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我們可以這樣斷言,世界各地區(qū)之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固然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這個進步也是與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于世界上其余國家、地區(qū)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顯然是一種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現象,也是一個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就是解決這個矛盾,消滅這種不公正的現象,逐步建立一個公正的世界。——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西方國家殖民世界進程圖(1492-1914)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學習目標】1.了解亞非拉人民的抗爭的基本史實。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影響。3.感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為民族獨立不懈努力、不屈斗爭的精神。我命由我工業(yè)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瓜分世界資本輸出武力侵略商品輸出時空下的歷史為了世界的公正合理——壓迫VS反抗根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tǒng)治阻礙了拉美經濟的發(fā)展。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埋下了拉丁美洲獨立的火種。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fā)展;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tǒng)治,也嚴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國的獨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中外歷史綱要(下)》(一)看拉美的獨立1.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背景材料一孕育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眾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壓迫…在這次革命以前,印第安人、黑奴、混血種人和土生白人分立主義者已發(fā)動無數次的起義和反抗——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材料二到18世紀后半葉,(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的農業(yè)發(fā)展很快……在城市和集鎮(zhèn)出現許多手工作坊。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各地相繼出現了商業(yè)中心。到18世紀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在殖民地封建社會內部孕育成長。——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材料三18世紀中葉以后,拉丁美洲與外界接觸日趨頻繁。歐洲的近代科學、文學和法國唯物主義哲學,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傳入。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廣泛傳頌。——許海山主編《美洲歷史》材料四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對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起了推動作用……1807年葡萄牙和西班牙被迫參加了拿破侖的大陸封鎖體系后,英國加強了對兩國海岸的控制,宗主國與殖民地的交通聯(lián)系被中斷。隨后,兩國本土也被法國侵占。——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拉丁美洲獨立戰(zhàn)爭形勢圖(一)看拉美的獨立2.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概況——不獨立,毋寧死(1)海地獨立(1791——1804)領導人:杜桑.盧維杜爾盧維杜爾拉美第一個獨立共和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拉開了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玻利瓦爾圣馬丁(2)西屬拉美(1810——1826)在伊達爾戈、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下,經過16年征戰(zhàn),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獨立運動的勝利。伊達爾戈-墨西哥獨立之父(3)葡屬巴西獨立: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tǒng)治,獲得獨立,建立君主制。佩德羅一世材料2:1876年,美國支持代表大地主、天主教會反動勢力的軍事將領迪亞斯通過政變上臺。在他統(tǒng)治期間外國商品和資本像潮水般涌入;不足三千戶的大地主占有全國耕地的一半。拉美各國仍盛行大地產制,依附于大莊園的佃農,除交納地租和各種義務外,每年還要用三分之一的時間為地主服勞役。