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資產階級革命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4-16世紀的西歐,開放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分別是指( ) A.光榮革命和霧月政變 B.文藝復興和霧月政變 C.光榮革命和新航路開辟 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2. 新航路開辟時哥倫布和達·伽馬的地理發現使新發現地區的主權歸屬問題浮出水面。為了緩和西、葡兩國日益尖銳的矛盾,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出面確定了一條西、葡勢力范圍的分界線。葡萄牙國王表示不滿,經過重劃,巴西被劃入葡萄牙的勢力范圍。這反映了新航路開辟( ) A.緩和了西班牙與葡萄牙的緊張關系 B.加強了西歐與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 C.拉開了西歐國家海外殖民擴張的序幕 D.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3. 2016年是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中英兩國共同紀念這兩位文學巨匠。填寫下列表格,其中空白處應是( ) 姓名 國籍 作品 湯顯祖 中國 《牡丹亭》 莎士比亞 英國 A.《馬可·波羅游記》 B.《神曲》 C.《哈姆雷特》 D.《天方夜譚》 4. “在地獄里,他看到盜賊、貪官污吏和高利貸者,還見到給當時在世的教皇預留的一個位置;在煉獄里,一些政治上失勢而受排擠的人,日后將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賢明君主享受著無上的快樂。”這是但丁描述他漫游地獄、煉獄和天堂時的所見所聞。下列結論合理的是( ) A.但丁厭惡天主教會,率先對天主教會提出批評 B.但丁信奉佛教,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C.但丁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歌頌教會 .但丁反對天主教,頌揚人的價值 5. 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無限的”的科學家依次是( ) A.布魯諾 哥白尼 托勒密 B.托勒密 哥白尼 布魯諾 C.托勒密 布魯諾 哥白尼 D.哥白尼 托勒密 布魯諾 6. 18世紀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中,把教皇比作“兩只腳的禽獸”把教士比作“文明惡棍”的思想家是( ) A.盧梭 B.孟德斯鳩 C.伏爾泰 D.拿破侖 7. 《大國崛起的文化準備》中提到:“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是人心的改變;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變;第三是器物和經濟的改變。”以英國為例,與其政治制度改變相關的事件是( ) A.資產階級革命 B.工業革命 C.憲章運動 D.殖民擴張 8.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制約了王權,它標志英國確立的資產階級政體是( ) A.君主專制 B.民主共和制 C.聯邦制 D.君主立憲制 9. 1688年,英國發生了宮廷政變。這場政變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就取得了成功,因此歷史學家稱之為“光榮革命”。關于這次“革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 B.推翻了國王專制統治 C.革命主力是人民群眾 D.英國從此不再設國王 10. 這次戰役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戰役,它扭轉了整個戰爭的局勢,是北美英屬殖民地十三州獨立戰爭的轉折點,它不僅增強了美國人民爭取勝利的信心,也為美國人民抗英斗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這次戰役是( ) A.來克星頓槍聲 B.瓦爾密戰役 C.薩拉托加大捷 D.約克鎮戰役 11. 華盛頓在1783 年12 月的辭職講話中說:“現在,我已經完成了賦予我的使命,我將退出這個偉大的舞臺,并且向莊嚴的國會告別。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奮戰已久。我謹在此交出委任并辭去我所有的公職。”華盛頓完成的使命是( ) A.取得了獨立戰爭勝利 B.確立了民主共和制 C.廢除了封建農奴制 D.廢除了黑人奴隸制 12. 北美獨立戰爭與中國辛亥革命都是重大歷史事件,兩者都( ) A.推翻了國內封建統治 B.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C.實現了國家主權地位 D.傳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 13. 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寫道:“美國革命對法國革命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但……與法國思想對法國革命的影響相比,卻多有不及。”這里,作者認為對法國革命影響更大的是( ) A.美國獨立戰爭 B.美國1787年憲法 C.法國啟蒙運動 D.法國封建專制 14. “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此內容的法律文件是( )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 C.《1787年憲法》 D.《獨立宣言》 15. “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材料反映的理念是( ) A.宗教自由,“君權神授” B.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 C.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由開明的君主執政 D.工人們享有普選權,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 材料一 仔細觀察《絲綢之路》示意圖 (1)材料一中的商路上,古代中國輸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是什么?它最遠可以運到A國,該國是指當時哪個國家? 材料二 仔細觀察《佛教的傳播》示意圖 (2)結合所學,指出材料二中B處是哪個國家?佛教傳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C處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它有哪些成就體現了佛教文化的發展? 