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測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下列文物中,能夠證明這一結論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B.金字塔C.雅典衛城D.高架引水渠2.孔子生活的時代,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A.封邦建國、制禮作樂B.社會變革、百家爭鳴C.帝國分裂、民族交融D.帝國鼎盛、開放包容仔細閱讀右圖,據此回答3-4題。3.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人物原型源于名著《西游記》。佛祖所在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指右圖中的( )A.AB.BC.CD.D4.北緯30°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是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線。在這條緯線附近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中國三星堆等。此現象產生的最合理的原因應該是( )A.地理環境的影響B.文化傳統相同所致C.文明交流的結果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5.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 ②埃及成為地跨亞、非兩洲的軍事大帝國③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④阿育王統一印度半島⑤巴比倫建造空中花園A.②⑤③①④B.④①②⑤③C.②③④①⑤D.③①②⑤④6.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選項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①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②馬拉松起源于古希臘③羅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基礎④“哲學”一詞來自羅馬的拉丁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楔形文字既有語義符號,又有語音符號。《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這兩大文明成果均誕生于下列地區中的( )A.B.C.D.8.《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考證,該詩為贊美齊桓公幫助衛國人打敗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證了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與之相關的史實是( )A.牧野之戰B.春秋爭霸C.楚漢之爭D.官渡之戰9.有學者總結,某國的統治“使希臘文明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與融匯,擴大了各民族人民已知世界的范圍,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這里的“某國”指的是( )A.亞歷山大帝國B.羅馬帝國C.法蘭克王國D.阿拉伯帝國10.“變則興,不變則亡”,商鞅變法的措施中與“富國強兵”的目的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B.獎勵耕戰C.允許土地自由買賣D.建立縣制11.我國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關于下列圖片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圖1說明中國的周朝有禮樂制度B.圖3說明商朝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文字C.圖2中的物件出現于夏朝D.圖4說明我國在夏朝就建起了龐大的都城12.“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傳教;他詛咒剝削者,說他們的靈魂要升入天堂‘比駱駝穿針眼還難’。”這里的“他”是指( )A.釋迦牟尼B.耶穌C.穆罕默德D.三藏法師13.以下是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示意圖,圖示中“大變革”處的內容應是( )A.國家產生B.文明起源C.政權分立D.社會轉型14.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中講述諸子百家時,將某一學派的思想主張概括為“構建理想社會:平等、互利、兼愛”。這一學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5.某班級以話劇的形式再現古印度歷史,下列臺詞不正確的是()A.“我擁有萬貫家財,我可以用巨額財富買個官職。”B.“我是一個得道高僧,位于本國第一等級婆羅門。”C.“剎帝利對婆羅門畢恭畢敬。”D.“我國是佛教的起源地,釋迦牟尼曾是我國的王子。”16.某旅行社為配合中學生研學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廣告,其中符合歷史事實的一句廣告詞是( )A.沿尼羅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領略胡夫金字塔的壯美B.在兩河流域駐足,了解種姓制度,欣賞古巴比倫城遺址C.在恒河南岸觀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風采D.參觀羅馬歷史博物館,看漢謨拉比石柱,感嘆海洋文明的魅力17.假如①墨子、②老子、③孫子、④韓非子四人在一起開會,在治國策略上最易發生爭吵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子貢曰:“仲尼,日月也,無得(同“德”)而逾焉。”亞里士多德說:“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兩位受弟子景仰的東西方思想家分別是( )A.孟子、蘇格拉底B.孟子、柏拉圖C.孔子、蘇格拉底D.孔子、柏拉圖19.人類早期文明大多興起于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歸屬錯誤的是( )A.尼羅河流域——金字塔B.兩河流域——伊斯蘭教C.印度河流域——種姓制度D.黃河流域——甲骨文20.許多成語出自歷史典故。下列成語與人物不涉及春秋時代的是( )A.臥薪嘗膽——勾踐B.立木取信——商鞅C.一鳴驚人——楚莊王D.老馬識途——齊桓公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12分)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399年,經過抽簽的方式,雅典從自愿報名的候選者中隨機選出501人,組成陪審團,負責審判蘇格拉底。在規定的時間內,蘇格拉底為自己做了辯護。陪審團經過兩輪投票,以褻瀆神明和腐蝕青年思想的罪名,多數票判其服毒。——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注:蘇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學家)材料二:公元前430年,30歲的安德魯是雅典郊區的一個農民,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雅典參加公民大會。在路上,他看到了交通禁行標志(圖1)。(1)材料一的故事反映了古代雅典政治體制具有怎樣的特點?材料二中的安德魯為什么愿意參加公民大會?(4分)(2)雅典的政治制度在歷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說出為雅典政治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并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評價雅典的政治制度。(4分)材料三:德國法學家耶林說過,羅馬帝國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3)請結合史實分別說明羅馬帝國以武力和宗教征服世界的史實。(4分)22.(11分)【工具與改革】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避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戰國策·秦策一》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漢書·食貨志》(1)材料一的事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從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2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聯系材料三說說其相關內容及該事件的影響。