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2022學年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單元測試卷一.選擇題1.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A.堯B.舜C.禹D.啟2.我國古代的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開始于( )A.堯傳位給舜B.舜傳位給禹C.禹傳位給啟D.商湯滅夏3.從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歷史教訓是國君應該( )A.重視教育B.勤政愛民C.發展經濟D.增強軍事力量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在牧野擊敗商朝軍隊,紂王自焚,商朝滅亡。這個事件叫( )A.大禹治水B.商湯滅夏C.盤庚遷殷D.武王伐紂5.學習歷史應注重時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別填的是( )A.西周、春秋B.西周、戰國C.春秋、戰國D.西周、東周6.某同學利用如圖的地圖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內容應是( )A.西周分封B.春秋霸主C.戰國七雄D.秦滅六國7.下列諸侯國中,不屬于戰國七雄的是( )A.晉B.齊C.楚D.趙8.將夏桀、商紂和周厲王三人歸為一類的標準是( )A.他們都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B.他們都以殘暴統治著稱C.他們都重用人才,改革內政D.他們都愛民如子9.春秋時期,商業活動十分活躍,其中很多城市開設了商品交換市場,除此之外,還表現在( )A.玉器雕刻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B.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C.海外貿易興盛D.集市上出現了紙幣10.烽火戲諸侯、尊王攘夷、禮崩樂壞,以上三個成語體現了哪種制度( )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科舉制二.填空題11.禹死后, 繼承父位,從而 制代替了禪讓制。12.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 。13.臭名昭著的暴君。(1)夏朝的最后一個王 在位時,無休止地征發百姓,最終被湯滅掉。(2)商朝最后一個王 盡情享樂,施用炮烙之刑,鎮壓人民,最終被周滅掉。(3)公元前841年, 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西周開始走向衰落。14.商朝的都城在今天的 省境內;西周的都城在今天的 省境內。15.為鞏固統治,西周實行 。三.辨析題16.晉文公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判斷: ;改正: 。17.戰國初期,晉國被韓、趙、燕三家大夫瓜分。判斷: 改正: 18.約公元前2070年,啟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錯誤: 改正: 。19.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聯合其他部落,與商朝在牧野決戰,商朝最終戰敗。判斷 改正: 。20.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指出“仁政”治國的觀點 (判斷對錯)改正: 。四.材料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朝代歌》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謀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史記?周本紀》材料三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論語》材料四如圖:《戰國形勢圖》請回答:(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誰?寫出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2)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時哪一政治制度?周王實行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時期哪個著名的霸主稱霸?請再列舉一個這一時期著名的霸主。(4)寫出材料四圖中戰國七雄中A、B、C所代表的國家名稱。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請回答:(1)材料一講的是什么時期的情況?(2)“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什么意思?(3)材料二中“天下為家”的局面是從何人開始的?“公天下”變成“家天下”標志著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23.戰爭,自從它登上歷史舞臺的那一天起,便同人類數千年階級社會的發展史如影隨形,既扮演過阻礙社會進步、吞噬千百萬人生命、耗費大量物質財富的角色,又起過促進社會發展、為新社會“助產接生”的重大作用。【連環畫戰爭】(1)按照連環畫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 。(2)圖A和圖C分別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史上的哪一戰役?A: ;C: 。【典故出戰爭】很多的成語典故,都源于戰爭。請結合下列材料說出成語并說出涉及的戰爭的名稱。典故一:晉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場上,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巧妙地避開了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3)成語: ;戰役: 。【利弊論戰爭】(4)請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說一說戰爭的雙重性。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1.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奴隸制王朝)﹣﹣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故選:C。2.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故選:C。3.夏、商、西周三代都是因為國王實行暴政,引起人民反抗,導致國家滅亡。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的歷史教訓是國君應該勤政愛民。故選:B。4.周武王決心乘商朝政治混亂,伐紂滅商,他聯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國、部落,向商紂進攻。公元前1046年,雙方在牧野大戰。商軍在陣前紛紛倒戈,引導周軍攻入商都。商紂自焚而死,商朝滅亡。也可以直接選擇選項中涉及題干人物的選項,周武王、紂王。故選:D。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東方六國,東周結束,建立秦朝,因而空框中應分別填西周、東周。故選:D。6.觀察圖片中的“燕、齊、魯、宋、晉”“周”可知,這是東周時期的春秋五霸的示意圖,體現了春秋時期的爭霸斗爭。故他研究的內容應是春秋霸主。故選:B。7.戰國時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經過春秋時期的兼并戰爭,到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戰國時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強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故選:A。8.夏朝的最后一個王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許多豪華宮室,無休止地征發百姓,強迫他們服勞役,商湯乘機起兵滅夏,夏朝滅亡;商朝末年,政治混亂,最后一個王紂,是個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時期,修筑豪華的宮殿園林,盡情享受,并制造了炮烙等酷刑,殘酷的鎮壓人民。商紂王的殘暴統治,最終導致武王伐紂,商朝滅亡。西周的周厲王暴虐無道,獨斷專行,引發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趕走,夏桀、商紂、周厲王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們都以殘暴統治著稱。故選:B。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商業活動十分活躍,主要表現在春秋時期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很多城市開設了商品交換市場。所以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10.