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冊第二章2.2金屬及其性質考點目錄;考點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考點二、金屬與酸的反應一、考點分析考點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1)鎂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2MgO。(2)銅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在空氣中加熱,銅的表面會變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22CuO。(3)常溫下,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被氧化成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4)常溫下鋁即可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它能阻止內部的鋁繼續被空氣氧化。考點二、金屬與酸的反應(1)鎂、鋁、鋅等可以與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產生氣體。(2)因為鋅和稀硫酸反應速率適中,所以實驗室常用鋅和稀硫酸反應來制取氫氣。(3)并不是所有的金屬都可以與酸反應,銅一般不與鹽酸和稀硫酸反應。二、熱點題型詳解題型一、金屬的活動性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加入鎂粉至過量,若下圖中橫坐標表示鎂粉的質量,則縱坐標表示()A.溶液的質量B.稀鹽酸的質量C.氯化鎂的質量D.生成氣體的質量把氧化銅和鐵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鹽酸中,攪拌讓他們充分反應后,過濾。取濾液加入少量鐵粉,無任何現象。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濾渣中不含銅B.濾渣可能是銅和鐵的混合物C.濾液中含FeCl2和CuCl2D.濾液中含FeCl2和HCl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鋅粉,完全反應后得到一些固體沉淀。過濾,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對上述固體沉淀有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①一定含有Zn②一定含有Fe③一定含有Cu④可能含有Zn⑤可能含有Fe⑥可能含有Cu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題型二、金屬的化學性質如圖是尾氣催化轉換器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圓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參加反應的和兩種分子個數比為2:3C.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探究鐵生銹的條件,一段時間后,只有一個集氣瓶中的鐵絲生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瓶中的鐵絲生銹B.通過對比甲瓶和乙瓶中的現象,可以說明鐵生銹的一個條件是與水接觸C.通過對比甲瓶和丙瓶中的現象,可以說明防止鐵生銹的一個方法是隔絕氧氣D.實驗后向甲、乙、丙瓶中分別注入一定量稀鹽酸,觀察到的現象相同在下列物質與鹽酸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能產生紅褐色沉淀的是( )A.FeB.Fe2O3C.CuOD.FeO三、鞏固提升下列物質是由金屬和稀鹽酸反應直接制取的是A.FeCl3B.AlCl3C.CuCl2D.AgCl下列有關事實不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的是()A.鐵能將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B.鋁制品抗腐蝕能力比鐵制品強C.不能用金屬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D.相同條件下,鎂和鋅與稀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除去銅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銅,其主要操作過程是()A.加入適量的稀硫酸,微熱,蒸發,洗滌B.加強熱或在空氣中灼熱C.加入適量水,加熱,過濾,洗滌D.加入適量的稀硫酸,微熱,過濾、洗滌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關于該濾渣和濾液有下列四種說法:①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②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沉淀產生③濾渣中一定含有Ag④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以上說法正確的個數為()A.0個B.1個C.2個D.3個將一枚潔凈的鐵釘浸入稀硫酸中,下列敘述:①鐵釘表面產生氣泡;②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③鐵釘質量減輕;④溶液質量減輕。其中正確的是()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現有a、b、c三種金屬,將a、b分別放入稀硫酸、c的硝酸鹽溶液中,現象如下表所示:ab在稀硫酸中無反應溶解并放出氣體在c的硝酸鹽溶液中無反應無反應則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A.b、a、cB.c、b、aC.b、c、aD.a、c、b語文老師在教授《石灰吟》時寫了,CaO+H2O=Ca(OH)2;社會老師在介紹“鐵器時代”時寫了。其中沒有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是()A.化合反應B.置換反應C.分解反應D.復分解反應如圖是探究鐵銹蝕條件的裝置。調節L端與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緊木塞,一周后觀察。