(7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兩者之間有何聯系?(2分)23.(13分)“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并經過了人類文明的發祥地。請你仔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公元前3000多年開始,出現了多個古代文明中心。請你完成填空。(將古代文明名稱填入圖中相應字母下的橫線上)(4分)(2)公元前5世紀前后,古希臘和古代中國各自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分別成為現代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請仿照示例,舉出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的相關史實各一例,來為上述歷史現象做注解。(5分)示例:那一時期,涌現出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他們的哲學思想影響了西方哲學的發展。古希臘:古中國:(3)早期文明間的交流不斷。請仿照示例,舉一例史實來證明圖中文明區域間曾有過的交流。(4分)示例: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凱撒,身著華麗的絲制長袍去看戲。后來,穿著用中國絲綢縫制的衣服成為羅馬貴族的時尚。這說明A和E之間存在著貿易上的交流。24.(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1圖2(1)讀圖,完成以下題目。(5分)①春秋形勢圖是______,戰國形勢圖是______。(2分)②讀地圖,寫出齊國的國都______,薊是______的國都,在今______。(3分)(2)閱讀材料,完成表格。(4分)材料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材料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材料三: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材料四: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材料序號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觀點所屬學派(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性特征。(3分)25.(12分)(2019·江西贛州中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閱讀卡民生問題是每年兩會的焦點,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面廣量大,具有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等特點。要有堅持不懈的韌性,一件接著一件辦……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1)閱讀卡最能體現出百家爭鳴中哪一學派的思想?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2)上圖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張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青睞?請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說一說為什么該學派會受到青睞。(4分)(3)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事故調查顯示,大約50%—60%的交通事故與酒后駕駛有關。運用所學知識,你來分析:如果是孔子和韓非子,他們會分別主張采取何種舉措來治理酒后駕駛現象?(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B 3.C 4.A 5.D 6.A 7.C 8.B 9.A10.B 11.C 12.B 13.D 14.D 15.A 16.A 17.D 18.D 19.B 20.B二、非選擇題21.(1)城邦民主。(2分) 因為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2分)(2)克里斯提尼確立了雅典民主制度,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制度達到全盛。(2分) 雅典的民主制度保證了雅典公民權利,但這只是少數人真正享有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2分)(3)宗教指公元1世紀,羅馬征服巴勒斯坦地區。當地猶太人遭受殘酷迫害,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穌,渴望他來拯救自己脫離苦難。由此創立基督教。(2分)2世紀,羅馬帝國版圖基本確定下來,羅馬成為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2分)22.(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大大促進了生產發展。(2)材料二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商鞅變法。(1分) “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分)“傾鄰國而雄諸侯”說明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2分)(3)材料一反映的歷史現象事件為材料二的商鞅變法提供了物質基礎。23.(1)(2)古希臘:示例一:那一時期,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他的力學思想影響了近代力學的發展。示例二:那一時期,誕生了“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和“喜劇之父”阿里斯多芬等戲劇作家,使古希臘成為歐洲戲劇的故鄉,對歐洲戲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古中國:示例一:春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推廣,生產效率提高,大大促進了生產發展,也促使新興地主階層出現,社會結構由此發生深刻改變。 示例二:春秋戰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蓬勃發展。后來儒家思想成為統治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正統思想。(3)兩河流域腓尼基人發明和傳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形成了22個字母。后來古代希臘人在這些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羅馬人又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拉丁字母。這說明C和E之間存在著文化上的交流。(如答“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國王阿育王大力弘揚佛教,促進佛教的發展,派僧侶到鄰國傳教;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原地區。東漢明帝時,派使者到西方求佛法。這說明A和B之間存在著文化上的交流”也可)24.(1)①圖1 圖2 ②臨淄 燕國 北京(2)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3)兼并戰爭(社會動蕩);制度變革;思想學術繁榮。(每點1分)25.(1)儒家。(1分)“要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優化醫療服務,減輕群眾負擔,放大投入效應”體現了孔子提出統治者應該體貼民情、愛惜民力或者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3分)(2)韓非子。(1分) 原因:當時社會是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需要嚴刑峻法和中央集權的思想來維護統治。(3分)(3)孔子強調以德治國,克己復禮,要求人們自律,會主張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自覺遵守交通規則。(2分)韓非子強調以法治國,會主張制定完善的法律,強迫人們遵守,并嚴格執行法律,依法嚴懲酒后駕駛行為。(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