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資產階級革命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哥倫布曾說:“如果我能得到他們(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將把他們想要的任何數量的黃金,還有香料. 棉花……都奉送給他們。”此話反映了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是為了( ) A.獲得財富 B.傳播文化 C.傾銷商品 D.和平交往 2. 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沿著開辟的航線可以一覽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風光的是( ) A.迪亞士船隊 B.哥倫布船隊 C.達·伽馬船隊 D.麥哲倫船隊 3. 新航路的開辟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揭開了近代歐洲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的序幕。在持續幾個世紀的“三角貿易”中,奴隸販子的貿易路線是( ) A.歐洲→亞洲→美洲→歐洲 B.美洲→歐洲→非洲→美洲 C.歐洲→非洲→美洲→歐洲 D.歐洲→美洲→非洲→亞洲 4. “這些探險,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陸地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材料評述的是( ) A.文藝復興運動 B.罪惡“三角貿易” C.新航路的開辟 D.資本主義的擴張 5. 14世紀中葉起源于意大利,15. 16世紀開始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的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貢獻是( ) A.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B.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打破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 C.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D.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 當時的探險家. 航海家. 地理學家. 商人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人,而不是為了神,都是為了實現人世而不是為了來世的天堂,以下最能充分體現材料中精神的是( ) A.《最后的晚餐》 B.《共產黨宣言》 C.《漢謨拉比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7. 有學者評價某段歷史時指出,文化一旦脫離中世紀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找到理解這個世界的途徑。它需要一個向導,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這個向導。這位學者評價的是( ) A.手工工場出現 B.租地農場興起 C.文藝復興運動 D.早期殖民掠奪 8. “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們對自然. 對自身的看法。下列關于“日心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它是由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根據自己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提出的 B.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繞著太陽轉 C.它開啟了科學觀念的變革,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D.它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成為統治西方一千多年的正統理論 9. 17——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主要思想主張有:( ) ①抨擊天主教會的黑暗 ②批判資本主義制度 ③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宣揚人天生是自由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 思維導圖有助于掌握歷史事物的內在聯系。如圖是小明繪制的近代某國政權組織形式思維導圖。該國應是( )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俄國 11. “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是人心的改變;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變;第三是器物和經濟的改變。”與英國政治制度改變相關的事件是( ) A.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B.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C.販賣非洲的黑人奴隸 D.建立貿易公司 12. 明確規定“立法權屬于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國會,行政權力賦予總統,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的法律文件是 ( ) A.英國《權利法案》 B.法國《人權宣言》 C.法國《拿破侖法典》 D.美國1787年憲法 13. “1774年,殖民地代表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殖民地人民決心為民族獨立. 自由,與英國決一死戰”。領導人民贏得“獨立. 自由”的是( ) A.伏爾泰 B.喬治·華盛頓 C.拿破侖·波拿巴 D.卡斯特羅 14. 法國大革命期間,制憲議會通過了一部法律文件,文件宣告了人權. 法治. 自由. 分權. 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這部法律文件是( )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宅地法》 15. 《大國崛起》中寫道:“拿破侖戰爭是大革命的繼續。拿破侖帝國是法國革命的最后階段。”這句話的主要含義是,拿破侖( ) A.推翻了法國的君主統治 B.擴大了法國版圖 C.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D.消滅了反法聯盟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535年某畫家寫道:“許多已經湮沒的事物將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義小說《巨人傳》描寫到,1533年時人們都相信,存在著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繼而來的將不會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復。 材料三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 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 材料四 18世紀的學者費內隆寫道,在16世紀,人們將“文藝復興”一詞只理解為恢復古代傳統。 ——摘自保羅·富爾的《文藝復興》 (1)結合材料一. 二說明“已經湮沒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沒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說的文學. 藝術方面的巨大成就各舉一例。(包括作者. 作品) (3)材料四與前三條材料中的哪一條有矛盾?表現在何處? (4)根據四則材料及所學知識,說說“文藝復興”到底是復古還是創新。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洋海禁之前,福建. 廣東一帶的人民靠對外貿易生活,生活富足,社會安定。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規定:出海商船所帶的貨物不能超過500石,只準帶鐵鍋一口,每人只許帶鐵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廣州自由出 入,……凡外來的一切人員. 船只. 貨物及納稅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員擔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計阻斷,許多以海外貿易為生的商人和漁民破產。閉關鎖國政策保護了自然經濟免遭外來沖擊,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自衛作用。但是它嚴重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直接影響到東南沿海地區人民的生活,導致社會動蕩不安。 材料二 莎士比亞(1564—1616)的作品內涵豐富,洋溢著人文主義的理想和時代精神;牛頓(1642—1727)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系統闡述發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創立了完整的經典力學體系;伏爾泰(1694—1778)等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激烈抨擊天主教會的罪惡行徑,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 依據材料,回答問題。 (1)清初“閉關鎖國”政策的主要表現是什么?請舉例加以說明。 (2)說說“閉關鎖國”政策的消極影響有哪些? (3)歸納17. 18世紀西方取得的成就表現在哪三個方面? (4)綜合上述材料,說說18世紀東方落后. 西方進步的原因。 18. 英. 法. 美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 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材料三 人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 財富. 安全和反抗壓迫是天賦而不可剝奪的人權,國家主權屬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請回答: (1)對材料一中這一現象產生關鍵影響的法律文獻是什么?之后,英國的權力重心發生了怎樣的轉移? (2)材料二表述的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它是什么文獻?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主張。 (4)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個國家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作用,并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進的趨勢。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DCCA 6-10ACDBB 11-15ADBCC 二. 非選擇題 (1) “已經湮沒的事物”:希臘. 羅馬古典文化。 被湮沒的原因:“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紀基督教的文化統治。 (2)文學:但丁《神曲》; 藝術:達?芬奇《蒙娜麗莎》。 (3)與材料三矛盾。 表現:材料三指出文藝復興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說是“恢復古代傳統”。 (4)文藝復興是創新,不是復古。它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借助復興希臘. 羅馬古典文化所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它不僅僅是對古典文化的簡單恢復,更多的是以人文主義為武器進行的反封建. 反教會的斗爭,是在復古的表象下的創新。 17. (1)表現:實行海禁;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限制外商來華貿易。舉例:出海商船所帶的貨物不能超過500石;外商不得在廣州自由出入等。 (2)導致商人和漁民破產;嚴重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社會動蕩不安。 (3)文學;科學或自然科學(物理學);思想。 (4)東方:閉關鎖國所致。西方:科學文化或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 18. (1)文獻:《權利法案》。轉移:英國的權力重心由國王轉移到議會。 (2)《獨立宣言》。 (3)自由. 平等;主權在民;人們的權利是不可侵犯的(或:天賦人權)。 (4)共同作用:都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趨勢:由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