下列推斷錯誤的是()b管中鐵釘不容易銹蝕鐵銹蝕可能與空氣、水有關L端與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a管中浸沒在水中的那部分鐵釘不容易銹蝕某電鍍廠的電鍍液中含有金鹽,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術人員制作了如圖所示的“吸金球”。“吸金球”是裝有一些“吸金”物質的紗袋,使用時只要把“吸金球”浸入電鍍液,過一會提起來,就能“吸”出鹽溶液中的金。據上所述,“吸金球”中用于“吸金”物質可能是():A.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B.鐵屑(Fe)C.膽礬(CuSO4·5H2O)D.活性炭(C)向質量均為m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滴加100g同濃度的稀硫酸,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所加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表示的是鋅和稀硫酸反應的情況B.反應后均得到無色溶液C.由圖可知,鋅比鐵的化學活動性強D.反應結束后兩種金屬均有剩余,所得溶液的質量相等小金完成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燒杯③中的固體可能含有鐵B.燒杯③中溶液一定是氯化亞鐵溶液C.燒杯②中溶液一定含有鹽酸D.燒杯③中溶液一定沒有氣泡為探究鋅、銅、鐵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某學習小組做了如甲圖所示實驗。實驗結束后將試管①、試管②內的物質全部倒入同一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發現燒杯中的紅色固體物質明顯增多(如乙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圖所示試管②中反應后固體一定不含鐵B.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的固體一定含有鐵C.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鋅和氯化亞鐵,可能含有氯化銅D.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最后所得固體的質量一定大于2ag向一定質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質量與加入Zn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點溶液中的溶質有3種B.c點溶液中溶質為Zn(NO3)2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鹽酸,不會產生白色沉淀D.取d點時的固體,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將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插入硫酸銅溶液中,經研究發現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圖中微粒未完全畫出),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硫酸銅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42?B.反應過程實際是金屬鋁與銅離子的反應,硫酸根離子反應前后沒有改變C.反應的實質是Al失電子生成Al3+、Cu2+得電子生成CuD.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硫酸鋁溶液為無色,說明藍色與Cu2+有關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下列關于該濾渣和濾液說法正確的是( )A.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B.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沉淀產生C.濾渣中一定含有AgD.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選項物質(括號內為雜質)去除雜質的方法ANaCl溶液(Na2CO3)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過濾BCaO(CaCO3)加水、過濾CCu(Fe)加過量H2SO4溶液、過濾DHNO3溶液(H2SO4)加適量BaCl2溶液、過濾A.A??B.B?????????????C.C???????????????????????????????????????????D.D向Cu(NO3)2、Mg(NO3)2、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應后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濾渣的組成有3種可能B.Zn一定過量C.濾液中一定含有Mg(NO3)2和Zn(NO3)2D.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一定增加為了從鎂、鐵、銅的混合金屬粉末中分離出金屬,并獲得一種鹽晶體,設計了如下方案:(1)據此方案,金屬A是_____。(2)“操作a”是_____。(3)方案②中化學方程式是_____。化學實驗室要從X、銀、銅、鋅四種金屬混合物中分離它們,流程如下:請回答:(1)固體混合物乙中含X,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寫出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了檢驗濾液C中的溶質成分,向其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產生,則濾液C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__________。通訊需要大量光纖連接各種基站,在光纖的表面涂布合金層的金屬涂層光纖是其中一種。