大種植園發(fā)展單一的作物制,生產與銷售都受外國的控制,極大的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門羅主義大棒政策金元外交20世紀初美國推行的外交政策,以金錢代替槍炮,即用經濟手段控制拉美地區(qū),使其日益依附于美國。20世紀初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提出,主張以武力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國家“循規(guī)蹈矩”,其實質是加強對拉美的侵略。1823年美國總統(tǒng)詹姆斯·門羅提出,即歐洲列強不應該在殖民美洲,實質是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材料3:(一)看拉美的獨立3.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評價——獨立呼!?材料1:1850年以后,英國在拉丁美洲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投資,例如建筑港口、鐵路、開辟輪船航線、低價收購土地和利用廉價勞動力開發(fā)礦產等。英國資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類貿易,墨西哥的銀礦生產以及大多數國家的交通、鐵路和港口等企業(yè)。1870年英國在拉丁美洲各國的投資金額達到8500萬英鎊,成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資國和債權國。——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評價1:拉美獨立戰(zhàn)爭推翻了西、葡的封建殖民統(tǒng)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的國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國家的格局。評價2:民族獨立運動后的拉丁美洲并未獲得真正的獨立,存在內憂外患的嚴重問題,面臨著繼續(xù)革命的任務。(1)拉丁美洲和美國都是在殖民主義的長期黑暗統(tǒng)治下,因為經濟的發(fā)展、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而爆發(fā)的戰(zhàn)爭。(2)它們都是以獨立戰(zhàn)爭的形式出現的革命,都想掙脫黑暗的殖民統(tǒng)治,想要民族國家的獨立。(3)都是不懼強大,并且以弱勝強。比較探究: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與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異同相同點:不同點:(1)北美13個州形成了統(tǒng)一民族,而拉美沒有形成統(tǒng)一民族;(2)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形成聯(lián)盟領導革命,而拉美的資產階級力量弱,領導權掌握在土著地主集團中的先進分子手中;(3)美國的獨立對法國大革命、拉美獨立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也得到了徹底解放。但是拉美則遇到了新的殖民主義,各國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tǒng)治,并且發(fā)展困難異常。主要原因有:第一,拉美各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很不平衡,彼此貿易往來很少,沒有形成統(tǒng)一市場,缺乏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共同經濟基礎。第二,拉美地域過于廣闊,彼此間交通又非常不便利,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大封建主據地自雄,阻礙統(tǒng)一。第三,人民群眾根據幾百年來深受壓迫的經驗,對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有所疑懼。四,語言,習俗,心理差異很大。問題探究:北美獨立戰(zhàn)爭后,一個獨立統(tǒng)一的國家---美國形成了,而拉美獨立運動結束后,拉美地區(qū)卻沒有像美國一樣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這是為什么?美國獨立圖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非洲帶來了空前的破壞和災難。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喪失了政治獨立,一些原來生活在同一地區(qū)的同一民族,被強行分割為不同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下的幾部分。……非洲人民喪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銳減,豐富資源遭到無情掠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時間代表19世紀70年代阿爾及利亞反法民族大起義19世紀80年代索馬里、烏干達、肯尼亞反英斗爭;塔噶尼喀抗德斗爭;馬達加斯加反法抗爭;埃及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19世紀90年代埃塞俄比亞抗意戰(zhàn)爭(二)看非洲的抗爭思考點:請結合教材內容和材料,分析非洲人民反抗帝國主義斗爭的特點。艾哈邁德·阿拉比穆罕默德·艾哈邁德孟尼利克二世孟尼利克二世在1895年9月17日發(fā)布的“告全國人民書”中說:“……我決心保衛(wèi)我們的國家,給予敵人以反擊,一切有力量的人跟我來吧。……我希望看到我們的全體戰(zhàn)士都團結在我的周圍。”埃塞俄比亞人民萬眾一心,紛紛響應號召。馬赫迪意為“蒙受引導者”或“被引上正道的人”。根據伊斯蘭教的經典《圣訓》預言:他是世界末日來臨前的一個有宗教領袖性質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領袖,他降臨世間,根據神圣的教法治理亂世,伸張正義,鏟除暴虐。