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紀念林則徐這一偉大的民族英雄,中國政府于1957年在銷煙池舊址上建立了林則徐紀念館,豎起了林則徐紀念碑。”“這一大義凜然的壯舉”是指( ) A.力主禁煙 B.緝拿煙販 C.收繳鴉片 D.虎門銷煙 2. 下列哪一項信息不能從圖中獲取( ) A.廣州、虎門、廈門等地軍民紛紛抗擊英國侵略軍 B.割香港島給英國 C.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D.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 匯集了東西方建筑藝術精華的“萬園之園”圓明園毀于(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中法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4. 《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寫道:“清帝國喪失了最東北的廣袤而寶貴的土地,因為清政府沒有看到這些土地的價值。”材料中提到的“土地”是指( ) A.英國通過《北京條約》割占的領土 B.德國在瓜分狂潮中劃分的“勢力范圍” C.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的領土 D.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割占的領土 5. 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起與清王朝相對峙的政權的事件是( ) A.金田起義 B.洪秀全稱天王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捷 6. 清末某官員說:“戰爭駭人地向毫無準備的我們襲來,李鴻章所吹噓的艦隊、要塞、槍炮和人力,都已證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樣厲害。”這里的“戰爭”指(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7. 引發如表所示列強在中國設廠總數變化的原因是( ) 時間 1894年 1900年 列強在中國設廠總數 80家 933家 A.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B.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 C.外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雙方協議 D.清政府鼓勵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 8. “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到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今年是農歷庚子年,一百多年前的“庚子賠款”,曾經也是重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庚子賠款”源于哪次侵華戰爭(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9. 近代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的某不平等條約規定:“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該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0. 汪林茂在《層次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說:“其最大意義并不是產生了‘自強’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近代化的這輛列車”據此判斷,他評論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1. 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洋務運動開辦的民用工業是( ) A.安慶內軍械所 B.湖北織布局 C.江南制造總局 D.福州船政局 12.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開展了洋務運動。這場運動( ) A.使民主共和觀念深人人心 B.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推翻了清朝統治 D.使中國富強起來 13. 近代中國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變舊法,遂為六大國割地廢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島夷耳,能變舊法,乃能滅我琉球,侵我大國。前車之撤,可以為鑒。”“伏惟皇上……破除舊習,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張( ) A.學習西方、發展科技 B.變法維新、救亡圖存 C.解放思想、宣揚民主 D.發動民眾、進行革命 14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選擇為變法流血犧牲、鄧世昌選擇與敵人同歸于盡。他們堅守的“初心”是( ) A.推翻滿清政府 B.實行君主立憲 C.實現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15.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創辦于( ) A.戊戌變法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新文化運動時期 D.五四運動時期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題目。 材料一 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先后發動了一系列侵略中國的戰爭,以武力強迫清王朝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侵占中國的領土,蹂躪中國的主權,掠奪中國的財富,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材料二 農歷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國佳士得拍賣公司舉行的拍賣會上,圓明園文物--銅兔首、銅鼠首被中國廈門商人蔡銘超分別以1400萬歐元拍得,但蔡銘超“拍而不買”,拒絕付款。 (1)請寫出列強將中國近代社會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四次侵略戰爭的名稱。 (2)材料二中兩件獸首是在哪次戰爭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誰? (3)寫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兩個條約的名稱。 (4)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給我們哪些啟示?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40年代,英國通過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英國歷史學家馬士則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中寫道:“當中國人實行一種激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爭果然就來到了,可是它并不是為了維持鴉片貿易而進行的斗爭,它不過是一個持續了20年,并且要決定西方和東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斗爭的開端。” 材料二 辛亥革命老人吳玉章在回憶錄中寫道:“我還記得甲午戰敗的消息傳到我的家鄉(四川榮縣)的時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經痛哭不止。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這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然被東方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馬關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列強悍然發動了共同侵略中國的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條約》。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實權的慈禧太后借光緒帝之名下詔,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1)依據材料一指出,馬士認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是什么。這一看法是否揭示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實質?為什么? (2)材料二中的“東方小國”是指哪一國家?列舉一例說明《馬關條約》“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 (3)材料三中“共同侵略中國的戰爭”是指什么戰爭?慈禧太后的言論說明了什么問題?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指出《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嚴重影響。 1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國第一所近代學校 京師同文館 1862年 中國第一個近代兵工廠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 中國第一個近代交通企業 輪船招商局 1872年 中國第一個近代鋼鐵工業 漢陽鐵廠 1890年 材料二 中央設立鐵路礦物局、農工商總局、獎勵農工商的發展,……普遍設立中小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準許創立報館、學會。 材料三 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居住、出版、言論、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的權力。 材料四 從1919年起,中國進步的知識分子,他們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運動。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別的活動?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是中國發生的哪個事件中頒布的法令?這個法令的頒布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有何作用? (3)根據材料三的內容是誰頒布的什么法律?其思想主張是什么? (4)材料四是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掀起的什么運動?這場運動有何重要意義? (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結局是怎樣的?造成這種結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DBDC 6-10CADDA 11-15BBBDA 二、非選擇題 16. (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 (3)《南京條約》、《辛丑條約》。 (4)腐朽的封建主義難以戰勝新興的資本主義。落后就要挨打;堅持改革開放,提高我國綜合國力。(言之有理即可) 17. (1)目的: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 看法:沒有揭示實質。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大門和維護可恥的鴉片貿易。 (2)國家:日本。 舉例: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各省應試舉人 1300多名,發起“公車上書”。 (3)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說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4)影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危機日趨嚴重。 18. (1)洋務派;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2)戊戌變法中頒布的法令,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3)是孫中山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思想主張是:三民主義。 (4)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5)洋務運動最后破產,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失敗了,主要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