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 封建社會的發展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每天要處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導致朱元璋如此勤政的主要原因是( ) A.朱元璋過人的智力與精力 B.丞相職位被廢除 C.明代社會矛盾尖銳,事務繁雜 D.明代官員的業務能力低下 2.土地和賦稅問題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熬锩赓x”口號是在下列哪次農民起義中提出的( )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 3.下列各項中與努爾哈赤無關的事件是( ) A.明朝后期統一女真各部 B.1616年自立為汗,建立后金政權 C.奪取明朝遼東七十余城,遷都沈陽 D.在盛京稱皇帝,改國號為清 4. 南宋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明朝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南下浙江抗倭,多次擊退倭寇的進攻。這兩支軍隊能屢打勝仗的主要原因是( ) A.統治者反抗侵略的決心堅定 B.軍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 C.將士們對倭寇的深惡痛絕 D.朝廷國力強盛,防備森嚴 5. 施瑯認為此地“雖在外島,關四省要害,斷不可棄”。清政府廷議后,在此“設縣三、府一”。此處的“府”指( ) A.神州府 B.臺灣府 C.泉州府 D.蘇州府 6. 1771年,戰勝重重困難,返回新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的事件是( ) A.平定噶爾丹叛亂 B.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C.左宗棠收復新疆 D.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7.“完成了中國對外交往從陸路向海路的重大轉折,將‘和番與取寶’結合在一起……由此東西方商路大開?!痹摬牧显u述的是( ) A.絲綢之路的開辟 B.玄奘西行 C.大運河的開通 D.鄭和下西洋 8.清代前期與明朝相比較,農業生產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 A.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農業生產商品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B.玉米和甘薯種植不斷推廣 C.稻麥產量大幅度提高 D.農產品種類顯著增多 9.山西人擅長經商。有人說,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跡,晉商的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甚至遠到外蒙、俄國和日本。對此敘述理解正確的是( ) A.晉商形成于明清時期 B.晉商資本雄厚,經營的物品齊全 C.晉商經商范圍廣泛,遠至海外 D.“晉商精神”是開拓創業、講究誠信 10. 假如你是一位戲劇迷,想要欣賞著名戲劇《牡丹亭》,那你生活的最早時代應該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古代科技文化領先世界,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下列人物與成就對應正確的是( ) ①閻立本——《步輦圖》?、诋厱N——活字印刷術 ③羅貫中——《西游記》?、芾顣r珍——《本草綱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了下列圖片,據此判斷,他的研究課題應是( ) A.古代舞蹈藝術的演變 B.古代繪畫藝術的發展 C.古代戲曲藝術的發展 D.古代市民生活的演變 13. 明朝統治者改革行政機構。如圖體現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君權加強 B.政權分立 C.地方割據 D.思想禁錮 14.為了強化專制統治,進一步加強皇權,雍正帝設立( ) A.錦衣衛 B.三司 C.軍機處 D.東廠 15. 歷史敘述有史實陳述、歷史評價等方式。其中,歷史評價是指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表述。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國國王書:“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B.清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閉關政策 C.閉關并非完全斷絕往來,而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D.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世隔絕,逐漸落伍于世界潮流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同時,帶去許多工藝品、谷物、菜子、藥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技術與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1)材料一中的史實發生在哪個皇帝時期?該事件有何歷史意義? 材料二 元朝,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征收賦稅,進行有效的統治,西藏等邊陲地區都處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 (2)材料二中“西藏等邊陲地區都處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當時負責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什么?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西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順治皇帝接見,被正式賜予“達賴喇嘛”封號。 (3)清朝初期加強對西藏的有效管理,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冊封之外,康熙帝時,清軍入藏平定分裂勢力,并冊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領,封號是什么? (4)依據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17.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科技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某校歷史興趣小組以“古代中國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主題編輯了一份歷史手抄報。 【欄目一】 思想的蓬勃發展 材料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辛勤勞作、發明創造,我國產生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聞名于世的偉大思想巨匠,發明了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科技成果,創作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文藝作品,傳承了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等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萬里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故宮、布達拉宮等氣勢恢弘的偉大工程。今天,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發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創造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8.3.20)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對統治者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他對理想社會的設計有何特點?而在治國實踐中,統治者逐步執行怎樣的治國思想? 【欄目二】 偉大的發明創造 圖一 圖二 圖三 (2)請說出欄目二郵票分別代表了古代四大發明中的哪三項發明?請任選一項發明并說出它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欄目三】 多彩的文學藝術 圖一 《同光十三絕》 圖二 圖三 (19世紀初的流行語:“開談不說 《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3)圖二作者是誰?他是哪一時期的劇作家?根據欄目三,圖一、二、三分別代表了我國古代的哪些優秀文學遺產? (4)《紅樓夢》揭示了怎樣的歷史命運?為什么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5)綜合上述三個欄目的內容及相關問題,你有何認識? 18. 閱讀材料: 清朝前期的統治者對世界的發展變化毫無認識,對內不斷加強君主集權制度,使君主集權達到頂峰,對外自以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貨物以通有無,人為的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清朝前期君主集權達到頂峰的標志是什么? (2)清朝統治者實行的“人為的隔絕于世”的政策是什么政策?這種政策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3)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歷史命運在清朝的哪一部小說中集中的體現出來了?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誰? (4)請你聯系當今我國對外開放的現實,說出清朝統治者實行的對外政策及產生的后果給予我們以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BCDBB 6-10DDACC 11-15DCACD 二. 非選擇題 16. (1)唐太宗;促進了唐朝與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2)宣政院。 (3)“班禪額爾德尼”。 (4)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古代統治者重視對西藏地區有效管轄)。 17. (1)基本要求:“為政以德”;特點:強調“禮”的作用,強調尊卑有序;治國思想:“儒表法里,劑之以道”。(或“外儒內法,劑之以道”) (2)發明:圖一:印刷術;圖二:指南針;圖三:火藥。 貢獻:①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傳播與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②指南針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③火藥對歐洲的火器制作和作戰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任意一點即可) (3)作者:湯顯祖;時期:明朝后期;文學遺產:圖一和圖二:戲??;圖三:小說。 (4)歷史命運: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原因:《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杰出的科技文化成就;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我國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18. (1)軍機處的設立。 (2)閉關政策;中國與世隔絕,科學技術的進步受到阻礙,嚴重損害了中國自身經濟的發展,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從而使中國拉開了同西方的差距。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 (3)《紅樓夢》;曹雪芹。 (4)國家要發展,繁榮強大,開放政策是不可或缺的或者一個國家不開放,關閉國門,與世隔絕,是不能發展進步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