1879年,埃及知識分子和愛國軍官成立“祖國黨”。該黨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致力于“把祖國從屈辱、貧困、痛苦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埃及的抗爭特點:建立政黨組織喚醒民族意識;愛國軍官領導武裝反抗斗爭;失敗后被英國占領。蘇丹的抗爭特點:利用伊斯蘭教傳說號召、組織民眾進行斗爭;宗教領袖領導武裝反抗;規(guī)模大、持續(xù)時間長;沉重打擊了侵略者;失敗后被英國控制。埃塞俄比亞的抗爭特點:封建統(tǒng)治者發(fā)表詔書動員民眾,親自領導武裝斗爭;全國民眾團結一心、英勇抵抗;打敗意大利侵略者,保持了國家獨立。(二)看非洲的抗爭19世紀末非洲抗爭特點:①武裝斗爭是反殖民侵略斗爭的主要形式,斗爭水平總體上相對落后,主要是舊式民族運動;②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的武裝反抗甚至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③領導力量多樣,有宗教領袖、國王、知識分子等,但幾乎都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或者傳統(tǒng)社會的統(tǒng)治者;④宗教在號召、組織民眾中發(fā)揮重要作用;⑤非洲第一個政黨出現,近代民族意識覺醒;等材料一1894年意大利發(fā)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zhàn)爭,皇帝孟尼利克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埃塞俄比亞人民紛紛響應皇帝的號召,萬眾一心,全國各地的戰(zhàn)士幾乎都來參加對意抗戰(zhàn)。最終打敗意大利軍隊,贏得了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材料二1896年3月1日,埃塞俄比亞軍事先偵查到作戰(zhàn)情報。得知意大利軍因行軍分隔彼此距離拉大。埃塞俄比亞指揮部決定利用機會,通過側翼縱深作戰(zhàn)逐一擊破,……最終給意軍沉重打擊。材料三:1894年日軍向駐守牙山的清軍發(fā)動進攻后,李鴻章命告清軍統(tǒng)帥:“日兵來牙窺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釁”。材料四愚民政策下的民眾,在酷吏壓榨下逆來順受,民眾不懂也不關心國家的命運。當國家受到外來侵略時,偌大的國家沒有支援戰(zhàn)爭的民眾組織力量。【歷史同期聲】原因:埃塞俄比亞: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抓住戰(zhàn)機,指揮得當。中國:戰(zhàn)略失誤,退縮保守;民眾長期受剝削壓迫,缺乏民族意識。啟示:科技、國力不是影響戰(zhàn)爭勝負的唯一因素,落后國家通過全民族抗戰(zhàn)也可以贏得戰(zhàn)爭勝利。結合材料中埃塞俄比亞和中國抵抗外來侵略的史實,分析兩國反侵略戰(zhàn)爭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談談你得到的啟示?19世紀上半期,亞洲已有許多國家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資本主義列強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使宗主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亞洲掀起了反殖民主義和反封建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稱“亞洲革命風暴”,主要包括五次大的起義:爪哇人民反對荷蘭殖民者的起義、阿富汗人民反對英國侵略軍的起義、伊朗巴布教徒起義、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和印度民族起義。從總體來看,這些民族起義大多以失敗告終。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些起義均屬舊式的民族解放運動,即領導起義的多為農民階級或封建地主階級,他們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沒有先進思想指導,提不出改造社會的科學主張,不具備發(fā)展本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改造社會的目標。盡管有的起義規(guī)模大、時間長、地域廣,對殖民主義打擊也很沉重,但在外國資本主義和各國封建勢力的聯(lián)合鎮(zhèn)壓下,終究難以勝利。“亞洲革命風暴”為了世界的公正合理——酣睡VS覺醒“覺醒”含義:民族和民主意識的覺醒,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新高潮。民族民主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1905年伊朗(時稱(“波斯”)發(fā)生立憲革命,一位目擊者于1906年寫道:我以為東方正從酣睡中覺醒。在中國,它表現為一種顯著的反抗外族的態(tài)度,偏向“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的理想;在波斯......覺醒似乎表現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這些不滿的跡象同時出現,不能純粹歸于偶然。誰知道呢?或許東方真的正從其酣眠中覺醒,我們即將目睹一場數百萬不滿者反對寡廉鮮恥的西方剝削的起義。——編者摘譯自[英]愛德華·G布《1905-1909年波斯革命》英文版材料二:英國的教育制度把西方的文學和政治思想整個主要部分引入印度,也促進了印度的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原則、個人自由和民族自決的原則,不可避免的變得對外來的英國統(tǒng)治不利起來。——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2、西方啟蒙思想推動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革命)意識的覺醒。