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第一章第6、7節物質的分離知識點一1、晶體非晶體2、結晶: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態溶質的過程。3、獲得晶體的兩種方法:(1)蒸發溶劑: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物質,如氯化鈉。例如:海水曬鹽方法活動: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銅飽和溶液。利用滴管吸取1滴硫酸銅飽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如圖所示。(2)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很大的物質,如硝酸鉀、硫酸銅等4.晶體形成方法的適用范圍①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較小的固體物質,一般用蒸發溶劑的方法獲得晶體。如食鹽晶體形成等。②而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固體物質,一般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獲得晶體。如硝酸鉀、硫酸銅晶體形成等。事實上,人們從水溶液中提取物質時,通常是將以上兩種方法綜合起來使用的,也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少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溶質結晶析出。晶體的形成過程與物質的溶解過程是兩個相反的過程。5、有些物質的晶體里沒有結晶水,如食鹽、硝酸鉀和硫酸鋇。而很多物質都能生成結晶水合物,如膽礬(五水硫酸銅)、石膏(二水硫酸鈣),它們都是常見的結晶水合物。很多結晶水合物在室溫下不太穩定,在干燥的空氣里會失去部分或全部結晶水,產生風化現象。相反,有些晶體放在空氣里,會逐漸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變潮濕,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為飽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鈣、氯化鎂和氫氧化鈉),這種現象稱為潮解現象。6、其他幾種常用的分離方法:自然沉淀法(1)沉淀法加入凝固劑,如明礬、活性炭等(2)過濾一貼:濾紙要緊貼漏斗內壁。中間不要留有氣泡二低:(1)濾紙邊緣要低于漏斗邊緣(2)液體液面要低于濾紙邊緣三靠:(1)燒杯邊緣要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下端要緊靠三層濾紙(3)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例1:指出右圖所示裝置中的錯誤,并加以改正。①濾紙的邊緣已超過漏斗上沿,應改為濾紙的邊緣要比漏斗口稍低。②傾倒濾液的操作錯誤,傾倒濾液應改為用玻璃棒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流下。③漏斗下端管口位置不對,應改為漏斗的下端管口緊靠在燒杯內壁上。活動:(2)按過濾操作要點進行操作,把泥漿水沿玻璃棒倒進過濾器中,觀察濾液及濾渣。(3)從漏斗中取出濾紙,細心觀察,濾紙上留下了什么?泥漿水發生了什么變化?設計過濾器用下列材料:容量1.5升的塑料瓶1只、帶導管的橡皮塞、活性炭、紗布、細沙、沙礫、碎石、棉花,制作一個沙石過濾器。請你設計過濾器,把圖畫下來,并標出各材料的名稱。3.吸附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雜質,除去異味。市場上出售的凈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過濾水中的雜質。思考:經上述沉淀、過濾、吸附等凈化處理,渾濁的泥漿水變澄清了,但所得的水是不是純凈水?不是純凈水,可以用什么方法處理得到純凈水?(3)、蒸餾法1.把水加熱至沸騰,產生的水蒸氣經冷卻形成液態水的方法稱為蒸餾法。2.蒸餾法原理:根據液體物質的沸點不同。用蒸餾方法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餾水,蒸餾水里不再含有雜質,只含水一種物質。3.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4.蒸餾裝置:活動:將上述處理過的濾液和防爆沸的小石粒一起放進蒸餾燒瓶內,按圖所示裝置進行蒸餾。蒸餾得到的水是怎樣的?燒瓶里留下了什么?思考:(1)為什么要加防爆沸的小石粒?防止液體爆沸,以避免意外。(2)為什么要把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處而不插入溶液中呢?蒸餾需要控制好溫度,在支管口處的蒸汽的溫度,是最準確的。(3)為什么進水管在冷凝管的下方,而出水管在冷凝管的下方?有利于熱量交換,使冷凝效果更好。典型例題例1:下列有關晶體的說法,正確的是()A.具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叫做晶體B.晶體一定是白色的C.晶體里一定含有結晶水D.晶體都是一種透明的膠狀物質【答案】A例2:海水曬鹽的原理是()A.海水分解B.日曬使海水中的氯化鈉大量蒸發C.海水曬鹽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減小,所以氯化鈉晶體析出D.利用陽光和風力使水分蒸發,所以氯化鈉晶體析出【答案】D例3:如圖是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進行提純的是()ABCD【答案】D例4: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藍色,是因為加入了一種能殺菌、消毒的物質。這種物質可能是()A.明礬B.食鹽C.硫酸銅D.熟石灰【答案】C例5:可用結晶法分離的混合物是()A.可溶性固體與不溶性固體相混合B.固體與液體混合物C.兩種物質,一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另一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D.在同種溶劑中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物質相混合【答案】C同步練習1:小明配制了大半杯剛好飽和的硝酸鉀水溶液,溶液的溫度是20℃,一個密度均勻的實心小球恰能懸浮在該溶液中。把它用酒精燈加熱后(溶液體積變化忽略),小球將()A.上浮B.下沉C.懸浮D.無法確定【答案】C2:下列是某同學進行過濾操作時的一些做法,其中錯誤的是()A.讓濾紙邊緣低于漏斗口B.直接向漏斗中傾倒待過濾的液體C.讓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D.讓漏斗中液面始終低于濾紙邊緣【答案】B3:下列物質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植物油B.蔗糖C.食鹽D.食用純堿【答案】A4:在裝有水的四個燒杯中,分別加入少量牛奶、食鹽、菜油和面粉,充分攪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B.食鹽C.菜油D.面粉【答案】B5:物質在水中溶解是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著熱量變化,因此,不同物質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溫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質溶于水,溶液溫度明顯降低的是()A.NH4NO3硝酸銨固體B.NaOH氫氧化鈉固體C.NaCl氯化鈉固體D.濃H2SO4硫酸【答案】A6:科學的學習要注意對概念的理解。下列有關“一定”的敘述正確的是()A.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B.將一定質量某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一定減小C.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大D.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增大【答案】B7:浙江有很長的海岸線,有充足的海水資源。在一些鹽廠,工人們利用海水曬鹽來獲得粗鹽。海水曬鹽使海水中的食鹽結晶出來的方法是()A.加明礬使它沉淀B.蒸發水使之結晶析出C.冷卻熱飽和溶液D.蒸餾【答案】B8:下列有關物質的溶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A.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B.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C.氣體也能溶解在液體中,且溫度越高,氣體溶解能力越強D.