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的興起與資產階級革命 同步單元練習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l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桑盧卡爾港,隆隆的炮聲送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奇異的遠航。”這次“最奇異的遠航”是指( ) A.迪亞士船隊的遠航 B.達·伽馬船隊的遠航 C.哥倫布船隊的遠航 D.麥哲倫船隊的遠航 2. 《新全球史》中寫道:“哥倫布向西半球的航行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主要是因為哥倫布的遠航( ) A. 建立了東、西半球的聯系 B. 找到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C.完成了環球航行 D.到達了真正的印度 3. 恩格斯說:“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位詩人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達·芬奇 D.莎士比亞 4.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為( ) A.全面復興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了西歐所有國家 C.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5. 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牛頓在科學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 ①創建微積分 ②提出進化論思想 ③建立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 ④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⑤創立相對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 下列歷史人物中,不屬于18世紀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的是( ) A.拿破侖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盧梭 7. 1689年《權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比如議會必須定期召開,征稅權屬于議會等。從表面看似乎沒什么新意,但事實上卻是政體制度上的一次革命。這里中的“革命”是指( ) A.確立君主立憲制 B.實行了聯邦制 C.實現了三權分立 D.建立了共和國 8. 下列與“17世紀80年代”“社會上層政變”“不流血”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C.拿破侖 D.熱月政變 9.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規定:“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這說明,英國議會制約國王的權利是以( ) A.武力手段 B.法律形式 C.會議談判 D.投票形式 10. 英軍統帥蓋奇1774年給倫敦的報告中驚呼:“遍及整個美洲大陸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聯合在一種共同的事業中……全體人民達到這樣的狂熱程度,以致準備進行瘋狂的嘗試。”報告中“共同的事業”是指( ) A.維護國家統一 B.摧毀封建專制統治 C.確立君主立憲制 D.推翻英國殖民統治 11.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從世界史的觀點看,美國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作者充分肯定了美國革命( ) A.贏得了民族獨立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維護了國家統一 D.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12. 下列文獻最能體現孟德斯鳩“三權分立”思想的是( ) A.《獨立宣言》 B.《人權宣言》 C.《明治憲法》 D.《1787年憲法》 13. “這一事件本身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不過,它摧毀了平民心目中壓迫的象征,掀開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壓迫的象征”是指( ) A.路易十六 B.法蘭西第一帝國 C.巴士底獄 D.歐洲反法聯軍 14. 學習世界近代史時,某同學發現,1804—1814年間歐洲國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法國大革命 C.拿破侖對外戰爭 D.美國獨立戰爭 15. 《大國崛起》中提到:拿破侖戰爭是大革命的繼續,拿破侖帝國是法國革命的最后階段。它不僅敲響了幾個世紀以來在歐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喪鐘,而且使歐洲大陸各國面臨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最為嚴重的霸權威脅。這段材料說明拿破侖戰爭( ) ①是法國大革命的組成部分 ②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 ③侵害了被侵略國家的利益 ④被歐洲反法聯軍打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4分,18題16分,共40分) 16.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4、15世紀,資本主義已經出現在意大利的沿海城市。新生的資產階級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必須首先在思想上從中世紀宗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為此,他們借用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文藝復興并非是對古典文化的簡單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材料二 從1915年起,陳獨秀等進步的知識分子高舉“科學”和“民主”兩面大旗,向傳統儒家倫理展開猛烈進攻。1918-1919年,李大釗先后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頌揚十月革命并全面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五四愛國運動時,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出現了一批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到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并在共產國際幫助下,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第十二卷》等 (1)根據材料一,概括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和實質。 (2)根據材料二,指出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宣傳的主要思想對近代中國產生的重大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思想解放運動的認識。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640年,克倫威爾在新議會中參加起草了《大抗議書》,反對君主專制。1642年,查理一世掀起內戰后,克倫威爾屢建戰功。1645年,議會授權他組成“新模范軍”并掌握全權。同年的納西比戰役,取得了第一次內戰的勝利,1648年春,王軍發動第二次內戰,8月,克倫威爾率領新軍擊潰了王軍。1649年,以議會和軍隊的名義處死國王,5月,宣布英國為共和國,8月,他率軍鎮壓愛爾蘭人民起義。1652至1654年,又打敗海上勁敵荷蘭,1653年,他驅散議會,實行軍事獨裁,就任“護國主”。1658年9月,克倫威爾在危機四伏中病逝。 ——人教版《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上冊) (1)根據材料一,歸納克倫威爾在軍事、政治上的功績以及他的歷史局限性。 (2)根據所學知識,概述英國是怎樣鞏固革命成果的? 材料二 因為光榮革命而產生的主權在議會的體制,形成了對本國產權、經濟活動、信仰自由以及個人自由的政治保護,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獲取資源,這種歷史安排便產生了一個強國。 ——楊光斌《制度變遷與國家治理》 (3)根據材料一、二,概括英國成為近代強國的原因。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7世紀初,英國人開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比較發達。英國希望北美殖民地永遠做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全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殖民地人民強烈不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英國殖民者對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壓政策,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材料三 憲法規定,國會是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國家行政大權賦予總統,總統是最高行政首長,又是武裝部隊總司令;司法權集中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法官由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后任命,除非免職,任期終身。 (1)根據材料一,概括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著名歷史文獻?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部憲法?該憲法反映了什么原則?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AACA 6-10AAABD 11-15BDCCC 二、非選擇題 16.(1)原因: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資產階級的興起; 封建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 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 (2)影響: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宣傳的主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使新文化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將中國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 (3)認識:經濟發展是思想解放運動的基礎; 思想解放運動就是要沖破思想束縛,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運動能促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 思想解放運動能為新社會的到來提供思想文化基礎; 思想解放運動能推動社會的發展 17.(1)軍事上:領導議會軍擊潰了王軍,取得了內戰勝利;遠征愛爾蘭和蘇格蘭;擊敗荷蘭等競爭對手; 政治上:參加新議會并參加起草《大抗議書》,反對君主專制;領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處死國王查理一世,結束了英國的封建王權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就任護國主。 歷史局限性:遠征愛爾蘭、蘇格蘭;實行無議會統治,建立軍事獨裁,充滿了高壓、血腥和暴力,有專制和殘暴的一面。 (2)1688年發動宮廷政變;1689年制定《權利法案》對國王權力進行限制;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政體。 (3)原因: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形成保護財產所有權等制度;對自由的政治保護;對外殖民活動。 18.(1)背景:英國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并對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壓政策。 (2)歷史文獻:《獨立宣言》。標志性事件:來克星頓槍聲。 (3)憲法:1787年美國憲法。原則:三權分立原則。 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運動,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