烽火戲諸侯、尊王攘夷、禮崩樂壞,以上三個成語體現了分封制度。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管仲改革中,以“尊王攘夷”為口號,擴充疆界,從而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故選:B。二.填空題1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從而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故答案為:啟;世襲制.1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故答案為:夏朝。13.(1)夏桀是夏朝最后一個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華宮室,強迫人們服勞役,無休止地征發百姓,最終被湯滅掉。(2)商朝最后一個王紂盡情享樂,修筑豪華宮殿,制作炮烙之刑,鎮壓人民,最終被周滅掉。(3)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爭利,暴虐無道,獨斷專行,引發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趕走,西周開始走向衰落。故答案為:(1)桀。(2)紂。 (3)周厲王。14.約公元前1600年,成湯戰勝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領周軍在牧野之戰中打敗商軍,商朝滅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故答案為:河南;陜西。15.西周建立后,為了鞏固統治,周天子實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隸分封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故答案為:分封制。三.辨析題16.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故答案為:判斷:×;改正:晉文公改為齊桓公。17.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戰國初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它們與原有的齊、楚、秦、燕并稱“戰國七雄”。所以,“三家分晉”中的“三家”是韓、趙、魏。故答案為:判斷:×.改正:韓、趙、燕改為韓、趙、魏。18.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奴隸制王朝)﹣﹣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故答案為:錯誤:啟;改正:禹。19.因為紂王的殘暴統治,在武王滅商的牧野之戰,商朝的士兵的紛紛陣前倒戈,投降周軍,商朝滅亡。因此題干的說法是錯誤的。故答案為:判斷:×;改:“周文王”改為“周武王”。20.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統治者要以“仁政”治國;墨家的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和“非攻”,要求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一樣,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堅決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戰爭.故答案為:×;改正:墨子改為孟子.四.材料題21.(1)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定都陽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宮殿,并且組建了軍隊,制定了刑法,設置監獄,建立起國家政權機構。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產生。商朝的最后一個國王商紂王,商紂是個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華的宮殿園林,盡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禹,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是商紂王。(2)由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及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可知題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建立后,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保衛王室,同時需交納貢賦,朝覲述職。(3)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為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齊桓公當政以后,任用管仲為相,注重發展經濟,改革內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葵丘會盟,正式稱霸。故“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反映的是齊桓公稱霸。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展開了爭霸戰爭,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4)戰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它們在圖中的位置大體是東南西北到中間。A處于東方,故為齊國;B處于南方,故為楚國;C處于西方,故為秦國。故答案為:(1)禹;紂。(2)分封制;為了鞏固統治。(3)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任寫一個即可)(4)A是齊國;B是楚國;C是秦國。22.(1)由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堯舜禹時期的歷史。堯舜禹時期,人們實行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社會呈現公天下的歷史狀況。(2)“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意思是: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人們推選賢德、有才能的人治理天下。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根據所學可知,原始社會時期,采取民主的辦法推舉部落聯盟首領,史稱禪讓,這是我國古代的一項民主制度。(3)禹死后,啟繼承了父位,成為夏朝的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故答案為:(1)堯舜禹時期。(2)實行禪讓制。(3)啟;世襲制代替禪讓制。23.(1)題干圖片A武王伐紂發生于商朝末年,B長平之戰發生于戰國末年,C黃帝戰蚩尤發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城濮之戰發生于春秋時期。因而按照連環畫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為CADB。(2)圖A武王伐紂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史上的牧野之戰,圖C黃帝戰蚩尤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史上的涿鹿之戰。(3)據材料“晉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場上,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巧妙地避開了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可知,這是對城濮之戰的描述,其中蘊含著成語退避三舍。城濮之戰時,晉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場上。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了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4)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疆域不斷擴展,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出現了民族的交融。但戰爭也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故答案為:(1)CADB。(2)牧野之戰;涿鹿之戰。(3)退避三舍;城濮之戰。(4)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疆域不斷擴展,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出現了民族的交融。但戰爭也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