物質溶解時,有的放熱,有的吸熱【答案】C9: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卻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說明()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強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C.一切物質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D.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答案】D10:在20℃時往盛有20毫升水的燒杯中,加入兩藥匙蔗糖后攪拌,蔗糖很快溶解完,再加入一匙蔗糖,充分攪拌后仍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關于上述現象,說法正確的是()A.降低水的溫度可以使蔗糖完全溶解B.加入的蔗糖越多,能夠溶解的數量就越多C.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D.在20℃時,在20毫升水中不能溶解兩藥匙的蔗糖【答案】C11:在煮湯時放一些香油和味精,使湯更加鮮美,攪拌后發現,香油總是漂浮在湯的表面,而味精卻看不見了,這說明。【答案】在相同條件下,味精可以溶解在水中,而香油不可以溶解在水中,即不同的物質溶解能力不同。12:叫做該物質的溶解度。溶解度數值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能力越___________。【答案】在一定溫度下,某種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時所溶解的質量強13:洗碗的時候我們發現:油很難在水中溶解,而易溶于洗潔精,這說明物質的溶解性和有關。【答案】溶劑14:飽和溶液是不能繼續溶解的溶液;還能繼續溶解,則是該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濃溶液是飽和溶液。(選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飽和溶液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是稀溶液,稀溶液是飽和溶液。【答案】某種溶質某種溶質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15:把食鹽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讓水分慢慢蒸發,溶液先達到,繼續蒸發就會有析出。對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固體物質,一般采用的方法得到固體。【答案】飽和晶體蒸發溶劑基礎演練1:下列各組物質,可用過濾的方法來分離的是()A.果汁與果渣B.硝酸鉀和氯化鈉C.水和酒精D.鐵粉和銅粉【答案】A2:下列過濾操作步驟中錯誤的是()A.取一張圓形濾紙,對折兩次,打開成圓錐形,放入漏斗B.如果濾紙高于漏斗邊緣,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濾紙的邊緣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潤濕濾紙,使濾紙緊貼漏斗,濾紙層與漏斗壁間不留氣泡D.用玻璃棒輕輕攪動漏斗中的液體,以加快過濾【答案】D3:印度洋海嘯使當地的飲用水受污染。下列醫療人員打算給當地居民提供的一些關于飲用水處理的建議,你認為不合理的是()A.用明礬使懸浮顆粒沉降下來B.用漂白粉進行殺菌消毒C.只要無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飲用D.飲用前加熱煮沸【答案】C4:下列哪種方法不可能用于分離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A.過濾B.蒸發C.蒸餾D.結晶【答案】A5:進行過濾操作時,下列做法中錯誤的是()A.玻璃棒要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緊靠燒杯內壁C.濾紙邊緣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濾紙邊緣【答案】D6:對溶液基本特征敘述正確的是()A.溶液是均一、穩定、無色透明的液體B.凡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就是溶液C.一杯調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別甜,越喝越不甜,說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D.當條件不變時,溶液雖然放置時間較長,溶質也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答案】D7:可以作為溶質的是()A.只有固體B.只有液體C.只有氣體D.氣、液、固體都可以【答案】D8:下列各組物質全部是混合物的是()A.空氣、石油、冰水B.液化石油氣、水煤氣、甲烷C.赤鐵礦石、石灰石、氧化鐵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答案】D9: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A.不能再溶解該物質的溶液B.稀溶液C.含100g水的溶液D.濃溶液【答案】10:下表列出了20℃時NaCl溶解實驗的一組數據。實驗序號水的質量/g所加NaCl的質量/g所得溶液的質量/g①10212②10313③10413.6④10513.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所得溶液是20℃時NaCl的不飽和溶液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時NaCl的不飽和溶液C.③④升高溫度后仍一定是NaCl的飽和溶液D.④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的濃度最大【答案】A11:將60℃飽和的硝酸鉀溶液降溫至20℃,沒有發生變化的是()A.溶液的質量B.溶液里溶質的質量C.溶液里溶劑的質量D.溶液里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案】C12:t℃時,向一支盛有5.0g氯化鈉的試管中加入10.0g水,充分振蕩后靜置,試管中仍有未溶解的白色晶體。對于試管中的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t℃所得溶液的質量等于15.0gB.溶液是t℃時的不飽和溶液C.將上述試管加熱后氯化鈉溶液的質量不變D.所得溶液是氯化鈉在t℃時的飽和溶液【答案】D13:若要將一杯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一定能實現的是()A.增加溶劑B.降低溫度C.增加溶質D.倒出部分溶液【答案】C14:室溫時某物質的溶解度為10.5g,該物質屬于()A.難溶物質B.微溶物質C.可溶物質D.易溶物質【答案】D15:下圖是利用海水提取食鹽的過程:(1)①是(填“蒸發”或“冷卻”)池。(2)(多選)根據海水曬鹽的原理,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序號)。A.海水進入貯水池,氯化鈉溶液的成分基本不變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變大C.結晶池中氯化鈉溶液中的溶劑減少D.析出晶體后的母液是食鹽的不飽和溶液E.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答案】(1)蒸發(2)ACE16:如圖所示,廣口瓶中盛有少量飽和澄清石灰水,小試管和U形管中均有適量水,現向小試管中注入適量濃硫酸。[查閱資料]氫氧化鈣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請回答:(1)可觀察到飽和澄清石灰水;(2)U形管中a、b液面變化情況是____(選填序號)。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答案】(1)變渾濁(2)B鞏固提升1.如圖所表示的實驗操作,哪一項可以使食鹽水中的食鹽結晶出來( )A.B.C.D.2.下列各組物質的分離操作可按溶解、過濾、蒸發溶劑序進行的是( )A.硝酸鉀、氯化鈉B.銅粉、鐵粉C.水和酒精的混合物D.泥沙和氯化鈉3.實驗室進行NaCl溶液蒸發時,一般有以下操作過程,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①放置酒精燈②固定鐵圈的位置③放上蒸發皿④加熱攪拌⑤停止加熱、余熱蒸干。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4.恒溫時,m克某物質溶液蒸發掉0.6m克水,能析出0.1m克不含結晶水的該物質的晶體,再蒸發0.1m克的水,又能析出0.1m克晶體,則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A.25%B.70%C.50%D.30%5.KCl與KNO3在不同溫度的溶解度數據如表。