為測定金屬涂層光纖的合金層中鋁的質量分數,小樂進行了相關實驗,測得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則:甲乙丙加入合金層樣品粉末的質量g101020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1005050燒杯中剩余物的質量g1095969(1)實驗中合金層樣品粉末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實驗是______(選填“甲”“乙”或“丙”);(2)該合金層樣品粉末中鋁的質量分數為多少?______(寫出計算過程)小蕊發現某薯片包裝內的一個小袋上面標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樣。撕開小袋,發現里面裝的是固體粉末,大部分呈灰白色,少部分呈棕紅色。經過初步分析成分,她認為棕紅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中應該含有CaCO3和Fe。小蕊想用實驗來驗證己的判斷,請你一同參與。(實驗目的)證實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實驗設計)裝置如圖所示:(實驗預測與分析)(1)若要證實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導管的連接順序是①____⑥(填序號)。(2)若觀察到____可證實樣品成分中含有Fe。(3)依據你現有的科學知識,灰白色粉末樣品中應該還可以有別的成分,請你寫出其中一種物質的____(填寫名稱)。2.2金屬及其性質一、考點分析考點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1)鎂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O22MgO。(2)銅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在空氣中加熱,銅的表面會變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22CuO。(3)常溫下,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被氧化成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4)常溫下鋁即可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它能阻止內部的鋁繼續被空氣氧化。考點二、金屬與酸的反應(1)鎂、鋁、鋅等可以與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產生氣體。(2)因為鋅和稀硫酸反應速率適中,所以實驗室常用鋅和稀硫酸反應來制取氫氣。(3)并不是所有的金屬都可以與酸反應,銅一般不與鹽酸和稀硫酸反應。二、熱點題型詳解題型一、金屬的活動性向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加入鎂粉至過量,若下圖中橫坐標表示鎂粉的質量,則縱坐標表示()A.溶液的質量B.稀鹽酸的質量C.氯化鎂的質量D.生成氣體的質量【答案】A【詳解】A、由于Mg+2HCl=MgCl2+H2↑,每24份質量的鎂參與反應就會生成2份質量的氫氣,說明溶液的質量隨著反應的發生在逐漸的增多至不再發生變化,且溶液本來就有不是從0開始,符合題意;B、稀鹽酸是反應物,因此它的質量隨著反應的進行在逐漸的減小至不再發生變化,不符合題意;C、氯化鎂為生成物,質量從0開始,隨著反應進行,質量逐漸增加至不再發生變化,不符合題意;D、由于反應中生成的氣體即氫氣,質量是從零開始,隨著反應進行,質量逐漸增加至不再發生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A。把氧化銅和鐵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鹽酸中,攪拌讓他們充分反應后,過濾。取濾液加入少量鐵粉,無任何現象。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濾渣中不含銅B.濾渣可能是銅和鐵的混合物C.濾液中含FeCl2和CuCl2D.濾液中含FeCl2和HCl【答案】B【分析】加入鐵粉沒有任何現象,說明鹽酸不過量,已經全部反應完;氧化銅和鐵粉與鹽酸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氯化亞鐵混合鹽溶液,若溶液中同時存在這兩種鹽,加入鐵粉時鐵會置換氯化銅中的銅,從而出現紅色物質。但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出沒有出現任何現象,說明溶液中不含氯化銅。【詳解】A、濾渣中若不含銅,那么銅只能以氯化銅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有氯化銅加入鐵粉應有現象,即紅色固體析出。故A答案不正確。B、由A分析可知,濾渣會含有銅,同時只要鐵粉加的夠多,也會有鐵。故B答案正確。C、濾液中若含有FeCl2和CuCl2,那么加入鐵粉應有紅色固體析出。故C答案不正確。D、因為加入鐵粉沒有氣泡冒出,那么說明沒有HCl.故D答案不正確。故選B。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鋅粉,完全反應后得到一些固體沉淀。過濾,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對上述固體沉淀有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①一定含有Zn②一定含有Fe③一定含有Cu④可能含有Zn⑤可能含有Fe⑥可能含有Cu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答案】B【詳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鋅鐵的活動性順序為鋅>鐵>銅,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鋅粉,鋅先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若鋅過量,鋅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故濾出的固體中一定有銅,向濾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則說明固體中一定含有鐵,可能含有鋅。故選B。題型二、金屬的化學性質如圖是尾氣催化轉換器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圓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參加反應的和兩種分子個數比為2:3C.