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在工業革命過程中,解決動力問題是關鍵。使工廠擺脫了自然條件的束縛,并為汽船、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出現創造條件的技術革新是( ) A.凱伊發明飛梭 B.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C.瓦特改進蒸汽機 D.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 2.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說:“手工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資本家為首的社會。”下列發明與“蒸汽磨”屬于同一個時代的是( ) A.火車 B.汽車 C.飛機 D.計算機 3. “在19世紀的前70年里,僅占世界人口2%的英國,一直掌控著世界工業生產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貿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時其工業生產占世界總量的50%”。英國取得如此國際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B.擁有最廣闊的殖民地 C.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 D.掌握著歐洲和世界霸權 4. 恩格斯稱《共產黨宣言》是共產黨人的第一個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綱領,對于確立科學社會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主導地位,無疑是完全必要的。這里恩格斯強調的是( ) A.工人階級必須組織起來 B.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C.需要成立國際工人協會 D.用科學理論指導工人運動 5. 法國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墻上鐫刻著“獻給公社的死難者,1871年5月21—28日”的碑文,這是為了紀念( ) A.三級會議的召開 B.第一國際成立 C.《資本論》的發表 D.巴黎公社運動 6. 美國內戰爆發后,林肯說:“我在這場斗爭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毀奴隸制。”材料中“拯救聯邦”的含義是( ) A.摧毀英國殖民統治 B.建立聯邦制共和國 C.維護國家統一 D.解放黑人奴隸 7. 美國內戰爆發后,林肯說:“我在這場斗爭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毀奴隸制。”材料中“拯救聯邦”的含義是( ) A.摧毀英國殖民統治 B.建立聯邦制共和國 C.維護國家統一 D.解放黑人奴隸 8. 關于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相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C.都廢除了農奴制度 D.都改變了俄國的社會制度 9. 改革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下列關于19世紀中期俄日改革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改革使俄國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 B.日本通過改革結束了幕府的統治 C.改革前兩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水平都不高 D.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 10.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電報連通了橫濱和東京。1872年,連接這兩座城市的第一條鐵路竣工。1870年,有了第一臺紡紗機。”材料反映了哪一改革的成果( ) A.明治維新 B.1861年改革 C.百日維新 D.伯利克里改革 11. 習近平曾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19世紀60年代,俄國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是( ) A.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B.努力發展近代工業 C.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D.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12. 1826年,他在信中寫道:“解放者的稱號已經高于一切,因此我絕不會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他是( ) A.斯大林 B.華盛頓 C.拿破侖 D.玻利瓦爾 13. 都為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作出重要貢獻的一組人物是( ) A.克倫威爾、華盛頓 B.克倫威爾、玻利瓦爾 C.章西女王、玻利瓦爾 D.克倫威爾、章西女王 14. 兩次工業革命分別開啟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區分它們主要是根據( ) A.能源動力 B.通信技術 C.交通工具 D.機械設備 15. 19世紀30年代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創辦了化學實驗室,建成了歐洲化學研究中心,使得德國化學工業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獨領風騷。這表明( ) A.科學研究與工業發展緊密結合 B.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C.科技發明來源于實踐經驗 D.電力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技術的創新,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國水力資源并不豐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脈和蘇格蘭—威爾士一帶,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區的河流流速緩慢,不足以作為工廠的動力……所以動力問題,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急迫的問題。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對動力機器的改進,最終使工廠可以建立在遠離河流的地方,工廠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這一動力機器的廣泛運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 材料二 19世紀中期,英國工業生產發展情況 項目 生產發展情況 煤產量 占世界總產量的2/3,是美國的7倍,德國的8倍,法國的近10倍 蒸汽機產生的能量 占歐洲的一半以上 生鐵產量 已經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產量總和,是德國的10倍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及“擺在人們面前的急迫的問題”是什么?結合所學,指出成功解決這一問題的發明家及成果。這一成果對生產方式產生怎樣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英國工業生產狀況。 (3)結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技術創新的認識。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時間 事件 1600年 英國女王特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英國與好望角以東各國的貿易 1607—1733年 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 1652—1674年 英國發動數次對荷戰爭,給荷蘭以致命打擊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英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強國 1757—1765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孟加拉國庫中奪走價值526萬英鎊的財富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等 (1)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早期殖民擴張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19世紀末期,隨著世界強國地位的最后確立,出于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美國開始推出其獨立的對華政策,1900年7月,美國又照會列強,重申美國“門戶開放”政策。實質上,該政策完全是美國政府從其自身利益出發,以損害中國人民利益為目的的侵華政策。 ——據王斯德《世界通史》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門戶開放”政策提出的背景。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對殖民擴張的合理性。 18. 工業化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兩大動力技術的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工業生產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產力,給人類文明帶來深刻的影響,所有這一切,都是18世紀的工業革命所望塵莫及的。 材料二 資本主義最典型的特點之一就是工業的蓬勃發展,生產集中于越來越少的企業的過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業,竟占有總數的四分之三的汽車和電力。 材料三 工業革命中心曼徹斯特濃煙滾滾,污水橫流,方圓九英里草木不生。紡織廠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時,平均壽命17歲,工人居住在骯臟的棚戶區和墻上流著水的地下室里,疾病蔓延,貧困和缺乏教育使他們變得自暴自棄,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萬人口的倫敦,有小偷1萬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則明火執仗搶劫。 ——黃正華《世界現代化進程十五講》 (1)根據材料一,寫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兩個發明及其發明者。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政治方面產生了什么影響。 (3)材料三的內容主要反映了什么問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CDD 6-10CCACA 11-15DDCAA 二、非選擇題 16.(1)問題:動力問題。發明家:瓦特。成果:改良蒸汽機。影響: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現代工廠制度確立。 (2)英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在世界占絕對優勢;英國工業發展迅速(答對兩點即可)。 (3)技術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技術創新推動社會進步。(答對一點即可) 17.(1)武裝劫掠、商品傾銷、建立殖民地等。 (2)美國世界強國地位的確立;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霸權的需要;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時,美國正忙于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無暇東顧等。 (3)理由一:殖民擴張具有侵略性,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破壞了這些國家的主權,加劇了這些地區的貧困落后。理由二:殖民擴張加劇了國際局勢的緊張,激化了殖民國家之間、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威脅世界和平。 18.(1)碳絲燈泡:愛迪生;汽車:卡爾·本茨;飛機:萊特兄弟。(回答兩個即可) (2)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社會政治制度發生變化,社會趨于相對穩定。 (3)工業革命導致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差距懸殊,工人相對貧困,引發諸多社會問題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