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溫度/℃20304050溶解度/gKCl34.037.040.042.6KNO331.645.863.985.5A.20℃時,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兩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20~30℃之間C.40℃時,5gKCl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D.50℃時,10g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溫到30℃,有KNO3固體析出6.t°C時物質的溶液,第一次恒溫蒸發10克水,結果沒有晶體析出,第二次恒溫蒸發掉10克水,結果析出a克,第三次再恒溫蒸發10克水,下列有關晶體析出質量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A.一定大于a克B.一定大于或等于a克C.一定小于a克D.一定等于a克7.t℃將一定量的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均分為三份,分別加熱蒸發溶劑,然后把溫度降至t℃.已知從三份溶液中蒸發的溶劑分別為10g、20g、30g,析出的晶體不含結晶水,其質量分別為ag、bg、cg,則ab、c三者的關系正確的是( )A.c=2b﹣aB.c=2a+bC.c=a+bD.c=a+2b8.有一杯t℃時的硝酸銨溶液,在該溶液中加入xg硝酸銨晶體,充分攪拌后有yg未溶,若將原溶液加熱蒸發掉2g水再冷卻至原溫度,溶液恰好達到飽和,則t℃時硝酸銨的溶解度( )A.gB.gC.gD.g9.t℃時,把一定質量的硝酸鉀溶液分成兩等份,一份恒溫蒸發10g水析出1g硝酸鉀晶體,另一份恒溫蒸發掉15g水,析出2g硝酸鉀晶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t℃時,若將原溶液恒溫蒸掉25g水,可析出3g硝酸鉀晶體B.t℃時,若原溶液中再加2g硝酸鉀晶體便成為飽和溶液C.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D.t℃時,原硝酸鉀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2%10.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如表所示。質量m克的小球懸浮在50℃硝酸鉀溶液中,燒杯底部還留有一定量的硝酸鉀晶體。此時小球收到的浮力是F甲,硝酸鉀溶液的密度是ρ甲;當溫度下降至23℃時,小球受到的浮力F乙,硝酸鉀溶液的密度是ρ乙.此過程中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則由以上信息可知( )溫度(℃)01020304050溶解度(g)13.321.031.646.063.985.5A.F甲=F乙,ρ甲>ρ乙B.F甲>F乙,ρ甲>ρ乙C.F甲<F乙,ρ甲<ρ乙D.F甲>F乙,ρ甲<ρ乙11.在70℃時的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中漂浮著一木塊(下圖所示),冷卻至40℃時杯底開始有晶體析出,繼續冷卻到室溫并保持溫度不變。能正確表示此過程中木塊露出液面的體積(V)與時間(t)的關系的示意圖是( )A.B.C.D.12.實驗室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蒸餾海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錐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濃度的氯化鈉溶液B.實驗時冷卻水應從a進入,從b流出C.蒸餾燒瓶中加入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D.該裝置不需要石棉網13.小金自制了一個“氣象瓶”,其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B.溶解度不變C.溶劑質量變小D.溶質質量變小14.下列各組儀器中,能完成蒸發濾液操作的是( )A.酒精燈、燒杯、玻璃棒、鐵圈、鐵架臺B.酒精燈、蒸發皿、鐵圈C.蒸發皿、酒精燈、玻璃棒、鐵圈、鐵架臺D.鐵架臺、鐵圈、玻璃棒、燒杯、玻璃棒15.燒杯①中溶液是60℃時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經過圖示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體,已知60℃和20℃時,NH4Cl的溶解度分別為55.2g和37.2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為60℃時NH4Cl的不飽和溶液B.①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C.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別為60℃和20℃時NH4C1的飽和溶液16.20℃時,將100g和200g硝酸鉀飽和溶液分別加熱蒸發掉20g水后,冷卻到原來的溫度,分別析出了晶體Ag和Bg,A和B的關系是( )A.A<BB.A=BC.2A=BD.2B=A17.下列混合物的分離方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混合物分離方法A食鹽中混有泥沙沉淀法B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蒸餾法C食鹽和水的混合物蒸發結晶D硝酸鉀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鈉冷卻熱飽和溶液18.有一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溫度下,經過如下變化:溶液甲→(蒸發掉10克水,無晶體析出)→溶液乙→(蒸發掉10克水,析出晶體3克)→溶液丙。據此判斷,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該溫度下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30克B.溶液乙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溶液丙若再蒸發10克水,析出晶體的質量一定大于3克D.該溫度下的溶液甲為不飽和溶液19.某興趣小組為了研究KNO3的溶解和結晶,做了下列實驗(室溫下),其過程如下:(1)①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實驗過程中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選填序號)。20.如圖為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示意圖,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圖中兩處明顯的錯誤:① ,② .(2)A儀器的名稱是 ,B儀器的名稱是 .(3)實驗時A中除加入少量自來水外,還需加入少量 ,其作用是 .21.溫度為t℃的硝酸鉀溶液等分為兩份,第一份恒溫蒸發出Ag水時,析出晶體ag;第二份恒溫先蒸發出Ag水時,析出晶體bg,再恒溫蒸發出Ag水時,又析出晶體cg(b≠c),回答下列問題:(1)析出晶體的質量關系是b c(填“>”、“<”或“=”)(2)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 。(3)該溫度下硝酸鉀飽和溶液,甲為50克,乙為200克。若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分別蒸發15克水,析出的硝酸鉀晶體分別為m甲、m乙,則m甲 m乙(填“>”、“<”、“=”,下同);若將兩杯飽和溶液降溫至20℃,析出的晶體為m'甲、m'乙,則m'甲 m'乙。22.氯化鉀和硝酸鉀晶體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表示所:溫度(℃)010203040506070溶解度/g硝酸鉀13.320.931.645.863.985.5110138氯化鉀27.631.034.037.040.042.645.548.3(1)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克,其表示 ;(2)等質量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40℃降溫到10℃時析出晶體更多的是 ;(3)若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此時所對應的溫度范圍在之間 ;(4)70℃時,在100g水加入110g硝酸鉀固體,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飽和”或“不飽和”);(5)10℃時,131g飽和氯化鉀溶液,蒸發10g水后,再降溫到10℃,可析出氯化鉀晶體的質量為 .23.