材料一:你們的工業(yè)被徹底摧毀,被外國統(tǒng)治摧毀;你們的財富流出國外,你們的生活降低到沒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良方不是請愿,而是抵制。我們說,準備好你的軍隊,組織好你們的力量,然后開始干吧,這樣他們才不能拒絕你們的要求。——摘譯自《提拉克,他的著作與演講》俄國不斷取得在伊朗北部建筑公路,鐵路,在里海的伊朗沿岸捕魚,采伐樹木,開設工廠,建立銀行,甚至販賣鴉片等許多特權。——施興和主編《國際關系史》材料三:英國的工業(yè)品不僅摧毀了印度的城市手工業(yè),還打擊了農村手工業(yè),破壞了印度的社會經濟結構,從而使印度自給自足的村寨變成生產棉花和其他原材料用以換取英國貨物的農村......——摘編自《世紀經濟史》據統(tǒng)計,1858—1911年間全國民族資本所設立的資本在一萬元以上的民用工礦企業(yè)有953家,創(chuàng)辦資本總額為2億多元。1901—1911年設立了650多家工礦企業(yè),資本總額為1.4億多元。——摘編自杜恂誠《民族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一)為何覺醒???1、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3、封建經濟進一步瓦解,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fā)展。(二)如何覺醒???伊朗立憲革命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走進革命歲月時間革命力量(領導者)結果影響性質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伊朗立憲革命中國辛亥革命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1905—19081905—191119111910—1917失敗失敗失敗勝利資產階級、自由地主、工人、農民資產階級、開明士紳、上層僧侶資產階級、“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資產階級、工人“國大黨”提拉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提拉克穆罕默德·阿里孫中山1908年孟買工人總罷工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無產階級登上政治斗爭舞臺。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頒布了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推翻了迪亞斯和韋爾塔的獨裁統(tǒng)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大莊園主、天主教會、反動軍閥。1917年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為墨西哥進一步爭取民主、發(fā)展經濟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走進革命歲月1917年墨西哥憲法第1條,在墨西哥合眾國,任何個人均享有本憲法賦予的權力保障……第2條,墨西哥合眾國禁止奴隸貿易…第27條,國家領土范圍內土地與水流之所有權本屬國家…國家有權收回外國人攫取的土地和礦場…國家在任何時候皆有權利對私產加以限制……應采取措施以分散大地產;發(fā)展小土地持有制……第三十九條,國家主權在基本值和起源上存在于人民之中。一切權利來自于人民并為人民的利益而創(chuàng)立,人民在任何時候均享有改變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賦權利……第123條規(guī)定工人有結社、罷工權,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禁止使用童工。1906年12月,伊朗《基本法》(憲法)頒布。知識民主勢力和專制勢力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基本法》規(guī)定: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利機構;規(guī)定王權受議會的制約。議會有批準法律和國家預算及監(jiān)督預算執(zhí)行之權。1907年10月,伊朗又頒布了《基本法補充編》。在《基本法》補充條款中,規(guī)定了民主原則,在政治上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的君主立憲制及政府向議會負責的原則。憲法還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力,諸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布人身、財產等不受侵犯……——整理自肖克《1905—1911伊朗資產階級立憲革命》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1條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第2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3條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第4條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tǒng)治權。第5條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第6條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項之自由權。(人身、財產、言論...)第12條人民有選舉及被選舉之權。史料閱讀——從憲法看“覺醒”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民主原則和主權獨立、民族平等的主張。