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能為【答案】C【詳解】A、置換是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由微粒的構成可知,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該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故A錯誤;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2:2=1:1,故B錯誤;C、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整個過程是分子變為原子,原子再結合生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則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故C正確;D、由微粒的構成及反應的微粒數目關系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D錯誤。故選C。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探究鐵生銹的條件,一段時間后,只有一個集氣瓶中的鐵絲生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瓶中的鐵絲生銹B.通過對比甲瓶和乙瓶中的現象,可以說明鐵生銹的一個條件是與水接觸C.通過對比甲瓶和丙瓶中的現象,可以說明防止鐵生銹的一個方法是隔絕氧氣D.實驗后向甲、乙、丙瓶中分別注入一定量稀鹽酸,觀察到的現象相同【答案】D【詳解】A、該實驗研究的是鐵生銹條件,鐵生銹需要鐵和氧氣、水同時接觸,甲滿足條件,能夠生銹,乙、丙不滿足條件,無法生銹,選項正確;B、通過對比甲、乙兩組,其他條件相同,水是變量,甲生銹,乙不生銹,可以說明鐵生銹的一個條件是與水接觸,選項正確;C、通過對比甲、丙兩組,其他條件相同,氧氣是變量,可以說明鐵生銹的一個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所以隔絕氧氣可以防止鐵生銹,選項正確;D、乙、丙未生銹,加入稀鹽酸后,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可以直接看到氣泡,而甲生銹,加入稀鹽酸后,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不會立即看到氣泡,現象不同,選項錯誤,故選D。在下列物質與鹽酸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能產生紅褐色沉淀的是( )A.FeB.Fe2O3C.CuOD.FeO【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紅褐色沉淀為氫氧化鐵,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紅褐色色沉淀的物質需含鐵離子。A、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亞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白色絮狀沉淀,故選項錯誤。B、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氯化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故選項正確。C、由質量守恒定律,氧化銅中不含鐵元素,最終不可能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故選項錯誤。D、氧化亞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亞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白色絮狀沉淀,故選項錯誤。故選B。三、鞏固提升下列物質是由金屬和稀鹽酸反應直接制取的是A.FeCl3B.AlCl3C.CuCl2D.AgCl【答案】B【分析】根據金屬的性質進行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前的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鹽.【詳解】A、鐵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亞鐵和氫氣,不會生成氯化鐵,故A錯誤;B、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故B正確;C、銅在氫之后,不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故C錯誤;D、銀在氫之后,不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故D錯誤。故選B。下列有關事實不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的是()A.鐵能將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B.鋁制品抗腐蝕能力比鐵制品強C.不能用金屬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D.相同條件下,鎂和鋅與稀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答案】B【解析】【詳解】A、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可用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加以解釋,故選項錯誤;B、鋁的活動性大于鐵,但鋁易于與空氣中氧氣反應在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使內部的鋁不易被進一步氧化,與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無關,故選項正確;C、銅位于氫的后面,不能與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可用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加以解釋,故選項錯誤;D、鎂和鋅都能與鹽酸反應,反應時活動性強的鎂比活動性弱的鋅鐵反應劇烈,能用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加以解釋,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除去銅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銅,其主要操作過程是()A.