某溫度時,蒸干35g硝酸鉀飽和溶液,得到10g硝酸鉀,該溫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克,一木塊漂浮于50℃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見圖甲),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乙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測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 (填“升溫”“降溫”),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硝酸鉀晶體 (填“增多”“減少”)24.20℃時,在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加入15g固體X(不含雜質),充分溶解后,逐漸升溫,并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X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表:溶液的溫度/℃2035506575析出固體X的質量/g10.48.05.000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1)35℃時,該溶液的質量是 g;(2)65℃時,該溶液是 (選填編號);Ⅰ.飽和溶液Ⅱ.不飽和溶液Ⅲ.無法判斷(3)根據下表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可知X屬于 物質;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溶解度(20℃)>101﹣100.01﹣1<0.01(4)50℃時,使燒杯中析出的5g固體X全部溶解,至少加入 g水。25.現有三種物質,它們的性質如表物質狀態溶于水的情況溶解度受溫度影響Ⅰ固態不溶于水──Ⅱ固態溶于水較大Ⅲ固態溶于水較小常用物質分離的方法有A.過濾B.蒸餾C.蒸發結晶D.冷卻熱飽和溶液,請從上述四種方法中選擇適當的方法填空:(1)若由Ⅰ和Ⅱ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們分離,應采用 方法.(2)若由Ⅱ和Ⅲ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們分離,應采用 方法.(3)若由Ⅰ、Ⅱ和Ⅲ三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們分離,不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26.如圖是對20℃一定質量甲的溶液進行恒溫蒸發的結晶實驗過程,請回答:n的數值是 ,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是 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2.D;3.B;4.A;5.C;6.B;7.A;8.C;9.D;10.B;11.A;12.C;13.D;14.C;15.D;16.B;17.A;18.D;二.填空題19.20%;②⑤;20.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錯誤;冷凝管進水管與出水管的方向錯誤;燒瓶;冷凝管;碎瓷片;防止暴沸;21.<;g;═;<;22.在3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鉀;硝酸鉀(或KNO3);20℃~30℃;不飽和;3.1g;三.實驗探究題23.40;降溫;增多;24.57;Ⅲ;可溶;25;四.解答題25.A;D;B;五.計算題26.11;50;1:對結晶后的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定是飽和溶液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一定是濃溶液D.一定是稀溶液【答案】A2:將ag氯化鈉粉末放入b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A.等于(a+b)gB.小于(a+b)gC.大于(a+b)gD.不大于(a+b)g【答案】D3:恒溫條件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飽和食鹽水久置后會有少量晶體析出,這是因為()A.溶劑量減少 B.溶質量減少C.溶液不穩定D.生成了新物質【答案】A4: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劑的是()A.10g硝酸銨跟8g水組成的溶液B.10g水跟8g硝酸銨組成的溶液C.1g水跟9g酒精組成的溶液D.100g酒精跟5g碘組成的溶液【答案】D5:下列對“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的解釋正確的是()A.20℃時,31.6g硝酸鉀溶解在水中B.20℃時,100g溶液中含31.6g硝酸鉀C.31.6g硝酸鉀溶解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D.20℃時,31.6g硝酸鉀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達到飽和狀態【答案】D6:KCl與KNO3在不同溫度的溶解度數據如下表。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溫度/℃20304050KCl34.0g37.0g40.0g42.6gKNO331.6g45.8g63.9g85.5gA.20℃時,KNO3溶解度小于KCl的溶解度B.兩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20~30℃之間C.40℃時,5gKCl加10g水可得到33.3%的KCl溶液D.50℃時,10g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溫到30℃,有KNO3固體析出【答案】C7:20℃時,某物質在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了4g,則該物質的溶解性屬于()A.易溶B.可溶C.微溶D.難溶【答案】B8: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內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打開瓶蓋時,你會發現啤酒會自動噴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打嗝,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下列關于氣體的溶解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增大B.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C.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增大D.溫度降低,氣體溶解度減小【答案】B9:下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1)℃時,A和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2)t3℃時,將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蒸發5g水,析出晶體最多的是。【答案】(1)t2(2)A10:在室溫下,甲、乙、丙三種固體分別溶于兩支試管和一個燒杯的水中,現象圖1所示,甲、丙還有剩余固體,乙固體全部溶解。升溫到80℃時,發現甲固體全部溶解,乙固體析出,丙固體沒有明顯變化。(1)室溫時,(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2)圖2中能表示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是(填“a”“b”或“c”,下同)。(3)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水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答案】(1)乙(2)c(3)c﹥b﹥a11: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兩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是物質;(2)P點的意義是;(3)t2℃時,50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質量等于g。