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索爾茲伯里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說:“(抗美援朝戰爭)給毛澤東以無可比擬的機會,在愛國主義的基礎上團結中國人民來支持新的和尚未經考驗的革命政權。在斗爭中所達到的愛國主義的一致給毛澤東以極大的幫助,使他能統一全國,為大規模經濟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材料旨在表述抗美援朝戰爭的( ) A.原因 B.目的 C.影響 D.結果 2. 如圖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項目 1957年比1952年增長 工農業總產值 67.8% 國民收入 53% 工業總產值 83% 鋼產量 近3倍 發電量 164.4%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B.“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進行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3. 下列表格是1952年至1956年,我國工業生產部分數據變化情況。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項目 時間 鋼 煤 原油 1952年 135萬噸 66億噸 44萬噸 1956年 447萬噸 110億噸 116萬噸 A.全國開展土地改革 B.優先發展重工業 C.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D.開展“文化大革命” 4. 中共十九屆中央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修改憲法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 ) A.1949年《共同綱領》 B.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5. 1953年春,河南安陽的一個村支部書記表示:“我是共產黨員,家里再困難,三天不吃飯,也要帶領大家把社辦下去,決不向困難低頭。”他所說的“社”是指( ) A.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B.農業生產合作社 C.農村信用社 D.農村供銷社 6. 宣傳報道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與下圖類似的報道會出現在( ) A.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B.“大躍進”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7. 下列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圖片資料,圖中給出信息不能展示“文化大革命”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 下圖一文發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報》,此文引發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實現中國共產黨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這一“偉大轉折”是指( )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三大 9. 下表是中國部分農作物產量的年增長率(%)統計表,其中農作物產量出現快速增長是由于( ) 年份 項目 1953~1957年 1958~1965年 1966~1978年 1979~1982年 糧食 3.5 0 3.5 3.9 棉花 4.7 3.1 0.2 13.5 油料作物 0 -1.8 2.8 22.7 甘蔗 7.9 3.2 3.6 15.0 ——摘編自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 A.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B.農村“左”傾錯誤的糾正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0. 2018年6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1978年,中國開啟了□□□□的歷史進程。□□□□是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的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應是( ) A.改革開放 B.土地改革 C.市場經濟 D.國企改革 11. 下圖體現的是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項制度是( ) 我國省級自治區一覽表 自治區 成立時間 首府 內蒙古自治區 1947年5月 呼和浩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955年10月 烏魯木齊 廣西壯族自治區 1958年3月 南寧 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年10月 銀川 西藏自治區 1965年9月 拉薩 A.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各民族共同繁榮 D.民族團結,共同發展 12. 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活動時指出,回歸祖國以來的20年,是澳門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時期。澳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得益于( ) ①“一國兩制”方針的成功實踐 ②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大力支持 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④澳門社會各界的團結奮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下表內容充分反映了( ) 時間 事件 1979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兩岸實行“三通” 1989年 臺灣回祖國大陸探親、訪友、旅游、考察和經商的達40萬人次 1990年 兩岸民間交往達100萬人次,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1年 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2009年 臺灣吳伯雄訪問大陸,希望兩岸兵戎相見永不再現 2014年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抵達臺灣進行訪問 2015年 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 A.1990年以來,兩岸關系才開始松動,民間交往的堅冰已打破 B.任何外來的或內部的分裂中國的陰謀注定要失敗 C.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建國以來,中共一直主張和平統一臺灣 14. 20世紀50年代,中印聯合發表聲明,“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材料中“這些原則”是指(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求同存異原則 C.“一邊倒”原則 D.不結盟原則 15. 如圖,20世紀70年代以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增長相對緩慢的原因是( ) 我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情況簡表(累計) A.東西方冷戰對峙 B.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封鎖與孤立 C.中國尚未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求同存異”的精神沒有落實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2年中蘇兩國就經濟援助問題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談判,兩國政府最終商定,今后5年蘇聯給予中國必要的援助,開工建設骨干工程。 材料二 計劃的編制和實施,雖然得到蘇聯政府的很大幫助,但是,中國共產黨仍然堅持和強調以自力更生為主,凡能自己解決的盡量自己解決。1956年,中央進一步明確提出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方針。 材料三 這是一個凱歌高唱的時期,中國人民改變國家貧窮落后面貌的決心和斗志被極大地激發出來。正如毛澤東指出的那樣,“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斗志昂揚,意氣風發”。 (1)閱讀材料一、材料二,總結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就取得的原因。 (2)結合材料三指出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就的取得對剛剛成為國家主人的廣大勞動人民來說有何重大意義。 17.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深圳原屬于廣東寶安縣,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劃為經濟特區以后,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辦工業、商業和旅游業等。三十多年來,深圳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 材料二 如圖。 材料三 如今,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和以深圳、廣州、香港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長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經連成一片。京津冀依然只有北京和天津經濟比較發達,并沒有形成那種真正的城市片區。雄安新區的成立,可以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區。當京津冀地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全國南北方經濟將更加均衡,中國延續千年的“南強北弱”“南富北窮”將在這個世紀發生重大的格局性變化。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質的特區中最大的是哪個? (2)圖一和圖二各代表了什么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一的開發目的何在? (3)根據材料三找出雄安新區的成立有怎樣的重大意義? (4)說一說我國的對外開放給你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什么影響? 18. 2005年9月胡錦濤總書記為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題寫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賀詞;10月15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慶祝大會在 拉薩火車站隆重舉行,胡錦濤主席為此專致賀電. 材料二?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 材料三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中,漢族占93.3%,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55少數民族占6.7%,人口超過100萬的有壯、回、維吾爾等15個. 請回答 (1)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__________周年. (2)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施了__________。這一制度的內容和作用分別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談談你是怎樣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4)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的民族關系如何?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BBB 6-10BBCCA 11-15BBCAB 二、非選擇題 16. (1)蘇聯的援助;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發揚自力更生的艱苦奮斗精神等。 (2)對廣大勞動人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持等。 17. (1)改革開放。海南島經濟特區。 (2)圖一: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建立。 圖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目的:浦東的開發,可以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 (3)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區,全國南北方經濟將更加均衡,中國延續千年的“南強北弱”“南富北窮”將在這個世紀發生重大的格局性變化。 (4)使我們能迅速了解和學習世界的先進的知識和技術;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眼界更為開闊等。 18. (1)70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內容: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分別設立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務。 作用: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維護了國家統一,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3)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依存,不可分離,各族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發展。 (4)新中國成立后,按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新型民族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