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正處于實力的頂峰。杜魯門總統一再宣稱:“美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導地位。”可是,經過戰爭考驗而強大起來的蘇聯,在戰后國際事務的重大問題上,堅持不對美國讓步。下列對上述材料的正確理解是( ) A.蘇聯實力強于美國 B.美國、蘇聯矛盾突出 C.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D.政治多極化趨勢加強 2. 1947年,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針對本國的一項政策解釋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一桶蘋果,希臘的顛覆會影響伊朗和整個東方……自羅馬和迦太基時代后,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霸權。這項政策的出臺意味著( ) A.冷戰序幕的拉開 B.冷戰的開始 C.德國的分裂 D.兩極格局的形成 3. 梅森在《冷戰》一書中指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對“冷戰”重新定義的主要依據是( ) A.馬歇爾計劃推動歐洲重建 B.冷戰時各國無武裝沖突 C.美蘇兩國在利益上避免沖突 D.新的世界大戰得以避免 4. 以下為美蘇“冷戰”對峙的基本過程。其中序號①-④的分別為( ) A.杜魯門主義出臺、“鐵幕”演說、北約成立、華約成立 B.“鐵幕”演說、杜魯門主義出臺、華約成立、北約成立 C.杜魯門主義出臺、“鐵幕”演說、華約成立、北約成立 D.“鐵幕”演說、杜魯門主義出臺、北約成立、華約成立 5.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加大了對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培養高素質人才,涌現出了許多高科技成果……美國增加對高新工業的投入,使科技成果很快就能轉化為生產力。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是( ) A.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B.美國經濟發展起伏不定 C.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經濟發展中的科技含量高 D.美國重視發展教育 6. 二戰后,英國建立“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制度;法國“為大眾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聯邦德國社會保障制度耗資幾乎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會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緩和社會矛盾 B.刺激社會消費 C.改善勞資關系 D.美化政府形象 7.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開始謀求世界政治大國地位,主張擺脫美國的控制。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實行新政,擺脫經濟危機 B.對外戰爭獲勝,綜合國力增強 C.重視科技教育,成為經濟大國 D.“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8. 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幾乎每兩位科學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導彈,軍工生產差不多占國民生產的40%。這說明勃列日涅夫時期改革的重點是( ) A.軍事工業 B.農業 C.商業 D.交通運輸業 9. 東歐劇變的原因是( ) ①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 ②東歐各國經濟發展緩慢,改革成效不大 ③東歐國家普遍外債負擔沉重,通貨膨脹,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④蘇聯放松了對東歐國家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 某論文的主要內容有“民主化”“公開性”“政治多元化”由“一黨政治”的“多黨政治”過渡等。該論文的主題是( ) A.新經濟政策的推行 B.蘇聯模式的形成 C.赫魯曉夫上臺執政 D.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11. 1960年為“非洲獨立年”,是因為這一年( ) A.非洲開始掀起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 B.非洲取得獨立的國家數目最多 C.徹底結束了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統治 D.徹底結束了歐洲殖民者奴役非洲的歷史 12. 非洲在15世紀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國家的奴役,時間長達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陸”之稱.下列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的是(??? ) A.?埃及的獨立?????????????????B.?“非洲獨立年”????????????????? C.?納米比亞獨立?????????????D.?古巴革命的勝利 13. 下圖所示的運河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通航,是國際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1999年,當地政府從哪國手中收回該運河的全部主權?( ) A.西班牙 B.英國 C.葡萄牙 D.美國 14. 2006年是中印文化交流年。下列有關中印兩國歷史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兩國都曾淪為西方大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獨立后兩國都走上了社會主義民主化道路 ③兩國都屬于發展中國家 ④當今兩國在經濟、科技領域均取得較大成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 2017年5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沙特阿拉伯,開始上任后首次出訪。打破傳統,首訪選擇中東,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對于中東問題的重視。那么,中東問題的關鍵是( )??????? A.?伊拉克問題????????????B.?巴以沖突問題??????????????????????? C.?伊朗問題????????????? ??D.?敘利亞問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二戰中,美蘇兩國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兩國戰時關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識形態對立和國家利益相悖,使美蘇兩國在戰后初期的國際環境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對抗,導致冷戰的出現……“杜魯門主義”演說是冷戰的宣言,緊接著美國政府又提出了馬歇爾計劃。 (1)根據材料一,指出美蘇兩國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材料二 北約與華約建立 組織 成立時間 性質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49年 為遏制蘇聯,由美國策劃成立的軍事政治集團 華沙條約組織 1955年 由蘇聯控制,與北約相抗衡的軍事政治集團 (2)材料二標志著什么樣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殺傷力,成為美蘇軍備競賽中的重中之重……20世紀70年代初,美蘇戰略核力量大體形成均勢,競賽的結果,使得雙方都擁有多次毀滅對方的能力……美蘇盡管爭奪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兩國之間并沒有發生戰爭。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3)根據材料三,指出美蘇兩國“沒有發生戰爭”的原因。 17. 日本從19世紀中期的落后封建小國發展成為今天的資本主義強國,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68年是日本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從此,日本進行了急速的資本主義改革,大力學習西方,毫不猶豫地采用當時來說堪稱最新的方法,即利用鐵路和輪船為中心的產業革命的成果,聘請外國專家;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用了短短幾十年它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時間才完成的近代化進程。 ——摘編自《大國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8.5%,1960年至1965年為9.8%,1965年至1970年為11.8%,日本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戰后,日本緊緊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時機,大量引進技術……教育經費在政府的預算中所占比重已超過20%,名列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首。美國又從“特需”訂貨等方面給予經濟扶植。 ——摘編自《世界通史》 (1)1868年日本開始了什么改革?據材料一指出日本近代化進程呈現什么特點?導致這特點的原因有哪些? (2)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綜合上述材料,日本經濟的發展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礦業和種植園農業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們最初企圖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們一般難以管理。這個問題在16世紀時由于非洲黑人的輸入而得到解決。 ——摘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我們恢復了我們原有的尊嚴,維護了我們的權利;我們宣誓:永遠不把我們的權利委棄絡任何強國。 ——《海地獨立宣言》 材料三 一些工業發展的城市和工礦區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燒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的環境問題不斷發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國倫敦多次發生可怕的有毒煙霧事件。 ——劉少康編著《環境與環境保護導論》 (1)材料一反映了奴隸貿易興起的原因是什么?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奴隸貿易對非洲和歐洲的影響。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發生在什么時候?其歷史意義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英國倫敦出現了怎樣的問題?依據材料,分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BDDC 6-10ACACD 11-15BCDDB 二、非選擇題 16.(1)由戰時的同盟到戰后的對峙。 (2)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 (3)戰略核力量的均勢,使雙方誰都不敢先挑起戰爭。 17.(1)改革:明治維新。 特點:時間短、速度快。 原因:采用西方最新技術,重視教育等。 (2)特點:持續、高速增長。 原因:抓住科技革命的機遇;引進技術;重視教育;美國扶植。(答三點即可) (3)重視科技教育、引進先進技術(善于學習)、善于抓住機遇。(言之有理即可) 18. (1)印第安人的反抗和被屠殺,無法為美洲殖民地采礦業、種植園主提供足夠勞動力。 對非洲: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近億精壯勞動力,極大制約了非洲發展,造成了非洲的長期貧困與落后。 對歐洲:黑奴貿易是血腥的資本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1804年;鼓舞了拉美人民的反殖民斗爭,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 (3)環境污染問題;工業發展,工廠大量出現,煤炭的使用,城市化等;(或工業化帶來大量的工業污染,城市化帶來的人、物的集聚帶來了環境污染等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