【答案】(1)乙(2)在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3)95v12:化學中有許多概念是相對的,又是統一的。下圖反映了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濃溶液以及稀溶液的關系。(1)從圖中可以看出,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是;(2)0.9%的醫用生理鹽水可歸于圖中區域(填“Ⅰ”“Ⅱ”“Ⅲ”或“Ⅳ”);現有一瓶接近飽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變為飽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入NaCl。【答案】(1)飽和溶液既可能是稀溶液,又可能是濃溶液(2)Ⅲ(3)固體至不再繼續溶解或蒸發溶劑至剛好有晶體析出八上第一章第6、7節物質的分離知識點一1、晶體非晶體2、結晶: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態溶質的過程。3、獲得晶體的兩種方法:(1)蒸發溶劑: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物質,如氯化鈉。例如:海水曬鹽方法活動:1.配制一杯70℃的硫酸銅飽和溶液。利用滴管吸取1滴硫酸銅飽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如圖所示。(2)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很大的物質,如硝酸鉀、硫酸銅等4.晶體形成方法的適用范圍①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較小的固體物質,一般用蒸發溶劑的方法獲得晶體。如食鹽晶體形成等。②而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固體物質,一般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獲得晶體。如硝酸鉀、硫酸銅晶體形成等。事實上,人們從水溶液中提取物質時,通常是將以上兩種方法綜合起來使用的,也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少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溶質結晶析出。晶體的形成過程與物質的溶解過程是兩個相反的過程。5、有些物質的晶體里沒有結晶水,如食鹽、硝酸鉀和硫酸鋇。而很多物質都能生成結晶水合物,如膽礬(五水硫酸銅)、石膏(二水硫酸鈣),它們都是常見的結晶水合物。很多結晶水合物在室溫下不太穩定,在干燥的空氣里會失去部分或全部結晶水,產生風化現象。相反,有些晶體放在空氣里,會逐漸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變潮濕,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為飽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鈣、氯化鎂和氫氧化鈉),這種現象稱為潮解現象。6、其他幾種常用的分離方法:自然沉淀法(1)沉淀法加入凝固劑,如明礬、活性炭等(2)過濾一貼:濾紙要緊貼漏斗內壁。中間不要留有氣泡二低:(1)濾紙邊緣要低于漏斗邊緣(2)液體液面要低于濾紙邊緣三靠:(1)燒杯邊緣要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下端要緊靠三層濾紙(3)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例1:指出右圖所示裝置中的錯誤,并加以改正。①濾紙的邊緣已超過漏斗上沿,應改為濾紙的邊緣要比漏斗口稍低。②傾倒濾液的操作錯誤,傾倒濾液應改為用玻璃棒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流下。③漏斗下端管口位置不對,應改為漏斗的下端管口緊靠在燒杯內壁上。活動:(2)按過濾操作要點進行操作,把泥漿水沿玻璃棒倒進過濾器中,觀察濾液及濾渣。(3)從漏斗中取出濾紙,細心觀察,濾紙上留下了什么?泥漿水發生了什么變化?設計過濾器用下列材料:容量1.5升的塑料瓶1只、帶導管的橡皮塞、活性炭、紗布、細沙、沙礫、碎石、棉花,制作一個沙石過濾器。請你設計過濾器,把圖畫下來,并標出各材料的名稱。3.吸附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雜質,除去異味。市場上出售的凈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過濾水中的雜質。思考:經上述沉淀、過濾、吸附等凈化處理,渾濁的泥漿水變澄清了,但所得的水是不是純凈水?不是純凈水,可以用什么方法處理得到純凈水?(3)、蒸餾法1.把水加熱至沸騰,產生的水蒸氣經冷卻形成液態水的方法稱為蒸餾法。2.蒸餾法原理:根據液體物質的沸點不同。用蒸餾方法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餾水,蒸餾水里不再含有雜質,只含水一種物質。3.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4.蒸餾裝置:活動:將上述處理過的濾液和防爆沸的小石粒一起放進蒸餾燒瓶內,按圖所示裝置進行蒸餾。蒸餾得到的水是怎樣的?燒瓶里留下了什么?思考:(1)為什么要加防爆沸的小石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為什么要把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處而不插入溶液中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什么進水管在冷凝管的下方,而出水管在冷凝管的下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題例1:下列有關晶體的說法,正確的是()A.具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叫做晶體B.晶體一定是白色的C.晶體里一定含有結晶水D.晶體都是一種透明的膠狀物質例2:海水曬鹽的原理是()A.海水分解B.日曬使海水中的氯化鈉大量蒸發C.海水曬鹽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減小,所以氯化鈉晶體析出D.利用陽光和風力使水分蒸發,所以氯化鈉晶體析出例3:如圖是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進行提純的是()ABCD例4: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藍色,是因為加入了一種能殺菌、消毒的物質。這種物質可能是()A.明礬B.食鹽C.硫酸銅D.熟石灰例5:可用結晶法分離的混合物是()A.可溶性固體與不溶性固體相混合B.固體與液體混合物C.兩種物質,一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另一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D.在同種溶劑中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物質相混合同步練習1:小明配制了大半杯剛好飽和的硝酸鉀水溶液,溶液的溫度是20℃,一個密度均勻的實心小球恰能懸浮在該溶液中。把它用酒精燈加熱后(溶液體積變化忽略),小球將()A.上浮B.下沉C.懸浮D.無法確定2:下列是某同學進行過濾操作時的一些做法,其中錯誤的是()A.讓濾紙邊緣低于漏斗口B.直接向漏斗中傾倒待過濾的液體C.讓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D.讓漏斗中液面始終低于濾紙邊緣3:下列物質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植物油B.蔗糖C.食鹽D.食用純堿4:在裝有水的四個燒杯中,分別加入少量牛奶、食鹽、菜油和面粉,充分攪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B.食鹽C.菜油D.面粉5:物質在水中溶解是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著熱量變化,因此,不同物質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溫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質溶于水,溶液溫度明顯降低的是()A.NH4NO3硝酸銨固體B.NaOH氫氧化鈉固體C.NaCl氯化鈉固體D.濃H2SO4硫酸6:科學的學習要注意對概念的理解。下列有關“一定”的敘述正確的是()A.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B.將一定質量某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一定減小C.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大D.