.甲圖是縮手反射相關結構,乙圖是甲圖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甲 乙(1)甲圖中f表示的結構是,乙圖是甲圖中(填字母)的亞顯微結構放大模式圖,乙圖中的B是下一個神經元的。(2)縮手反射時,興奮從A傳到B的信號物質是。興奮不能由B傳到A的原因是。(3)乙圖中傳遞信號的物質由A細胞合成加工,形成突觸小泡,突觸小泡再與融合,通過A細胞的作用,進入突觸間隙。(4)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與相應信號物質結合,引起B細胞產生。[解析] (1)根據神經節的位置,可以確定f是感受器,e是傳入神經,c是神經中樞,b是傳出神經,a是效應器,乙圖為突觸的結構圖,B是突觸后膜即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膜或細胞體膜。(2)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借助于神經遞質,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故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3)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通過胞吐的方式將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4)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答案] (1)感受器 d 細胞體膜或樹突膜 (2)神經遞質 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 (3)突觸前膜 胞吐 (4)興奮或抑制PAGE-11-第4節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第5節人腦的高級功能課標內容要求核心素養對接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級神經中樞和腦中相應的高級神經中樞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調控器官和系統的活動,維持機體的穩態。2.簡述語言活動和條件反射是由大腦皮層控制的高級神經活動。1.生命觀念——通過對神經系統分級調節和語言活動的學習,形成結構與功能觀。2.科學思維——基于對學習和記憶規律的認識,運用這些規律提高學習效率。3.社會責任——基于大腦皮層的高級功能的學習,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并感染他人,積極健康地享受生活。一、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1.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1)研究表明,軀體的運動不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腦的調節。(2)大腦的特點①大腦的表面覆蓋著主要由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構成的薄層結構——大腦皮層。②人的大腦有著豐富的溝回,這使得大腦在有限體積的顱腔內,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積。③大腦通過腦干與脊髓相連,大腦發出的指令,可以通過腦干傳到脊髓。(3)大腦軀體運動區的特點軀體各部分的運動機能在皮層的第一運動區內都有它的代表區,而且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4)軀體運動的調節①軀體的運動受大腦皮層以及腦干、脊髓等的共同調控,脊髓是機體運動的低級中樞,大腦皮層是最高級中樞,腦干等連接低級中樞和高級中樞。②腦中的相應高級中樞會發出指令對低級中樞進行不斷調整,就這樣,機體的運動在大腦皮層以及其他中樞的分級調節下,變得更加有條不紊與精準。2.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分級調節(1)排尿不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腦皮層的調控。①脊髓對膀胱擴大和縮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交感神經興奮,不會導致膀胱縮?。桓苯桓猩窠浥d奮,會使膀胱縮小。②人之所以能有意識地控制排尿,是因為大腦皮層對脊髓進行著調控。(2)不只是膀胱,其他內臟的活動也受到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3)大腦皮層是許多低級中樞活動的高級調節者,它對各級中樞的活動起調整作用,這就使得自主神經系統并不完全自主。二、人腦的高級功能1.語言功能(1)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也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它包括與語言、文字相關的全部智能活動,涉及人類的聽、說、讀、寫。(3)人類的語言活動是與大腦皮層某些特定區域相關的,這些特定區域叫言語區。2.學習與記憶(1)概念學習和記憶是指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2)特點:不是由單一腦區控制的,而是由多個腦區和神經通路參與。(3)記憶過程的四個階段及其聯系3.情緒(1)概念:人對環境所作出的反應。(2)情緒波動的調整方式:積極建立和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適量運動和調節壓力。判斷對錯(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中樞神經系統的不同部位,存在著控制同一生理活動的中樞。( )2.