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8世紀的英國恰好是煤炭價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貴的國家。在逐利的工廠主看來,推廣機器生產可以利用廉價的煤炭替代昂貴的勞動力,從而產生更大的利潤。”據此可知工廠主推廣機器生產的原因是( ) A.煤炭資源缺乏 B.勞動力較豐富 C.海外市場廣闊 D.追逐更大利潤 2. 1841~1846年,英國取消了605種商品的進口稅,降低了1035種商品的進口稅。導致英國采取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是( ) A.工業革命的完成 B.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C.殖民帝國的形成 D.城市化進程的推進 3.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這一理論就是( ) A.人文主義 B.馬克思主義 C.理性主義 D.列寧主義 4. 馬克思曾熱情地稱頌道:“英勇的三月十八日運動是人類從階級社會中永遠解放出來的偉大的社會革命的曙光。”馬克思在此強調的是巴黎公社( ) A.成立的歷史背景 B.重要的歷史地位 C.領導的公仆意識 D.失敗的經驗教訓 5. 1860年,美國政局的變動使南、北兩種制度的斗爭由土地問題上升為政權問題。這一“變動”是指 ( ) A.廢奴運動高漲 B.林肯當選總統 C.南方宣布獨立 D.黑奴獲得解放 6. “如果這個國家可以分裂為兩個,就可以分裂成3個、4個、6個、12個,林肯政府發動戰爭的理由是,南方違背了國家的統一,違背了憲法和多數人統治的原則。”這段話表明美國南北戰爭的目的是( ) A.廢除黑人奴隸制 B.維護憲法權威 C.建立世界霸權 D.維護國家統一 7. 下列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明顯不同于其他三國的是(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俄國 8. 1861年一個俄國官員評價農民的變化時說:“人們挺起腰桿來了,樣子變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勢,言論談吐,一切都變了。”與以上評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 C.美國獨立戰爭 D.中國洋務運動 9.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為順應時代潮流,世界上許多國家不約而同地進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并得出結論,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史實 結論 A 俄國廢除農奴制 徹底消除了封建殘余 B 中國洋務運動 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C 日本明治維新 是一次資產階級改革 D 美國南北戰爭 實現了美國的獨立 10. 《全球通史》中寫道:“(明治維新的領導者)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成分感興趣。”文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 ) ①天皇制度 ②科學技術 ③生活方式 ④學校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 下列四副示意圖中,反應“三角貿易”的是( ) A B C D 12. “他有一顆堅強的心、不獲勝利不罷休的意志。他在革命中解放了奴隸,團結群眾發揮了聰明才智,打垮西班牙殖民者,解放了南美北部的六個國家。他還為拉美國家間的團結、社會的發展竭盡了自己的心血。他為拉丁美洲立下了豐功偉績,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后世的敬仰。”“他”是( ) A.華盛頓 B.圣馬丁 C.章西女王 D.玻利瓦爾 13. “這項發明使人類從此開始擁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最適合這項發明的一個標題是( ) A.信息時代的到來 B.蒸汽時代的到來 C.電氣時代的到來 D.理性時代的到來 14. 諾貝爾憑借自己的發明,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他逝世后,根據遺囑,他的大部分財產用來獎勵“為人類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其在軍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的發明是( ) A.飛機 B.炸藥 C.汽車 D.電動機 15. 18世紀70年代,英國城鄉人口比例為1∶2,19世紀初這一比例上升為2∶3,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圈地運動使農民涌入城市 B.工業革命使城市化進程加快 C.“日不落”殖民帝國建立 D.城市大量吸收外來移民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據統計,1788年,在英國142個棉紡織廠中,有女工3.1萬人、童工2.5萬人。1835年,英國棉紡織業雇傭童工9.5萬人,占全部工人的43.3%,雇傭女工11.9萬人,占全部工人的54.3%。 ——摘編自錢乘旦《英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一回答: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棉紡織工廠雇傭工人具有什么特點? 材料二 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1832年,英國對選舉制度進行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參加政權的機會。但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婦女被排斥在選民之外。此后,英國工人階級和勞動婦女通過斗爭不斷爭取自己的政治權利。1836年開始的憲章運動,其核心內容是工人階級要求獲得普選權。1867年,部分城市工人獲得了選舉權。1886年,全國60%的成年男子獲得了選舉權,但是婦女無選舉權。在婦女爭取與男子相同權利的女權運動推動下, 1918年,國會通過《全民代表法案》,英國婦女開始有條件獲得選舉權。后來,又制定了男女平等選舉法,降低了女性選民的年齡門檻等,實現了兩性政治權利基本平等。 ——摘編自錢乘旦《英國通史》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世紀初期至20世紀初期,促進英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婦女選舉權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17. 不斷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選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商鞅頒布變法令規定:廢除土地國有制,全面實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買賣.這樣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摘編自白壽主編《中國通史》 材料二 農民贖買份地的贖金,比當時的地價還高.原來農民取得的份地,按當時的市價,總值約6.5億盧布,而他們后來實際付出的卻不少于20億盧布。 ——《世界歷史》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材料三 經濟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原有土地政策,許可土地買賣,…社會文化方面,提倡“文明開化”,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 材料四:中國農村改革的結果完全是個奇跡.糧食生產的年增長率從1957﹣1978年間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間的4.9%.農民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人民幣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那兩次社會改革?這兩次改革對兩國產生的相同積極作用是什么? (3)材料四中我國的“農村改革”指什么?根據材料概括其歷史作用. 18.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們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隨著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國卻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的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的面貌。 材料二 在這次革命的推動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工業生產取得了巨大飛躍。1870-1900年間,世界工業總產值增長了2倍多,交通運輸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所說“二百多年前,英國卻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的變革”是指什么?這次“變革”最重要的發明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 “交通運輸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是從哪兩種交通運輸工具的發明開始的? (3)以上兩次革命分別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4)兩則材料說明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ABAB 6-10DDBCC 11-15DDCBB 二、非選擇題 16.(1)工廠大量雇傭女工和童工。 (2)工人階級和廣大婦女權利意識的增強;工人階級和廣大婦女不斷斗爭的結果;英國憲章運動和女權運動的推動;就業提高了婦女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資產階級維護統治的需要等。 17. (1)實行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2)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或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相同積極作用:使兩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大意正確即可酌情給分) (3)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作用: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迅速增加。 18. (1)工業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 (2)第二次工業革命,汽車和飛機問世。 (3)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確立對世界的統治,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形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視科學技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