材料三 仔細觀察《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示意圖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舉例說明阿拉伯人是東西文明傳播使者。你認為當今文明交流應具備哪些條件?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美國《思想之林》雜志評選“十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國家(對人類貢獻最突出的十個國家)”:1、意大利2、英國3、美國4、中國5、希臘6、埃及7、伊拉克8、印度9、伊朗10、乍得,前四名及人選的理由見下表: 排名 理由 第一 意大利 古代羅馬創造了現在的“西方社會”包括法律、文化、和宗教.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在黑暗中度過了一千年。后來,意大利通過文藝復興,使歐洲重新煥發了活力,創造餓了一個文明就已經夠偉大的了,打意大利在一千年后又拯救了歐洲,這確實不同凡響 第二 英國 英國是19世紀的工業大國和海洋大國,英國的貢獻是“創造了現代世界”,在發展西方的資產、資本主義和議會民主以及在文學藝術和科技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最盛時期,大英帝國的疆土一度超過了全球地表的1/4,人口占全球的1/3 第三 美國 無論從哪一方面而言,美國無疑是世界歷史上最富有、最強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只是因為它的歷史太短暫沒能登上榜首.美國從“一站”和“二戰”的勝利中崛起,是戰爭中本土唯一沒有遭受戰爭的大國,尤其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 第四 中國 中國曾經是世界強國,未來也會成為超強國家.中國是早期人類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上文明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書面文字歷史最長的國家之一,今天看來,中國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摘編自搜狐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的歷史作用。 (2)舉出英國“在議會民主(政治制度)、文學、科技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具體史實。 (3)請用具體史實論證材料中”美國歷史太短暫“這一觀點。 (4)假如讓你評選”十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國家“,你會把哪個國家排在第一位?為什么?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他用不斷的戰爭代替不斷的革命。 ——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二 對德國來說,拿破侖并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他把他的法典帶到了他征服的國家里,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越得多。 ——恩格斯《德國狀況》 材料三 法國大革命的戰爭起初是民族戰爭,而且也確實是這樣的戰爭。這些戰爭都是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聯盟的偉大革命。但是,當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國家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爭反過來引起了反對拿破侖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爭。 ——列寧《論尤利烏斯的小冊子》 (1)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述中出現的“革命”是什么性質的革命? (2)根據材料二,恩格斯主要在哪個角度肯定了拿破侖? (3)根據材料三,列寧主要在哪個角度否定了拿破侖? (4)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對拿破侖的論述是否矛盾?為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CCAC 6-10CADBC 11-15ADCBB 二、非選擇題 16.(1)商品:絲綢;國家:大秦 (2)國家:古印度(天竺) 主要原因:宣揚“眾生平等”,反對特權;“忍耐服從”的說教,得到統治者支持;人們精神寄托的需要。 (3)成就:壁畫;佛像;佛經等。 (4)東方向西方傳播:中國四大發明傳向西方;改造并傳播印度人的計數法。(如答出“東方的胡椒、肉桂、絲綢等傳到西方”;“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傳到歐洲”也可得分. 西方向東方傳播: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傳向東方。 條件:便利的交通條件;科技的發展;政府的重視和政策的支持;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經濟的發展;杰出歷史人物的推動等。 17. (1)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1689年,英國國會頒布《權利法案》,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建立。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創作的不朽作品。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3)美國歷史從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到今天,只有200多年的歷史,所以美國歷史太短暫。 (4)中國,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一個負責任的愛好和平的大國,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等。 18. (1)資產階級革命。 (2)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傳播了資本主義文明。 (3)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4)不矛盾。他們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述,而且拿破侖對外戰爭本身就具有正義和非正義的雙重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