亞洲的覺醒使亞洲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先后崛起,標志著亞洲各地人民已作為一支反對帝國主義的強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斗爭的舞臺,與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共同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推動著世界歷史的進步。“在亞洲,強大的民主運動到處發(fā)展、擴大和加強。那里的資產階級還同人民一起反對反動勢力,數億人正在覺醒起來,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斗爭的開始,標志著20世紀初所開創(chuàng)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列寧《亞洲的覺醒》學思之窗19C末20C初,殖民地半殖民地“覺醒”的特點:一是出現了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提出了資產階級革命綱領,如中國的同盟會和印度國大黨;二是資產階級政治革命運動開始不同程度與工農群眾運動相結合起來,尤其是工人階級的斗爭表現出了徹底性的特點,如1908年印度孟買工人大罷工。為了世界的公正合理——努力VS遺憾從反抗到反思,在斗爭中覺醒,亞非拉人民為了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不斷地努力。然而,這一時期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多以失敗告終,英勇的反抗斗爭并未能使其完全擺脫殖民者的重重壓迫,覺醒的亞非拉人民還未能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墨西哥獨立戰(zhàn)爭最早的領導人,出身于大莊園主的家庭,早年深受歐洲啟蒙主義者思想影響。1803年起擔任印第安人集中的多洛雷斯教區(qū)神甫。他在自己的教區(qū)傳播法國革命有關平等、民主和人權的思想,揭露殖民當局的殘暴和腐敗,使多洛雷斯有"小法國"之稱。1810年9月16日凌晨,伊達爾戈神甫敲響了當地教堂的大鐘,他激情演講:“孩子們,你們愿意成為自由人嗎?你們愿意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回自己的土地嗎?”大家振臂高呼:“獨立萬歲!美洲萬歲!打倒壞政府!”這就是"多洛雷斯呼聲",吹響了墨西哥獨立戰(zhàn)爭的號角。他被尊稱為墨西哥"國父”。伊達爾戈玻利瓦爾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他出生在西班牙殖民地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qū)加拉加斯城,幼年時父母雙亡,青年時去歐洲求學,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立志以解放祖國為己任。他發(fā)誓說:"在沒有打碎西班牙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以前,我的手將不停地打擊敵人,我的心將不會平靜。”他義無反顧地投身獨立運動,與殖民者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他認為“解放者”的稱號高于一切,憧憬著建立拉丁美洲各國的聯(lián)盟。為紀念他的功績,現在的玻利維亞共和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玻利瓦爾圣馬丁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杰出領導人之一,他說:“美洲因我們的不和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會使我感到痛苦;美洲因我們的不愉快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直刺我的心房”(圣馬丁的信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致力于南美的解放斗爭。1814年起圣馬丁組織訓練了一支驍勇善戰(zhàn)的“安第斯軍”,并指揮它于1818年解放了智利。1821年,圣馬丁率部進入秘魯,秘魯宣告獨立。不久,圣馬丁將軍隊指揮權交給玻利瓦爾,悄然隱退,在歐洲度過了余生。1878年,阿根廷、智利和秘魯在紀念圣馬丁誕生100周年時,共尊他為“祖國之父”。圣馬丁馬赫迪是19世紀蘇丹的民族英雄,全名為穆罕默德·阿赫邁德·伊本·賽義德·阿布達拉(約1840~1885),青年時以博學、虔誠著稱,曾去科爾多凡省游歷、傳教,目睹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殘暴、腐朽以及人民的苦難、怨憤,百姓在官府和教會的雙重盤剝下賣兒鬻女,背井離鄉(xiāng),而首都喀土穆城里的英國殖民者與封建官吏、教會權貴卻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馬赫迪的心中憤憤不平,一種拯救民眾脫離苦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發(fā)誓:"我對我的宗教,我的民族負有責任。我應該凈化我的宗教,拯救我的民族。"馬赫迪提拉克出身于馬拉塔族婆羅門小地主家庭。1881年創(chuàng)辦《月光報》和《獅報》,宣傳民族主義思想,揭露殖民當局的暴行,反對穩(wěn)健派元老們的妥協(xié)媚英行為,主張同英國殖民當局做一切形式的斗爭,包括武裝的暴力斗爭在內,以實現印度獨立自主。1884年提拉克參加創(chuàng)建"德干教育協(xié)會"。1893和1895年先后舉辦紀念印度甘奈希(Ganesh)神節(jié)和馬拉塔民族英雄西瓦杰慶祝會,以喚起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20世紀初,提拉克在印度國民大會黨內組織和領導激進派,積極參加1905-1908年反英斗爭,以提拉克為代表的激進派的活動,把印度的啟蒙運動推向了革命的民族主義運動階段。提拉克作為國大黨新一代領袖的特征是強調群眾性的革命政治行動,而國大黨正是以這個特征迎接20世紀初的"亞洲覺醒"時代。