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隨著滬寧城際高鐵、武廣高鐵、京滬高鐵等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標志著我國步入高速鐵路時代。飲水思源,火車的發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史蒂芬孫 C.愛迪生 D.瓦特 2. 18世紀時,英國的人口死亡率明顯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又出現上升。1831—1841年,工廠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則由21%上升到34.8%。導致上述情況發生的原因不包括( ) A.工廠工業污染嚴重 B.城市環境逐漸惡化 C.資產階級剝削工人 D.醫療技術水平下降 3. 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中期創立了一種新的社會理論,即馬克思主義理論,其誕生的標志是( ) A.《法典》的發表 B.《人權宣言》的發表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資本論》的發表 4. 《共產黨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取民主。”對這一理論觀點進行第一次偉大嘗試的是(? ? ) A.?俄國十月革命??????????????B.?新中國成立??????????????????????? C.?憲章運動??????????????????????D.?巴黎公社 5. 馬克思稱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他領導美國人民經過四年的浴血奮戰,最終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他是( ) A.華盛頓 B.林肯 C.羅斯福 D.尼克松 6. 馬克思在1862年10月發表的《北美事件》中說:“他向敵人迎面投擲過去的,永遠也不會失去其歷史意義的最嚴厲的法令……這份在聯邦成立以來的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上文中的這份文件( ) A.消除了種族歧視現象 B.標志著美國的獨立 C.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 D.限制了總統的權利 7. 民生問題是十九大報告的看點之一,其中強調,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9世紀60年代,俄國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是( ) A.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B.努力發展近代工業 C.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D.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8. “把教育放在最優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學校體制。”近代日本出現的這種現象,與明治維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關( ) A.消除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 B.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 C.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 9. 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預算費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學生出國深造;同一時期,日本仿效德國模式訓練陸軍軍官,海軍則是仿效英國。這些舉措共同表明,明治時期的日本( ) A.重視軍事訓練 B.注重國民教育 C.積極學習西方 D.提倡“文明開化” 10.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通過國家大力興建鐵路,發展國家的郵政和電訊事業,建立官營企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以此向私人企業示范。此外,還通過明治政府的力量,把官營企業轉讓給與政府關系密切的大資本家。材料表明日本( ) A.利用國家力量實現近代化 B.利用民間資本實現近代化 C.利用外國資本實現近代化 D.改革中保留大量封建殘余 11.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時期看作他們一生永遠不會再有的幸福時代。如果這些年代不置下財產,就會成為笑柄。”這句話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拉美地區物產豐饒 B.西、葡在拉美 C.拉美人民深受殖民者的殘酷剝削 D.殖民官吏貪污受賄 12. 關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范圍指美國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區 B.主要領導者是土生白人 C.斗爭主要是反對美國的干涉和控制 D.拉丁美洲國家基本實現了獨立 13.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制出實用的發電機。電動機也很快發明出來。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 )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信息時代” D.“網絡時代” 14. 如表為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業國和區域工業生產發展占世界的份額表(%),這說明( )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聯合王國(英國) 19.9 22.9 18.9 法國 7.9 7.8 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4.9 8.5 13.2 美國 7.2 14.7 23.6 A.19世紀后半期,英國喪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B.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國綜合實力超過英國 C.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D.美國、德國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工業迅速崛起 15. “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聳于人們的住所之上,隔絕了空氣和陽光;它們像不散的濃霧一樣包裹著人們。城市的這一邊住的是奴隸,那一邊住的是老爺;那一邊屬于富裕的少數人,這一邊屬于貧窮的絕大多數人……從這里骯臟的下水道里卻流出了足赤的黃金。”以上對工業革命影響的表述,沒有涉及的是( ) A.促進了經濟發展 B.導致了社會分化 C.破壞了生態環境 D.促進了世界市場形成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在17世紀40年代爆發了一場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的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又發生了一場沒有你死我活的拼殺,通過和平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材料二 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19世紀上半期,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英國通過殖民侵略,不僅用掠奪來的財富發展國內經濟,也為其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 (1)材料一中“刀光劍影的革命”指的是什么革命?“和平變革”又是指什么革命?這場“和平變革”使人類進入了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2)據材料二指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主要原因。 (3)據材料一、二歸納英國為什么能迅速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強國? 17. 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 材料一 日本自維新三十年來,廣求智識于寰宇,其所譯所著有用之書,不下數千種,而尤詳于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皆開民智強國基之急務也。吾中國之治西學者固微矣,其譯出各書,偏重于兵學藝學,而政治資生等本原之學,幾無一書焉。 材料二 戊戌變法把裁官視為首要措施,京師閑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余處,導致失職失業者近萬人之多。朝野為之震驚,頗有民不聊生之感。 材料三 40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 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8%上升到15.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1)根據材料一,分析為什么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而中國洋務運動卻失敗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的相同之處。 (3)根據材料三,指出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我國經濟發生了什么變化,分析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1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分別寫出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所示發明的發明人是誰。 材料二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占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 材料三 (美國)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準登記的發明專利就達到了64萬多種……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普及,對作家和發明家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專利權的保障……美國人第一次把專利權寫進了憲法,用國家的根本大法來保護發明創造。 ——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 (2) 根據材料二,比較1870年與1913年英美兩國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說明美國經濟地位發生了什么變化。并結合材料三,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科技方面,英國工業界滿足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益嚴重……在新技術成果應用方面英國日趨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經費少,實驗設備不足,管理混亂,科技人員地位低和待遇差成為普遍現象。 ——《世界通史》 (3)根據材料四,從科技層面概括導致英國經濟地位衰落的原因。 (4)從美英兩國經濟地位興衰的對比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BDCDB 6-10CDDCA 11-15CCBDD 二、非選擇題 16.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蒸汽時代。 (2)把中國變為英國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3)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重視科學技術的發明和利用;殖民擴張和掠奪。 17. (1)日本明治維新以后,積極學習西學;大量翻譯、編著有用的書籍,涵蓋政治、經濟、哲學各個方面;積極開化民眾。而中國洋務運動學習西學者少;主要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注重開化。 (2)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都是要建立君主立憲制;都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3)變化: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對世界經濟貢獻率大。 原因: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 18. (1)斯蒂芬森;愛迪生。 (2美國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世界工業強國。美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3)英國工業界滿足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益嚴重;不注重新技術成果的應用;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要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