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奇正相成》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奇正相成》是位于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書法史表明,書藝與書學是相伴相生,互相促進的。教材的編排自始至終貫穿兩條線索。在第三單元,明線是讓學生懂得筆畫和結構規律,暗線是提高學生的書法審美情趣及書法文化內容。本單元以“主次分明”、“奇正相成”、“收放得宜”、“穿插讓就”四個方面,總結構體楷書的結構規律與結構特色。《奇正相成》一課,正是以“深”、“瑞”、“意”三字為例,從筆畫和結構兩方面來認識奇正相成的三個字中的不同體現;“看看想想”部分通過輔助線對字的結構規律進行細致分析;“書法園地”部分介紹了智永與《真草千字文》。旨在掌握奇正相成筆畫與結構規律的同時,懂得潛心習字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已知點:學生經過近三年的學習,通過偏旁練習、集字練習、結構練習、作品書寫等幾個方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書寫技藝。基本懂得運筆的技巧,能形成先觀察、再定位、最后評價的書法步驟。 生長點:結合本課,學生在理解筆畫與部件奇正相成,形成審美情趣,并能運用書寫方法練習書寫方面待加強。 三、設計理念: 研學后教理念:(一)以研學問題為中心。在教學中,以“例字奇在什么地方,我們應該怎樣寫好?”作研學問題,落實書藝的能力提升以及審美情趣。(二)把時間還給學生。依托著暢言平臺,通過課前學生嘗試書寫,課中合作討論,觀看微課,課后繼續習字,并在暢言平臺上交流與評價。以上均是以學生為主體,把觀察、練習書寫、評價的時間還給學生,并有效度地達成目標。(三)使過程走向成功。教學中注重學法的習得與運用,抓住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后教,搭建“評價指標”的支架,培養學生獨立習字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掌握奇正相成的基本結構規律。 2.從“深”、“瑞”、“意”三個例字中,從筆畫及結構兩方面掌握奇正相成的基本結構規律。 3.簡單了解智永與《千字文》,懂得書法技藝在于苦練的道理。 五、教學重難點:學生在理解筆畫與部件奇正相成,形成審美情趣,并能運用書寫方法練習書寫。 六、教學課時:一課時 七、教學準備:PPT、微課、師生平板電腦、文房四寶 八、課前學習: 師生教學活動過程 新技術運用 (一)學生進入暢言的作業平臺,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1.學生嘗試書寫“深”、“瑞”、“意”三字,并拍照上傳到暢言平臺。 智慧課堂:暢言平臺、智能手機 (二)教師對學生前期學習成果進行分析,以學生出現的缺失點成為教學的起點。 智慧課堂:教師做好分析,根據學生課前研學的情況,可制作例字書寫微課以備課中使用。 八、課中教學過程 師生教學活動過程及設計意圖 新技術運用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教師承接11課的內容,回顧結構規律及結構特色。 2.出示例字所在的歐體教材圖片,發現三個例字。請學生說說在筆畫、部件上發現了什么? 3.揭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1.溫故知新,在于讓學生明確本單元在結構規律及結構特色上著力。2.由學生最初的觀察獲得的印象出發,發現例子結構特點,揭題的同時也為后續教學重點埋下伏筆。 (二)對比觀察,理解“奇” 學生再次觀察三個例字,想想它們分別奇在哪兒。 小組利用平板,說說三個例字的奇在哪兒,并在屏幕上圈劃出來,并 上傳到平臺。 教師在平臺上瀏覽小組上傳結果,請相應小組代表匯報,相機點撥。 寫字中是不是片面追求“奇”就可以?它與“正”之間是什么關系?(出圖)請學生說一說。教師相機出示奇正相成的基本結構規律。 【設計意圖】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奇”的特性從觀察到了解再到辯證理解都是由學生發現的,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2.新技術的運用使原本“指劃”,教師的講授變為“屏幕圈劃”,觀看微課。一方面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屏幕圈劃”便于老師瞬時了解每個學生對“奇”的理解程度,更好地為下一步的后教把準學情。 (三)關注學情,強化書藝 出示學生課前書寫例子“深”的圖片三張,回顧本校書寫評價指標,學生試著給同學提意見。 學生觀看三個例字書寫的微課,并再次練習,描一個,摹一個。教師相機指導。 利用教師平板把學生書寫情況拍照上傳。再次利用回顧本校書寫評價指標,師生共同評價。 教師范寫“深”。學生再次練習三個例字,描一個,摹一個。 把同一位學生前后書寫情況拍照上傳進行對比,同伴點評。 【設計意圖】1.本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多臨摹,能獨立嘗試臨摹例字。尊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及能力,安排他們在課前臨摹例字,正是研學后教中前置學習理念的體現。2.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微課的作用在于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觀看,就直接臨摹;能力稍弱的可以在關鍵筆畫處觀看;能力弱的可以反復觀看。3.充分體現教師的后教策略。對于三個例字,教師不是平均用力的。當學生經過微課自學、臨摹后,發現普遍的難點,就是后教的起點。 (四)拓展延伸,豐富書學 1.學生默讀智永與《真草千字文》。請學生對照圖片指出“真”與“草”。 2.學生說說對后續習字的影響。 【設計意圖】“書藝”與“書學”雙線并行,是北師大版教材的一大特點。通過智永的佳作,習得智永的品格,使學生終生受益。 附板書: 10.奇正相成 PPT 智慧課堂:學生利用平板圈劃,教師利用平板瀏覽學生提交結果,選取針對性的結果講評 PPT 微課 智慧課堂:教師利用平板拍攝學生書寫情況,并講評 PPT 九、課后學習要點 師生教學活動過程 新技術運用 (一)學生繼續練習三個例字,發到暢言平臺“班級圈”。 (二)在歐體中尋找其他具有“奇正相成”特點的字,在“班級圈”交流,有能力的同學嘗試臨摹。 智慧課堂:學生拍照上傳作品到平臺,達到生生、家校交流的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