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杜魯門說“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它現在宣布,不論什么地方,不論直接或間接侵略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這表明杜魯門主義的實質是( )??? A.?支持自由國家抵抗外來征服 B.?幫助受援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以抵制社會主義 C.?干涉世界各國內政 D.?維護世界和平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總統杜魯門指出:“世界已分為‘極權政體’和‘自由國家’兩個敵對堡壘?!倍鹏旈T在這里把世界分成“兩個敵對堡壘”的標準是( ) A.是否推行霸權政策 B.經濟發展水平 C.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 D.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 3. 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軍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成立華沙條約組織 B.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提出杜魯門主義 D.實施馬歇爾計劃 4.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占領(如下圖),一步步走向分裂。導致德國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雅爾塔會議 B.柏林危機 C.美蘇冷戰 D.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5. 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出現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為特征的經濟,被稱為( ) A.信息經濟 B.工業經濟 C.新經濟 D.知識經濟 6. 有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加速了西歐經濟的發展,但西歐經濟的騰飛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生產力因素主要是( ) A.原有的工業基礎設施完善 B.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 C.走上聯合自強的發展道路 D.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 7. 1948—1952年,西歐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5%,工業生產上升35%,農業生產提高10%。此時,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主要得益于( ) A.西歐實現政治經濟一體化 B.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C.戰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穩定 D.馬歇爾計劃的扶持 8. 日本經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迅速恢復和發展,到1968年,日本的經濟地位是( ) A.全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B.經濟規模僅次于美國和中國 C.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經濟大國 D.經濟規模僅次于西歐 9. 根據圖示信息,下列各項最符合20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特征的是( ) 20世紀50—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 國家經濟年平均增長率柱狀圖 A.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B.20世紀70年代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C.經濟持續緩慢增長 D.20世紀90年代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10. 口號是歷史的濃縮,通過它們可以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下列口號出現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的是( ) A.“開墾、開墾、再開墾” B.“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C.“廢除余糧征集制,擁護固定糧食稅” D.“誰不加入集體農莊,誰就是蘇維埃政權的敵人” 11. 20世紀80年代,東歐各國普遍外債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對這種困難局面,有的國家進行了改革但效果不佳,有的國家根本不想進行改革……與此同時,蘇聯放松了對東歐國家的控制。材料主要論述了東歐劇變的( ) A.原因 B.目的 C.過程 D.影響 12. 1991年,強大一時的超級大國蘇聯結束了它輝煌而又悲壯的歷程。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蘇聯模式的弊端 C.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D.馬歇爾計劃的運用 13. 新航路開辟后,非洲淪為了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陸”,非洲人民通過幾百年堅持不懈的斗爭,終于在20世紀90年代初使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壽終正寢。其“壽終正寢”的標志是( ) A.埃及獨立 B.阿爾及利亞獨立 C.“非洲獨立年”出現 D.納米比亞獨立 14. 2016年3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抵達哈瓦那,成為88年來首位訪問古巴的美國在任總統。自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后,美國政府一直對古巴采取敵視態度,其原因之一是因為古巴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領導古巴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人物是( ) A.赫魯曉夫 B.卡斯特羅 C.玻利瓦爾 D.圣馬丁 15. 二次大戰以后,亞洲. 非洲. 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擺脫了殖民枷鎖,取得獨立。對下列國家按獨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埃及 ③印度 ④古巴 ⑤納米比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④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世界現代史上,國際關系不斷變化,調整、影響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演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5年斯大林指出:誰解放領土,誰就把自己的社會制度推行到他們的軍隊所到之處。二戰結束之初,杜魯門強調:我們必須強硬對付俄國人,他們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闖進瓷店。……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制度,……未來的經濟格局將取決于我們! 材料二 西方有位學者寫了本書,作者在前言中說:本書評述的時間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數月,結束于蘇聯的解體,美蘇對抗是這個時代政治圖景的主線。 材料三 幾十年前還統治全球的歐洲大陸的前途這時似乎是暗淡的、危險的。但20世紀50年代后,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 (1)據材料一,美國為“強硬對付俄國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這一政策出臺的原因。 (2)據材料二,作者為什么要選擇“蘇聯的解體”作為此書的結束?“美蘇對抗”主要有哪些表現? (3)據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的工業產量占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半以上,黃金儲備量更是達到3/4。1945—1969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一番還多。 材料二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受到沉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80年代進行經濟調整,但債務負擔加重,經濟發展受到制約。 材料三 高科技特別是信息產業的發展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微軟、英特爾等世界著名的信息產業公司都在美國。美國信息產業的產品幾乎遍布世界每個角落。 請回答: (1)上述三則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經濟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2)請你說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實現經濟繁榮而實施的兩項政策。 (3)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美國經濟被稱為什么?其特征是什么? 材料四 (4)材料四這幅圖片與今天的哪一組織有關?它由何組織發展而來? (5)列舉該組織的兩個創始國。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該組織的作用是什么? (6)該組織發展的最高目標是什么?圖中貨幣發行的目的是什么?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3天前,以色列坦克多次開進加沙地帶,又有7名巴勒斯坦人喪生;5天前,以軍直升機再襲加沙,造成14人死亡;11天前,以色列南部城市貝爾謝巴發生兩起自殺式公共汽車爆炸案,奪去16人的生命。其間,死亡人數少于5人的沖突還沒有計算在內?!罱鼛啄陙?,巴以沖突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在沖突中喪生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就分別達到1000多名和2700多名。 ——新華網耶路撒冷(2004)9月12日 請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中東地區始終動蕩不定,請你簡明地介紹一下中東地區動蕩的原因。 (2)中東地區雖出現過和平的曙光,但和平進程依然曲折反復,步履維艱,你覺得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是什么?” (3)巴以沖突中,雙方的極端勢力用以牙還牙,以暴對暴的方法對抗,并向下一代灌輸民族復仇主義思想,你認為這樣做會產生什么后果?你覺得應如何有效推進中東和平進程,盡快實現中東和平?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DBCC 6-10BDCAA 11-15ABDBD 二、非選擇題 16. (1)政策:冷戰政策。 原因:外交戰略上的矛盾加??;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原因: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下的冷戰落下帷幕。 表現: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提出;北約與華約的建立;古巴導彈危機。 (3)原因:西歐崛起;中國實力增強。 16. (1)繁榮——放緩——進一步發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等。 (3)“新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 (4)歐盟。歐洲共同體。 (5)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任意兩個即可)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國際地位的提高。 (6)實現政治經濟一體化。實現經濟的高度一體化。 18. (1)①中東地區地理位置. 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十分豐富 ②領土的爭奪 ③水資源的爭奪 ④耶路撒冷的主權和歸屬問題等 (2)長期以來,巴以雙方和國際社會為中東問題的解決,進行了長期努力。但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復雜原因,如以色列政局變幻無常,政治派別眾多;巴勒斯坦內部存在不同意見和主張,以色列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在對以政策上并不完全一致,再加上大國的干涉等。中東的和平進程曲折反復,步履維艱。 (3)后果只能是給雙方人民帶去更大災難,只能是兩敗俱傷。應是雙方都做出讓步,坐下來談。以一種寬容之心,去解決現實問題。為了共同的利益,要和談,不要戰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