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近代福州名人輩出,其中領導虎門銷煙的是( ) A.林則徐 B.嚴復 C.黃乃裳 D.侯德榜 2. 英國在清末和中國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兩次是和其他列強合伙來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結束后,中國被迫簽訂了(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3.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列強要( ) A.使鴉片貿易合法化 B.使中國市場更加開放 C.使外國使節進駐北京 D.修訂《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 4. 有史學家指出:“如果說鴉片戰爭的震撼主要沖擊了沿海地區的話,那么持續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把沉重的震撼帶到了中國的社會中樞。”下列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爆發的直接原因是鴉片的輸入 ②戰爭前后,俄國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③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的侵略勢力由沿海向內地發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有著名的文化保護單位——天王府,請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判斷,下列事件中與天王府有關的是( ) A. 義和團運動 B. 太平天國運動 C. 新文化運動 D. 護國運動 6. 歷史上艱險的川江是中國西部的天然屏障,近代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計開拓川江航運以打開中國西部市場。最早強迫重慶開埠以打開中國西部市場的國家是( ) A.日本 B.德國 C.英國 D.美國 7.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如圖所示為某小組制作的中國近代史知識卡片,其內容出自(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8. 太后. 皇帝和侍從“穿著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員認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長途的艱難流亡之后,10月23 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來”。這一情形出現在( ) A.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C.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 9.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以下屬于三個條約對中國的共同影響的是 ( ) A.巨額賠款,加重人民的經濟負擔 B.協定關稅,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 C.開設工廠,便利了列強資本輸出 D.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10. 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對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國人來說,西方卻成為仿效的榜樣,以便更好地加強中國的實力來對付西方。”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人效仿西方掀起了(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1. 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這場運動的目的是( ) A.實現自強,維護自身的統治 B.接受本文先進思想,革舊布新 C.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重振大清雄風 D.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12. 洋務派創辦的企業中,最能體現我國近代航運業初步發展的民用企業是( ) A.輪船招商局 B.安慶內軍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總局 13.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揭開變法維新運動序幕的是( ) A.公車上書 B.創辦《萬國公報》 C.成立強學會 D.開辦新式學堂 14梁啟超說過:“吾國四千余年大夢只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下來史實能為此提供佐證的有( ) ①洋務運動的開展 ②維新變法運動的蓬勃展開 ③“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④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北京大學“愛國進步. 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做出過巨大貢獻。下列說法與北京大學歷史相符的有( ) ①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②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③它的創立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從1840年1901年短短的幾十年間,西方列強先后發動了五次侵華戰爭,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清政府與西方列強之間進行的第一次較量是指哪一次戰爭? (2)中國近代史不僅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國人民的抗爭史。你對其中哪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或對哪一位愛國志士印象最深?從中受到了哪些教育? (3)從這部屈辱史中,作為一名愛國者,你看到了清政府的本質是怎樣的? (4)面對列強步步侵略,清政府的統治日益腐敗,假如你是當時的一名學生,為改變中國當時的命運,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折說,目前借外國的力量助剿. 運糧,可以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的技藝,可以造船制炮,還可以收到永久的利益。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滅太平軍,這是第一要務。 材料二 李鴻章說:“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這是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后,李鴻章對自己辦洋務的一番感嘆。 請回答: (1)以上兩組材料反映了中國當時哪個派別的思想?他們在何時發起了什么運動?這場運動根本目的是什么? (2)據材料一說說,這一派別的口號是什么?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在運動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各寫出他們為此創辦的一個企業的名稱。 (3)從材料二看,當時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成功(或失敗)的標志是什么? (4)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這一運動。 18閱讀下列材料: 在西方列強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敗,使中國少數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再次重新考慮他們傳統的準則和政策。他們的對策是所謂的“自強”運動。……用當時一位改革者的話來說,“中國應獲得西方在武器和機械方面的優勢……”這一“自強”運動注定要失敗,因為它所基于的基本設想是荒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個不徹底的過程……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導致思想上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1)材料中的“第二次失敗”指的是什么?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自強’運動”指什么?這次運動先后提出的兩個指導思想(口號)是什么?舉例說明。 (3)“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導致思想上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①“制度”上追求“西方化”的代表事件有哪些? ②影響近代中國的西方“思想”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abab 6-10ACDAA 11-15AAACB 二. 非選擇題 16. (1)中英鴉片戰爭。 (2)斗爭如;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戰役。愛國志士如:林則徐. 關天培. 左宗棠. 鄧世昌. 徐驤等。主要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敢于同封建統治者. 外國侵略者作堅決斗爭等精神教育。 (3)政治腐敗,經濟軍事落后,對外妥協對內殘酷鎮壓。 (4)首先應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然后宣傳革命思想,痛斥清政府的賣國行徑和帝國主義的侵略罪狀,組織起最廣大的中國人民發動革命斗爭,推翻清朝的統治,趕走帝國主義。 17. (1)洋務派;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通過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2)自強;求富;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創辦近代民用企業;安慶內軍械所. 江南制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答對其中之一即可)輪船招商局. 開平礦務局. 漢陽鐵廠(答對其中之一即可)。 (3)沒有;標志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4)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啟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為民族自強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18. (1)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2)洋務運動。打著“自強”旗號興辦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 江南制造總局等;打著“求富”的旗號興辦民用工業,如開平礦務局. 輪船招商局等。 (3)①戊戌變法(維新變法運動). 辛亥革命。②民主. 共和思想. 民主和科學思想等。 (意思對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