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下面是清道光帝給參與談判大臣所下達諭旨的部分內容,該諭旨頒發于( ) A.虎門銷煙期間 B.鴉片戰爭期間 C.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D.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2. 1757年之后,廣州成為清朝惟一對洋商開放的口岸。1846年,“各國運往內地的通商貨物,赴廣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導致這一變化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3. 清朝因其版圖形似楓葉而得名“楓葉之國”,下列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蠶食這片“楓葉”的國家中獲得的土地最多的是( )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俄國 4. “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這一事件對中國社會造成的重大影響是( ) A.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D.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5. “這次叛亂的唯一良好后果,就是上帝借助它作為一種動力,打破一個偉大民族的死氣沉沉的氣氛,使他們覺醒,意識到需要有一個新國家。1894年. 1895年. 1898年. 1900年. 1901年和1904年到1905年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次叛亂”是( ) A.太平天國運動 B.戊戌變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 6. 拍攝《甲午風云》電視劇,其中一個場景要再現鄧世昌帶領中國海軍將士同仇敵愾抗擊日本侵略者,應選擇的背景是( ) A. 虎門銷煙 B. 慈溪之戰 C. 黃海海戰 D. 威海衛戰役 7. “《馬關條約》的簽訂,給予中國的打擊是世紀性的。領土的割讓使中國經歷半個世紀的分裂,巨額的賠款使清王朝無力自救……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據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A.中國的領土主權開始遭到破壞 B.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8. 從下圖中能夠直接提取到的歷史信息是( ) A.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路線 B.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辛丑條約》屈辱簽訂 D.八國聯軍從中國沿海侵入內陸 9右面是1895年美國《PUCK》雜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畫。漫畫中一只全副武裝. 手拿軍刀的日本雞破中日戰爭的蛋殼而出,腳下踩著清政府的龍旗。此漫畫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使( ) A.中國地主階級開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C.中國結束兩千多年君主專制統治 D.列強對中國殖民掠奪進一步升級 10. 19世紀60年代,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中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開啟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1. 1873年,輪船招商局正式成立,總局設于上海,分局設于天津. 漢口. 福州. 廣州. 香港以及國外的橫濱. 新加坡等地,承運漕糧兼攬商貨。這反映了,洋務運動促進我國( ) A.軍事工業發展到了海外 B.民用企業近代化 C.交通運輸發展領先世界 D.走上了富強道路 12. 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只重視軍事技術的引進,忽略人才的培養 B.沒有興辦真正的資本主義企業 C.沒有觸動封建制度 D.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13有人將1895年春一群舉人的行動當作近代中國的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運動”。這次行動是( ) A.強學會成立 B.《萬國公報》創辦 C.公車上書 D.百日維新開始 14. “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走向現代的系統方案……倡導博愛. 平等. 自由. 人權。這些思想觀念并沒有因戊戌變法的失敗而消失其影響,相反,更加深入人心……”這里強調的是戊戌變法( ) A.宣傳了歐洲啟蒙思想 B.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是中國現代化的起步 15.我國現在的學校教育分為小學. 中學和大學三個學程。你認為三個學程的教育體制最早開始于哪一年( ) A. 1898年 B. 1905年 C. 1912年 D. 1949年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從1840年——1901年短短幾十年間,西方列強先后發動了四次侵華戰爭。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得工具,中國逐步淪陷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得深淵。 請回答: (1)清政府與西方列強之間進行得第一次較量是哪次戰爭?結果怎樣? (2)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什么?賠款最多的條約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條約是什么? (3)在這部屈辱史中,作為一個愛國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質是什么?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洋務運動中,為抵御外敵,清政府組建了三支水師。其中北洋海軍擁有鐵甲戰艦等各式艦船40多艘,成為一支全新的中國近代化海上武裝力量,堪稱當時亞洲一流艦隊。北洋海軍定遠號. 鎮遠號等鐵甲訪問新加坡時,萬人空巷,海外僑胞爭睹大清海軍的威儀。到達日本時,日本朝野卻一片驚恐,明治皇妃帶頭賣首飾,湊錢買軍艦。 (1)我國近代海軍的建立是什么時間? (2)除北洋海軍外,還有哪兩支海軍? (3)北洋海軍最終的命運怎樣? (4)北洋海軍的命運說明了什么? 18近代以來,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仁人志士們為實現強國之夢不斷汲取先進思想,不斷探索民族復興之路。根據下列圖片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材料一的作者是誰?該書體現了作者的什么主張?后來哪一派別實踐了這一主張? (2)材料二是誰的譯著?請你推斷他是那一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他們領導的政治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三反映的革命指導思想叫什么?以其為指導思想的革命具有怎樣的歷史功績? (4)以材料四為主要陣地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該事件高舉的兩面大旗是什么? 1918年開始該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5)材料一至材料四反映 出近代前期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試概括這一歷程的特點。 (6)上述材料中各階級的探索結果怎樣?給我們以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ADDA 6-10CCDDA 11-15BCCBB 二. 非選擇題 16. (1)中英鴉片戰爭. 清政府戰敗。 (2)中英《南京條約》. 《辛丑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 (3)清政府的本質是經濟落后,政治腐敗無能,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殘酷鎮壓人民。 17. (1)19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2)南洋. 福建海軍。 (3)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 (4)說明封建自救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自強”的日的不可能實現。 18. (1)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 (2)嚴復;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3)三民主義;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運動;民主. 科學;傳播馬克思主義。 (5)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學習過程,由表及里. 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不斷深入。 (6)結果都失敗了;啟示:①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無法領導中國走向自強;③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④只有無產階級來能救中國等。 (意思對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