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增大7:浙江有很長的海岸線,有充足的海水資源。在一些鹽廠,工人們利用海水曬鹽來獲得粗鹽。海水曬鹽使海水中的食鹽結晶出來的方法是()A.加明礬使它沉淀B.蒸發水使之結晶析出C.冷卻熱飽和溶液D.蒸餾8:下列有關物質的溶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A.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B.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C.氣體也能溶解在液體中,且溫度越高,氣體溶解能力越強D.物質溶解時,有的放熱,有的吸熱9: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卻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說明()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強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C.一切物質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D.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10:在20℃時往盛有20毫升水的燒杯中,加入兩藥匙蔗糖后攪拌,蔗糖很快溶解完,再加入一匙蔗糖,充分攪拌后仍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關于上述現象,說法正確的是()A.降低水的溫度可以使蔗糖完全溶解B.加入的蔗糖越多,能夠溶解的數量就越多C.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D.在20℃時,在20毫升水中不能溶解兩藥匙的蔗糖11:在煮湯時放一些香油和味精,使湯更加鮮美,攪拌后發現,香油總是漂浮在湯的表面,而味精卻看不見了,這說明。12:叫做該物質的溶解度。溶解度數值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能力越___________。13:洗碗的時候我們發現:油很難在水中溶解,而易溶于洗潔精,這說明物質的溶解性和有關。14:飽和溶液是不能繼續溶解的溶液;還能繼續溶解,則是該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濃溶液是飽和溶液。(選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飽和溶液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是稀溶液,稀溶液是飽和溶液。15:把食鹽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讓水分慢慢蒸發,溶液先達到,繼續蒸發就會有析出。對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固體物質,一般采用的方法得到固體。基礎演練1:下列各組物質,可用過濾的方法來分離的是()A.果汁與果渣B.硝酸鉀和氯化鈉C.水和酒精D.鐵粉和銅粉2:下列過濾操作步驟中錯誤的是()A.取一張圓形濾紙,對折兩次,打開成圓錐形,放入漏斗B.如果濾紙高于漏斗邊緣,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濾紙的邊緣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潤濕濾紙,使濾紙緊貼漏斗,濾紙層與漏斗壁間不留氣泡D.用玻璃棒輕輕攪動漏斗中的液體,以加快過濾3:印度洋海嘯使當地的飲用水受污染。下列醫療人員打算給當地居民提供的一些關于飲用水處理的建議,你認為不合理的是()A.用明礬使懸浮顆粒沉降下來B.用漂白粉進行殺菌消毒C.只要無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飲用D.飲用前加熱煮沸4:下列哪種方法不可能用于分離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A.過濾B.蒸發C.蒸餾D.結晶5:進行過濾操作時,下列做法中錯誤的是()A.玻璃棒要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緊靠燒杯內壁C.濾紙邊緣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濾紙邊緣6:對溶液基本特征敘述正確的是()A.溶液是均一、穩定、無色透明的液體B.凡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就是溶液C.一杯調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別甜,越喝越不甜,說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D.當條件不變時,溶液雖然放置時間較長,溶質也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7:可以作為溶質的是()A.只有固體B.只有液體C.只有氣體D.氣、液、固體都可以8:下列各組物質全部是混合物的是()A.空氣、石油、冰水B.液化石油氣、水煤氣、甲烷C.赤鐵礦石、石灰石、氧化鐵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9: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A.不能再溶解該物質的溶液B.稀溶液C.含100g水的溶液D.濃溶液10:下表列出了20℃時NaCl溶解實驗的一組數據。實驗序號水的質量/g所加NaCl的質量/g所得溶液的質量/g①10212②10313③10413.6④10513.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所得溶液是20℃時NaCl的不飽和溶液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時NaCl的不飽和溶液C.③④升高溫度后仍一定是NaCl的飽和溶液D.④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的濃度最大11:將60℃飽和的硝酸鉀溶液降溫至20℃,沒有發生變化的是()A.溶液的質量B.溶液里溶質的質量C.溶液里溶劑的質量D.溶液里溶質的質量分數12:t℃時,向一支盛有5.0g氯化鈉的試管中加入10.0g水,充分振蕩后靜置,試管中仍有未溶解的白色晶體。對于試管中的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t℃所得溶液的質量等于15.0gB.溶液是t℃時的不飽和溶液C.將上述試管加熱后氯化鈉溶液的質量不變D.所得溶液是氯化鈉在t℃時的飽和溶液13:若要將一杯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一定能實現的是()A.增加溶劑B.降低溫度C.增加溶質D.倒出部分溶液14:室溫時某物質的溶解度為10.5g,該物質屬于()A.難溶物質B.微溶物質C.可溶物質D.易溶物質15:下圖是利用海水提取食鹽的過程:(1)①是(填“蒸發”或“冷卻”)池。(2)(多選)根據海水曬鹽的原理,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序號)。A.海水進入貯水池,氯化鈉溶液的成分基本不變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變大C.結晶池中氯化鈉溶液中的溶劑減少D.析出晶體后的母液是食鹽的不飽和溶液E.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16:如圖所示,廣口瓶中盛有少量飽和澄清石灰水,小試管和U形管中均有適量水,現向小試管中注入適量濃硫酸。[查閱資料]氫氧化鈣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請回答:(1)可觀察到飽和澄清石灰水;(2)U形管中a、b液面變化情況是____(選填序號)。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鞏固提升1.如圖所表示的實驗操作,哪一項可以使食鹽水中的食鹽結晶出來( )A.B.C.D.2.下列各組物質的分離操作可按溶解、過濾、蒸發溶劑序進行的是( )A.硝酸鉀、氯化鈉B.銅粉、鐵粉C.水和酒精的混合物D.泥沙和氯化鈉3.實驗室進行NaCl溶液蒸發時,一般有以下操作過程,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①放置酒精燈②固定鐵圈的位置③放上蒸發皿④加熱攪拌⑤停止加熱、余熱蒸干。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4.恒溫時,m克某物質溶液蒸發掉0.6m克水,能析出0.1m克不含結晶水的該物質的晶體,再蒸發0.1m克的水,又能析出0.1m克晶體,則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A.25%B.70%C.50%D.30%5.KCl與KNO3在不同溫度的溶解度數據如表。