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則會引起頭部器官的運動。( )3.自主神經系統是不受意識控制的,因此它是完全自主的。( )4.上自習課時邊看書邊記筆記是與人體高級神經中樞直接聯系的活動。( )5.大腦皮層語言H區損傷,導致人不能聽懂別人講話。( )6.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 )提示:1.√ 2.√3.× 大腦皮層是許多低級中樞活動的高級調節者,它對各級中樞活動起調節作用,這就使得自主神經系統并不完全自主。4.√ 5.√ 6.√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1.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概念圖2.辨析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1)高級中樞位于大腦皮層,掌管人體的高級生命活動。(2)低級中樞位于大腦皮層以外,掌管人體的低級生命活動,如可以自主地控制一些反射行為,如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3)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如成人可有意識地控制排尿。1.人體各部位的感覺和運動機能在大腦皮層體覺區與運動區中有它的代表區。下列關于人大腦皮層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側手指傳入神經上的神經沖動,可傳到對側大腦皮層中央后回中間部B.一側大腦皮層中央前回底部受損,會使對側下肢的運動功能出現障礙C.頭面部肌肉的代表區,在運動區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細的部位如手,在體覺區所占的面積比軀干的小A [本題考查的是人的大腦皮層的功能,一側手指傳入神經上的神經沖動,可傳到對側大腦皮層中央后回中間部,A項正確;用電刺激一側大腦皮層中央前回頂部,引起對側下肢的運動,不是中央前回底部,B項錯誤;頭面部肌肉的代表區,在運動區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C項錯誤;分辨精細的部位如手,在體覺區所占的面積比軀干的大,D項錯誤。]2.(不定項)下圖為人體神經系統的部分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上的單向傳遞是由突觸的特點來決定的B.如果②處受損則人體不能產生相應感覺C.脊髓縮手反射中樞受損時,刺激圖中③處仍可產生正常的反射活動D.指尖被針刺后縮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產生,說明脊髓中的神經中樞沒有受到腦的調控AB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上的單向傳遞取決于突觸的特點,A正確;如果②處受損,則興奮不能傳入大腦,人體不會產生相應感覺,B正確;脊髓縮手反射中樞受損時,刺激圖中③處仍可產生縮手現象,但不能稱為正常的反射活動,C錯誤;指尖被針刺后縮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產生,這是因為完成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縮手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而痛覺形成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此過程中不能說明脊髓中的神經中樞是否受到腦的調控,D錯誤。]脊髓是機體運動的低級中樞,大腦皮層是最高級中樞,腦中相應高級中樞會發出指令對低級中樞進行分級調節,使機體的運動變得更加有條不紊與精準。 人腦的高級功能1.語言功能(1)言語區的分布(2)言語區受損的癥狀①S區受損:患者不能講話。發聲器官正常,能發出聲音,但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②W區受損:患者不能寫字。運動器官正常,手能運動,但不能用文字等表達自己的思想。③H區受損:患者不能聽懂話。聽覺器官正常,能聽到聲音,但不能聽懂聲音表達的意思。④V區受損: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視覺器官正常,能看到文字,但不能看懂文字表達的意思。2.學習與記憶的三步曲(1)第一步:信息輸入——學習與記憶的基礎。(2)第二步:加以注意——信息輸入大腦。(3)第三步:反復運用和強化——形成長時記憶的唯一途徑。3.情緒(1)比較情緒的不同表現類型積極消極表現開心、興奮、對生活充滿信心失落、沮喪、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的影響積極奮進消極厭世(2)調整情緒的方法①自我調適:適量的運動,調節壓力給自己放個假。②身邊人的支持:建立和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③心理咨詢: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專業的治療。1.殘奧會閉幕式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得到觀眾的一致稱贊。這些聾啞人要準確理解指導老師的“手語”表達的含義,主要依靠哪些中樞?提示:視覺中樞和語言中樞。2.在做題時,我們一般需要仔細審題,認真思考,再書寫作答完成審題思考等活動,這涉及什么功能?這些活動的神經中樞位于哪個結構?提示:語言活動;大腦皮層。3.下列關于人腦高級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許多同學會說會寫,也能看懂文字,但經常聽不懂原音電影中的英語對白,這種情況叫感覺性失語癥B.人類的語言功能與大腦皮層內側面的某一特定區域有關,這一區域叫言語區C.