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一位讀者在回憶一本刊物時說:“它的出現像是一聲雷鳴,把我們由騷擾不寧的夢中震醒了。”第12課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一段材料:一條新聞:民國初年,19歲的唐氏尚未結婚未婚夫就死了,為做烈女,她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民國初建,家門口上都貼著“民國萬歲,天下太平”的對聯旋即,政治黑暗、苛捐雜稅、民不聊生,家門口換上了“民國萬稅,天下太貧”的對聯2.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進行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一、背景1.新生的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陣地一:《新青年》二、興起1.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并發表《敬告青年》,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陣地二:北京大學蔡元培為北大校長,邀請陳獨秀為北大文科學長結合教材,在目錄作者中找一找《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閱讀教材P57-58,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歸納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12提倡民主和科學3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新文學,進行文學革命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節選自魯迅《狂人日記》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推翻吃人社會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12提倡民主和科學3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新文學,進行文學革命魯迅、《狂人日記》陳獨秀首先提出新文化運動的口號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1)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2)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陳獨秀在胡適之后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主張(1)推翻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2)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觀看北大辯論會,請說說這一視頻印證了哪些歷史知識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序號被崇拜者票數1孫中山4732陳獨秀1733蔡元培15314孔子1序號被崇拜者票數1孔子1572孟子613孫中山17…………表1:1913年民主共和新風貌1:從材料一到材料二,青年學生的思想有何變化?說明新文化運動在思想層面有什么重要影響?表2:1924年某校“你心目中的國內或世界大人物”的民意測驗:民主共和民主科學《新青年》大力宣傳民主和科學,被廣大青年知識分子說:“青年得此,如清夜聞鐘,如當頭一棒”。各地愛國社團和進步刊物涌現,他們鑄成了一代年輕學生的信仰和態度,1919年五四運動后,這些學生是政治上的主力軍,并成為現代中國革命的領導者。為五四運動做思想宣傳和鋪墊新風貌2: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一批受過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1919年末長沙《大公報》的一則報道:李欣淑幼年時,其父為之訂了一門親事。后來,她的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準備叫她守寡。李欣淑在女校念過書,不滿這種包辦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她說:“我于今決計尊重我個人的人格,積極的和環境奮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進。”促進了女性自我意識覺醒新風貌3:局限性: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片面性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西文化的問題上,陳(獨秀)、胡(適)等激進知識分子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或者說新文化)是截然不同,格格不入的。他們往往將傳統與“舊”、“落后”甚至“迷信”聯系在一起,將西方文化看作是“新”、“現代”、“進步”和“科學”的象征。繼承與發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代表人物思想解放運動提倡文學革命提倡民主科學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新青年》北京大學1915年創辦《青年雜志》興起標志意義主要內容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課堂小結1.蔡元培、陳獨秀和胡適三人年幼長幼,生肖都屬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稱作新文化運動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關他們在新文化運動中的活動,敘述正確的是()A.1915年,陳獨秀在北京創辦《青年雜志》B.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發起了新文化運動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D.陳獨秀和胡適都在新文化運動后期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課堂小練C2.如圖是民國時期的一幅漫畫。根據漫畫可知,這場運動是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課堂小練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文化運動期間北大的辯論.mp4 第12課.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