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溫度/℃20304050溶解度/gKCl34.037.040.042.6KNO331.645.863.985.5A.20℃時,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兩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20~30℃之間C.40℃時,5gKCl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D.50℃時,10g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溫到30℃,有KNO3固體析出6.t°C時物質的溶液,第一次恒溫蒸發10克水,結果沒有晶體析出,第二次恒溫蒸發掉10克水,結果析出a克,第三次再恒溫蒸發10克水,下列有關晶體析出質量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A.一定大于a克B.一定大于或等于a克C.一定小于a克D.一定等于a克7.t℃將一定量的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均分為三份,分別加熱蒸發溶劑,然后把溫度降至t℃.已知從三份溶液中蒸發的溶劑分別為10g、20g、30g,析出的晶體不含結晶水,其質量分別為ag、bg、cg,則ab、c三者的關系正確的是( )A.c=2b﹣aB.c=2a+bC.c=a+bD.c=a+2b8.有一杯t℃時的硝酸銨溶液,在該溶液中加入xg硝酸銨晶體,充分攪拌后有yg未溶,若將原溶液加熱蒸發掉2g水再冷卻至原溫度,溶液恰好達到飽和,則t℃時硝酸銨的溶解度( )A.gB.gC.gD.g9.t℃時,把一定質量的硝酸鉀溶液分成兩等份,一份恒溫蒸發10g水析出1g硝酸鉀晶體,另一份恒溫蒸發掉15g水,析出2g硝酸鉀晶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t℃時,若將原溶液恒溫蒸掉25g水,可析出3g硝酸鉀晶體B.t℃時,若原溶液中再加2g硝酸鉀晶體便成為飽和溶液C.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D.t℃時,原硝酸鉀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2%10.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如表所示。質量m克的小球懸浮在50℃硝酸鉀溶液中,燒杯底部還留有一定量的硝酸鉀晶體。此時小球收到的浮力是F甲,硝酸鉀溶液的密度是ρ甲;當溫度下降至23℃時,小球受到的浮力F乙,硝酸鉀溶液的密度是ρ乙.此過程中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則由以上信息可知( )溫度(℃)01020304050溶解度(g)13.321.031.646.063.985.5A.F甲=F乙,ρ甲>ρ乙B.F甲>F乙,ρ甲>ρ乙C.F甲<F乙,ρ甲<ρ乙D.F甲>F乙,ρ甲<ρ乙11.在70℃時的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中漂浮著一木塊(下圖所示),冷卻至40℃時杯底開始有晶體析出,繼續冷卻到室溫并保持溫度不變。能正確表示此過程中木塊露出液面的體積(V)與時間(t)的關系的示意圖是( )A.B.C.D.12.實驗室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蒸餾海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錐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濃度的氯化鈉溶液B.實驗時冷卻水應從a進入,從b流出C.蒸餾燒瓶中加入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D.該裝置不需要石棉網13.小金自制了一個“氣象瓶”,其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B.溶解度不變C.溶劑質量變小D.溶質質量變小14.下列各組儀器中,能完成蒸發濾液操作的是( )A.酒精燈、燒杯、玻璃棒、鐵圈、鐵架臺B.酒精燈、蒸發皿、鐵圈C.蒸發皿、酒精燈、玻璃棒、鐵圈、鐵架臺D.鐵架臺、鐵圈、玻璃棒、燒杯、玻璃棒15.燒杯①中溶液是60℃時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經過圖示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體,已知60℃和20℃時,NH4Cl的溶解度分別為55.2g和37.2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為60℃時NH4Cl的不飽和溶液B.①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C.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別為60℃和20℃時NH4C1的飽和溶液16.20℃時,將100g和200g硝酸鉀飽和溶液分別加熱蒸發掉20g水后,冷卻到原來的溫度,分別析出了晶體Ag和Bg,A和B的關系是( )A.A<BB.A=BC.2A=BD.2B=A17.下列混合物的分離方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混合物分離方法A食鹽中混有泥沙沉淀法B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蒸餾法C食鹽和水的混合物蒸發結晶D硝酸鉀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鈉冷卻熱飽和溶液18.有一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溫度下,經過如下變化:溶液甲→(蒸發掉10克水,無晶體析出)→溶液乙→(蒸發掉10克水,析出晶體3克)→溶液丙。據此判斷,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該溫度下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30克B.溶液乙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溶液丙若再蒸發10克水,析出晶體的質量一定大于3克D.該溫度下的溶液甲為不飽和溶液19.某興趣小組為了研究KNO3的溶解和結晶,做了下列實驗(室溫下),其過程如下:(1)①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實驗過程中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選填序號)。20.如圖為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示意圖,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圖中兩處明顯的錯誤:① ,② .(2)A儀器的名稱是 ,B儀器的名稱是 .(3)實驗時A中除加入少量自來水外,還需加入少量 ,其作用是 .21.溫度為t℃的硝酸鉀溶液等分為兩份,第一份恒溫蒸發出Ag水時,析出晶體ag;第二份恒溫先蒸發出Ag水時,析出晶體bg,再恒溫蒸發出Ag水時,又析出晶體cg(b≠c),回答下列問題:(1)析出晶體的質量關系是b c(填“>”、“<”或“=”)(2)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 。(3)該溫度下硝酸鉀飽和溶液,甲為50克,乙為200克。若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分別蒸發15克水,析出的硝酸鉀晶體分別為m甲、m乙,則m甲 m乙(填“>”、“<”、“=”,下同);若將兩杯飽和溶液降溫至20℃,析出的晶體為m'甲、m'乙,則m'甲 m'乙。22.氯化鉀和硝酸鉀晶體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表示所:溫度(℃)010203040506070溶解度/g硝酸鉀13.320.931.645.863.985.5110138氯化鉀27.631.034.037.040.042.645.548.3(1)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克,其表示 ;(2)等質量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40℃降溫到10℃時析出晶體更多的是 ;(3)若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此時所對應的溫度范圍在之間 ;(4)70℃時,在100g水加入110g硝酸鉀固體,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飽和”或“不飽和”);(5)10℃時,131g飽和氯化鉀溶液,蒸發10g水后,再降溫到10℃,可析出氯化鉀晶體的質量為 .23.