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下表為1951年6月至1952年底全國捐獻戰斗機統計情況。這一情形出現的原因是( ) 群體或個人 捐獻戰斗機(架) 甘肅玉門石油職工群體 1 四川簡陽縣農民群體 2 豫劇演員常香玉 1 著名工商業者榮毅仁 7.5 …… …… 全國總計:3 710 A.土地革命 B.抗美援朝戰爭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運動 2. 1950年6月,劉少奇指出:“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據此,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 A.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B.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C.發動“大躍進”運動 D.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3.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所取得的成就有 ( ) ①鞍山大型軋鋼廠建成 ②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開始建設 ③南京長江大橋 ④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到1957年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的八年是一個大創新、成績斐然的時代。”下列成就屬于這個時代的是( ) A.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C.組建第二炮兵部隊 D.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5. 1954年底,我國手工業合作組織達到4.17萬多個,當年產值11.7億元,相當于1953年產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國手工業合作社已有10多萬個,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合作社。這表明( ) A.國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B.公私合營取得顯著成效 C.手工業合作化適應了生產發展 D.“一五”計劃進展順利 6. 如圖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 7.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回顧歷史,50年前我國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 ) A.東方紅一號 B.神舟一號 C.神舟五號 D.神舟七號 8. 下面的歷史年代尺展示了黨帶領中國人民近百年的奮斗歷程,與1978年、2017年相對應的方框內應該分別填寫( ) A.偉大轉折、打開國門 B.高舉旗幟、決勝小康 C.打開國門、高舉旗幟 D.偉大轉折、決勝小康 9. 1984年,有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行動。”這個“大膽行動”指的是( ) A.開放十四個沿海城市 B.設立珠江三角洲開放區 C.設立深圳經濟特區 D.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10. 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廣東省提出利用自身優勢,在沿海劃出一些地方單獨管理,設置類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區和貿易合作區,以吸引外商前來投資辦企業。這一“設想”后來成為現實,所“劃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來的( ) A.特別行政區 B.經濟特區 C.民族自治區 D.沿海經濟開放區 11. 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 ) 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廣西壯族自治區 C.西藏自治區 D.內蒙古自治區 12. 澳門從1999年到2018年,經濟總量由518.7億澳門元增長到4 446.7億澳門元,經歷了開埠以來最為輝煌的時期。澳門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 ) A.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一國兩制”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3. 20世紀90年代初期,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不包括( ) 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②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③推進和平統一祖國大業 ④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郵、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 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藝術提出了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有利于推動世界和平的發展。這一基本準則是( ) A.獨立自主原則 B.互不侵犯原則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互惠互利原則 15. 1975年美國總統福特訪華時表示,“美國不能在預期和平演變以外的前途的情況下拋棄臺灣”。鄧小平指出:美國必須同臺灣當局斷絕“外交關系”……用何種方式解決這一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這說明( ) A.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決臺灣問題 B.美國已經斷絕和臺灣的一切聯系 C.中國堅持在國家利益基礎上的獨立自主外交 D.中美關系的發展始終摩擦不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很重視民主政治建設,但也走了不少彎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國大趨勢》中認為:中國沒有以民主的名義使自己陷入政黨爭斗的局面,而是以一黨體制實現現代化,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縱向民主,形成穩定的關鍵。 材料二 我們這次會議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 ——毛澤東在1954年某次會議上的開幕詞 請回答: (1)材料一論述的是新中國成立后確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與哪年的哪次會議的召開有關? (2)材料二中會議的名稱是什么?這次會議被稱為“里程碑”主要是因為該會議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獻?這次會議的召開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有何作用?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認識。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農民歡天喜地,紛紛表示:“過去頭頂地主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 材料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主要生產資料仍歸集體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勢,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材料三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致辭中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決戰之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材料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早在哪里進行嘗試?材料認為該制度的優越性是什么? (3)材料三中“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容是什么? 18. 一段時間以來,外部勢力支持香港反對派反中亂港,香港社會秩序混亂。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懲治激進暴力犯罪,恢復了香港社會的正常秩序。回顧近代以來,香港走過了曲折的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香港被“割占”與哪兩次侵華戰爭相關,這種行徑侵犯了中國的哪項主權? 材料二 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決香港問題……只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就必須既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的實際情況,就是說,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引自《鄧小平文選》第3卷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材料三 正如侮辱國旗事件發生后,“中國人民都是護旗手”成為網傳熱帖,全國人民都是香港警隊止暴制亂的堅強后盾。中央政府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嚴正執法、司法機構依法懲治暴力犯罪分子、愛國愛港人士捍衛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的行動。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區政府的帶領下,香港同胞一定能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 ——摘編自人民日報評論《愛國愛港是香港社會主流》 (3)據材料三,談談你對怎樣才能實現香港持續繁榮穩定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ADAC 6-10DADAB 11-15DCCCC 二、非選擇題 16. (1)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會議: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2)名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法律文獻: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作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3)新中國成立是民主政治實現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民主政治建設必須符合本國國情;民主政治建設不是一帆風順的;民主政治建設必須與經濟建設相適應。 17. (1)土地改革。 (2)安徽鳳陽小崗村。既發揮了集中統一的優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3)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8. (1)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 主權:領土主權。 (2) “一國兩制”。 (3)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愛國愛港人士捍衛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堅決反對境外勢力干涉香港事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