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他受命欽差大臣,后赴廣東禁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愛國情懷的真實寫照。他是( ) A.林則徐 B.鄧世昌 C.海齡 D.關天培 2. 觀察表格,導致表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變化表 貨物 舊稅率(%) 新稅率(%) 棉花 24.19 5.56 棉紗 13.38 5.56 斜紋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開放 B.小農經濟的破產 C.紡織工業的發展 D.協定關稅的影響 3. 2018年4月11日,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將一件疑似中國圓明園流失的珍貴文物“青銅虎鎣”(見下圖)進行拍賣,并將當年參與________聯軍“火燒圓明園”. 劫走該文物的一名英國海軍上校的家信公之于眾。材料中的“參與________聯軍”中的空格處應該填寫( ) A.德意 B.俄奧 C.英法 D.美日 4. 近代史上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不平等條約是( ) A. 中英《南京條約》 B. 中俄《璦琿條約》 C. 中俄《北京條約》 D. 中日《馬關條約》 5. 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英勇抗擊“洋槍隊”的進攻,在慈溪的一次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統領:( ) A. 戈登 B. 貝爾 C. 華爾 D. 道爾 6. “鄧世昌毅然下令. 開足馬力,直沖敵艦,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有此場景的史實是( ) A.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運動 C.黃海大戰 D.義和團運動 7. 讀下表,與這些報道直接相關的事件是( ) 某年7月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題目統計表 時間 題目 時間 題目 11日 《清國商人歸國》 28日 《清國公使館員回國》 21日 《袁世凱歸國》 29日 《支那人歸國》 27日 《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國》 31日 《清國公使館和領事家族歸國》 A.中英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 8. 反抗外來侵略歷來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主題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反抗外來侵略的史實中,表達了中華民族凜然氣節的事件是( ) A.戚繼光抗倭 B.太平軍打擊洋槍隊 C.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D.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 9. 下圖是某一條約簽訂的情景,該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 主權喪失最嚴重. 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條約。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0. 某學習小組在進行研究性學習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史實是( ) 江南制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軍艦 漢陽鐵廠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11.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中間就不斷有人做著各種各樣的西方夢:夢想有西方的堅船利炮,夢想有西方的新型工業,夢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國近代首先實踐“西方的新型工業夢想”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2. 如圖所示企業的創辦( ) A.推動了近代工業發展 B.掀起了實業救國浪潮 C.宣告了工業體系形成 D.實現了獨立發展目標 13. 列強的侵略,使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對中國社會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的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14.初二某班同學舉辦以“近代化探索”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下列選項與此相符的是 ( ) ①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 ②鄧世昌血染黃海 ③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 ④康有為組織公車上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 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從1840年1901年短短的幾十年間,西方列強先后發動了五次侵華戰爭,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清政府與西方列強之間進行的第一次較量是指哪一次戰爭? (2)中國近代史不僅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國人民的抗爭史。你對其中哪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或對哪一位愛國志士印象最深?從中受到了哪些教育? (3)從這部屈辱史中,作為一名愛國者,你看到了清政府的本質是怎樣的? (4)面對列強步步侵略,清政府的統治日益腐敗,假如你是當時的一名學生,為改變中國當時的命運,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國初期歷年新注冊廠數(不包括礦山,單位:家)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工廠數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 1915年,榮氏兄弟集資30萬銀元在上海創辦申新紡織公司,建立申新紡織第一廠,榮氏兄弟占股60%,由榮宗敬任總經理。后來公司不斷發展,從1家廠逐步擴大到9家廠,但隨后遭受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政府的雙重壓榨,瀕臨癱瘓。新中國成立后,該廠曾成立過股份公司,1955年實行公私合營。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當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歸納概括出榮氏家族企業的發展軌跡。并依據所學知識,分析指出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艱難曲折的主要原因。 (3)通過上述材料及問題,談談你對“實業救國”道路的看法。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現代化,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在中國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業化和與工業化相伴隨著的政治. 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社會的轉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民族危機日趨深重和康有為屢次上書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史稱戊戌變法。 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27日上午拜謁了中山陵,緬懷孫中山先生。 材料五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思想;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1)材料二反映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變法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孫中山先生,為什么說他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 (4)根據材料五回答,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什么? (5)中國的近代化探索艱難起步,曲折推進,這對你有何啟示?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5ADCBC 6-10CCCDA 11-15AABCB 二. 非選擇題 16. (1)中英鴉片戰爭。 (2)斗爭如;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戰役。愛國志士如:林則徐. 關天培. 左宗棠. 鄧世昌. 徐驤等。主要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敢于同封建統治者. 外國侵略者作堅決斗爭等精神教育。 (3)政治腐敗,經濟軍事落后,對外妥協對內殘酷鎮壓。 (4)首先應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然后宣傳革命思想,痛斥清政府的賣國行徑和帝國主義的侵略罪狀,組織起最廣大的中國人民發動革命斗爭,推翻清朝的統治,趕走帝國主義。 17. (1)發展情況:民族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原因: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辛亥革命的促進作用;有識之士的倡導;“實業救國”成為社會思潮。 (2)軌跡:創辦—發展—衰落—再發展。 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內受封建主義. 外受帝國主義的壓迫。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資本主義沒有發展前途,民族工業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壓制舉步維艱,“實業救國”的道路行不通。(言之有理即可) 18. (1)洋務運動,自強和求富或維護清朝統治 (2)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變法圖強的社會呼聲日益高漲 (3)成立了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以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是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4)民主與科學 (5)地主階級. 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解救中國;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斗爭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