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19世紀洋人苦于無法找到改變貿易困境的商品,在他們看來,“中國擁有一切東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飲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絲綢等”。“幸運的是一種新的商品出現了”,“新的商品”是( ) A.棉紡織品 B.機器 C.鴉片 D.槍炮 2. 條約規定:“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 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此條約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是( )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完全解體 C.開始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D.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3. “英軍沒有流血就占領了定海。他們占領了定海道頭洋炮臺時,一看那里的大炮上刻著的制造年代和鑄造者的姓名,不覺輕松地吹起了口哨。上面刻著‘Richard Philip 1601’。原來炮齡已經二百四十年。”這段材料可以用來佐證( ) A.英軍對清軍的蔑視 B.清政府妥協投降 C.定海官兵不戰而逃 D.清軍武器的落后 4. 恩格斯說,□國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材料中的“□”是( ) A.英 B.法 C.美 D.俄 5. 洪秀全生活在中國資本主義誕生的前夜,所以他的思想不免帶著舊時代的痕跡,同時又吸吮了基督教的點滴汁液,他的思想是瑣碎的、復雜的,而且又是膚淺的……從未形成系統的、科學的思想體系。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 ) A.得到西方列強支持 B.忽視自身政權建設 C.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D.具有革命斗爭精神 6. 1895年初,屢遭失敗的清朝,通過美國要求和解。3月,全權大臣李鴻章來到馬關進行停戰談判。這次談判( ) A.雙方最終簽訂了《北京條約》 B.直接引發了戊戌政變的發生 C.達成了割讓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給日本的協定 D.表明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 7. 某同學學習中國近代史時記載了下面一段筆記:這場戰爭雖持續時間不長,但中國付出的成本卻很昂貴,它不僅阻礙了中國向近代化國家的緩慢轉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國發展的險惡用心。這就是通過索要巨額戰爭賠款,切斷中國進行工業化建設所需要的資本供給。他記載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 A.抗日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第二次鴉片戰爭 8. 1900年7月,英國著名漫畫雜志《Punch》登載了題為《中國就要崩潰了》的漫畫。同一時期,法國報紙也登載了題為《中國蛋糕》的漫畫(如圖)。當時外國媒體如此認定的主要依據是( ) A.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 B.日本打敗了中國北洋艦隊 C.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城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9. 1901年2月,清政府發布了一道詔書:“今茲立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后追思,慚憤交集。”材料中的“立約”( ) 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使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C.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10. 2019年12月17日,我國第一首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備受世界關注。我國海軍近代化開始于(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洋務運動 D.甲午中日戰爭 11. 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認識到“自強”須以“求富”為根基,創辦了一批民用企業。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是( ) 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上海輪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12. 李鴻章認為中國正處于“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jí jí。急迫;急忙)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的局面。為此,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掀起了一場強兵富國的運動。關于這場運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B.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 D.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13. 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說:“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強調的是( ) A.學習西方的技術 B.西方的學校教育 C.學習西方的制度 D.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14.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和實現現代化而奮斗不息。以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應正確的是( ) A.鄧世昌——義和團運動 B.譚嗣同——戊戌變法 C.孫中山——五四運動 D.周恩來——秋收起義 15.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清政府在百日維新期間決定創辦的新式學堂是( ) A.福州船政學堂 B.北洋西學堂 C.南洋公學 D.京師大學堂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恩格斯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曾說:“英國政府的海盜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國人反對一切外國人的普遍起義,并使這一起義帶有絕滅戰的性質……雖然你可以說,這個戰爭帶有這個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見、蠢笨的行動、飽學的愚昧和迂腐的蠻氣,可是它終究是人民戰爭。而對于起義民族在人民戰爭中所采取的手段,不應當根據公認的正規作戰方法或者任何的抽象標準來衡量,而應當根據這個起義民族所已達到的文明程度來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生活在這一尚未現代化區域中的人們,體會現實,探索問題,免不了聯系到那次災難性的戰爭。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種種情緒交織,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1)圖一中“沉迷的帝國”和“墮落的帝國”分別指哪個國家?導致該帝國沉迷的根源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你認為兩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你是如何理解的?材料三認為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的歷史使命是什么?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認為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 (1)打出材料一中所示旗幟的是哪一個民間組織?從旗幟可以看出這一民間組織的斗爭對象是誰? (2)材料二中的圖片反映的是哪一場戰爭?圖中的“八位強人”代表的是哪些國家? (3)材料三出自哪一條約?材料一、二、三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18. 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運動,最終失敗了。 材料二 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按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 材料三 《同盟會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后來《民報》發刊詞中,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 材料四 某場運動中,青年學生舉行的游行示威,他們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哪四次重大運動?你能寫出各次運動中的杰出代表嗎?請將運動名稱及所對應的運動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2)材料一中運動失敗的標志是什么?此次運動在客觀上有什么積極作用? (3)材料四所反映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CADDC 6-10CCCDC 11-15CDCBD 二、非選擇題 16.(1)國家:英國、中國。 根源:工業革命后,英國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量增大。 (2)腐朽的封建主義難以抵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3)理解: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使命:近代化(或現代化)。前提: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實現國家獨立。 17.(1)義和團。帝國主義(或西方列強)。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俄、英、美、日、德、法、意、奧。(順序可以打亂) (3)《辛丑條約》。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是八國聯軍侵華的借口(目的),《辛丑條約》的簽訂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結果。 18. (1)洋務運動,李鴻章;戊戌變法,康有為;辛亥革命,孫中山;五四運動,李大釗。 (2)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出現了一批近代企業…… (3)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