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明太祖朱元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采取的措施是( ) ①獎勵墾荒 ②發展商品經濟 ③實行屯田 ④興修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李自成起義發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土地兼并嚴重 B.陜西北部連年大旱,農民無法生活 C.賦稅徭役尤其沉重 D.刑法尤其殘酷 3. 皇太極即汗位時后金的都城在( ) A.赫圖阿拉 B.沈陽 C.會寧 D.京師順天府 4. 戚繼光被稱為民族英雄,是因為( ) A.戚繼光組成了戚家軍 B.戚家軍紀律嚴明,受到人民的歡迎 C.戚繼光堅持抗倭,反對外來侵略 D.戚繼光駐軍大西洋沿岸地區 5.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農歷四月,鄭成功親自率領25000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從金門出發,向臺灣進軍。荷蘭殖民總督在被圍8個月后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懷抱。鄭成功收復臺灣最重要的意義在于( ) A.捍衛了國家主權 B.實現了國家統一 C.促進了臺灣的開發與發展 D.使臺灣成為祖國海防的保障 6. 清朝時期,西藏用靈童“轉世”的辦法確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人。為了避免紛爭,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這表明金瓶掣簽制度( ) A.主要是為了明確駐藏大臣和達賴. 班禪的平等地位 B.規定駐藏大臣和達賴. 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達賴. 班禪轉世的監督和任授權力 D.劃分了達賴. 班禪的管理權限和管理區域 7. 根據下表分析鄭和下西洋的特點包括( ) 鄭和 哥倫布 首航時間 1405年 1492年 船數 200多艘 3艘 航船大小 長151.8米寬61.6米 長24.5米 寬6米 隨航人數 27 800人 88人 ①時間早 ②規模大 ③隨行人員多 ④友好交往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 明朝時期經濟發展,引進原產南美洲的新品種有(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 山西人擅長經商。有人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跡。晉商的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甚至遠到外蒙. 俄國和日本。對此敘述理解正確的是( ) A.晉商形成于明清時期 B.晉商資本雄厚,經營的物品齊全 C.晉商經商范圍廣泛,遠至海外 D.“晉商精神”是開拓創業. 講究誠信 10. 明清時期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文化專制 ②受到西方侵略 ③閉關鎖國 ④鴉片貿易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 ) A.《紅樓夢》 B.《西游記》 C.《水滸傳》 D.《三國演義》 12. 以歷史的眼光審視,《紅樓夢》之所以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為( ) A.描寫了700多位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物 B.描繪了貴族府邸大觀園內的世俗生活 C.展現了寶黛之間可歌可泣的愛情悲劇 D.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趨勢 13. 明朝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吏. 戶. 禮. 兵. 刑. 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辦事效率 B.擴大統治基礎 C.加強專制統治 D.增強六部權力 14. 這一機構的辦事特點是“勤. 速. 密”,且“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決策權由皇帝控制。該機構是( ) A.錦衣衛 B.軍機處 C.中書省 D.六部 15.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規定外國商船“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至廣,不準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規定( ) A.斷絕了中外經濟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業的發展 C.禁止國人赴海外經商 D.限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同時,帶去許多工藝品,谷物,菜子,藥材. 茶葉以及歷法. 生產技術與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與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材料二 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職掌全國的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教事務,其地位與樞密院. 御史臺并列。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西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順治皇帝接見,被正式賜予金冊. 金印和封號。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材料一中的史實發生在哪個朝代? (2)材料二的內容是哪個朝代對西藏進行管理的措施?當時中央政府設在西藏地區歸宣政院統轄的機構是什么? (3)材料二的內容涉及的朝代是在蒙古政權的基礎上建立的,那么誰建立的蒙古政權?他和后金的建立者誰有相似之處? (4)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說清朝為加強管理西藏,在西藏設置的行政長官叫什么?1751年,清朝在西藏設立的地方政府是什么? (5)清朝初期,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的封號是什么?哪個皇帝冊封了“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 (1)材料一結合唐朝歷史,列舉一位“舍身求法”的人及其貢獻。 材料二從唐朝以來,不少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 阿拉伯人定居中國,他們同漢. 蒙. 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 (2)材料二陳述的現象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材料三 下圖 (3)回答與材料三上圖郵票中人物有關的重大事件及其意義。 材料四 1553年,他們利用廣州重開海禁的機會,賄賂買通廣東海道副使汪柏,取得合法通商資格。又詭稱商船遭遇風暴襲擊,以晾曬貨物為借口,霸占不去。1573年,他們攫取了在澳門的租借居住權。 (4)結合材料四回答,歷史上第一個對我國進行侵略活動的西方殖民國家是哪國。 18. 遍覽中國古代史,有很多對外交往的史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古代曾積極同世界各國交流。唐朝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歷盡艱難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矢志不渝地把盛唐文化傳播四方。 (1)材料一中體現的文明交流方式是請進來和走出去,請分別列舉相關史實說明。 材料二 遠洋航行的中外航海家 航海家 項目 鄭和 哥倫布 達·伽馬 麥哲倫 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52年 1519—1522年 航海次數 7次 4次 3次 1次 航海的船只 41—310艘 3—17艘 4—14艘 5艘 每次航行人數 2.7—2.8萬人 90—1500人 未知 270人 (2)根據材料二,與西方航海家相比,鄭和下西洋有何特點?居于何種地位? 材料三 固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這種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導致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摘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3)根據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結合材料三說說該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以史為鑒,談談你對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認識。(4分)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CBBCA 6-10CDDCB 11-15DDCBD 二. 非選擇題 16. (1)唐朝。 (2)元朝;宣政院。 (3)鐵木真;努爾哈赤。 (4)駐藏大臣;噶廈政府。 (5)“達賴喇嘛”;康熙帝。 17. (1)玄奘寫成《大唐西域記》和翻譯大量佛經。 (2)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3)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4)葡萄牙。 18. (1)玄奘西行,鑒真東渡。 (2)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3)閉關鎖國政策。 導致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基本斷絕,擴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4)對外開放能促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促進國家的發展,閉關鎖國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