提拉克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chuàng)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也為政治和后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他說: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惟愿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孫中山“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英雄是國家歷史的重要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來源。歲月沖刷下,歷史功勛放射出耀眼光芒;時代變遷中,英雄精神彰顯著永恒的價值。”為了公正合理的世界——我們要成為英雄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海地革命西屬拉美獨立美國干預墨西哥的獨立與革命拉美獨立的序幕玻利瓦爾圣馬丁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亞洲的覺醒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伊朗立憲革命中國辛亥革命失敗亞洲覺醒的意義非洲的抗爭埃及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埃塞俄比亞抗意戰(zhàn)爭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意義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葡屬巴西獨立1.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2.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3.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fā)展。西非阿散蒂抗英斗爭(“歷史縱橫”)課堂小結知識鞏固:全面認識非洲抗爭的不同方式及結果材料一:進入19世紀后,當殖民列強強悍發(fā)動以侵占殖民地為目的的侵略戰(zhàn)爭時,非洲人民毫不猶豫地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例如北非有阿爾及利亞卡德爾領導的抗法斗爭,西非有阿散蒂人進行的多次抗英斗爭,南非有祖魯國恰卡和丁干領導的抵抗布爾人的戰(zhàn)爭,東非有馬達加斯加人抵抗法國入侵的斗爭。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人民紛紛燃起了反侵略的斗爭烽火,斗爭烽火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幾乎燃遍了整個大陸。——摘編自吳秉真、高晉元《非洲民族獨立運動》材料二:1832年7月,英國人以重金收買當地的貝都因部落首長,并派人收買阿拉比軍中的動搖分子。9月,一部分議員和上層文武官員先打開開羅城門向英軍投降。另外,被收買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隊指揮官在關鍵時刻破壞了抗英斗爭。堅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爭失敗。——摘編自朱庭光《外國歷史大事集》材料三:孟尼利克二世號召全國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保家衛(wèi)國,全國人民熱烈響應。農牧民自愿向國家捐贈糧食和錢幣。一些原來反對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戰(zhàn)爭為重,停止反對活動,為抗戰(zhàn)勝利效力。青年踴躍參軍,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揮的12萬人的大軍組建完成。阿杜瓦決戰(zhàn)中,意大利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全軍覆沒。——摘編自顧章義《崛起的非洲》知識鞏固:全面認識非洲抗爭的不同方式及結果問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人民反抗斗爭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三,分析埃及與埃塞俄比亞反帝斗爭成敗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反帝斗爭成敗對其國家地位的重大影響。(8分)(1)特點:前期:局部、零星;后期:整個非洲大陸。原因:前期:殖民主義侵略的目標局限于非洲沿海和局部地區(qū);后期:帝國主義掀起了侵略和瓜分非洲的狂潮。(2)原因:埃及:英國收買了當地酋長和部隊指揮官,破壞了抗英斗爭;部分議員和上層官員向英軍投降。埃塞俄比亞:皇帝強有力的領導和指揮;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奮起抵抗。地位:埃及淪為英國事實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亞維護了國家獨立。(3)相同:①在民族獨立運動背景下頒布;②指導思想上都受到西方啟蒙思想影響;③內容上都規(guī)定實行三權分立,強調人民權利④性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民主憲法;⑤特點上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等等。不同:①規(guī)定的政治體制不同(共和制與君主立憲制);②1917年墨西哥憲法沿用至今,而伊朗憲法隨著革命失敗而終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pptx 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