加入適量的稀硫酸,微熱,蒸發,洗滌B.加強熱或在空氣中灼熱C.加入適量水,加熱,過濾,洗滌D.加入適量的稀硫酸,微熱,過濾、洗滌【答案】D【詳解】A、CuO能與適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銅不與稀硫酸反應,應再過濾,洗滌,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故不符合題意;B、加強熱或在空氣中灼熱,銅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故不符合題意;C、銅粉、氧化銅均難溶于水,用加入適量水、加熱、過濾、洗滌的方法不能進行分離,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故不符合題意;D、CuO能與適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銅不與稀硫酸反應,再過濾、洗滌,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故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關于該濾渣和濾液有下列四種說法:①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②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沉淀產生③濾渣中一定含有Ag④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以上說法正確的個數為()A.0個B.1個C.2個D.3個【答案】B【詳解】①由于沒有提及具體的鋁和鐵的量,所以不能判斷金屬是否剩余,而銀不能和酸反應,所以不能判斷一定產生氣泡,故①錯;②由于沒有提及具體的鋁和鐵的量,所以不能判斷是否將硝酸銀全部置換出來,所以不能判斷一定產生沉淀,故②錯;③由于鐵和鋁的活動性都比銀強,所以在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單質,故③對;④由于溶液是淺綠色溶液,可以推斷有硝酸亞鐵,鋁的比鐵活潑,所以鋁應該先反應完了,一定有硝酸鋁,所以一定有硝酸亞鐵和硝酸鋁,可能有硝酸銀,故④錯。故選B。將一枚潔凈的鐵釘浸入稀硫酸中,下列敘述:①鐵釘表面產生氣泡;②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③鐵釘質量減輕;④溶液質量減輕。其中正確的是()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①鐵屬于比較活潑的金屬,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和硫酸亞鐵,故鐵釘表面產生氣泡的現象是正確的;②鐵釘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和硫酸亞鐵,由于亞鐵離子是淺綠色的,所以反應后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③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和硫酸亞鐵,故隨著反應鐵的質量會減輕;④根據化學方程式Fe+H2SO4═FeSO4+H2↑中的質量關系可以看出,溶解56克鐵,生成2克氫氣,溶液質量增加54克,故反應后溶液質量會增加;故①②③正確。故選C。現有a、b、c三種金屬,將a、b分別放入稀硫酸、c的硝酸鹽溶液中,現象如下表所示:ab在稀硫酸中無反應溶解并放出氣體在c的硝酸鹽溶液中無反應無反應則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A.b、a、cB.c、b、aC.b、c、aD.a、c、b【答案】B【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的金屬能和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而且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詳解】a在稀硫酸中無反應,b在稀硫酸中溶解并放出氣體說明a排在氫之后,b排在氫之前;a和b在c的硝酸鹽溶液中都無反應,說明a和b都在c之后,綜合分析可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c,b,a,所以A、C、D都不正確。故選B。【點睛】綜合考查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兩點應用語文老師在教授《石灰吟》時寫了,CaO+H2O=Ca(OH)2;社會老師在介紹“鐵器時代”時寫了。其中沒有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是()A.化合反應B.置換反應C.分解反應D.復分解反應【答案】D【詳解】是分解反應,CaO+H2O=Ca(OH)2是化合反應,是置換反應,沒有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就是復分解反應。故選D。如圖是探究鐵銹蝕條件的裝置。調節L端與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緊木塞,一周后觀察。下列推斷錯誤的是()A.b管中鐵釘不容易銹蝕B.鐵銹蝕可能與空氣、水有關C.L端與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D.a管中浸沒在水中的那部分鐵釘不容易銹蝕【答案】C【解析】A、b管中缺少水,鐵釘不會銹蝕,不符合題意;B、a試管中鐵釘生銹,b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銹,說明鐵銹蝕與空氣、水有關,不符合題意;C、因為a中的氧氣減少,壓強也減小,從而導致L端比R端液面高,符合題意;D、a管中浸沒在水中的那部分鐵釘,沒有與氧氣接觸,所以不易生銹,不符合題意。故選C。某電鍍廠的電鍍液中含有金鹽,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術人員制作了如圖所示的“吸金球”。