某人因腦出血不能說話,但能聽懂別人的話,這很可能是損傷了大腦皮層S區D.S區位于大腦皮層顳上回后部,H區在大腦皮層中央前回底部之前C [考查大腦皮層的言語區及其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的能力。許多同學會說會寫,也能看懂文字,但經常聽不懂原音電影中的英語對白,是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及鍛煉,不是疾病,A項錯誤;言語區是指大腦皮層某些特定的區域,而不是某一特定區域,B項錯誤;大腦皮層S區受損傷時,病人能看懂文字和聽懂別人談話,但卻不會講話,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這種情況叫運動性失語癥,C項正確;S區位于大腦皮層額下回后部,H區位于大腦皮層顳上回后部,D項錯誤。]4.(2019·北京高考)為探究運動對海馬腦區發育和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研究者將實驗動物分為運動組和對照組,運動組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跑步/游泳)。數周后,研究人員發現運動組海馬腦區發育水平比對照組提高了1.5倍,靠學習記憶找到特定目標的時間縮短了約40%。根據該研究結果可得出( )A.有氧運動不利于海馬腦區的發育B.規律且適量的運動促進學習記憶C.有氧運動會減少神經元間的聯系D.不運動利于海馬腦區神經元興奮B [本題結合有氧運動考查分析對照實驗結果的能力。運動組海馬腦區發育水平比對照組提高了1.5倍,說明有氧運動有利于海馬腦區的發育,A項錯誤;運動組靠學習記憶找到特定目標的時間縮短了約40%,說明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能促進學習記憶,B項正確;有氧運動促進海馬腦區的發育,說明有氧運動會增加神經元間的聯系,有利于海馬腦區神經元興奮,C項、D項錯誤。]尿液的排出受神經系統支配,過程如下圖所示。當膀胱儲存的尿液達到一定量時,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興奮。嬰幼兒時期經常發生遺尿現象,但成人可以有意識地控制排尿。請討論解決下列問題。依據材料和圖示,概述“尿意”的產生過程,培養歸納與概括的科學思維;借助對“遺尿”、“嚇尿了”現象的分析,形成局部與整體觀。1.“尿意”是在哪個部位產生的?概述“尿意”的產生過程。(科學思維)提示:排尿反射是人體低級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在脊髓灰質內,屬于非條件反射。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興奮后,興奮沿盆神經傳導到脊髓的低級排尿中樞;同時,興奮還沿著脊髓中的神經纖維向上傳導,依次到達腦中各級排尿中樞,并在大腦皮層產生“尿意”。2.為什么嬰幼兒時期經常發生遺尿現象,但成人可以有意識地控制排尿?成人的脊髓損傷后不能感覺到尿意的原因是什么?(生命觀念)提示: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受大腦控制。嬰兒的大腦發育不完善,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較弱,因此排尿次數多,并且容易發生遺尿現象。脊髓具有反射和傳導的作用,由于從脊髓到腦的信息傳導被切斷,因此脊髓損傷的病人不能感覺到尿意,容易遺尿。3.“嚇尿了”是一網絡熱詞,意指嚇壞了。當人受到意外驚嚇時,意識會暫時失靈,導致無意識排尿。結合所學知識,試解釋人出現“嚇尿了”現象的原因。(生命觀念)提示: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位于脊髓,低級中樞受腦中相應高級中樞的調控,當人受到意外驚嚇時,低級中樞暫時失去高級中樞的控制,出現無意識排尿。[課堂小結]知識網絡構建核心語句背誦1.大腦通過腦干與脊髓相連,大腦發出的指令,可以通過腦干傳到脊髓。2.軀體各部分的運動機能在皮層的第一運動區內都有它的代表區,而且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3.排尿不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腦皮層的調控。4.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中最高級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還具有語言、學習和記憶等方面的高級功能。1.關于神經系統分級調節機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高級中樞可以調控低級中樞B.上課憋尿是高級中樞的調控行為C.打針時大腦對脊髓產生抑制D.嬰兒尿床是由于膀胱發育不完善D [嬰兒尿床不是由于膀胱發育不完善,而是大腦中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發育不完善。]2.某人不小心從高處摔下,到醫院檢查,下列與確定此人高級神經中樞是否受損有關的檢查是( )A.檢查縮手反射是否正常B.檢查血細胞的數量是否有變化C.檢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復述醫生的一段話D [縮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中樞位于脊髓,不能確定此人的高級神經中樞是否受損;檢查血細胞的數量屬于血常規化驗,目的是發現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跡象,診斷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正常等,不屬于神經系統方面的檢查;語言中樞屬于高級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此人復述醫生的一段話需要語言中樞的參與,故可由此確定此人高級神經中樞是否受損。]3.