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福州臨近中國優質紅茶的產地武夷山,近代是作為列強的原料榨取地而開港的。福州被辟為通商口岸的條約是( ) 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 明中葉以后中國社會已經有了近代化因素萌發的趨向,但是具有誘發作用的鴉片戰爭往往被確定為中國進入近代的起點,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鴉片戰爭的規模大時間長 B.中西方之間開始文化交流 C.中國出現近代化生產方式 D.中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3. 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各國代表再次聚首,齊心開創“一帶一路”的美好未來。中國近代史時期,西方列強不請自來,侵占北京,火燒圓明園的戰爭是(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4. 1871年,鄭觀應說:“今長江二千數百里有奇,洋船往來,實獲厚利,喧賓奪主,殊抱杞憂?!边@種現象最早出現在哪一條約簽訂之后(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5. 一位偉人指出:“鴉片不曾產生催眠作用,而倒產生了驚醒作用,歷史的發展好像首先麻醉了這個國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們從歷史的麻木狀態喚醒似的?!睂χ袊裕@位偉人的“喚醒”主要是指( ) A.林則徐的虎門銷煙 B.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C.19世紀中期的洋務運動 D.鴉片戰爭期間的軍民抗英 6. 1894年,為實現征服朝鮮. 侵略中國. 稱霸世界的夢想,而出兵朝鮮,接著又發動侵華戰爭的國家是( ) A.日本 B.美國 C.俄國 D.英國 7. 1895年,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后,中日雙方簽訂了一個條約,該條約中最能體現列強侵華新特點的條款是( ) A.中國割遼東半島. 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澎湖列島給日本 B.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C.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D.開放沙市. 重慶. 蘇州. 杭州為通商口岸 8. 當歷史開始進入二十世紀的時候,在中國的心臟地帶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西方侵略的群眾運動。材料中的“群眾運動”指的是( ) A.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運動 C.公車上書 D.義和團運動 9. 如圖是20世紀注明漫畫家何劍士的漫畫《小磨香油》,漫畫反映了( ) A.清朝頑固派拒絕接受西方新技術 B.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C.中華民國政府遭到反動勢力攻擊 D.北洋軍閥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10. 如圖是某歷史論著的目錄,本節的題目應為( ) 第二節 一. 借法自強與早期工業化的啟動118 二. 練海軍與海防現代化123 三. “求富”活動與民用企業的興辦125 四. 辦學堂. 遣留學: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先聲131 A.禁煙斗爭 B.洋務新政 C.維新運動 D.辛丑議和 11. 美國漢學家芮瑪麗評價中國近代某一運動時說:“不但一個王朝,而且一個文明看來已經崩潰了,但由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們終于死里求生,再延續了六十年?!薄敖艹鋈宋铩卑? ) A.魏源 B.曾國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12. 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B.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提出了“自強”的口號 C.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提出了“救亡”的口號 D.洋務運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13. 近代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其中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的是( ) A.維新派 B.洋務派 C.頑固派 D.革命派 14. 某歷史劇中有一段如下的君臣對話,據此判斷該歷史劇的名稱最有可能是( ) 臣:萬歲,政治上,我們應該準許官民上書言事,改革政府機構,裁轍冗員,這樣我們可以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 君:平民百姓怎么有資格給朕上書呀? 臣:萬歲,那當然是一些官員子弟。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虎門銷煙????? D. 辛亥革命 15.清朝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處口岸通商貿易;對中國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歸則不準回國。該規定說明清朝( ) A.加強民族交往 B.實行閉關鎖國 C.加強思想控制 D.鼓勵對外貿易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圖一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 圖二甲午中日戰爭示意圖 圖三《辛丑條約》簽訂的情景 材料二 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成”. “取消=十一條”. “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②秋收起義后,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損失嚴重。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由此改變原來的計劃。 ③重慶談判后,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全面內戰。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經濟建設,建國初期經濟建設成效顯著,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建成社會主義制度。1956年——1976年經歷了二十年曲折探索,走了不少的彎路,經濟發展緩慢。1978年以后,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大大提高。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一所指的戰爭戰后簽訂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什么?圖二所指的戰爭中發生了哪一次最主要的戰役?圖三所指的不平等條約對中國有何影響? (2)材料二①所要求內容中最能體現該運動性質的是哪一點?材料二中②“改變原來計劃”具體指采取什么新的策略?材料二中③全面內戰爆發后,蔣介石首先對哪里發動瘋狂進攻?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建國初期我國通過什么措施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公有制?1958年我國經濟建設“走彎路”出現重大失誤是指發生什么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對外開放后,短短幾年成為我國經濟特區代表. 對外開放窗口的是哪一座城市? (4)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適應時代需要?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鴻章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于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窳(yu)濫(破舊),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lie)(同等),則‘平中國有余,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后可這自主”。 材料二 奕訴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折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平安”。 材料三 洋務大員丁日昌說,他的船炮“可以靖(平安)內匪,不能御(抵擋)外侮?!? 材料四: 江南制造總局炮廠的機器房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李鴻章認為清軍作戰不能勝的原因在哪里? (2)上述材料反映了洋務運動的發展情況,根據所學知識并通過上述材料你獲得了哪些重要歷史信息? (3)結合材料一. 二分析奕訴等人舉辦洋務. 學造外國船炮的目的是什么。他們這種目的達到了嗎?“平中國,敵外國”反映了當時清政府面臨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對創辦漢陽鐵廠的意義或影響作簡要評價。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國近代化是當今學術研究的熱門話題。史學界普遍認為,中國近代化過程其實就是中國資本主義產生. 發展和近代中國先進分子探索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的過程。在1919年以前,中國的近代化經歷了:一. 經濟領域:學習軍事器物;二. 政治領域:學習西方政治制度;三. 文化領域:學習西方思想文化三個階段。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以上三個階段分別對應近代史上的三件大事,它們分別是? (2)第一大歷史事件對中國近代化進程最重要的意義是? (3)第二大歷史事件中甘愿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維新志士是? (4)第三大歷史事件前期有四大主要內容,任寫其中一條即可。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DBBB 6-10ABDBB 11-15BCABB 二. 非選擇題 16.(1)中英《南京條約》。黃海大戰。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①“外爭主權,內除國賊”。②向農村進軍或農村包圍城市。③中原解放區。 (3)三大改造。大躍進。 深圳。 (4)品德高尚 學習刻苦 開拓創新 有責任感. 使命感。 17. (1)武器不行,槍炮破舊。 (2)①使用機器生產;②重視科技;③發展了近代化的鋼鐵企業;④發展鋼鐵企業時未能解決好環境污染問題;⑤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發展民用工業。 (3)“師夷長技以自強”,或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目的沒有達到。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 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 (4)①輔助了當時的軍事工業;②使中國的鋼鐵業走向近代化;③對外國鋼鐵業在中國的擴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④是湖北走向近代化的重大標志性事件之一,為湖北近代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8. (1)第一階段:洋務運動;第二階段: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第三階段:新文化運動。 (2)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3)譚嗣同。 (4)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