“吸金球”是裝有一些“吸金”物質的紗袋,使用時只要把“吸金球”浸入電鍍液,過一會提起來,就能“吸”出鹽溶液中的金。據上所述,“吸金球”中用于“吸金”物質可能是():A.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B.鐵屑(Fe)C.膽礬(CuSO4·5H2O)D.活性炭(C)【答案】B【解析】A、四氧化三鐵和金鹽不反應,故錯誤;B、鐵的活動性比金強,可以和金鹽發生置換反應,故正確;C、膽礬中的硫酸銅不能和金鹽發生置換反應產生金,故錯誤;D、碳和金鹽不反應,故錯誤。故選B。向質量均為m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滴加100g同濃度的稀硫酸,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所加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表示的是鋅和稀硫酸反應的情況B.反應后均得到無色溶液C.由圖可知,鋅比鐵的化學活動性強D.反應結束后兩種金屬均有剩余,所得溶液的質量相等【答案】A【詳解】A、如圖可知,將質量相同鐵粉和鋅粉加入到過量的酸中,金屬被完全反應。化合價相同的金屬,相對原子質量越小,則完全反應生成的氫氣越多,所以鐵生成的氫氣比鋅生成的氫氣多,故a表示的是鋅和稀硫酸反應的情況,該選項說法正確。B、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亞鐵溶液是淺綠色溶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通過圖中信息不能比較兩種物質的活潑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如果反應后兩種金屬均有剩余,則生成氫氣質量相等,而反應生成氫氣質量不相等,因此不可能是種金屬均有剩余,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A。小金完成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燒杯③中的固體可能含有鐵B.燒杯③中溶液一定是氯化亞鐵溶液C.燒杯②中溶液一定含有鹽酸D.燒杯③中溶液一定沒有氣泡【答案】A【詳解】A、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氯化銅,在燒杯②加入鐵粉可能過量,故燒杯③中的固體可能含有鐵,故A正確。B、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氯化銅、鹽酸均可能有剩余,故B錯誤。C、氧化銅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一定發生了鐵與氯化銅的反應,無法確定②中是否有鹽酸剩余,故C錯誤。D、燒杯②中溶液可能有稀鹽酸,故燒杯③加入的鐵可能和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故D錯誤。故選A。為探究鋅、銅、鐵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某學習小組做了如甲圖所示實驗。實驗結束后將試管①、試管②內的物質全部倒入同一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發現燒杯中的紅色固體物質明顯增多(如乙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圖所示試管②中反應后固體一定不含鐵B.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的固體一定含有鐵C.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鋅和氯化亞鐵,可能含有氯化銅D.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最后所得固體的質量一定大于2ag【答案】B【詳解】A、充分反應后發現燒杯中的紅色固體物質明顯增多,是因為圖所示試管②中反應后氯化銅過量,過量的氯化銅和①中的鐵反應生成銅和氯化亞鐵,即甲圖所示試管②中反應后固體一定不含鐵,該選項說法正確;B、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的固體不一定含有鐵,例如氯化銅溶液過量時則鐵完全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鋅和氯化亞鐵,是因為氯化鋅不能反應,可能含有氯化銅(氯化銅和鐵反應后有剩余),該選項說法正確;D、鐵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大,因此乙圖所示反應后燒杯中最后所得固體的質量一定大于2ag,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向一定質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質量與加入Zn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點溶液中的溶質有3種B.c點溶液中溶質為Zn(NO3)2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鹽酸,不會產生白色沉淀D.取d點時的固體,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答案】D【解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Zn>Cu>Ag,向一定質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與兩種溶質依次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AgNO3=Zn(NO3)2+2Ag65????????????????216所以析出銀的過程是溶液質量減少的過程;Zn+Cu(NO3)2=Zn(NO3)2+Cu65????????????????????64所以析出銅的過程是溶液質量增加的過程;A、在a點時,硝酸銀沒有全部參加反應,溶液中含有硝酸銀、硝酸銅和生成的硝酸鋅,溶質是三種,故正確;B、c點時硝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只有硝酸鋅,故正確;C、b~c段是硝酸銀全部參加反應完后鋅和硝酸銅反應的過程,因此滴加稀鹽酸,不會產生沉淀,故正確;D、取d點的固體,有過量的鋅,在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故錯誤。