關于人腦的高級功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記憶的長短與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有關B.學習是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C.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D.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A [短期記憶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有關,長期記憶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A錯誤;學習是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B正確;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C正確;長期記憶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D正確。]4.下列有關人腦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 )A.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B.大腦皮層V區受損患者不能寫字C.腦中高級中樞可對脊髓中相應低級中樞進行調控D.運動性失語癥患者可以看懂、聽懂,但不會講話B [語言功能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腦中的高級中樞對脊髓中相應的低級中樞有調控作用。大腦皮層W區受損患者不能寫字,V區受損患者不能看懂文字,故B錯誤。]5.肺牽張反射是調節呼吸的反射之一,圖(a)為肺牽張反射示意圖。該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氣后肺擴張,感受器興奮,神經沖動經傳入神經傳入腦干,抑制吸氣,引起呼氣。回答下列問題:圖(a) 圖(b)(1)圖(a)中a、b、c、d是反射弧的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2)人體要屏住呼吸必須受到圖(a)中的調控。(3)圖(a)中神經元①和②之間形成的突觸[放大后的突觸如圖(b)所示]中,突觸小體是神經元①的(填“軸突”“樹突”或“細胞體”)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觸后膜位于神經元②的(填“軸突”“樹突”或“細胞體”)。[解析] (1)根據反射弧的特點可知,a、b、c、d依次表示神經中樞、傳入神經、傳出神經和效應器。(2)人體要屏住呼吸,必須受到大腦皮層(最高級中樞)的調控。(3)突觸小體是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后每個小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由圖可知,突觸后膜是下一個神經元細胞體的膜。[答案] (1)神經中樞 傳入神經 傳出神經 效應器 (2)大腦皮層 (3)軸突 細胞體PAGE-9-興奮傳導和傳遞一、電位測量與電流計指針偏轉問題[核心精要]解答有關神經纖維上電位差變化曲線的試題,應從以下兩點入手:(1)看電極與細胞膜的位置關系,確定曲線的起點①若兩電極分別位于細胞膜兩側,則電位差不為0,曲線起于縱軸的正半軸或負半軸(如圖1所示);②若兩電極位于細胞膜同側(都在內側或都在外側),則電位差為0,曲線起于橫軸(如圖2、3所示)。(2)根據刺激位置分析曲線波動次數,圖4中:①如果單獨刺激a點、b點或d點,兩個電流計均可以測到兩次電位波動;②如果刺激c點(c點位于電流計甲兩電極的中點),電流計甲測不到電位波動,電流計乙測到兩次電位波動;③如果刺激e點,電流計甲測不到電位波動,電流計乙測到一次電位波動。圖1 圖2 圖3圖4[對點訓練]1.(2021·四川綿陽南山中學高二上期中)將電流計的兩個電極分別放置在神經纖維外的a、c兩點,c點所在部位的膜已損傷,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圖為刺激前后的膜電位變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神經纖維上損傷部位c點的膜外電位為正電位B.興奮傳到b點時電流計的指針將向右側偏轉C.興奮的產生與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增加有關D.結果表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化學信號的形式傳導B [神經纖維未受刺激時,膜外(a、c兩點)為正電位,指針應該不偏轉,但從圖中可以看出,神經纖維未受刺激時,指針向右側偏轉,說明c點為負電位,A錯誤;興奮傳到b點時,a和c兩點均為初始狀態,沒有發生膜電位變化,所以指針應向右側偏轉,B正確;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內流,產生興奮,C錯誤;根據刺激前后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情況可推測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D錯誤。]2.以槍烏賊的巨大神經纖維作為實驗材料,測定其受刺激后的電位變化過程。圖中箭頭表示電流方向,當在a、b兩點中央刺激時,不會出現的過程是( )甲 乙 丙 丁A.甲、丁 B.甲、丙C.乙、丙D.乙、丁C [神經纖維未受到刺激時,K+外流,細胞膜內外的電荷分布情況是內負外正,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神經纖維膜對Na+通透性增加,Na+內流,使得刺激點處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該部位與相鄰部位產生電位差而發生電荷移動,形成局部電流。