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杜魯門說:“我相信,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它現在宣布,不論在什么地方,不論直接或間接侵略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安全有關。”這意味著( ) A.美國要維護人民的自由 B.美國的安全受到威脅 C.美國要維護世界和平 D.美國要遏制蘇聯的發展 2. 1947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演說中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治的力量,后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標志著( ) A.美蘇冷戰開始 B.兩極格局形成 C.“北約”建立 D.“門戶開放”提出 3. 如果以“兩極格局的確立與解體”為題撰寫專著,貫穿全書的主線應該是( ) A.美蘇國家實力的消長 B.聯合國影響的擴大 C.發展中國家的壯大 D.西歐國家的聯合 4. 1970年尼克松總統提出家庭援助計劃,對貧困家庭提供援助,這有利于推動( ) A.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 C.日本經濟的崛起 D.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5.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狀況的統計,它所反映的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 A.高速度、低通貨 B.起伏性、周期性 C.信息化、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業率 6.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逐漸走上了聯合發展的道路,由歐洲煤鋼聯營到歐洲共同體再到歐盟的出現,說明西歐國家聯合的趨勢是( ) A.西歐國家之間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經濟合作走向經濟政治一體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經濟聯合 D.西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已無差別 7. 法國前總統吉斯卡皮爾?德斯坦曾宣稱:“一個反對美國的歐洲是不可想象的,一個美國庇護下的歐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個站起來的歐洲?!逼湟鈭D在于( )??????? A.?建立一個強大的單邊主義的歐洲 B.?努力構建一個統一的歐洲 C.?重新確立歐洲的國際中心地位 D.?建立平等的歐美伙伴關系 8. 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戰后,教育經費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所占比重超過20%,名列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過大學教育。工程師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該材料反映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是(?? ? )??????????? A.?重視科學技術的引進和創新 B.?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 C.?重視教育,注重人才培養 D.?政府投資主要放在發展經濟上 9. 二戰后,美國出于本國的戰略需要,把過去的敵國作為侵略東亞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并對敵國經濟的復蘇給予了大力支持,敵國指的是( ) A.蘇聯 B.越南 C.朝鮮 D.日本 10. 下表顯示的是蘇聯五年計劃執行情況。導致表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 ) 五年計劃 時間 國民收入平均增長率(%) 工業總產值平均增長率(%) 社會勞動生產增長率(%) “八五” 1966—1970 7.7 8.5 5.8 “九五” 1971—1975 5.7 7.4 4.6 “十五” 1976—1980 3.7 4.4 3.2 A.經濟體制僵化 B.中蘇關系破裂 C.歐共體的擴大 D.社會性質改變 11. 東歐國家的劇變主要是指( ) A. 執政黨的變化 B. 國家名稱的變化 C. 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D. 各國放棄了社會主義旗號 12. 從1988年起,領導政治體制改革,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導致人們思想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的蘇聯領導人是( ) A.赫魯曉夫 B.葉利欽 C.勃列日涅夫 D.戈爾巴喬夫 13. 真正讓非洲人民揚眉吐氣. 徹底擺脫五百年來殖民者奴役和壓迫的事件是( ) A.1960年有17個國家先后取得獨立 B.埃及“七月革命”贏得了真正的獨立 C.非洲首先開始了民族解放運動 D.納米比亞取得獨立 14. 20世紀亞非拉民族獨立浪潮改變了世界政治地圖。下列歷史人物中,領導推動了這一歷史潮流的是( ) A.章西女王 B.馬克思 C.玻利瓦爾 D.卡斯特羅 15. 在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首先發起進攻的是( ) A.第二. 三次中東戰爭 B.第一. 二次中東戰爭 C.第三. 四次中東戰爭 D.第二. 四次中東戰爭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的冷戰局面,歷時半個世紀之久,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蘇冷戰雖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們無法否認它在國際關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蘇冷戰是在對抗與緩和的交替中進行的,在歐洲是真正意義上的冷戰,而在亞洲則充滿了火藥味。 ——《冷戰風云》 材料二 冷戰開始后,柏林成為東西方對峙的前沿。1961年,民主德國在東西柏林之間的邊界修筑起一條長達一百多千米的“柏林墻”。……如圖反映的是20世紀末橫亙在東西德之間的柏林墻被拆毀的情形。 材料三 當今的世界格局仍處于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權力的轉移和擴散。權力從傳統強國歐美向新興大國轉移,并擴散至其他地區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時代的征兆。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歐洲是真正意義上的冷戰”的表現有哪些。 (2)材料二中“柏林墻被拆毀”反映出的歷史問題有哪些? (3)依據材料三,指出在世界格局的“過渡期”,“權力”的轉移趨向。面對這一現狀,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歷戰爭破壞,滿目瘡痍的西歐和日本卻很快實現了經濟騰飛,創造了西歐奇跡和東洋奇跡,值得我們借鑒。 材料二 二戰后興起的科技革命,使一大批新興產業如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半導體、宇航及激光等工業應運而生,極大地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戰后20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20世紀90年代,美國信息技術在5年中對美國GDP的貢獻率為30%左右。信息技術的發展還帶動了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和高技術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如今,微軟公司的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材料三 隨著社會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建立起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教育等在內的福利國家制度。20世紀六七十年代,“福利國家”的發展日漸完備。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與歸納西歐和日本創造奇跡的共同因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概括20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的主要特征。 (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與歸納二戰以后資本主義發展有哪些新的特點。 (4)二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何借鑒?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發表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布,鑒于總統戈爾巴喬夫健康狀況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總統職務,同時宣布成立國家緊急委員會實行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告蘇聯人民書》,稱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已“進入死胡同”,國家“面臨致命的危險”。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這一事件對蘇聯產生了什么影響? (2)為什么說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已“進入死胡同”,國家“面臨致命的危險”? (3)一位蘇聯雜志主編說:“戈爾巴喬夫擺弄這個國家,就像家庭主婦擺弄卷心菜一樣。他以為只要把外面的爛葉子剝掉,就會有里邊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剝下去,一直到剝光為止?!苯Y合材料二中的漫畫,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這次改革存在的最重要問題是什么? (4)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我們可從蘇聯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吸取哪些教訓?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AADB 6-10BDCDA 11-15CDDDA 二、非選擇題 16. (1)政治:杜魯門主義; 經濟:馬歇爾計劃、經互會; 軍事:北約、華約。 (2)德國即將統一;東歐劇變;兩極格局趨于瓦解。 (3)轉移趨向:從傳統強國歐美向新興大國轉移。 應對:面對這一現狀,中國應該順應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一帶一路”,提高綜合國力,加強國防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建立睦鄰友好關系,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17. (1)美國的經濟扶植與援助;運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視科技、教育發展;制定適合本國發展的經濟政策。 (2)原因: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 特征:全球化和信息化。 (3)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新經濟”出現;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社會福利政策普遍推行。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對外開放,學習吸收先進技術與經驗,引進資金;根據國情,制定恰當的政策,注重創新。(言之有理即可) 18. (1)“八一九”事件;事件后,戈爾巴喬夫實際上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 (2)因為戈爾巴喬夫在經濟領域的改革沒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中推行多黨制,致使國家權力分散,蘇聯局勢更加動蕩,國家面臨分裂的危險。 (3)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4)社會主義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循序漸進。首先保持穩定,不能盲目變革;警惕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加強黨的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