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同步單元練習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鴉片戰爭期間,青州旗兵血戰鎮江,抗擊英軍,鎮江人民建忠烈祠,彰其忠勇,其“忠勇”精神可表達為()A.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B.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C.舍生千里赴國難,取義何曾惜自身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重尋近代中國》一書中寫道:“這個條約對中國的最大影響不是賠款,不是割讓香港(島),而是五口通商。”“這個條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3.恩格斯在評論某次戰爭時指出:“如果我們將當時所締結的各項條約比較一下,就不得不承認這樣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實:這次戰爭不是對英國和法國有利,而是對俄國有利。”恩格斯所評論的戰爭是指()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馬克思評論俄國“不花費一分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好處”。與這一評述對應的史實是()A.通過《南京條約》獲得了關稅特權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劫掠火燒圓明園C.通過《北京條約》等割占大片領土D.通過《辛丑條約》獲得了巨額賠款5.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段話指太平天國() A.沒有實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D.沒有徹底的革命精神6.康有為在《上清帝第二書》中寫道:“竊聞與日本議和,有割奉天沿邊及臺灣一省,補兵餉二萬萬兩,及通商蘇杭……”康有為上書的背景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7.“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愛國詩人聞一多在《赤子之歌·臺灣》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誰的統治?()A.西班牙殖民者B.美國侵略者C.日本侵略者D.法國殖民者8.慈禧太后曾對義和團大加贊賞,多方慰問,并宣布其為合法組織,其真實用意是()A.討好義和團,怕其強大的實力會取代清朝B.拉攏義和團,作為其抵抗外來侵略的工具C.義和團的主要將領來自于清朝貴族,與朝廷有聯系D.義和國已經和帝國主義結成同盟,怕得罪洋人9在中國近代史上,最先占領中國領土和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分別是()A.英國.法國B.英國.美國C.俄國.日本D.英國.俄國10.)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它的口號是()A.“自強”“求富”B.“民主”“科學”C.“扶清滅洋”D.“和平”“發展”11.中國近代有許多人主張學習西方,但目的不同。其中洋務派的根本目的是()A.學習西方軍事,武力抵抗侵略B.學習西方的技術,維護清朝統治C.學習西方思想,改革清朝制度D.學習西方政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2.“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三年內,外輪就損失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10萬匹。”以上材料說明洋務運動()A.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B.使中國開始走上富強之路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13.下列因不平等條約簽訂而發生的事件是()A.《南京條約》——虎門銷煙B.《馬關條約》——公車上書C.《辛丑條約》——義和團運動D.《凡爾賽和約》——五四運動14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走向近代的系統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思想觀念并沒有因變法失敗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體現在變法( )A.對中國社會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B.推翻了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統治C.使中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D.雖最終失敗但挽救了中華民族危機15.清政府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A.普遍設立中小學堂,京師設立大學堂B.在北京設立同文館C.令各省設立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D.廢除科舉制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16.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六百萬鎊。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了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后,誰也不知道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鑲有珠玉的飾品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材料二 俄國采取表面“調停”.實際支持的態度,在戰爭中,不花費一分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好處。請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事件發生在哪次戰爭期間?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國的哪一座園林?當時出逃的皇帝是哪位?(3)材料二中,俄國“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好處”主要指什么?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材料二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材料三條約的主要內客是: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1)材料一是清政府與哪國簽訂的什么條約?有什么影響?(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誰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此時,日本社會制度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條約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條款?(3)材料三是什么戰爭之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什么條約?條約中的哪一條款充分說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18.李老師讓同學們圍繞“近代化探索”這一主題設計歷史板報.請你參與完成。欄目一:舉步艱難(1)圖1至圖4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歷史事件?請任選其中一幅圖片,指出反映了該歷史事件的什么活動,并簡述活動的理由。欄目二:柳暗花明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只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2)閱讀圖5及材料,指出這一偉大人物認為實現目標的途徑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奮斗目標是否實現,為什么?欄目三:旭日東升陳獨秀1902年赴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留學1907年赴法國考察研究[]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國訪問1912年赴德國菜比錫大學留學胡適1910年赴美國留學李大釗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魯迅1902年留學日本(3)根據欄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為什么會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概括他們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作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CABCC6-10CCBDA11-15BDBAD二.非選擇題16.(1)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園林:圓明園。皇帝:咸豐帝。(3)沙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17.(1)英國;《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李鴻章;資本主義國家;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18.(1)洋務運動;活動及理由:圖2,創辦近代軍事工業,洋務派為擺脫困境,強兵富國,以“自強”為口號,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推動了中國工業的近代化。或圖4,創辦新式學堂,為適應中外交涉和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1862年成立京師同文館,培養近代外交和翻譯人才,推動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任選一個,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途徑:廣泛發動民眾進行斗爭,聯合可以團結的國家和民族共同奮斗;沒有實現;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中國的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仍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3)原因:出國留學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響;作用: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中國思想近代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