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總統杜魯門指出:世界已分為“極權政體”和“自由國家”兩個對立的營壘。杜魯門把世界分為“兩個對立的營壘”的標準是( ) A.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B.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 C.是否推行霸權政策 D.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冷戰”政策?!袄鋺稹闭叩膬热莶话? ) A.封鎖與遏制 B.穩定資本主義 C.遏制共產主義 D.發動戰爭 3. 如圖漫畫反映的主要史實是( ) A.馬歇爾計劃 B.美蘇爭霸 C.德國的分裂 D.冷戰的開始 4. 下圖中的“共同點”處錯誤的是( ) A.都只針對歐洲地區 B.都是在大國主導下建立的 C.都形成于大戰后 D.初期都穩定了世界局勢 5. 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對表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 20世紀50—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 國家 聯邦德國 意大利 法國 英國 美國 日本 增長率(%) 6.7 5.6 5.3 2.9 3.5 9.6 A.美國喪失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B.英美經濟發展相對緩慢 C.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居各國之首 D.聯邦德國是西歐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6.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廝殺后……歐洲政治家們清醒地認識到,如此下去,歐洲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為此,歐洲國家( ) A.加強軍事合作 B.與蘇聯展開對抗 C.逐漸走向聯合 D.尋求美國的援助 7. “日本戰敗后被炸為廢墟,但是呢,它還是留下了明治維新以來百年發展的底子,像科學技術人才,還有一些學習西方的、搞工業化的東西?!边@段話表明二戰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A.美國實施全方位的扶植政策 B.根據本國實際,適時調整政策 C.本身的經濟發展基礎比較好 D.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加入國際競爭體系 8. “赫魯曉夫邁著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趕美國,結果以出丑告終?!焙蒸敃苑蚋母餂]有取得實質性突破,“以出丑告終”的根本原因是( ) A.個人崇拜風氣依然盛行 B.改變了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C.改革重點放在重工業上 D.沒有從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9.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東歐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先后進行了改革。其中改革成就較為突出的國家是( ) A.匈牙利 B.聯邦德國 C.蘇聯 D.日本 10. 下列屬于1991年蘇聯解體原因的是( ) ①馬克思主義已經不適應蘇聯的發展 ②斯大林模式造成蘇聯社會矛盾尖銳 ③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 ④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和平演變結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如圖所示,框內的一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題是( ) A.?亞洲獨立與振興??????????????B.?歐洲復興之路????????????????? C.?非洲獨立浪潮?????????????????D.?拉美獨立運動 12.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殖民者通過販賣黑人奴隸、掠奪資源,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二戰后,非洲人民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的標志是( ) A.?印度獨立?????????????????????????B.?埃及獨立????????????????????????? C.?納米比亞獨立????????????????D.?古巴獨立 13. 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地區“分治”的決議是在( )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C.第一次中東戰爭后 D.第二次中東戰爭后 14. 英國議會通過《印度獨立法案》,宣布……在印度境內成立兩個獨立的自治領: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獨立于( ) A.1859年 B.1947年 C.1960年 D.1990年 15. 張明同學以“二戰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獨立與振興”為題作探究性學習,以下是他得出的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①二戰后亞洲、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誕生了大批獨立國家 ②印度獨立后大力發展科技,成績卓著 ③巴拿馬為收回運河主權,和美國進行了長期的斗爭 ④非洲國家獨立后紛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電影《我們熱愛的家園》是美國1950年拍攝的一部宣傳名作。影片描述了一個法國小鎮的戰后生活。最初,在二戰中被摧毀的小鎮難以擺脫戰爭的痛苦。直到獲得美國的財政援助,兒童才回到了學校,工廠才恢復了生產,小鎮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購買食物。 材料二 漫畫一《美國最新式戰車》 (1)上述材料均涉及了哪一歷史事件?材料一、二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有何不同? 材料三 漫畫二《黃鼠狼給雞拜年》 (注:“黃鼠狼”指美國;“雞”指西歐各國) 材料四 馬歇爾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并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受援國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多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多億美元。 (2)根據材料三、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漫畫二的合理與不合理之處。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赫魯曉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內蘇聯的人均肉類、牛奶、黃油產量趕上美國的目標,為此不顧蘇聯的氣候條件,要求各地都來擴種玉米以增加飼料。結果很多地方因氣候條件惡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糧食作物也由于播種面積減少而減產。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幾乎每兩位科學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導彈,軍工生產差不多占國民生產的40%。由于軍備競賽和改革停滯,生產效率和經營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較大的提高。 材料三 1985年,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并開始進行經濟改革。1986—1988年,蘇聯經濟不但沒有加速發展,相反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僅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爾巴喬夫認為,現行政治體制是經濟改革沒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從三則材料可以看出,蘇聯三位領導人當時改革的側重點分別是什么? (2)從三則材料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經濟改革有哪些缺點?共同的不足是什么? (3) 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哪些?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礦業和種植園農業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們最初企圖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們一般難以管理。這個問題在16世紀時由于非洲黑人的輸入而得到解決。 ——摘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我們恢復了我們原有的尊嚴,維護了我們的權利;我們宣誓:永遠不把我們的權利委棄絡任何強國。 ——《海地獨立宣言》 材料三 一些工業發展的城市和工礦區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燒量急劇增加,大氣污染的環境問題不斷發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國倫敦多次發生可怕的有毒煙霧事件。 ——劉少康編著《環境與環境保護導論》 (1)材料一反映了奴隸貿易興起的原因是什么?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奴隸貿易對非洲和歐洲的影響。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發生在什么時候?其歷史意義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英國倫敦出現了怎樣的問題?依據材料,分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DAAA 6-10CCDAD 11-15CCBBA 二、非選擇題 16.(1)馬歇爾計劃?!? 材料一:馬歇爾計劃有利于歐洲經濟的恢復,促進了歐洲的發展; 材料二:馬歇爾計劃使得歐洲受到了美國的控制。 (2)漫畫是對美國馬歇爾計劃的諷刺。 不合理之處:馬歇爾計劃由美國一家主導,西歐國家總體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對計劃幾乎無發言權,是美國遏制蘇聯、發動冷戰的經濟工具。 合理之處:馬歇爾計劃是二戰后美國對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有利于歐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17.(1)赫魯曉夫:農業;勃列日涅夫:重工業; 戈爾巴喬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2)各自缺點:赫魯曉夫提出的目標不切實際,不顧自然條件的差異推行種植玉米,使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勃列日涅夫與美國爭奪霸權,進行軍備競賽,導致經濟停滯不前,人民不滿情緒高漲。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沒有實現“加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經濟增長率下降。共同的不足:沒有真正解決因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僵化而導致的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問題。 (3)①歷史原因: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長期得不到糾正和一些政策上的失誤。 ②現實原因(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方向的政治體制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等。 18. (1)印第安人的反抗和被屠殺,無法為美洲殖民地采礦業、種植園主提供足夠勞動力。對非洲: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近億精壯勞動力,極大制約了非洲發展,造成了非洲的長期貧困與落后。對歐洲:黑奴貿易是血腥的資本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1804年;鼓舞了拉美人民的反殖民斗爭,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 (3)環境污染問題;工業發展,工廠大量出現,煤炭的使用,城市化等;(或工業化帶來大量的工業污染,城市化帶來的人、物的集聚帶來了環境污染等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