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中國有句俗語“宰相肚里能撐船”是說人的心胸要寬廣。那么,你知道我國古代廢除實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時候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漢朝 2. 李自成的“均田免賦”口號是針對明末的以下哪些情況提出的( )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兵役、徭役繁重 ③賦稅沉重 ④物價昂貴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 下列事件與皇太極直接有關的有( ) ①宣布脫離明朝獨立,建立后金 ②依照明制實施改革 ③在盛京稱帝 ④改金為清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 童謠見證歷史。明朝時,兒歌“倭倭來,不要慌,我有戚爺來抵擋”,此童謠贊頌的是( ) A.岳飛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繼光抗倭 D.鄭成功收復臺灣 5. 識圖析圖是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圖是清朝1820年疆域圖,圖中字母④所示區域是( ) A.海南島 B.南海諸島 C.臺灣島 D.庫頁島 6. “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的條約是( ) 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7.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亞某市有這樣一副對聯:“繼張班立功異域,開哥麥探險先河。”此聯稱贊的是( ) A.張騫通西域 B.鄭和下西洋 C.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D.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8. 清朝前期,發展興盛的手工業部門包括( ) ①絲織 ②棉織 ③印染 ④制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 山西人擅長經商。有人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跡。晉商的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甚至遠到外蒙、俄國和日本。對此敘述理解正確的是( ) A.晉商形成于明清時期 B.晉商資本雄厚,經營的物品齊全 C.晉商經商范圍廣泛,遠至海外 D.“晉商精神”是開拓創業、講究誠信 10. 明朝時期,科舉考試的范圍是“四書”“五經”,從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出題,發揮題意也以《集注》為依據,以“八股”為應試文章的程式。此舉( ) A.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B.有利于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才 C.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D.嚴重禁錮知識分子的創新思維 11. 《西游記》和《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巍然屹立的豐碑,它們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們成書于( ) A.明清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秦漢時期 12. 人們評論昆曲時說“乾隆嘉慶以前有戲有曲,嘉慶道光之際有曲無戲,咸豐同治以后無戲無曲”,昆曲逐漸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 ) A.昆曲自身缺乏創新 B.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藝術的傳入 13. 歷史影視劇深受國人的喜愛,請你看下面的海報,判斷該劇反映了________的歷史(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明朝 14. 觀察右圖,此圖反映了清朝統治者( ) A.大興文字獄 B.焚書坑儒 C.提倡言論自由 D.獨尊儒術 15. 清朝中期以后,社會矛盾尖銳、危機重重,其內部表現不包括( ) A.土地兼并嚴重 B.貧富分化嚴重 C.西方列強覬覦 D.民眾生活困苦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明代成化年間,科舉考試之法又大大變更,用排偶文體闡發經義,稱為“八股”……以后便承襲下來,格式愈益嚴格,文章越發空虛……應試者必須……代圣賢立言,依格式填寫…… 材料二 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材料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抨擊八股文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 (1)材料一中的“科舉考試”最早是在哪個朝代出現的?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舉考試發生了什么變化?在當時參加科舉考試必須從小學習和苦練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說明了什么? 17. 為紀念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某校準備舉辦一次鄭和下西洋紀念展,請你與同學們一起參加進來。 步驟一 搜集材料 (1)你將通過哪些途徑去搜集有關資料?(4分) 步驟二 圖片展覽 (2)上述三人對外交往的目的地或活動范圍分別是哪里?他們的活動有何共性?(8分) 步驟三 活動總結 (3)在展覽的結束語中,需要對鄭和下西洋做個簡要的評價,請你來完成。(3分)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國喬治三世的信函中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材料二 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不許人民擅自出海貿易。統一臺灣后,開放了四個港口對外通商……后又關閉其他港口,只留廣州一地對外通商,并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統治者怎樣的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實行了什么政策? (3)說說清朝實行這一政策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DBCA 6-10ABACD 11-15AADAC 二、非選擇題 16. (1)隋朝;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 (2)實行八股取士;學習“四書”“五經”,苦練八股文。 (3)八股文脫離實際,禁錮思想。應試的人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意思接近即可) 17. (1)閱讀教材以及報紙、雜志等課外資料;上網查閱;到實地進行考察;參觀歷史博物館等。 (2)鑒真:日本;玄奘:印度;鄭和:亞非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共性:都是與外國和平交往。 (3)①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②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③但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及用中國貨物換取海外的奇珍”,不計經濟效益,且耗資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給明朝帶來了不良影響。 18. (1)自恃中國地大物博,藐視西方各國,夜郎自大。 (2)閉關鎖國政策。 (3)正面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負面影響: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