在a、b兩點中央刺激時,兩極的變化是同步的,當兩極同時興奮時,如圖甲所示;當兩極同時恢復靜息電位時,如圖丁所示。因此,不會出現圖乙和丙所示的變化過程。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3.如圖是用甲、乙兩個電流表研究神經纖維及突觸上興奮產生及傳導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靜息狀態下,甲指針偏轉,乙指針不偏轉B.刺激a處時,甲指針偏轉一次,乙指針偏轉兩次C.刺激b處時,甲指針維持原狀,乙指針偏轉一次D.清除c處的神經遞質,再刺激a處時,甲指針偏轉一次,乙指針不偏轉D [甲電流表的兩極分別位于膜外和膜內,乙電流表的兩極均位于膜外,靜息狀態下,甲電流表膜外為正電位,膜內為負電位,甲指針偏轉,而乙電流表兩極沒有電位差,不發生偏轉,A正確;刺激a處時,興奮傳到甲電流表處時,指針偏轉一次,興奮分別傳至乙電流表兩極時,乙電流表發生兩次方向不同的偏轉,B正確;刺激b處時,由于興奮在突觸處傳遞的單向性,興奮無法傳遞到左邊的神經元,甲指針維持原狀,乙指針偏轉一次,C正確;清除c處的神經遞質,再刺激a處時,興奮無法傳到右側神經元,甲指針偏轉一次,乙指針偏轉一次,D錯誤。]4.(2021·江蘇省揚州中學月考)如圖甲所示,在離體神經纖維上安裝兩個完全相同的靈敏電表,電表1的兩電極分別接在a、b處膜的外側,電表2的兩電極分別接在d處膜的內、外兩側。在bd中點c處給予適宜刺激,相關的電位變化曲線如圖乙、丙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甲乙 丙A.由電表1記錄得到的電位變化曲線如圖丙所示B.圖乙曲線中②點時膜外Na+內流速率比①點時大C.圖乙曲線中③點對應圖丙曲線中⑤點D.圖丙曲線處于④點時,圖甲a處正處于靜息狀態C [根據表中分析,電表1測得的電位變化可用圖丙表示,電表2測得的電位變化可用圖乙表示,A正確。圖乙曲線上升段由Na+內流引起,②點時曲線斜率比①點時大,所以②點時Na+內流速率比①點時大,B正確。圖乙曲線中③點對應興奮向右傳至d處時形成的動作電位,由于bc=cd,所以此時興奮向左傳導至b處,對應圖丙曲線中④點;這一時刻a處仍處于靜息狀態,C錯誤、D正確。]二、興奮傳導和傳遞特點的實驗探究[核心精要]1.基本思路選刺激和測量的部位——在神經纖維上選一刺激點,用A表示,測量部位應選在刺激點兩側,用B和C表示。若在傳出神經纖維上,可通過觀察效應器的變化和另一側的電位測量儀來確定傳導方向;若在神經元之間,則在傳入和傳出神經上各選一點,用A′、B′表示,在A′處刺激,在B′處測電位變化,再反過來進行,通過兩次結果來確定傳遞方向。2.實驗設計(1)探究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①方法設計:電激上圖中a處,觀察A的變化,同時測量b處的電位有無變化。②結果分析:若A有反應,且b處電位改變,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若A有反應而b處無電位變化,則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單向的。(2)探究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①方法設計:先電激圖中a處,測量c處的電位變化;再電激圖中c處,測量a處的電位變化。②結果分析:若兩次實驗的檢測部位均發生電位變化,則說明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是雙向的;若只有一處發生電位變化,則說明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對點訓練]5.如圖為神經元特殊的連接方式,圖中①、②、③表示神經元,電流計M、N連接在神經元表面。請據圖回答:(1)若圖中的神經元在興奮時均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在B處給予一個適宜的刺激,N的指針將偏轉(填“一次”“兩次”或“多次”)。(2)利用圖中標注的A、B、C三個位點,請設計實驗證明某藥物只能阻斷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而不能阻斷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簡要設計思路:。預期實驗現象:。[解析] (1)分析圖解可知,圖中①②或①②③都首尾相接,即產生的興奮可以循環傳導。若圖中的神經元在興奮時均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在B處給予一個適宜的刺激,N的指針將偏轉多次。(2)利用圖中標注的A、B、C三個位點,設計實驗證明某藥物只能阻斷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而不能阻斷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梢园涯乘幬锓謩e放在B、C兩處,在A處給予一個適宜的刺激,觀測電流計N的指針能否偏轉。預期實驗現象:把藥物放在C處,N的指針不偏轉;把藥物放在B處,N的指針偏轉。[答案] (1)多次 (2)把某藥物分別放在B、C兩處,在A處給予一個適宜的刺激,觀測電流計N的指針能否偏轉 把藥物放在C處,N的指針不偏轉;把藥物放在B處,N的指針偏轉6.如圖是神經元網絡結構示意圖,圖中神經元①、②、③都是興奮性神經元,且這些神經元興奮時都可以引起下一級神經元或肌肉細胞的興奮。和神經細胞一樣,肌肉細胞在受到適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細胞膜電位的變化。圖中B處表示神經肌肉接頭,其結構和功能與突觸類似。請回答:(1)給神經元①一個適宜刺激,在A處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這是因為刺激使神經元①興奮,引起其神經末梢釋放的進入,隨后與突觸后膜上的結合,導致神經元②興奮。(2)若給骨骼肌一個適宜刺激,在A處(填“能”或“不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原因是。