某溫度時,蒸干35g硝酸鉀飽和溶液,得到10g硝酸鉀,該溫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 克,一木塊漂浮于50℃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見圖甲),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體積的變化),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乙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測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 (填“升溫”“降溫”),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硝酸鉀晶體 (填“增多”“減少”)24.20℃時,在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加入15g固體X(不含雜質),充分溶解后,逐漸升溫,并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X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表:溶液的溫度/℃2035506575析出固體X的質量/g10.48.05.000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1)35℃時,該溶液的質量是 g;(2)65℃時,該溶液是 (選填編號);Ⅰ.飽和溶液Ⅱ.不飽和溶液Ⅲ.無法判斷(3)根據下表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可知X屬于 物質;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或不溶)溶解度(20℃)>101﹣100.01﹣1<0.01(4)50℃時,使燒杯中析出的5g固體X全部溶解,至少加入 g水。25.現有三種物質,它們的性質如表物質狀態溶于水的情況溶解度受溫度影響Ⅰ固態不溶于水──Ⅱ固態溶于水較大Ⅲ固態溶于水較小常用物質分離的方法有A.過濾B.蒸餾C.蒸發結晶D.冷卻熱飽和溶液,請從上述四種方法中選擇適當的方法填空:(1)若由Ⅰ和Ⅱ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們分離,應采用 方法.(2)若由Ⅱ和Ⅲ兩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們分離,應采用 方法.(3)若由Ⅰ、Ⅱ和Ⅲ三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們分離,不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26.如圖是對20℃一定質量甲的溶液進行恒溫蒸發的結晶實驗過程,請回答:n的數值是 ,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是 克.1:對結晶后的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定是飽和溶液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一定是濃溶液D.一定是稀溶液2:將ag氯化鈉粉末放入b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A.等于(a+b)gB.小于(a+b)gC.大于(a+b)gD.不大于(a+b)g3:恒溫條件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飽和食鹽水久置后會有少量晶體析出,這是因為()A.溶劑量減少 B.溶質量減少C.溶液不穩定D.生成了新物質4: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劑的是()A.10g硝酸銨跟8g水組成的溶液B.10g水跟8g硝酸銨組成的溶液C.1g水跟9g酒精組成的溶液D.100g酒精跟5g碘組成的溶液5:下列對“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的解釋正確的是()A.20℃時,31.6g硝酸鉀溶解在水中B.20℃時,100g溶液中含31.6g硝酸鉀C.31.6g硝酸鉀溶解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D.20℃時,31.6g硝酸鉀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達到飽和狀態6:KCl與KNO3在不同溫度的溶解度數據如下表。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溫度/℃20304050KCl34.0g37.0g40.0g42.6gKNO331.6g45.8g63.9g85.5gA.20℃時,KNO3溶解度小于KCl的溶解度B.兩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20~30℃之間C.40℃時,5gKCl加10g水可得到33.3%的KCl溶液D.50℃時,10g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溫到30℃,有KNO3固體析出7:20℃時,某物質在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了4g,則該物質的溶解性屬于()A.易溶B.可溶C.微溶D.難溶8:聞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內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打開瓶蓋時,你會發現啤酒會自動噴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打嗝,這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下列關于氣體的溶解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增大B.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C.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增大D.溫度降低,氣體溶解度減小9:下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1)℃時,A和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2)t3℃時,將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蒸發5g水,析出晶體最多的是。10:在室溫下,甲、乙、丙三種固體分別溶于兩支試管和一個燒杯的水中,現象圖1所示,甲、丙還有剩余固體,乙固體全部溶解。升溫到80℃時,發現甲固體全部溶解,乙固體析出,丙固體沒有明顯變化。(1)室溫時,(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2)圖2中能表示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是(填“a”“b”或“c”,下同)。(3)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水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11: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兩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是物質;(2)P點的意義是;(3)t2℃時,50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質量等于g。v12:化學中有許多概念是相對的,又是統一的。下圖反映了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濃溶液以及稀溶液的關系。(1)從圖中可以看出,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是;(2)0.9%的醫用生理鹽水可歸于圖中區域(填“Ⅰ”“Ⅱ”“Ⅲ”或“Ⅳ”);現有一瓶接近飽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變為飽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入NaC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第一章第6、7節物質的分離 學生版.docx 八上第一章第6、7節物質的分離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