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馬克思說:“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化大工業?!蓖ㄟ^改進蒸汽機為新的工具提供動力的人是( ) A.萊特兄弟 B.本茨 C.斯蒂芬森 D.瓦特 2. 隨著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起來的時間是( ) A.17世紀 B.18世紀 C.19世紀 D.20世紀 3. “他是一個階級的引領者,……也是另一個新型社會的預言者。他的學說,拋棄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縝密和嚴謹展示了無產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應該是( ) A.資產階級民主的倡導者 B.共產主義運動的精神領袖 C.法國巴黎公社的建立者 D.英國憲章運動的領導者 4. 《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震動了世界。恩格斯稱它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這表明《共產黨宣言》( ) A.推動了歐洲工人運動興起 B.是一部影響十分廣泛的著作 C.是恩格斯獨立完成的著作 D.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華 5. 下是《大國崛起》叢書中某冊的部分目錄。這冊書介紹的是( ) 一. 殖民時代2 二. 獨立風云10 三. 憲法立國28 四. 兄弟鬩墻44 A.法國 B.美國 C.俄國 D.日本 6. 在美國的“總統山”,李文見到了美國歷史上被譽為“開國元勛”(右一)和“黑奴解放者”(左一)的兩位總統的雕像,他們分別是( ) A.華盛頓. 杰斐遜 B.華盛頓. 林肯 C.華盛頓. 克倫威爾 D.羅伯斯庇爾. 林肯 7. 綜觀世界近代歷史,凡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國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而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歷史事件是( ) A.獨立戰爭 B.明治維新 C.廢除農奴制改革 D.孝文帝改革 8. 下面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的統計表,導致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企業數 工人數量 產值(千盧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287 42 000 51 937 A.亞歷山大二世即位 B.廢除了農奴制 C.徹底掃除了封建殘余 D.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 9. “在歐洲以外直接依靠掠奪. 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這是對哪種罪惡的揭露( ) A. 封建制度 B. 奴隸制度 C. 資本主義 D. 殖民擴張 10. 華盛頓. 玻利瓦爾. 章西女王的共同點是( ) A.反抗殖民統治 B.摧毀了殖民統治 C.為民族獨立而犧牲 D.贏得了國家的解放 11. 如果將“印度民族大起義”“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歸結為一個學習主題,應該是( ) A.改革與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 C.社會主義革命 D.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12. 科技創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變化。以下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新科技成果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3. 電燈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晝,電車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電梯使摩天大樓越建越高。電話使相隔千里的人如同近在咫尺,電冰箱. 洗衣機. 電熨斗等的使用大大減輕了人們繁重的家務勞動負擔,電影和電視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 A.推動了城市規模的擴大 B.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C.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 D.使人類進入工業時代 14. 歐洲人口在1750年時有1.4億,到1800年時達到1.88億,至1850年更是達到2.66億。迅速增長的人口無法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為此歐洲國家開始( ) A.普及大眾教育 B.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C.建立福利國家 D.加強國家間的聯合 15. “一方面,資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會財富,他們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廣大工人獲得的收入卻難以糊口,他們對不公平的社會現狀越來越不滿?!鄙鲜霾牧戏从沉说诙喂I革命帶來的影響是( ) A.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B.社會矛盾激化,帶來社會問題 C.城市化進程加快 D.促進人口增長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860年,林肯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11月,選舉結果揭曉,他以200萬票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但在奴隸主控制的南部10個州,他沒有得到1張選票。林肯當選總統的消息傳出,美國南北矛盾迅速擴大,堅持蓄奴主義的南方把林肯的當選看作一場災難,南卡羅萊納州在林肯宣誓就職之前退出聯邦。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戰爭一觸即發。 (1)材料一中兩幅圖片反映出南北雙方矛盾表現在哪些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南北方矛盾的焦點是什么? (2)材料二中為什么“林肯當選總統的消息傳出,美國南北矛盾迅速擴大”? 材料三 1861年7月,北方軍隊進攻南方的里士滿,大敗而歸。 (3)面對材料三所反映的局面,結合所學回答林肯政府采取了怎樣的措施來扭轉局面,有何作用。 材料四 美國南北戰爭粉碎了奴隸主的反動勢力,從而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如果美國分裂成了兩個或者更多的國家,或者北方沒有贏得勝利,美國就不可能成為20世紀世界第一強國。 ——《大國崛起》 (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南北戰爭的意義。 材料五 在美國歷史和人類歷史上,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 ——馬克思 他的地位相當于音樂中的貝多芬,詩歌中的但丁,繪畫中的拉斐爾和人生哲學中的耶穌。 ——列夫·托爾斯泰 (5)通過課本內容以及你所了解的林肯的事跡,你認為林肯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17. 美國作為一個年輕而擁有多項“世界歷史之最”的國家,它的歷史是短暫的。在這段短暫的歷史中,近代史時期的發展為這個年輕的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它的發展歷程吧。 【自由女神覺醒】 材料一 托馬斯·潘恩說過:“訴諸武力的辦法是英王選擇的,北美大陸已接受了這個挑戰?!?(1)據材料一指出為授受“這個挑戰”,北美大陸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該挑戰為美國帶來什么影響? 【統一面臨威脅】 材料二 在面臨國家分裂時林肯說:“我們不是敵人,是朋友。我們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我們情緒激動而繃緊,但絕不可折斷?!?(2)據材料二指出使雙方“紐帶繃緊”指什么?“絕不可折斷”的目的是什么?美國成國世界強國,其中有很多經驗可供我們借鑒和學習,從該事件中你認識到什么? 【經濟發展的功臣】 材料三 奧巴馬作為黑人的后裔當選為美國總統,開創了美國歷史的先河。追溯歷史,在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上,一艘艘滿載黑人的船只不時駛過,他們被迫離開家園被運到美洲大陸。他們在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在為改變自身悲慘命運進行不懈的斗爭。 (3)據材料三指出眾多黑人被迫遠離家園被運到美洲與哪一史實有關?在美國他們悲慘命運的改變與歷史上哪一份重要文獻有關? (4)華盛頓和林肯是對美國歷史起重大推動作用的總統,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評價他們其中一個。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分別寫出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所示發明的發明人是誰。 材料二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占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 材料三 (美國)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準登記的發明專利就達到了64萬多種……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普及,對作家和發明家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專利權的保障……美國人第一次把專利權寫進了憲法,用國家的根本大法來保護發明創造。 ——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 (2) 根據材料二,比較1870年與1913年英美兩國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說明美國經濟地位發生了什么變化。并結合材料三,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科技方面,英國工業界滿足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益嚴重……在新技術成果應用方面英國日趨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經費少,實驗設備不足,管理混亂,科技人員地位低和待遇差成為普遍現象。 ——《世界通史》 (3)根據材料四,從科技層面概括導致英國經濟地位衰落的原因。 (4)從美英兩國經濟地位興衰的對比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DCBBB 6-10BCBDA 11-15DBBAB 二. 非選擇題 16.(1)矛盾表現在勞動力. 原料. 市場方面;矛盾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因為林肯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發展。 (3)措施: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作用:兩個法令調動了農民尤其是黑人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面。 (4)政治上:廢除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 經濟上: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后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5)有責任心,誠實,具有襟懷坦蕩. 仁愛正義. 寬容大度的優秀品質。(言之有理即可) 17. (1)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美國南北戰爭;維護聯邦統一,避免國家分裂;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條件我們應當努力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 (3)罪惡的奴隸貿易或三角貿易;《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4)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領導美國人民推翻英國殖民統治,贏得民族獨立;親自主持美國1787年憲法,建立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后堅決不參加第三次總統競選,成為維護民主的好榜樣。林肯:領導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隸,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掃清障礙。 18. (1)斯蒂芬森;愛迪生。 (2美國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世界工業強國。美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3)英國工業界滿足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益嚴重;不注重新技術成果的應用;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要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