(3)若在A處給予一個適宜刺激,在C處(填“能”或“不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原因是。[解析] (1)給神經元①一個適宜刺激后,神經元①興奮,引起其神經末梢釋放的神經遞質進入突觸間隙,隨后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導致神經元②興奮。(2)若給骨骼肌一個適宜刺激,在A處不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原因是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而不能反向傳遞。(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可以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因此若在A處給予一個適宜刺激,在C處能記錄到膜電位的變化。[答案] (1)神經遞質 突觸間隙 特異性受體 (2)不能 由肌細胞產生的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處不能逆向傳遞 (3)能 興奮從A處傳到神經元③,再傳到神經元①,故在C處能測到膜電位的變化7.將蛙腦破壞,保留脊髓,做蛙心靜脈灌注,以維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動。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分別連接電位計?和?。將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電位計?和?有電位波動,出現屈反射。如圖為該反射弧結構示意圖。(1)用簡單的實驗驗證興奮能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單向傳遞。。(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種藥物,將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電位計?有波動,電位計?未出現波動,左后肢未出現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②。[解析] 解答(1)小題時,首先要明確該實驗是驗證性實驗,再結合圖中的電位計的位置和作用進行實驗設計。(2)小題只能從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特點進行分析,因為題中已經明確電位計?有波動,說明藥物不影響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1)該實驗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驗證興奮能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二是驗證興奮在整個反射弧中只能單向傳遞。用0.5%的硫酸溶液刺激電位計?與骨骼肌之間的某個點,可以觀察到左后肢屈腿,電位計?有波動,電位計?無波動,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可以雙向傳導,但在整個反射弧上只能是單向傳遞(題干中已經有硫酸刺激左后肢趾尖,電位計?和?有波動的信息)。(2)據題意可知,所添加的藥物不影響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所以該反射不能發生的原因可能是藥物影響了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具體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遞質的釋放,也可能是抑制了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特異性結合。[答案] (1)方法和現象:刺激電位計?與骨骼肌之間的傳出神經。觀察到電位計?有電位波動和左后肢屈腿,電位計?未出現電位波動 (2)突觸前膜釋放的遞質不能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 突觸前膜不能釋放遞質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經調節第1節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學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doc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經調節第2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學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doc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經調節第3節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學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doc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經調節第4節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第5節人腦的高級功能學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doc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經調節素能提升課興奮傳導和傳遞學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