將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插入硫酸銅溶液中,經研究發現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圖中微粒未完全畫出),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硫酸銅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42?B.反應過程實際是金屬鋁與銅離子的反應,硫酸根離子反應前后沒有改變C.反應的實質是Al失電子生成Al3+、Cu2+得電子生成CuD.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硫酸鋁溶液為無色,說明藍色與Cu2+有關【答案】A【詳解】A.硫酸銅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42?,還有水分子H2O,故A錯誤符合題意;B.反應過程實際是金屬鋁與銅離子的反應,硫酸根離子反應前后沒有改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反應的實質是Al失電子生成Al3+、Cu2+得電子生成Cu,故C正確不合題意;D.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硫酸鋁溶液為無色,說明藍色與Cu2+有關,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下列關于該濾渣和濾液說法正確的是( )A.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B.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沉淀產生C.濾渣中一定含有AgD.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Fe和Al的混合粉末,Fe和Al都能與AgNO3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同時Al還能與生成的Fe(NO3)2反應。A.由于題目中沒有提及具體的鋁和鐵的量,所以不能判斷金屬是否剩余,而銀不能和酸反應,所以不能判斷一定產生氣泡,錯誤;B.同樣由于題目中沒有提及具體的鋁和鐵的量,所以不能判斷是否能將硝酸銀全部置換出來,所以加入稀鹽酸后,不能判斷一定產生沉淀,錯誤;C.由于鐵和鋁的活動性都比銀強,故都能與AgNO3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將銀置換出來,所以在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單質,正確;D.由于反應得到是淺綠色溶液,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由此可判斷鋁已完全反應,故在濾液中還一定含有硝酸鋁,可能含有硝酸銀,錯誤。故選C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選項物質(括號內為雜質)去除雜質的方法ANaCl溶液(Na2CO3)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過濾BCaO(CaCO3)加水、過濾CCu(Fe)加過量H2SO4溶液、過濾DHNO3溶液(H2SO4)加適量BaCl2溶液、過濾A.A??B.B?????????????C.C???????????????????????????????????????????D.D【答案】C【解答】A.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沉淀除去碳酸鈉,但是由于氯化鈣過量又引入新的雜質,故A錯誤;B.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使被提純物質變質,故B錯誤;C.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再通過過濾得到不反應的銅,故C正確;D.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稀硫酸,還有過量的氯化鋇,引入新的雜質,故D錯誤。故選C。向Cu(NO3)2、Mg(NO3)2、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應后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濾渣的組成有3種可能B.Zn一定過量C.濾液中一定含有Mg(NO3)2和Zn(NO3)2D.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一定增加【答案】C【詳解】A、向Cu(NO3)2、Mg(NO3)2、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鋅先和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然后鋅和硝酸亞鐵反應生成鐵和硝酸鋅,充分反應后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說明溶液中不含硝酸亞鐵和硝酸銅,硝酸銅、硝酸亞鐵均反應完全,濾渣的組成可能是銅、鐵或銅、鐵和鋅共2種可能,故A不正確;B、鋅先和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然后鋅和硝酸亞鐵反應生成鐵和硝酸鋅,充分反應后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鋅可能剛好和硝酸銅和硝酸亞鐵反應,故B不正確;C、鋅先和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然后鋅和硝酸亞鐵反應生成鐵和硝酸鋅,濾液中一定含有Mg(NO3)2和Zn(NO3)2,故C正確;D、65份的鋅和硝酸銅反應生成64份的銅,65份的鋅和硝酸亞鐵反應生成56份的鐵,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一定減少,故D不正確。故選C。為了從鎂、鐵、銅的混合金屬粉末中分離出金屬,并獲得一種鹽晶體,設計了如下方案:(1)據此方案,金屬A是_____。(2)“操作a”是_____。(3)方案②中化學方程式是_____。【答案】Fe過濾【詳解】(1)鐵能被磁鐵吸引,而鎂、銅不能被磁鐵吸引,故金屬A為:Fe;(2)鎂的金屬活動性排在氫前,銅排在氫后,鎂比銅活潑,鎂能和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鎂,而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操作應是過濾,操作a是過濾;(3)方案②中化學方程式是:Mg+CuSO4=MgSO4+Cu;故答案為(1)Fe;(2)過濾;(3)Mg+CuSO4=MgSO4+Cu。化學實驗室要從X、銀、銅、鋅四種金屬混合物中分離它們,流程如下:請回答:(1)固體混合物乙中含X,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寫出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了檢驗濾液C中的溶質成分,向其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產生,則濾液C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__________。【答案】Zn>X>Cu>AgCu+2AgNO3=Cu(NO3)2+2AgCu2+、Ag+【詳解】根據金屬的活潑性順序:鋅>氫>銅>銀,向鋅、X、銅、銀的金屬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鋅一定參加反應產生氣泡,而銅和銀一定沒反應,得到的濾液A再加入過量的鋅得到混合物乙和濾液B,且固體乙中含X,說明鋅除了和過量的硫酸反應產生氣體外,還和X的硫酸鹽溶液發生了置換反應,因此說明鋅的活動性比X強,且X位于氫前;由于硫酸過量,固體甲含有銅和銀,銅和硝酸銀反應產生硝酸銅和銀。(1)由分析可知,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的是Zn>X>Cu>Ag,故填Zn>X>Cu>Ag。(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是不和稀硫酸反應的銅和銀,在銅和銀的混合物中加入硝酸銀溶液,銅的活動性在銀的前面,所以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Cu+2AgNO3=Cu(NO3)2+2Ag。(3)向其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有硝酸銀剩余,所以濾液C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的銅離子和剩余的硝酸銀中的銀離子,故填Cu2+、Ag+。通訊需要大量光纖連接各種基站,在光纖的表面涂布合金層的金屬涂層光纖是其中一種。為測定金屬涂層光纖的合金層中鋁的質量分數,小樂進行了相關實驗,測得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則:甲乙丙加入合金層樣品粉末的質量g101020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1005050燒杯中剩余物的質量g1095969(1)實驗中合金層樣品粉末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實驗是______(選填“甲”“乙”或“丙”);(2)該合金層樣品粉末中鋁的質量分數為多少?______(寫出計算過程)【答案】乙)90%【分析】(1)根據表中的數據對比分析合金樣品粉末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實驗;(2)根據生成的氫氣的質量求出鋁的質量,即可求出該合金樣品中鋁的質量分數。【詳解】(1)由實驗甲和實驗乙對比,可得知10g合金樣品粉末全部反應生成了1g氫氣,實驗乙和實驗丙對比,可得知50g稀硫酸全部反應生成了1g氫氣。綜上所述,實驗乙中的兩物質恰好完全反應;(2)設10g合金樣品中鋁的質量為x解得:x=9g該合金樣品中鋁的質量分數為:。小蕊發現某薯片包裝內的一個小袋上面標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樣。撕開小袋,發現里面裝的是固體粉末,大部分呈灰白色,少部分呈棕紅色。經過初步分析成分,她認為棕紅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中應該含有CaCO3和Fe。小蕊想用實驗來驗證己的判斷,請你一同參與。(實驗目的)證實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實驗設計)裝置如圖所示:(實驗預測與分析)(1)若要證實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導管的連接順序是①____⑥(填序號)。(2)若觀察到____可證實樣品成分中含有Fe。(3)依據你現有的科學知識,灰白色粉末樣品中應該還可以有別的成分,請你寫出其中一種物質的____(填寫名稱)。【答案】④⑤③②D中黑色粉末變紅,E中白色固體變藍氫氧化鈣【詳解】(1)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氫氣具有還原性,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C中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E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有水生成,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生成的氣體中的水蒸氣,所以若要證實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儀器的連接順序是:①④⑤③②⑥;(2)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氫氣和氧化銅加熱生成銅和水,反應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水蒸氣進入E裝置,可以看到E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若觀察到D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E中無水硫酸銅白色變藍色;可證實樣品成分中含有Fe;(3)因為小袋上面標有成分:CaO、Fe,其中的CaO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生成Ca(OH)2,所以灰白色粉末中還可以有Ca(OH)2。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